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版的资源真的是不好找,到现在才终于有地方刷完,终于可以比对下两个版本了。剧版整体可以给个四星,如果没有看过谢生的版本,那林韦辰的版本可以再加半星。但谢生毕竟是谢生,这个角色,真的无法超越。
既然要从影版的一个半小时扩成40集的电视剧,必然要加剧情,加人物。但加的人物里,有效人物其实只有四婶,阿水跟酒楼大小姐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纯纯加戏。
加的剧情线自然就是水剧情的感情线了,所有加的感情线都很难看,连Lily与十三郎的爱情线也一样。阿水,大小姐跟十三郎的三角恋,又臭又长,简直可以全全删除!
就主角江誉镠这个角色来说,剧版林韦辰与谢生各有千秋,影版与剧版侧重也有稍许不同,不好直接比。林韦辰前半部演年少得意的十三郎的剧情,那种贵公子的架势拿捏的真的很到位,从身段,举止,台词都是一个矜贵有才学的大少爷,戏痴,情痴的痴也演了出来。不过后半段十三郎半疯半颠的剧情,感觉欠点火候,有时候会觉得他是在装疯卖傻,不想见的人,不想管的事,就装疯避过去。谢生的版本则是真的觉得,他是一时想左了性,整个人真的就是有点疯癫了。这也让最后听到自己父亲死讯时,他而突然清醒过来桥段格外震撼,打动人心。
剧版的Lily没有影版来的惊艳,演员其实是蛮漂亮的,但是不知道是因为演员比较多在WW娱乐圈的缘故,整个人跟港剧的氛围不搭,出场没有让观众惊艳到,就已经输了。其实影版Lily这个角色,也是一个很单薄的角色,她的出现就是为了触发十三郎人生的转折点。如果演员够美,那这种十三郎为爱痴狂的剧情还勉强能让人信服,如果惊艳不到观众,观众不能通过十三郎的眼睛爱上她,外加剧版爱情线写的也不怎么样,人物就没怎么塑造起来,以致于让剧版男主为她做出很多疯狂事情没有说服力,爱情线就变的也挺无聊的。
梅仙的演员长的很漂亮,她是一个我很喜欢的亚视演员,觉得她长的很有味道,但她好像完全不能唱,试戏那一场,要是用个配间就好了,一开嗓很影响氛围。
豆瓣有个短评说陈启泰在这部剧里就像一群文科生里混进去一个理科生,真的是很好笑又很精准。陈启泰演戏很好的,但他真的跟这部剧的气质不合。他好像少了点文人风骨,看到他我总觉得像是中环精英,而不是一个落魄编剧。但其实影版的唐涤生我也不太喜欢,也说不上哪里不好,可能就是演员不合眼缘吧。
加戏人物
四婶
四婶演的是真的好啊!真的好啊!真的好啊!毕竟是鲍起静啊!影版因为时长的关系,十三郎与父母的亲情线刻画即使不是很多,但演的足够好,能打动人。但是剧版扩了时长,但是江太史公又没能改剧情到HK去跟着儿子走剧情线,亲情线这一块,就由加出来的四婶这个人物补充了。四婶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十三郎长辈,母亲的角色,她与十三郎相处,关切十三郎与阿水的戏份都特别打动人。
在HK沦陷的时候,四婶想去黑市买米,准备卖掉了死去的老公留给她的镯子,但讨价还价争执中,却镯子,买米的希望顿时破灭。失魂落魄回家的路上,却碰上混乱,有人死掉,还撒了一地的米,她看着洒了一地的米,又怕又慌地上去抢米,装在自己的围裙里,还因此差点被日本鬼子给枪毙了。最后一波三折地才带了一点点米回家,刚回到酒楼,把好不容易兜在围裙里的一捧米放在桌子上,就委屈地哭起来。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真的是没忍住,跟着四婶一起哭了起来。
阿水与大小姐
一起说了吧,这俩人砍掉丝毫不影响剧情。纯纯加戏咖,我平等地讨厌一切加戏咖,虽然我承认他们俩演技还算在线,是在认真演戏,但是他们的戏份对于剧情的推进与发展就毫无帮助,完全是在水时长,到中段看到他们俩的剧情,我都很烦躁。
剧版在加剧情把影版拓展成二十集电视剧之外,却删减了两处我特别喜欢的剧情,让我挺不开心的。
一个是,是唐涤生对十三郎说的,“我要证明文章有价。再过三、五十年,没有人会记得那些股票、黄金、钱财,世界大事都祗是过眼烟云,可是一个好的剧本,过了五十年、一百年,依然有人欣赏,就算我死了,我的名字我的戏,没有人会忘记。这就叫做文章有价。”
另一处是在十三郎从忠仆口中得知父亲的死讯的时候,痛彻心扉说出的那句,“上山容易,下山又何难。”
前半部分加的剧情,分散于梨园与十三郎Lily的爱情戏。梨园戏很好看的,薛觉先是影版的演员,在这里有更多的时间演出梨园典故,与一些梨园的轶事,再加多点,我都想看。
但是,十三郎跟Lily的爱情线,就真的,很一般。剧版把十三郎跟着Lily搭船去上海发生的故事补齐了,但是拍的也没多好看,年轻痴情男女为了爱情逃婚,但是终于因为没钱,还是抵不过父辈的阻拦,女方回归正轨的故事。
后面阿水,大小姐跟十三郎的三角恋一样不好看,这个编剧是不会写感情线还是怎么的?都拍的如同鸡肋。
另一处加的还不错的剧情是十三郎去劳军时的剧情,特别是有一幕是带战友的死讯回家。这里拍的很感人,以前的一些战争戏会照顾到边角小人务的故事,从这些小人物及他们家人的故事里,切实地体验到什么叫“家书抵万金”。生活在现在,已经习惯微信的语音,照片满世界发,有时候是很难体会到以前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只是问到只言片语,甚至只是得知家人尚且安好,都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安慰了。
HK沦陷期间,阿水跟大小姐在HK假作“汉奸”,实则偷米偷菜去帮助群众那里的剧情加的也还挺不错,这个同时,十三郎跟Lily在沦陷的广州后方谈恋爱,让我很无语。想说,这个编剧加的戏,好像除了爱情戏外的其他剧情,都还蛮好看的。
四婶的剧情都加的很棒,唯一有一处,我觉得编剧处理的不好,四婶死前说她放不下十三郎,与十三郎说了很多话,虽然这份不是母子胜是母子的亲情看的我很感动。但是理智上,我发现,四婶没有怎么提到阿水,就很不合理,阿水是她的亲生儿子,哪怕她把十三郎带大,已经像是自己的另一个儿子了,她也不会在死前忘记自己的亲生儿子的。这里就像宝玉问小丫头晴雯死前,怎么是叫了一夜的娘,而没有叫他的名字一样。人的本性就是会惦记自己的血缘亲人的。
补充一处,我觉得加的特别特别好的地方,就是十三郎疯了后,太史公在家里照顾他的那一段,影版受时长所限,照顾的片段不是很长,但是剧版给够了太史公戏份,尽力去哄着十三郎,照顾他,不把他当成精神病看待,只是觉得这是自己生了一时糊涂的儿子,让人真切感受到太史公的舐犊之情。这里骠叔演绎地极为动人!
最后结局处,对Lily与十三郎见的最后一面,处理的比影版低级了一点。影版的Lily一身华服,没有认出早已沦为乞丐的疯佬十三郎,这让十三郎坚持戴着眼镜的情节显得十分讽刺。但是剧情却偏偏让Lily重新找到十三郎,并且坚定表示她要跟十三郎在一起,狗尾续貂,实在是没有必要。
十三郎的疯不仅仅是因为Lily,更多的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时势,他写的剧没有人愿意排,没有人愿意看,他被滚滚的时代浪潮所丢下。剧版似乎简单地把十三郎最后的死与疯癫全部归结于他在爱情上受到的挫折,就真的有些低级了,一下子把讲述十三郎生平与时代变迁的主题拉回到老套爱情剧的水平。
结尾处,还有个似乎是从影版搬过来,却搬掉了的情节,他死后,来收尸的警长帮他穿上一双皮鞋。影版是跟开头的时候,他用英文打电话去报警,说他的鞋被偷了,警察去调查相呼应的。剧版没有前面的剧情,却还是给了穿鞋的特定,如果不知道影版前情,就不知道这里在拍什么。
但总体而言,剧版《南海十三郎》还是瑕不掩瑜值得一看的作品!
巅峰可是疯加癫?
或永远即永共怨?
在潮流面前,
谁人又能够独力拦住变迁?
或许应该学乖一点,
做到过得了便算,
但情还是情,
原来是澎湃,
问为何定要换布景?
但愿梦来不必醒,
不必到世间作记认,
哪怕没半点掌声,
仍然是我命。
你请不必打听我大名,
望望无尽夜星,
仍旧照亮你这一刹心境。
谁又理会世间未曾确认。
真是好电影,佛的最高境界,我说他不疯,清醒人。嘴恶毒,但是心却极善,天才的结局,天才都很狂,但是不是所有狂人都是天才。害 感谢上帝赐我平庸。
为什么要限定我的字数,我想写几个字就写几个字
为什么要限定我的字数,我想写几个字就写几个字
为什么要限定我的字数,我想写几个字就写几个字
为什么要限定我的字数,我想写几个字就写几个字为什么要限定我的字数,我想写几个字就写几个字
真是好电影,佛的最高境界,我说他不疯,清醒人。嘴恶毒,但是心却极善,天才的结局,天才都很狂,但是不是所有狂人都是天才。害 感谢上帝赐我平庸。
为什么要限定我的字数,我想写几个字就写几个字
为什么要限定我的字数,我想写几个字就写几个字
为什么要限定我的字数,我想写几个字就写几个字
为什么要限定我的字数,我想写几个字就写几个字为什么要限定我的字数,我想写几个字就写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