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Portishead:纽约玫瑰岛舞厅现场 Portishead:Roseland NYC Live(1998)

Portishead:纽约玫瑰岛舞厅现场 Portishead:Roseland NYC Live(1998)

导演: Dick Carruthers

主演: Portishead

类型: 纪录片 音乐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英国

上映日期: 1998-04-02

片长: 93分钟 IMDb: tt0133157 豆瓣评分:9.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PNYC: Portishead - Roseland New York

演员:



影评:

  1. 这张碟我每年是必看几遍的,各种心情下都好,灭了所有灯对着屏幕和beth阿姨一起在小黑屋里吞吐情绪那是件棒得让人颤抖的事儿,厄……就像毒品?对!还是最纯的。

    这会儿想起这张portishead在纽约roseland的现场还是因为一个友邻,那时刚来豆瓣,他和我所添加的几张听过的专辑神奇的近似,逢知己,心有戚戚焉,因为一张维姆文德斯拍山本耀司的纪录片,明天要转交给他做研究,一问:那张roseland nyc live的dvd你有没?没有!那好!一定刻一张送你!没有什么比和自己分享喜爱的东西更快乐的事儿。结果晚上发现,那张双面光滑的碟是7.34G的外国版所谓d10,刻不了,有点儿遗憾。

    那张碟是四年前从韩巍手上抢的,当时只有两张(真后悔没把那一张也给一并收购了),和它一起买的还有bjork阿姨那张手抱音乐盒的现场,bjork那张已经送给了和自己趣味相投的yz。留着这张和我一起辗转京城,经历四次搬家,划痕累累,却喜爱如初,不忍割舍。

    关于portishead的介绍或者布里斯托克铁三角或者trip-hop的渊源应该对于铁杆们来说就不必赘述。但我想说的是这张现场的调度,对于portished这样一支乐队来说,不管它配器有多多样,层次有多复杂,只要在录音室内完成,都不算什么。唱片技术的发达使各种各样的拼贴重组都成为可能,不管你采样多少老电影的配乐,不管你怎么直捣acid jazz的腹地。但要是把这些恢宏全搬到狭窄的roseland里面,那就是挑战。一个管弦乐队、一个摇滚乐队、一个dj台……这场面可谓恢宏,而且在现场,他们还原了乐队前两张专辑的味道,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环形场地,昏暗光效,完全无修饰的舞台和表演者,beth阿姨不离手的烟,投入到近乎狰狞的表情,当然还有演唱会导演全景俯拍、近景特写、近远景交替聚焦的手法之间的自然切换……也许你平时听portishead时想象的都是他们在自编自导自演的短片《kill a dead man》里面的场景,而在这,你根本目不转睛到目不暇接,问我特别在哪儿?我直勾勾盯着屏幕,跟着节奏hop着,告诉你:就是这个味儿!

    当然,这些对p迷来说都不必说了,我只是小感叹下喜欢的历久弥新多么令人兴奋,尽管这是支早已解散的乐队,而且我对他们的复出也不抱乐观态度,不管是不是江郎才尽,他们已经通过两张专辑外加这张现场确立了他们永久的地位。离了乐队单飞的beth阿姨的歌也许变得平静,而骨子里的暗涌劲儿从来没改过,这是欣慰。

    年末我就一直在缅怀,岁数大了的人总觉得现在的歌不入耳,indie虽然清新,但多了就腻。portishead就更像那种纯度88%的黑巧克力,接近毒品,却屡试不爽。反正不管何时何地,一首glory box响起,p迷们保准立马出窍,晃开了~~~

    ps:这张碟还包括了乐队所有的mv,所以7.34G的容量是有道理的,因为在超值的内容之外还要保证音效和画质。
  2. Roseland, that concert means that Trip-Hop could be nothing to do with electronic equipment. so, it's not Trip-Hop after all even if a band or singer got so much elcetronic technolgy within. N O T! coz, it's Hip-Hop genre based after all. and Portishead is also doing well in Jazz and Instrumental.

    这场玫瑰色的演出请了一支30人的交响乐对,貌似兴师动众,其实也够简洁:我不用什么鸡巴电子,我就敲锣打鼓照样吟的一首好诗。

    bang gang那些小清新多学一下Portishead是怎么打鼓划拍子的,别你妈搞什么电子元素了,搞来搞去还是没皮没肉的。

    Portishead总共才三张专辑,每一张我都喜欢。第一张是Hip-Hop混Trip-Hop,流行嘻哈的味道。第二张加了点爵士的框架,性感冷艳。她给我的印象没有什么大悲大伤,却是活泼多变的神奇女侠,充满了无敌的创意和搞怪的鬼点子。她真的不是煽情的人,Trip-Hop这种又聊斋又逗趣的东西对我来说无异于周星驰和后现代这两个词儿。
      
    从没把她当悲伤的情歌听,一直到听了这场演唱会。呵呵,当然不是去了现场,我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流行歌曲呢。
      
    演唱会请到了管弦乐队,一切都是用真实乐器演奏出来的,不过《Only You》这样大肆玩耍刮唱盘的嘈声的歌似乎必须得用唱机,还有鼓,不一定都是乐队做出来的,但电音可以说是完全被丢掉了。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这个乐队,有乐章和指挥,所以很多曲目我们能听到和专辑里不一样的味道,甚至有的歌曲精心设计了一段华丽的演奏曲,比如《Over》就有种爵士乐的味道了,《Strangers》比原曲快,处理得像流行歌曲,小号的元素被揪出来专门做了演奏,《Only You》设计的新点子最多,比专辑版多出的弦乐让人很融入,不再嘻哈。
      
    这些都是很大的改变,跟专辑是不一样的,只能找到熟悉的旋律;也不见得感伤。
      
    有一首歌却让我哭了。那感觉就像是看周星驰。不会哭的。目的也无非是图个娱乐,偶尔有共鸣倒对头。
      
    这首歌就是《Sour Times》。那激荡在心底的节奏没了,只有一段音乐随着鼓声敲打,简直变成了流行歌曲,第一印象是,呀,第一张专辑里我特别喜欢的一首怎么被改得面目全非,简直就是在陈奕迅梁静茹或是范玮琪的演唱会一样。
      
    我知道这首歌不会让我失望。在过渡段,‘cauz no body loves me,it’s true.not like you do.’她还在做演唱会的样子,突然她像是被激怒了一样,女人的方式是嘶声到哽咽:‘cauz nobody loves me,it’s true.’一声叹息无限拖长,变成了最邪恶的怨恨。她变得那么金属,那么朋克,深陷于强烈的怒火,完全不管Trip-Hop的幽冥和冷感了,或者说她又是冷冽的钢铁,用刚硬和愤怒控诉生活种种的不平。
      
    果然又调皮了一次。感觉得到,也猜想得到,她几乎是面目扭曲了,嗓音也破损了,如此可怖的演唱势必要落下病痛。一曲唱罢,现场沸腾,言语无法表达,只能鼓掌。而我,只得在惊恐之余抹了眼角残余的几滴眼泪。以为她会体力不支倒下去就此成为绝唱,却只听见她对台下观众甜甜的说了一句,thank you all,very much,然后接着唱,这还不是最后一首。‘三克油’简单不过,小学生都听得懂。
      
    这种女人真的可怕。

    Portishead:“玫瑰色的我。你。不是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