杨笠一向被评为吃女权红利,价值观输出大于实力,可照理来说,杨笠稿子肯定是要过了李诞那一关才能上台,何以这群脱口秀“普信男”能接受杨笠?他们就没有被冒犯吗?
除了像杨笠所说的,因为李诞是成功男士不会介意,更因为她真的只是个优秀的脱口秀选手而已。她是靠她的技术和实力在这个舞台留了下来。
显然,杨笠是个强者,她有足够的勇气面对人生的惨淡——这是优秀喜剧人都必备的特质——因此她绝不是自怨自艾拉起女权大旗乞求男性尊重的可怜人,所以才能自如又精准地调侃男女。
诚然,她和所有女性一样身处不平等环境之中,她不害怕但她同时也清醒,正是靠着脱口秀,令她找到突围的武器。
当男人们全副武装,准备迎接杨笠的致命一拳的时候,她偏偏就不遂你的意,就是要反着来,竟然一上来就举白旗:我投降了我认输了,叫人瞬间放松警惕的当口突然给你一个回旋镖,让男的想骂都不知从何下嘴,纷纷在网上歇斯底里表演现形记,恰恰印证了杨笠的段子,因而造就了她独有的沉浸式脱口秀表演:整个世界都是她的舞台,在脱口秀大会上的演出不过是舞台顶部闪闪发光的金色尖塔,窄而锋利,一支穿云箭激起千层波,是千万普信男的无能狂吼才共同搭起了这个活色生香的场子。
由此可见杨笠真的很有技术,她是标准的左翼先锋艺术家,表演不重在完整性,重在攻击性。像周奇墨那样的选手会制造一个精美的匣子,而杨笠造的是刀。
当她自嘲可能被家暴,和男选手自嘲貌丑所使用的技术没什么不一样,而我们清楚地明白,这群精死了的男人才不会在意自己丑不丑呢!反而是越丑越能收割红利,男人长相不重要,长好长坏都能赚,观众自然就放心地大笑鼓掌,不必引起任何良心的不安。
可是杨笠,她说自己要被打的时候,表演是那么轻松诙谐,技术是那么完美圆熟,仅把受害对象锁定为自己一人,并且用自己的智慧言语努力让大家相信她绝不会遭毒手,最大限度地规避冒犯,却仍使人后脑一阵发凉,因为我们都知道,家暴在不断发生。女性的处境是真实的困境,不像男人的外貌,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这种困境必然是全体女性的困境,女性的解放也必须是全体的解放,而步惊云小心翼翼只吐槽老公,最后还致敬婆婆结果都没讨着好;杨笠一如既往范围式攻击男的都歇斯底里丧心病狂博得满堂彩,逼得杨澜也不敢不拍灯?这说明什么?舞台是残酷的,你稍微有一点点犯怯都会被马上找到破绽,掩饰是掩饰不了的。可一旦你真的强势了,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杨笠自言没有系统学习过女权主义理论,她只是足够真诚敏感地道出自己的处境,毫不装假,却正好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男权的结构性压迫,并非单单是某个奇葩老公能涵盖的。有意无意之中,她成为革命先驱。肉眼可见诺拉、颜怡颜悦也开始更果敢地冲击性别话题,女选手都很自觉地避开同性挑战,这是实实在在的改变。
杨笠反倒成了最轻松的那个,她不想真的表现成一个“斗士”,那样就不好玩儿了,但我们看到这轻松是在苦水里浸泡出来的,她要十分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无论男人的骂声还是女人的赞美声都让她不堪重负,原来成为“伟大”不难,坚守“普通”才最难,“普通”是喜剧人的生命,台上男选手们都用审视和警惕的目光看着她,既然攻击她是无效的,那就将她奉为女王,男权社会一贯的伎俩。她功成名就了,可她也终将孤独了。
晋级赛第七期后更新
太荒谬了。
每个人都很清楚,“比赛”只是一个噱头,本质上这终究是个综艺节目。但如果连表面上的遮羞布都不要了的话,整个场面就会显得很尴尬难堪。
脱口秀大会甚至包括笑果旗下的艺人与节目,最吸引我的始终是他们与所谓娱乐圈明星们完全不同的气质。娱乐圈的所谓明星们个个精致完美到虚假的程度,嘴里输出的所谓价值观永远是正确的废话;而这些脱口秀演员们永远都嘻嘻哈哈,即使不在舞台上表演也满嘴跑火车没个正形,这让人感觉到真实。
但这一季开始之后,我发现脱口秀演员们的特质在飞速的流逝,而一个个精致的明星在笑果的商业大厦中冉冉升起。彼此之间的嬉笑怒骂变成了满溢出屏幕的互相吹捧,曾经只是用来互相调侃的所谓“人设”变成了真的在试图打造的标签。在我看来,脱口秀大会和“真正的综艺节目”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同样的,它与泯然众人之间也就仅有这一步之遥。
有时候我也在反思,我觉得这一季难看是不是因为我对老演员有感情了。但庞博连着两场一半时间都在讲互联网段子的时候,我这点反思瞬间被涌上心头的烦躁冲淡了。如果笑果一定要逼着这帮演员变成“综艺明星”的话,为了表达我对演员们的尊重,我会在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孔变成明星之前离开。
————————————————————
晋级赛第二期后更新
打了很多字又删了。
其实这篇东西不能说是一个观后感——我只是把这几年关注建国和李诞的这个过程中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罢了。那天看到建国被淘汰了,突然这几年偶尔想过的碎片涌上了脑袋,也就有了这么一篇东西。我关注建国和李诞很久了,特意去找过他俩的采访和一些访谈节目看过,这篇文章也就全都是由我个人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的一些主观推测组成。与其说我是在说建国和李诞,不如说我在说一个“全然由屏幕之外的想象组成的故事”。这些想象可能是全然的臆想,也可能是部分的事实,不过那些思考确实陪伴了我很久,所以我还是想把他们记录下来。
虽然节目早就录完了,但还是许个愿吧。希望能看到建国和博洋真正的用心演出。
———————原文分割线———————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就这样开始了。
第三季脱口秀大会的成功,离不开选手们的努力,但也离不开赛制的设计。领笑员这个机制的存在,可以确保脱口秀大会并非一个真正比谁搞笑的竞赛,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综艺节目。
去年的冠军王勉饱受非议,尽管我个人非常喜欢他的表演,也认为他的冠军实至名归。但我也完全可以理解反对者的心情。尤其是在今年的脱口秀大会开启之后,“什么是脱口秀”这件事就越来越没办法定义了——带有幽默元素的魔术表演到底算是魔术还是脱口秀,这应该已经是个哲学问题了。
不过写这篇东西不是为了说明这些,只是看到我最喜欢的两位选手,博洋和建国以一种完全是自暴自弃的态度放弃了这个舞台之后,还是感觉到有几句话想说。
上一季也就是第三季脱口秀大会播出时我就写过一篇长评,主要是说李诞几乎就是在做“脱口秀演员流水线”。这一季李诞明确提出了“每个人都能说五分钟脱口秀”的想法,更证实了我这个观点。我对李诞的想法很复杂,而且随着年岁的增长在不断的改变。比如去年这个时候,我觉得他未免太商业未免太犬儒了。然而今年我不这么想了。笑果文化一手打造的“脱口秀商业帝国”已经全面铺开,不知道有多少脱口秀演员从中赚到了之前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收入。让这些有才华的人衣食无忧,能记头功的李诞用“功德无量”这四个字来评价也不为过。
当然,这是我从客观角度出发的看法。
从主观角度出发,我个人更希望这个人“不是李诞”。我更希望是一个从头到尾都很市侩,一路捏着算计步步为营的“会将脱口秀的商人”来走到今天,而不是至今微博简介第一个还挂着“诗人”“代表作《冷场》”的妥协者来做这些事——理想主义者的妥协永远是世上的悲剧中最催人泪下的一种,再矫情点说,如果这妥协让本可以成为诗人的人要去做商人,不管他做的多成功,都够我这种矫情的人为止闷闷不乐那么一小会。
所以我起了这么一个标题。
从我个人的判断而言,建国和博洋今天这场表演,几乎就是一场车马分明的退赛宣言,摆明了在说“写不动了,也不想写了”。他们两个都是笑果的编剧,不客气的说,在场的这些人里,得有一半的人被博洋改过稿子。建国更是不用说了,他要改所有人的稿子。再加上公司的其他业务和通告,一年下来创作压力可想而知。在这种前提下,有庞博和程璐顶着压力再创新高,也就会有建国和博洋主动放弃——以他俩的性格来看,这主动放弃的似乎也就该是他俩,
博洋的随性大家一直有所了解,就没必要展开了。我想说的还是建国。建国是我最喜欢的脱口秀演员——之前是有之一的,不过另一位现在沉迷经商,虽然技术还是最顶尖的,但应该不想再被称作演员了——或许从一开始就不想。建国跟李诞很像,他俩以前都是文艺青年,都想以写作为生,最后都在脱口秀这条路展现了自己的天分。唯一不同的是,不知道是建国不愿意还是确实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他没有走上经商这条路。我个人更倾向于是因为后者,我能看到他一直勉力在维持着自己人前的“商业人设”,对所有人都称呼为您,竭力附和每一位嘉宾,但痕迹还是太重,没有李诞那种举重若轻的感觉,甚至都没有庞博那种落落大方。建国是发自内心的不适应这种应酬,尽管目前也应酬的很得体了,但也还是只到了“我十分不想得罪各位老师”的程度,仅此而已了。
但建国这样就够了。
应该也挣了不少钱,别的不说,起码能在上海安身立命了。在脱口秀这个正处在上升期的行业的头部公司笑果文化,做公司最核心业务的首席把控人员,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现实成就了。脱口秀演员王建国,这个身份给了他现在的一切,但他却未必会因此而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个身份——他曾在第二季决赛的最后一期节目说,自己喜欢说的其实都是些大破梗,什么“用刘玉强造个句”“飞天御剑流,遇强则强”,自己来这个舞台上,说出精心准备的、比这种烂梗好上几十倍的段子,但自己并不开心。
尽管我早就知道,综艺节目上的所谓明星演员说什么都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但我还是愿意相信建国是认真的在说这句话的。
因为两年后的今天,当我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建国的时候,我才发现他之前说的那些好梗我居然一个也记不住了,倒是这句“飞天御剑流,遇强则强”,我记到现在。
一个人从事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是自己并不擅长也并不喜欢的社交,那么这个人厌倦这个工作,也并非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今晚建国的破罐子破摔,我其实并不意外,我内心中甚至在想,这一天终于来了,只是有点遗憾,这一天来的太早了——其实不管这一天在什么时候到,我都会遗憾的。虽然表演让建国并不是很开心,但出于我个人的自私,我却真的想多看几场。
其实最先开始破罐子破摔的不是建国,而是李诞。我在前面为奠定脱口秀商业帝国的人是李诞而后悔,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如果这个人必须是李诞呢?从唯物史观的角度上来说,社会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必然是要有一种新的娱乐出现。历史的必然只能归结到这一步,再往下分析,只能说如果没有李诞,这种娱乐并不一定是脱口秀。
我们假设李诞所说的过去的经历和他当时的想法都是真的,就可以意识到。如果李诞并非是那种性格,他在报社实习的时候,就不会因为同事们在电梯里讨论“凭关系弄几张火车票”而愤然辞职,那么今天中国可能会多出一个不错的记者或者主编;如果李诞只是像建国一样,内心里别不过这个弯,那么今天建国的收入就会缩水十倍不止,他和编剧老李喝酒的时候就只好喝点便宜的,编剧老李兴许也就不会有什么夜店风波;如果李诞真的认死理保持着最开始那种理想主义一门心思走下去,那他要么憋了二三十年出了本惊世之作震惊文坛,要么这辈子都别想出一本书。
扯远了,回归主题。建国和博洋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李诞,这其中最大的障碍是心里那个弯。与除了广告就只能在微博上发现代诗的李诞不同,建国满天的广告中间,偶尔还是有一两句心里话的。
对于一位三十多岁的公众人物来说,在2021年的微博发这种看起来颇有些“夜来非”的文字,其实多多少少显得“不成熟”——亦或直接点说,不够市侩了。一个符合当今普世价值观评价体系中“成熟标准”的男人,是绝不应该对任何人说出这种话的——至少以王建国的“人设”来看,绝对不行。
所以只要心里这关过不去,建国就永远也成为不了李诞——但他也没必要成为李诞。这世上有了一个李诞就挺让人伤心的了,没必要再多加一个或者两个了。
去年我写了篇脱口秀大会三的长评,末尾我故作高深的问道“脱口秀好了吗?”现在看来,脱口秀毫无疑问的好了,大家都挣到了钱,没什么比这更好的了。如今我意识到了,这世上的事就是这样,明明大家都比之前更好了,但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王建国至今不知道写没写的那本严肃文学,我还是有点怪难受的。
初看《脱口秀大会》时,比起女演员少这个问题,更让我好奇的是整个场子里那种无形的圈层感。
虽然有摄影机照着,虽然这是个面向全国播出的节目,但只有他们自己那个圈子才是最重要的,男人们闹作一团,肆意说着只有他们内部才能懂的梗,王建国庞博呼兰Rock等元老级演员在台上互相吐槽彼此的日常,那自然而然理所应当的架势,也不用铺垫,无需前情提要,仿佛这几个人已经是举世知名堪比乔布斯特朗普。
就算是当着杨澜宁静等等大明星的面儿,他们也依然自顾自说着离婚、当大王的喜悲……预设所有人都知道,底下观众的确是粘性极强的铁粉,倒是新来的肩负拍灯要务的嘉宾一脸懵逼。
另外还有一些大众并不熟知的所谓大咖如周奇墨,一进场就像山大王一般受到所有人拥戴,可真正表演出来的效果却配不上他所获得的尊重。
我终于明白,中国脱口秀这块地,早就已经帮派林立层级鲜明,李诞率领的《脱口秀大会》不过是其中一个山头。
自嘲、互损是男人习惯的叙事套路,这个金字塔由他们自己搭建,和自古以来的所有权力体系一样,男人不是被踩就是被抬,终归是有一个位置在。
然而女演员怎么办?女演员可以进入这个体系吗?
我们知道脱口秀男演员们都足够聪明,绝不会有自觉的厌女意识,有也会精心隐藏起来,他们号称自己只认实力不论性别,但脱口秀不是解数学题,好不好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这个人的魅力,魅力无法量化,脱口秀的实力就更是充满变数,一个男演员可以轻松地嘲笑另一个男演员丑,彼此达到效果的双赢,可他绝不敢喷任何女演员的长相,否则就是油腻、恶臭。
女性需要被尊重,女性要“名声”,女性脆薄的身子骨经不起踩,这对于一个喜剧人来说无疑是致命伤,喜剧人怎么可以有软肋呢?这样谁还敢笑?
谁都知道女性处于弱势,可是谁都不敢放在台面上,人们假装这是天经地义,这是公序良俗,“女孩子嘛,金贵一些”,女演员天然就被男人构筑起来的喜剧秩序排斥在外,还无处伸冤。
唯一的办法是组cp,类似于职场中年男人在酒局上的荤段子,只要把女演员“许配”给某个男演员,那就是代表男性集团接纳了她。正如现实中的女性不得不通过婚嫁才能融入主流社会
就像杨笠说:一个行业女性少是个很常见的现象。只不过到了脱口秀这里,男女对立的冲突愈发凸显。
男演员怀念着乡土田园,在浮华光鲜的城市感到自卑,不会打扮,跟不上潮流,看不懂女生po自拍的严谨流程,不理解女生手里七七八八的奶茶,对追星女孩的疯狂举动更是叹为观止。
他们无一例外都表演生动,情绪充沛,你能体会到一种“我找不到老婆都是因为女孩太傻太虚荣了,世道太坏了”的惊世怒吼,可万一要是他找到老婆了,老婆就立刻变成他源源不断的吐槽素材库。
男演员没有错,他们真心实意地在贡献自己的感悟,脱口秀诞生之初就是针砭时弊嘛,只不过男人面对的时弊和女人面对的时弊是完全不同的。
男人的烦恼无非是不够有钱不够成功,他们一心想着更高更快更强,舍不得匀出哪怕一分钟去共情女人的处境,为什么一张自拍要p来p去?为什么总是掉进容貌焦虑和消费主义的陷阱?难道是她们天生就和男生不是同一个物种?
生理决定论显然是过时的,但男人还在委屈:我就是男的啊,我有什么办法?又不是我害的女人,拿性别说事儿就是在走捷径,吃红利,讨好女观众。但事实上所有能登上脱口秀舞台的话题都是红利,有谁会放着红利不去吃?唯有性别话题会被狙,性别饭是最不好吃的一碗饭,没有相当的技术只会徒惹反感,男人口口声声说性别不重要,可假如说他们和女的一样,他们又会羞辱得直跳脚。
最怕的不是问题本身,最怕的是问题不被允许存在。
针砭时弊第一人鲁迅,以其杂文为利器口诛笔伐。我们身处的年代不会诞生鲁迅这样的人物,不是因为当世非乱世;我们身处的年代杂文已死,并非没有人去写,是因为没有人去读。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就是有的人可以瞬息间参透世间本质,有的人终其一生不但无法参透还不能理解。
在觉醒年代杂文的社会功能是针砭时弊,在娱乐世纪由脱口秀(单口喜剧)来继承这种社会功能,也只能由脱口秀来承担这一功能,因为我们只想——轻轻松松听段子,开开心心笑到死。
喜剧精神的本质就是针砭时弊,而在《脱口秀大会 第四季》第一期中,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是——呼兰、庞博、程璐这三人。针砭时弊永远不会成为评判脱口秀优劣的标准答案,但它是真正的喜剧宝藏。
呼兰:批判内卷现象
呼兰自称在一场狗狗比拼中终于醒悟到什么是内卷。一只狗听到“坐”会坐下来,另一只狗听到“sit”也坐了下来——“大家都是狗,你这是干啥呢”。
会听英文的狗打败了只会听中文的狗,但狗依旧是狗,不会因为它会听英文就翻身做主人。在两只狗学习语言的这场争奇斗艳中,并非一次良性竞争,而狗的主人满足了虚荣,仅此而已。
动物园里的猴子能算5+5=10,野外的猴子算根毛都不会,但猴子爷爷会叮嘱猴崽子,“你也要向它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也要去北京动物园”。
内卷中的那个所谓优胜者,总以为自己赢了是一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体现,没有突破圈层的竞争只是一场没有观众的自愚自乐。
庞博:嘲笑反智消费
庞博毫不含糊地指出盲盒经济就是骗人。他补充说明道,“我觉得你只要小时候上过那个小浣熊水浒卡的当,现在就不应该吃盲盒的亏”。
庞博,1989年生人,他和其他80后一样都上过水浒卡的当,但00后没有上过呀。
台下的年轻观众冲着台上讽刺自己的庞博大笑,比这个还要可笑的是观众还浑然不知“小丑竟是自己”。
商家的招就好比时尚圈的潮——来来去去就那几样,等上一代消费者死绝了,换个“马甲”又拿出来“忽悠”新一代,循环往复,一本万利。
程璐:讽刺领导文化
程璐剖析喜剧人与领导的成分,“脱口秀演员一般就是聪明的穷鬼;公司的领导,有钱的傻子”。
程璐加入领导层之前也觉得领导都那么傻,加入之后立马发觉个个都是人才。程璐在这里表达的是,当自己变成既得利益者后,很快便实现了同质化。
如果要给领导下一个定义,那就是职位比我高的人就是领导。
某百科的官方说法却是“领导是在一定条件下,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其中,把实施指引和影响的人称为领导者,把接受指引和影响的人称为被领导者,一定的条件是指所处的环境因素。领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这明显是一个与现代社会、职场严重脱节的解释了。
领导之所以是你的领导只有一个客观事实是绝对正确的——他们的职位比你高。而智商不一定比你高,管理理念也未必比你优,才能也未必比你强。
事实上,你的领导之所以能成为你的领导,只有一个原因,他们与你相比,存在不可否认的“过人之处”。
而这种“过人之处”的成分就比较复杂了,是先天继承还是后天习得,是旁门左道还是名门正派,是因缘际会还是深耕细作……
作者:令希丰
首发:公众号【影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