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双方媒体对幼童的不同评价: 《申报》认为留美幼童是社会祸害。 《纽约时报》认为对幼童的教育是成功的,批评清政府的腐朽和因噎废食。"China cannot borrow our learning, our science and our material forms of industry without importing with them the virus of political rebellion. Therefore, she will have none of these."
1900年,容闳在美国认识孙中山。 1903年,在哈特福德,变法失败的梁启超(31岁)与同在流亡的容闳(76岁)相见。 天津成立北洋大学。 1904年,唐绍仪作为全权外交大臣到印度和英国人谈判西藏问题。 幼童梁诚成为清政府驻美公使。 美国同意退还庚子赔款中多索取的部分,共一千多万美元,用于派遣中国留学生赴美留学。 清政府将皇家园林——清华园交与学务处,成立赴美留学预备学校,曾就读耶鲁的唐国安任监督。 1905年,慈禧不得不变法。 科举制度被废除,被归国留学生考试取而代之,唐绍仪任主考官。 44岁的詹天佑任京张铁路会办、总工程师。 1907年,袁世凯在天津推行新政,留美幼童得到重用。广东会馆在唐绍仪的牵头下于天津成立。 全权大臣唐绍仪二十年后故地重游,重返康涅狄格州的斯普林菲尔德。 在华盛顿,唐绍仪会见了自费留学生。 日本宣布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人数达到17860人。1896年3月,第一批学生赴日留学。 1908年,慈禧、光绪驾崩,溥仪继位。唐绍仪回国。 1909年,唐国安在上海送第一批庚款学生赴美,当年滞留美国的容揆迎接了他们。 6月11日,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全线通车。 1911年,辛亥革命。袁世凯重新得势,提倡君主立宪。委任唐绍仪为代表南下和南方军和谈。 12月8日,主张共和的清朝一品官唐绍仪剪去了辫子,以西装出现在南方军面前。 1912年3月,唐绍仪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 1919年,五四运动。留美幼童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1940年,华盛顿州立大学拉法吉教授搜集有关中国留美幼童的信息,在上海宴请仅有的几位幼童。 1942年,拉法吉在美国出版《中国第一个一百》,这是第一本正式出版的关于留美幼童的书。书的扉页写着"To all that great band of 'returned students' who have tried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world." 1965年,最后一位留美幼童邝荣光辞世,终年103岁。 2001年9月21日,哈特福德市长将该日定为“容闳和中国留美幼童纪念日”。
拉法吉教授宴请幼童的一段描写:“I shall never forget a little scene that took place in Shanghai, in the summer of 1940. If the other occupants of the room noticed us at all, they might have thought it strange that I should have chosen for my little dinner party only very old men. All of them many years my seniors. Any Americans who chanced to pass our table and who caught a fragment of our conversation would have been no doubt startled to catch choice of bits of American slangs, intermingled with our exchange of talks, and to hear these Chinese gentlemen in their long silk gowns, addressed to each other by nicknames that are more familiar to an American school yard than to a Shanghai hotel.”想想当时的情景,如果你看到一群年过花甲,酸腐的前朝遗老在一起拽标准地道的英文时,无论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一定会惊异不已,甚至感 动至深。学习的经历是深入骨髓的,日后的精进都是在这基础上的雕琢,而不是对它的否定和覆盖。这些在美国生活了将近十年的幼童,即使再也没有踏上美国的土 地,他们也依然表现出与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截然不同的西方气质,英文也不会退步太多,气质也未有大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