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欢乐的“公路冒险”+“逃亡”模式。当年上映,应该说给了国内一次非常生动的战争题材电影教育;只不过,我们最终发现,唯一学到了的,就是编造“神剧”的厚脸皮。
现在回看,仍然津津有味;但是,也觉得这部片有一个最失败的地方。
一列满载盟军战俘的列车,从遍地德军的敌占区逃出:这个赤果果的“神剧”故事,决定了这部片子只能走喜剧样式。片中有很多与之吻合的桥段:战俘们脱光光烧掉衣服逼着监狱长发放新装,美军牧师扮成德国军官办签证,盖世太保强行上车居然是为了换取美国手表……神剧嘛,你就得这么神经、神气、神奇地整。
然而,电影似乎不敢放开手脚像《虎口脱险》那样一神到底;一种皱紧眉头审视战争的严肃态度,可以说一直左右着一切。约400名战俘躲在丛林废墟被德军发现,一下子就死了数十人;押上列车时伤员又全部被德军屠杀;德酋情妇虽有通敌之举但毕竟手上并无命案,结果因逃跑被战俘们灭口;最后我们的主角,集沧桑睿智、温柔宽厚于一身的成熟大叔,也命丧胜利大门的门槛外……
没错,这些情节确实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罪恶;但你揉进一个明显是喜剧风格的故事里面,就带来了很多的压抑与痛惜,极大地破坏了风格的统一性、协调性。
假如有人日后重拍,我希望能够更欢乐一些。另外在结构安排上,监狱戏可以大力缩减,把篇幅多用在铁道上。像“破坏编组控制室”这一场,片中只有一个正在里面乱砸的场景;事实上,从摸掉警卫到进入控制室,大有文章可做,完全可以编出很多搞笑桥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