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沉睡的青春(2007)

沉睡的青春(2007)

又名: 青春伤逝物语 / Keeping Watch

导演: 郑芬芬

编剧: 郑芬芬

主演: 张孝全 郭碧婷 钟欣凌 王琄

类型: 爱情 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上映日期: 2007-08-31(中国台湾)

片长: 92分钟 IMDb: tt1142556 豆瓣评分:7.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徐青青(郭碧婷 饰)的母亲跟别人走了,只剩下她跟父亲一起生活,她独立经营着古老钟表店。某天,一名叫蔡子涵的男生前来修表,青青认得他,他之前曾睡在她家的门口。这个羞涩的男孩子几天都来找青青修表,他终于鼓起勇气告诉青青他是她的国中同学,青青还在言语间知道这个男孩子是喜欢自己的。

演员:



影评:

  1. 青春封存、时间静止。10年前,他刚爱上她。
    班上转来一个女生,叫徐青青。她不爱说话,总是独来独往。
    陈柏宇老是嘲笑徐青青是 没有灵魂的洋娃娃。
    可是我知道,她只是害怕寂寞而已。
    蔡子涵那家伙好像喜欢上徐青青了,整天在笔记本上偷记她的生活作息。
    喂!上课没有那么认真啊。
    今天跟踪徐青青时,陈柏宇一直在偷骂她,叫我不要被外表给骗了,说她很难相处,可是我就是喜欢!
    徐青青吹口琴的样子、看火车的样子、打瞌睡的样子、喝牛奶的样子,我都喜欢!
    我再也受不了徐青青了!
    每次蔡子涵想跟她说话时,她都装没听到!
    她到底在屌什么?我一定要教训她!
    今天陪陈柏宇去小瀑布游泳,我怕水,所以一个人躲在大石头后面练习吹口哨,终于把徐青青每天等火车时用口琴吹的那首歌学起来了。
    我不喜欢徐青青,她配不上蔡子涵!
    但是…蔡子涵为什么连一句「我喜欢你」都不敢说出口?!
    陈柏宇说,除非我从瀑布上跳下来,不然他不相信 我真的喜欢徐青青。
    那个蔡子涵,最怕水的蔡子涵,为了徐青青,竟然真的从瀑布上跳下来了…
    10年后,陈柏宇代替蔡子涵活了下来,出发寻找国中暗恋的对象徐青青,完成那段未完成的恋爱…

    8/31 不在场的初恋。
    3点以后,他就会开始爱我。
    沉睡的青春……
    张孝全,郭碧婷主演

    -------------------------略微伤感的分割线-------------------------
    总感觉又是一段同性之间最微妙的爱,那一天起,两个人终于同化并一起生活下去。
    究竟是柏宇和子涵之间的爱恋?还是子涵和青青之间的爱恋?又或者都不是吧。
    又是夏天的电影,却依旧那样的泛着雨后的泥土香,但中间总是要掺杂着疼痛和慌乱不安。
    无论怎样,10年,到底是谁和谁的恋爱,谁和谁的纠缠与撕扯,但都是心甘情愿,无论怎样,他、他、她亦是生命里的羁绊,谁也逾越不过去。
    到底是谁不勇敢?到底是玩笑还是真实?
    陈柏宇好象依赖了蔡子涵,不想他被夺走;蔡子涵爱了徐青青,但是他死了;柏宇便带着子涵一起生活,来完成十年之前的爱恋。
    终究是爱的,只是过于激烈,温暖冗长而跌宕激烈,好象天空是有过澄明的光,但现在却像雨前的气息,闷热且湿粘,甩不开的阴影和轰隆隆的慌乱。
    爱的代价是这样的惨痛,青春就这样沉睡了十年,再苏醒,又是一次的磨难,但也是一次的涅磐。
    我们的青春终于压抑起来,每次的爱恋,每次的暗自神伤,每次的心花怒放,每次刻意经营的偶遇,笔记本里的秘密,就这么沉睡着。很多年后,是不是也会醒来?

    -------------------------这电影真的很伤感的分割线-------------------------
    张孝全是我很喜欢的演员,曾经出演的很多剧集,不过感觉他更适合拍MV和电影吧,太拖沓的剧情并不适合他似的。
    感觉他就是个憨憨的邻家大哥哥,很会照顾人的那种,有时候他会需要你的照顾,微微的孩子气。
    郭碧婷总归是没太多印象了,最近补习了她一些MV,觉得是个很美的女生。仅此而已。

    -------------------------关于无名小站的分割线-------------------------
    由于无名小站被G.F.W.叉叉了,所以给大家一个代理网站,这部片子的部落格在无名小站上:
    但是由于被封锁的原因,大家可以通过这个代理上去。

    我的部落格是:

    -------------------------认真看过以后更新的分割线-------------------------

    新生代女导演郑芬芬的第一部剧情片《沉睡的青春》,她称之为一部「爱情推理电影」,片中也有一件「不能说的秘密」,需要入戏合作的观众在叙事过程之中一同揭晓解密─就像阅读童话时,读者必须暂时悬搁「小动物为何开口能言」的质疑。然而,和近来童话般的爱情电影相比,《沉睡的青春》虽然有一对甜美小情侣作为故事主轴,表面上带有爱情故事的外貌,但由此一轴心而开展出来的纺线,却复杂幽微、治丝益棼。
    《沉睡的青春》故事描述一位久困于平溪在线「老徐钟表行」的女孩徐青青〈郭碧婷饰〉,在母亲出走、父亲酗酒消沉之后,只好由她接手钟表修理的工作、肩负起延续这家老字号的责任。似乎,她就要永恒地随着一屋子流逝的滴答钟表声,慢慢隐没于消沉的黑暗之中。此时,突然出现一位意外访客,每天都来店请求修理一只渗水停摆的手表。年轻男孩名叫蔡子涵〈张孝全饰〉,木讷地以每日午后三点的造访行动,表露他自国小时代迄今对于她的秘密暗恋。青青的寂寞心房砰然敞开,与他展开了一段纯纯的爱恋:他带着她走出了老钟表行、步上通往外面世界的铁轨…。然而,这个男孩的身份却逐渐变得可疑、扑朔迷离,她甚至开始分辨不清:到底这个男孩究竟是蔡子涵还是他的好友陈柏宇?一个埋藏已久的秘密随着叙事的安排慢慢揭晓:原来,蔡子涵与陈柏宇是一对哥儿们、死党好友,但是当蔡子涵于一场意外中溺水而死,陈柏宇出自深刻的内疚自责而精神分裂,每日午后三时整就切换人格变成了蔡子涵,来到铁道边沿的老徐钟表行,与暗恋已久的青青约会,似乎要替死去的蔡子涵完成他来不及的秘密梦想…。
    青春早夭的悲剧,刻骨铭心的男孩情谊,永恒的、一次性的意外与伤害,有如西西佛斯滚石一般、内疚弥补的行动,以及「只剩下自己一人」的孤独感和恐惧感,都成了《沉睡的青春》背后深沉的主题。郑芬芬导演自陈,这是一部「疗伤系电影」,试图把镜头从戏剧性强烈、暴力性的「死亡悲剧」移开,转而聚焦在创伤事件发生之后、幸存的亲人与朋友之上,意在抚慰和疗愈那些无法一次死去、陷于反复无止尽折磨痛苦的生者。虽然,这部电影表面上主要以一段青涩、清纯的初萌恋爱作为彼此疗愈的方式〈徐青青的孤独感、被弃感,以及一段爱情的错失,同样也需要治疗〉,但事实上整部电影的「叙事」才是真正的疗伤机制。作为一部处女作,《沉睡的青春》在叙事技巧上已趋成熟沉稳,从片首徐青青角色和心境的提点描绘,经过女孩遇见男孩的邂逅时刻,推展一段清纯恋爱,接着以男孩双重身份的疑惑来歧出、复杂化原本看似单纯的爱情故事,最后深入了、回到了创伤时刻发生的那一个原初场景。
    这一系列剧情的推演铺陈,不急不徐、配置得宜,显见郑芬芬对于剧本书写的娴熟功力。徐青青的角色并未在一开始就加以定型,而是随着恋爱故事而渐次开展〈比如她先是展示了她修理细密钟表的一手好工夫,以及稍后展现了积极的行动力、主动探求男孩身份〉。张孝全一人分饰二角,也在双重人格的转切中演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男孩形象:一个是内向、木讷、慑嚅的蔡子涵,另一是外向、阳刚爽朗、吊儿郎当的陈柏宇。而电影空间也从老徐钟表行和恋爱铁道,延伸至陈柏宇所居住的疗养院、以及蔡子涵家人的眷村。如此剧情的由简入繁,人物形象的渐层立体、舞台的延伸切换,在郑芬芬的剧情安排之中井然有序,而「推理爱情」所需要的悬疑设置、谜语提出、以及解谜进程,也达到了迷惑观众、进而带领观众进入迷团、最后水落石出的效果。
    对于电影空间的选择和配置,可以看出《沉睡的青春》虽然可以列为目前国片复苏气象中「爱情电影」策略之列,但也有另外一种未明言的企图。老徐钟表行所在的平溪线,串连出铁轨、隧道、以及小山城的乡间场景,这不禁让人想起侯孝贤从《恋恋风尘》直到《珈琲时光》的铁道小镇母题:都市化和工业化的浪潮之下,唯有一条延伸入即将没落的山城的铁道,才能让我们重返至过往时光。而这种弥漫在台湾新电影中的朴实情感,也在徐青青和蔡子涵的爱情故事中重现,那种阿云和阿远、阳子和肇之间素朴纯粹的男女情感,吊诡地那么台湾本土味、又那么日本风。前现代的铁道小山城,成为现代城市人的乡愁,也让台湾人忆起日本殖民时代那种纯朴农村的人际情感。
    如果说片中平溪支线的铁道,连结了八○年代台湾新电影那种徐缓清淡、宁谧沉吟的气氛,那么另外两个场景,亦即疗养院和眷村,却暗中指涉了当下、也指向了一个未知的、不确定的未来。片中的医院,其实取自乐生疗养院,是一个前阵子聚集了各种论述和实践的场域,也让社会重新检视从日治到政党轮替这段历史中,权力对于弱者的一贯态度。同样的,即将拆迁的眷村场景,也暗示了本土意识兴起、新政掌权之后,所必要铲除与夷平的历史空间、所必定抹除的记忆坐标。当然,作为一部被众人寄予复苏电影市场任务的新生代国片、处于急欲摆脱台湾新电影传统的潮流之中〈尤其当台湾新电影被指控为压垮电影市场的稻草,尤其当艺术电影被斥为妖魔、被指责为罪人、被讥为幼稚者的自溺等主流意见之际〉,直指政治、介入批判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智的,但《沉睡的青春》却成功地让这些行将凋零毁坏、笼罩在遗忘阴影之下的空间以及弥漫于内的时光,渗入了片中的哀伤怀旧气氛,相互烘托暗喻。
    除了藉由空间选择来营造独特氛围之外,这些空间所弥漫、所氤氲而出的时光氛围,也和郑芬芬所刻意配置的「时间」母题紧密扣连。「老徐钟表行」即是明指时间议题的核心,店内四墙挂满老式钟表,秒针刻画的滴答作响,隐喻了荳蔻年华的徐青青彷佛被「时间之墙」所囚禁、所规限,她的时间彷佛静止停滞了,被封锁、固着在时间轴中发生的创伤里〈幼时父母离异〉;青春尚未开始,就已经开始老去。同样的,陈柏宇则被囚禁在蔡子涵死去的那一刻里,每至午后三时立即人格切换,拿着一只反复溺毙的手表,来到钟表行请青青加以修理。而这就像921灾民曾经患了强迫症般、一再返回灾难废墟的场景、凝视浸淫于那些断层的肌理以及创伤的痕迹。然而,在这些被创伤记忆所紧密封闭的囚禁意象中,郑芬芬也穿插了带有时间印记的希望意象:铁道。铁道作为十九世纪以及现代化的象征〈二十世纪的象征则是汽车〉,其实和时间息息相关:铁道系统发明之后,开始出现对于「时刻表」的需要;本初子午线的制定会议,也是开展了「全球时间标准化」的历史时刻,开启了「时间即是金钱」、分秒必争、精确度量时间刻度的工业时代。日治时代南北纵贯铁路的完成,除了逐渐形塑了「台湾一体」的集体意识之外,也象征了现代化工程的高峰。虽然,《沉睡的青春》中的铁道,也延续了现代化的意象,带有一种走向外面世界、「向前行」的意义。那么,青青和子涵二人沿着铁轨散步的约会,其实也就隐含了走出封闭创伤空间的正向意义。然而,特别的是,台湾偏僻小山城的支线铁道风景,却又带有浓郁的怀旧气息,彷佛象征现代化的铁道同时也可以开启时光之旅、载着我们重返「前现代」的素朴世界。如此似乎矛盾、多层次的时间意象,不但让时间之意义变得丰富而复杂了,也在片中形塑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甚至令人惊艳的场景;比如,钟表修理其实是一门已然古老的手工行业〈即使「时间」和「手表」也和机械文明、现代世界紧密相关〉,印象中总是由男性老师傅在小灯泡下埋首修表,但片中却由少女青青来担任钟表师傅,而她谨慎地戴上眼镜、眼睫低垂、专注地拆开表壳、旋紧微巧的螺丝、校正细密的齿轮,都使得徐青青的角色散发一种难以言说的魅力灵光─「疗伤系美少女」的形象并不单单来自于郭碧婷本人的清新、灵气婉转的外貌,更来自于导演对于徐青青神来一笔的角色塑造和设定。
    除了经由「时间」与「空间」的反复层迭、渐次展开之外,张孝全一人分饰二角的安排,提出了「双重」〈double〉的议题:究竟那个男孩是蔡子涵或是陈柏宇?这样的提问,在片中无法获得明确的回答,反而引来更多饶富深意的问题。首先点出的是爱情的本质,究竟爱情是如何在二人之间发生的?以及,究竟是在谁和谁之间发生?在激情过后〈也包括在激情之前和当下〉,你〈仍〉是你吗?我〈还〉是我吗? 相恋的两人是否可能只是依照着自己的想象、回忆、或是情境,在「扮演」着似乎应该扮演的角色?于是,爱上徐青青的那个人,真的是蔡子涵吗?或者其实是陈柏宇〈假戏真作,他被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影响而真的爱上她〉?还是扮成蔡子涵的陈柏宇?反过来,青青爱上的是谁?如果我们以怀疑论立场去质问爱情的现场,那么「在场」〈present〉或「不在场」〈absent〉的问题也就油然而生─而这不就像「鬼魂」的逻辑吗?似乎不在眼前却又无处不萦绕,确实存在又子虚乌有,难以捉摸和定位,却有可能只是自己出于恐惧而来的投射或想象〈我们不也因为恐惧孤独、而想象或渴望爱情吗〉?而片中两个男孩之间,是否其实有一种更为深刻而无法张显的情感?那么,这似乎就不是一个爱情故事,反而复杂成一段奇异的三角恋情?另外,剧中张孝全所饰演的两个角色,究竟是陈柏宇的内在「分裂」出蔡子涵呢?或者真的是被蔡子涵的鬼魂从另一个世界「附体」而成呢?以医师角度而言这只是一种创伤之后的病征,但以神秘主义角度来看,恋人彷佛遭受鬼魂附体,而爱情的逻辑和鬼魂的本体其实没有相差太远。那些人去楼空、游客止步的没落小山城,废墟一般的空间和楼房,可能早已藏匿了许多因为受伤、遭弃、哀恸的古老幽灵,使得全片在色调和光影上髹染上一层古旧、奇异、阴郁甚至阴森的颜色。也许,当片中这对初恋的小情侣一起沿着铁轨行走、穿越那个隧道之际,他们所惧怕、进而以高声大喊来驱走的鬼魂,恰好反而在此刻被他们齐声召唤而来、纠缠附体…。
    在「纯爱电影」或「疗伤系电影」如此简单、易读的宣传标签底下,《沉睡的青春》其实有更为复杂幽微的意图,试图描绘心理、勾勒情感、暗示时代背景的样貌;而这些描摹之所以成功,在于时间和空间元素的调度、气氛的营造、视觉影像的掌握、以及叙事架构的推衍。令人最为讶异的是其影像质感,可以想见在摄影打光上下了许多工夫。可惜的是,也许导演本人也意识到了本片的暧昧难明多层次之处,因而在剪辑阶段附上了字卡,试图进一步说明人物内在幽暗以及厘清多层故事交接的缝隙,却反而造成了文字述说与影像呈现之间的冲突。然而,总体来看,《沉睡的青春》作为郑芬芬导演第一部大屏幕作品,其实瑕不掩瑜,既没有抛弃台湾新电影传统中能够加以活化的元素〈比如那种既本土又日本的朴素纯洁气息、比如铁道小山城的美好场景〉,也在一片拯救台湾片挽回观众的呼声中〈较为轻盈的题材、贴近年轻观众的故事、类型化的趋向〉没有缺席。《沉睡的青春》也许无法立即唤醒许久不曾观赏台湾片的观众,却也点出了一个值得期待和发挥的创作方向。

    -------------------------那么那么的分割线-------------------------

    只是突然心跳又漏了一拍,有一种力量,叫做爱。
  2.     归根到底,它还是一部爱情片,用两个人,讲了两个暗恋的故事。然后告诉我们一个和《盛夏光年》一样的道理:人都是怕寂寞的。
         《盛夏光年》里的张孝全(余守恒)努力地把朋友留在身边驱赶寂寞,哪怕知道对方爱他,自己不爱,还是要牢牢地拉住他,因为他寂寞;《沉睡的青春》里的张孝全(陈柏宇)拉不住已经离开的朋友,索性自己变成了他。每次他在不同的地方醒来,都能感受到他来过的痕迹,仿佛,那个已经离开的蔡子涵从来没有离开过,或许蔡子涵真的没有离开。那个害怕寂寞的陈柏宇从来没有放他走过。直到最后,那个变得勇敢的蔡子涵也是在陈柏宇的身体里告诉徐青青,他喜欢她,然后在陈柏宇的身体里完成了最后的一跃。陈柏宇离开的那一刻,蔡子涵才是真正的离开。
        他再也不会出现在另一个身体里,因为徐青青不爱他,爱他的是陈柏宇。
        徐青青,只是另一个更加寂寞的人。
        只是因为太寂寞,她才会企图想要带走只会在三点后爱她的那个讨厌她的人。有什么所谓呢?因为蔡子涵的出现,她知道,原来还有人爱她。因为陈柏宇的出现,她知道,原来她还是害怕寂寞。不然,她不会站在街角小声地喊徐青青,可是,就连爸爸,也对徐青青三个字没有反应。所以,她只能踏上火车。她知道自己再也不会回来。所以,她要带上那个三点后才开始爱他的人。或许,徐青青真的是一个自私的人,但是,谁又知道自己在那种寂寞的环境下不会自私呢?
        因为寂寞,所以陈柏宇变成了蔡子涵,因为寂寞,徐青青要带走3点以后的蔡子涵。陈柏宇还是喜欢蔡子涵的,徐青青,却只是不喜欢习惯了的寂寞。
        两个暗恋的结果,都是让人唏嘘的。
        故事的结局,其实我是喜欢的。陈柏宇以后不会再寂寞了,而蔡子涵,因为爱变得勇敢。
        喜欢杨宗炜唱的主题歌。多余。
        因为多余,所以寂寞。徐青青是他爸爸和他妈妈之间的多余,陈柏宇对蔡子涵的喜欢是多余,所以,他们都寂寞。
        谁死了,我会变成他?我不知道我是谁的多余,我只是会寂寞。
        青春沉睡着,我们却清醒着,所以,我们只看到寂寞。

  3.      我还知道你国中的时候,午餐都不吃饭,可是12点一到你一定会喝一大瓶牛奶。早上七点半,你才会翻墙进教室,第二节下课你会去福利社,午睡的时候你都跑到大树下看小说。两点半一到就开始打瞌睡,可是三点一到就会起来。放学你会先去买鸡蛋糕喂完小呆之后才离开,然后看完5点39分那班火车才回家。可是我不懂诶,你以前等火车的时候,都会吹口琴啊,为什么现在不吹啦。

          青春的遗憾就在于,它只有那么短暂的匆忙。有的人能够离开然后成长,有的人却宁愿永远闭上眼,不去挣扎不去抵抗。

          徐青青需要一场爱情来寻找自己的存在,陈柏宇需要分裂成蔡子涵来逃避遗失和孤独,十年前的蔡子涵则需要用爱徐青青来证明自己的勇气。

          我们都渺小卑微到,要借助他人来供给自己力量。

          十年前或许陈柏宇也爱着徐青青,所以十年后他是唯一一个在听到徐青青的名字后迅速回头的人。也或许他爱的是蔡子涵,所以十年里每天下午三点分裂成子涵,做子涵喜欢的事见子涵想见的人。

          其实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沉睡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肯醒来。蔡子涵十年前就死在那句气壮山河的“我爱你”里。陈柏宇的十年都死在蔡子涵的青春里。而徐青青,正如她所说,“就算他变成陈柏宇也没有关系,只要过了三点以后就好了”,悲哀地死在自己的孤独里。

          是啊,过了三点,他就可以爱我,就会有人爱我,至于他是陈柏宇还是蔡子涵,又有什么关系。孤独的人往往都自私,自私到只要有一个爱我的人,是谁都可以,哪怕他永远都找不回自己。

          虽然有不少难以忽略的瑕疵,比如女主角糟糕的演技和幼稚的旁白字幕,但我想说,这部电影完全可以只为了张孝全一个人而存在。

          我喜欢蔡子涵松松的裤脚软塌塌搭在帆布鞋上的样子,陈柏宇短短的头发不甘寂寞纷纷站立的样子,蔡子涵戴着黑框眼镜腼腆木讷的样子,陈柏宇鼓着下巴顽皮倔强的样子。

          张孝全就是25岁的男生我最喜欢的样子。
  4. 曾经很喜欢一首歌的歌名:《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但我也明白,有的时候,疯狂起来的爱情绝对不是一件小事。
    为爱而疯狂的电影很多,直白一点、暴力一点的有《门》和《妄想》,只说出这两个名字就让我雷得喘不过气来,而婉约一点、含蓄一点的,这部《沉睡的青春》可以算是其中之一了。

    可以说,这是很“台湾”的一部电影:画面美感,情节松散。
    蔡子涵爱上了同班同学徐青青,为了向好友陈柏宇证明这份爱能带给自己勇气,他从瀑布顶端跳了下去,然后理所当然地去见了马克思。从此,陈柏宇人格分裂,会在每天三点之后变成蔡子涵,并以蔡子涵的身份进入了徐青青的生活,与她相爱。最后,为了向徐青青证明所谓的爱和勇气,陈柏宇以蔡子涵的身份再次从瀑布的顶端纵身跳了下去。

    以后的事,导演拿演员名单和片尾曲敷衍了过去。可我实在很难想象,徐青青的生活该如何继续下去。
    在陈柏宇以蔡子涵的身份出现在她的生活中以前,她完全不知道蔡子涵对自己的爱,甚至不记得这个曾经的国中同学。而这个所谓的“蔡子涵”出现以后,她的生活从此不再平静。
    知道一个人爱自己、而这个人已经逝去十年,这已经足够残忍。而当徐青青幻想着能在每天三点等陈柏宇变成蔡子涵后与他在一起时,这个“三点以后的蔡子涵”却为了再次证明所谓的爱而在她面前从瀑布上跳了下来。
    蔡子涵的爱给了她一小段时间的温暖,却也在给了她希望的同时让她整个下半生都绝望无比。

    我承认,我极不喜欢蔡子涵。拿跳瀑布这种事情证明爱与勇气已经愚蠢得让人怀疑他心智不全,而这份爱和所谓的证明到头来还让他爱的女孩倍受伤害,简直可以说是以爱的名义实施的恐怖主义。
    爱情毕竟是两个人的事,不是一个人在表演。一个人爱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其实是件很可悲的事情,但沉醉在自己所谓的“爱”中而给被爱的人带来困扰则显得有些可耻了。何况,爱就是用来爱的,而不是用来做些所谓的证明的。

    当然,比较中国特色的爱情恐怖主义还可以是这样的:
    某男为论坛斑竹,与论坛上的某女网恋,幸福得成为了论坛上一堆人的恩爱楷模。之后,两人见面,某女因为长相、背景、性格或是“他饭前便后不爱洗手”、“他对人没礼貌”、“他的方言普通话我根本听不懂”等原因提出分手。
    于是某男开始纠缠,电话短信骚扰某女自然不用说,还急中生智在论坛上发帖叙述相思之苦,大张旗鼓地开始秀起了自己的一片痴心。
    群众一向是盲从的,也是热爱组织道德法庭的。于是热血青年开始漫骂某女:“你这个不守妇道的女人是不是因为勾搭上了其他男人才要分手的?”,于是热心大妈开始规劝某女:“姑娘呀,有个这个爱你的男人你都不珍惜你就不怕报应?”
    这一道德感化加审判过程的热烈程度要根据论坛的性质来决定,严重的话还会有人把某女的照片发上来,于是紧接着电话、住址、三围、血型也跟着水落石出。
    如果某女此时有新交往的男朋友的话就更热闹了,这个所谓的“男小三”估计也会在网上被扒光衣服。如果此时有几个行动力强的网友,某女以及“男小三”甚至他们的家人还会被人用实际行动来骚扰。
    之后事情如何发展大家就可以大胆假设、合理想象了。当然,我绝对没有影射“铜须门”的意思。

    其实,我实在不明白这些人的心理。蔡子涵认为他的爱必须要以跳瀑布来证明了,他才有资格去爱徐青青吗?某男是觉得他的爱只要闹到上了新闻联播他对某女的爱才有意义吗?
    我只觉得这样的人十分自私与可耻,他们把爱当作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任性地说些“我爱你,与你无关”之类的话,却幼稚地做着一些明明“与她有关而且还很伤害她”的事情。
    爱情不是表演,也不是自私疯狂的理由。爱一个人就好好地爱下去,爱得从容一点、成熟一点、美好一点,这样就算最后这个人怎么爱也爱不到,至少也不至于把人家好好的“桃花运”折磨着“桃花劫”。
    在爱上,就应该听涛哥的那句话:“不折腾!”,或者至少应该说:“不瞎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