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Night of the Comet / 天降凶灵(港)
导演: Thom Eberhardt
编剧: 梭姆·艾伯哈特
主演: Robert Beltran Catherine Mary Stewart .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1984-11-16
片长: 95 分钟 IMDb: tt0087799 豆瓣评分:6.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把這片當喪尸片的人真的有好好看這部電影嗎?這本來就不是喪尸片啊,這電影明明是一部科幻片啊!
這個彗星過後帶來的輻射,會造成人類的三種下場,最重的直接當場化灰,中等的外貌變成類似活死人的樣子,但是應該還是會在48小時內化灰,輕等的變成類似吸血鬼的感覺,要注射沒有被感染人的血液當血清來存活下去,但是如果沒有血清了,就會迅速惡化成活死人最後還是會化灰。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電影裡沒出現幾次喪尸,更沒有幾個喪尸。因為這些人只是有活死人的外貌,但本質上還是人啊,而他們在48小時左右依然會化灰的,自然不會大範圍大面積的看到他們!
所以歸根結底,雖然這部用了類似活死人和類似吸血鬼的設定,但本質上這部電影是科幻片,不屬於前者兩個類型啊!
《彗星之夜》 Night of the Comet是美国导演梭姆·艾伯哈特拍摄于1984年的科幻惊悚电影,本片独树一帜的将科幻和僵尸两大类型相结合,有不错的观赏性。本片故事讲述一颗名为“RD”的红色彗星,与地球轨道摩擦而过,无数人类观赏了这一天文奇观。当彗星来临时,整个天空都成了红色。但谁知彗星尾迹带来的强烈辐射却将大部分人类烧死,而另一些人则被变成了可怕的僵尸。主角琳娜是一个爱玩游戏的普通女孩,在僵尸肆虐的城市被军队救下,而真正的阴谋才刚刚开始。
在本片中,导演艾伯哈特将一个强势的女主角安插在了一个后启示录时代,而琳娜这一角色的灵感一部分来源于金姬·罗杰斯,另一部分则来自艾伯哈特在一次电视节目上所遇到的真实少女。
在那次节目中,艾伯哈特问现场观众,如果遇到世界末日他们会怎么办,只有那一个少女将其视作是一场有趣的冒险,而没有任何消极的想法,这也和片中琳娜将世界末日看作是一场闯关游戏的最初来源。本片剧本由艾伯哈特撰写,而为了保证自己能亲自执导,他也向制片方保证将把成本控制在70万美元以内,最终,本片上映后共获得了1441万美元的票房,可谓是一次成功的投资。
世界末日的故事已被讲述了几百年,甚至上干年。这一萦绕于人类心头的焦虑催生出无数文艺作品绘画、戏剧、诗歌、小说、交响乐、歌曲等,足以填满一整座图书馆,当然其中少不了电影。然而,纵观所有这类作品,像《彗星之夜》(Night of the Comet,1984)那样让人类在暮光之下依然焕发出雀跃活力的作品,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这部影片是电影史甚至人类有史以来有关世界末日的最纯粹的娱乐性演绎。试想那些创作于中世纪的末世油画,有那一幅是格调轻松的呢?
不过本片的可圈可点之处,远不止对昔日电影的把玩--让观众像玩游戏一般,边看边发出“哦,这儿有《活死人的黎明》(Dawn of the Dead)的影子”之类的惊叹。这是一部体现出导演的思想和关切的影片,并对之进行了探讨,正如五十年代的科幻电影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一部分)不安情绪(科学家发明了能够毁灭世界的武器,而意识形态冲突使得这样的武器有可能被投入使用)一样, 《彗星之夜》触及了八十年代人们心中的一些焦虑。我们不要忘了,当时的世界陷入了冷战中最为严寒的一段时期。较之于相对温和的六十和七十年代,罗纳德里根在他的首任任期中对敌对阵营采取了更具对抗性的态度,部署了核武器。
如今这一切早已被大家抛之脑后,但是对于在八十时代度过青春期的一代人而言,哪怕是像电影中的雷吉和萨姆那样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也始终心有戚戚,认为美苏间的核威胁极有可能升级到 “相互保证摧毁”的地步。
因此,《彗星之夜》绝不仅仅是一部讲述糊涂蛋们如何在世界末日劫后余生的电影。艾伯哈特本人说过,他创作这部电影的动因之一,是听两名普通少女谈她们多么害怕核浩劫的骇人后果,却又必须面对。虽然导演用相对轻松的手法处理这一主题,但片中无时不刻都凸显出一种绝望的恐惧,其中最明显的一幕是萨曼莎含泪意识到:所有的人,包括那个让她心动的男孩子,都已经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