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姚明年 The Year of the Yao(2004)

姚明年 The Year of the Yao(2004)

又名: 挑战者姚明 / 姚明之年 / 姚之年 / Yao Ming Movie

导演: 亚当·德尔·迪欧 詹姆斯·D·斯特恩

主演: 查尔斯·巴克利 弗兰克·德福特 斯蒂夫·弗朗西斯 迈克尔·尔文 厄尼·约翰逊 姚明 卡蒂诺·莫布里 沙奎尔·奥尼尔 科林·派恩 格伦·莱斯 肯尼·史密斯

类型: 纪录片 运动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04-09-16(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

片长: 88分钟 IMDb: tt0360216 豆瓣评分:8.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姚明之年》是一部纪录片,详细记录了姚明首个NBA赛季的经历。从成为NBA状元秀,到最初表现糟糕,再到适应NBA后突然爆发,影片没有放过姚明成长的任何一个阶段,其间还穿插有巴克利预言落空亲吻驴屁股、“姚鲨对决”的台前幕后等花絮。与此同时,影片还反映了姚明在翻译科林·潘的帮助下努力学习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适应比赛和生活环境等。

演员:



影评:

  1. 1

    1822年,巴黎街上,一个伤兵被告知“拿破仑死了”。“他也会死?!”那个伤兵大叫道,面色惨变。这样的惊讶,流行于各时代:诸葛亮死后,西南百姓在街道上进行私祭,被他贬黜的官员流泪不止;亚历山大死讯传及马其顿时,人民以为谣言;刘邦以项羽首级示以鲁国,于是鲁国投降。这样的人物贯穿于各时代:最初,他们叫做西庇阿、汉尼拔、魏无忌,后来他们叫做查理曼大帝、岳飞、源义经。后来,本文开始的那位死者,经大卫之手绘就的肖像,成为了19世纪法国的神。
    除了现实世界,人还需要一个诗意世界以供栖居。堂吉诃德看多了骑士小说,披着一身破碗烂瓢就敢出门,那是因为他不知道世界有多么大,而生活是多么庸俗与寂寞。于是,偶像逐渐出现在传说中,出现在金镖黄天霸、达达尼昂与三剑客、马丁·菲耶罗这些叙事作品之中。
      
    然后呢?照相机改变了时代,也挽救了素描。最初,时代的偶像只能在口口相传的史诗中生活,在刻意工绘的巨画中出现。但是,照相机开始忠实描绘时代,素描则是其近亲。人们可以用一种较为客观、似乎真实的视角来观察世界。于是,神话回到了人间。偶像不是飞天的飘渺图景,而是照片中触手可及的人们。

    这又是一个相对和平的年代。世界缺少乱世英雄,格瓦拉业已长眠,卡斯特罗偶尔在广场出现。奥巴马接掌总统的时刻,刺杀过马丁·路德·金的手枪并没有朝他的肤色开火。世界并不富饶完美,但至少丰给自足。战乱只发生在极少数领域,而那里没有遍及每一英寸地板的镜头,于是世界对那里缺乏体认。最后,冷兵器煞尽了世界的风景——阿喀琉斯的皮利翁矛,秦琼的金装锏,抱歉这些已成往事。侠客只好在公元16世纪之前的故事中生存,火器如弓弩,把长剑、游侠、骑士的浪漫故事封存了。人不可能去崇拜机械。于是,对武力的崇拜难以落到实处,成了虚浮的空中楼阁。

    杰西·欧文斯,1936年柏林。他的伟大意义非只在那些世界记录——如今已被悉数破解;也不是他的若干枚金牌——菲尔普斯谈笑间已经越过了那一切。如果回望那黑白录象,你会发现,杰西·欧文斯的奥运征程是一部未经剪辑的电影,一部现代神话。和刻意描绘的小说们不同,黑白镜头朴素的讲述了一个故事。他对希特勒的轻视,他独自纵横跑道的勇武雄健。纳粹的阴影、黑人的桀骜,欧文斯用一种简洁的方式描绘的神话,比以往极尽曲折之能事的戏剧更为动人。
    他未必是第一个作为偶像的运动员——古希腊与罗马,躯体健美的运动员们接受过类似的狂热拥戴——但欧文斯至少开启了这样一道门:一个运动员可以通过镜头演出一个朴素的史诗,经历一场小型的战争。他通过镜头,给出以往英雄给予我们的那些因素:智慧、奋斗、对悲剧的抵抗、身体的健美、人类的力量。

    2

    某张照片:四川某地地震之后的一个夜晚,你还可以看到龟裂的街道。一个青年买了唯一的一张画像。素描仅有几笔,但很准确的勾勒出了我们熟悉的形象:
    那是姚明。

    地摊,如你所知,是人类最本真欲望的汇聚。你在那里可以看到最充饥的食物、最情色的女星照片、最家长里短的日用品、最直指人们隐私病症的祖传秘方、最瞒天过海的违法器物。在这个地摊上,显然,摊主是兜售偶像的。刘亦菲饰演的小龙女,21世纪在华语音乐圈翻江倒海的周杰伦,六小龄童塑造的中国电视剧史上空前绝后的经典形象孙悟空……美人,音乐,神话,但最后,初夏的夜晚,这对光着小腿的青年,这对在劫后荒凉广场上坐着的青年,做成的交易是如此的一幅画:那个男人一张国字脸,并不英俊,也不够快乐。他不是一幅可以为卧室增色的好画像。他面相的凝重与龟裂的地面一样现实,素描的背景不过增强了这种分量。
    在这种时刻,他,一个上海出身的,正在养伤的篮球运动员,却成为了照片中这两个人,以及照片外许多人的精神支柱。

    生长于这片土地之上,我们习惯了接受媒体给出的偶像。如前所述,比之于娱乐人物,一个运动员作为偶像,至少能够多一点健康色彩。我们已经见过太多的中国体育旗帜型人物。容国团、庄则栋、许海峰、王义夫、高敏、伏明霞、容志行、古广明、杨晨、邓亚萍、郎平、李宁、刘翔。就在2008年夏天,我们刚经历过新一代的偶像。又一群青年创出了中国体育史上前无古人的金牌成绩。但是,从来没有一个篮球运动员,或者推而广之,当今,没有任何一个中国运动员,达到过这个人的高度。他的影响不只是在体育界,一如隋末时张须陀及其河南讨捕军的影响已不只在军事上——隋朝百姓购买他们的图像、玩偶,编制他们的评话传说,一如如今,姚明在周杰伦、刘亦菲们之中高高矗立的身影。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例子。中国往昔,未曾出现过如此迷人的篮球中锋。今秋逝世的穆铁柱,其在篮球界的伟大声名影响波及,亦只能在冯巩牛群的相声里,用来做“巨人”的象征。中锋们是巨人,是远离凡俗世界的人。“中锋不卖球鞋。”NBA在经历六十年历史、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造钱机器后,终于给出如此总结。威尔特·张伯伦在其风虎云龙的时期,都要面对美国民众“大个子,上面天气怎么样”的半嘲弄提问。大个子从来难于获得同情,这一点,中国和NBA并无二致——首个篮球运动员参加拍摄的广告“红牛”由技艺华丽的阿的江拍摄。余乐平、胡章保、单涛、宋涛、韩朋山,这些中锋的名字封存在篮球的世界里,供少数人轻声细语谈论。而大众传媒的割草机呼啸而过,甚至不会抬头去打量巨人们的眼睛。

    3

    整理一下姚明的关键词。
    上海人。巨人。年少成名。早熟。伤病史。NBA史上首位外籍状元。无数个第一次记录缔造者。全明星球员。

    这片土地信奉血脉与民族的关联,信奉个人与大众的关系。在去到美国之后,他的中国人身份,成为了这样一个标志:我们相信,他代表着中国的形象。他的举手投足代表着中国这个民族的沉浮。如前所述,在这个和平年代,体育是战争的替代品,是智慧与体魄最合适的角力方式。姚明在NBA投进的每个球,一如李小龙在电影中踹在巨大、笨重的外国人脸上的每一脚。只是,李小龙的故事只在电影之中。他打败的外国人会在镜头后与他鼓掌欢笑,他的神话经过剪辑、编排和演练,他的出人头地,除了霹雳般的拳脚之外,还包括了他在镜头前的表演能力。而姚明,他奔跑的每一步都是在镜头中实打实的。没有人为他避让,没有人在倒地时口吐番茄酱充做血液。一如杰西·欧文斯的对手不会为了成全他的千古威名,而在跑步时放慢速度。

    因此,他是一个确实的存在。一个人的奋斗,他的故事是真实的,不加修饰的。2002年之前,他代表上海所取得的荣誉是真实的;2002年之后NBA庞大的数字系统支持着这种真实。他独自上演着一部现代史诗。镜头提供了这种便利。而篮球,恰好又是仅次于足球的世界第二运动;若比较个人英雄主义,则更有胜之。
    你很难再找出更好的舞台了。

    去到美国之前,他也是一个杰出的球员,但终究只是处在体育的范畴之中。然而,或多或少,镜头追踪下的他的故事,足以完成一些对概念的颠覆。他的高大,他的杰出,2000年开始统治CBA。他一人对抗八一王朝的壮丽诗篇,在败北之后终于完成征服的2002。伟大的对手们——刘玉栋、王治郅、李楠、八一全队——成全了他的传说。中国篮球史上,从未有过类似的故事:一个人推倒了统治一个国家数十年的篮球帝国。
    而这在2002年的夏天,仅算是一个开始。

    2002年姚明所完成的,是此前蹒跚而行的中国篮球从未给出过的行径。推翻王朝,登陆美国,NBA状元,迅速融入球队,全明星。变化迅如闪电,令人目瞪口呆。春天还在为自己是否能成为胜利者正名的少年,初冬已成为中国篮球史上第一人,逼近NBA全明星之夜的璀璨舞台,逼近世界篮球最华丽的盛宴。使不可能成为可能:这是2002年姚明给予中国的惊喜。蛹破了,翅膀在湿润中展开,翼上的斑点在烛光中闪耀,翩然飞舞——观者们目瞪口呆,他们长久以来已经习惯了灰色、地面、规行矩步、老成持重。忽然之间,姚明推开了那扇门。豁然开朗,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而且,以往NBA如神话,只在画卷之中,忽然画中多出了一个我们熟识的人?

    于是,你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一年会出现如此一部传记电影:《姚明年》。

    至此,他已经逐渐离开中国篮球的范畴,把它留在大地之上,自己则拔地而起,奔向高空。他的新闻凌驾于中国篮球之上,甚至凌驾于篮球之上。杨晨、孙继海、王治郅、巴特尔。在他们于异域给出的零星故事之后,中国人有了自己的海外游记,自己的新时代的李小龙——只是,这个李小龙并不使用拳脚而已。

    4

    美国。
    恨他的人与爱他的人,都很难回避事实:欲望之国,罪恶之国,天堂之国,神话之国。人类史上最富庶的帝国,创造了空前的财富。哥伦布的水手们曾经在这片绿色大地前屏息凝视,为它的雄奇而叹息,而它确实不负那些远道而来殖民者的希望。古老的欧洲在厮杀、革命、工业轰鸣、缓慢改革中前进,在沙龙中优雅的爵爷们茶香中老去,而美国则奔驰、轰鸣、马达声激越、血气充盈。新英格兰大地,理性主义,富兰克林,杰佛森,华盛顿,爱默生,独立战争,人权宣言,南北战争,惠特曼的奔放诗歌,马克·吐温的流浪与玩笑,爵士乐,纽约,帝国主义,经济危机,垮掉的一代,战争,猫王,对总统的弹劾……神奇的土地,财富堆积的世界,它有多骄横多丑陋多浅薄,就有多迷人多奔放多瑰丽。
    世界对它又恨又爱,一如世界篮球对NBA的态度:他们也许粗蛮不文而且惟利是图,但的确奔放华丽又撩人情怀;他们似乎四肢发达缺乏优雅,但又迅疾热情简单直接。老年人常思过往,年少者继往开来。这里是一片梦想之地,一片纸醉金迷。至少它给你这样一种梦境:这里可以使不可能成为可能。

    此岸的人民,对彼岸保如此的态度:仇视其短浅历史,艳羡其宏丽浮华。但一如俄罗斯人鄙视巴黎的浮华,却也承认巴黎的繁盛一样,中国人有着一个极其辽远的梦。在这片土地上饱受创痛的人们,或多或少,都会对自由女神像脚下拉扎罗斯的诗歌心有所感:
    “送给我吧,你那些疲乏的和贫困的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
    你那熙熙攘攘的岸上被遗弃的可怜的人群;
    把那些无家可归的、饱经风霜的人们一起送给我。
    我站在金门口,高举自由的灯火!”

    或者是由于这片土地的人业已接受了这样的过往——公元7世纪至15世纪,中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伟大帝国;19世纪至20世纪,经历了众所周知的劫难,而如今代替当年中国地位的,便是美国,但这彼岸之国,抱持的却是另一种精神——于是不免使人又慕又恨。李小龙在电影中踢碎“东亚病夫”的招牌,足以满足此岸人民的热望:文艺复兴,而后盛唐重临——这些似乎还远?那么,至少有这么一个纯粹的中国人去征服美国,征服世界之巅,征服那豪富、骄横、不可一世的天堂帝国,而且以中国人的方式——这意味着中国精神的伟大。

    你可以想象,假使一个中国男足球员征服了欧洲的某一国,他也未必能像如今的姚明一样,获得如此多的爱。2002年之后,姚明穿梭在每一个镜头之中,镜头所到之处,是美国的细节,美国的街头巷尾,美国的球馆,美国的训练营,美国的世界;是长久以来无数中国人在篮球中崇敬的NBA,在生活中钦敬的美国。那里的一切都是五彩缤纷的,那本是你想象中生活的彼岸,有着自己所能想象最好的生活方式。而姚明,他是中国的儿子——这是预先被承认的事实,你的目光追随着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兄弟,自己的儿子,推开一扇门,听他给你介绍他在天堂的生活,在天堂所获得的崇敬、尊重与爱慕。无意之中,他成为了中国梦的主角。2002年,梦的行旅开始。

    5

    一个中国梦,理应揽括怎样的剧情?
    如果以李小龙、成龙、李连杰们为范例,我们可以如此归纳:高大、强力、笨拙、肤浅的对手,智慧、幽默、轻巧、技艺娴熟的主角。漫长历史的古老骄傲,总在不经意间的幽默中展示。《杀死比尔》里那被扭曲了形象的白眉,《功夫熊猫》中的浣熊与乌龟,《唐山大兄》中的李小龙、以及那在各种家具、游廊、楼层、直升机之间飞檐走壁的成龙……美国人所想象的中国人和中国人希望自己成为的形象,其实相去并不很远。
    于是我们可以想见,刘翔与姚明的不同。他们同样来自上海,这座凭海临风、开拓创新,略有美国海岸风骨的城市,但他们之间却有如此之大的不同。前者:速度,爆发力,自信到近于傲慢,张扬的高举红旗跳上领奖台,世界记录,张扬的怒吼,镜头前潇洒近于放肆的笑,“黄种人也能飞”;后者:技艺,节奏感,聪慧,缓慢却灵巧,镜头前的玩笑,聪明的人际关系,惊人的刻苦与勤奋,处事圆熟,从容。
    几乎是两个极端。

    对一个中国梦来说,刘翔的剧情奔放挥洒,犹如泼墨:2004年雅典的金牌,无数田径大奖赛的冠军,世界记录。进程激越,喷薄欲出。如果不考虑2008年8月的那次蹒跚退出,他的故事弦管急行,犹如天纵奇才阿喀琉斯的豪迈故事——当然,最后他们都被命运的伏弩射中了脚踵;而姚明的剧情则曲折缓慢,如工笔绘就的古拙画幅:状元,置疑,勤奋中前进,全明星,继续遭受置疑,成为杰出球员,入选年度阵容,勤奋的改善体型,受伤,复出,继续受伤,继续复出。他像奥德修斯,注定要离开伊塔卡岛二十年,遭受各种磨难。他没有阿喀琉斯、狄俄墨得斯般一出生便成为战士的天分,而只能运用他神奇的智慧、指挥艺术、口才和技艺。NBA的竞争扩大了这种印象:220公分开外的球员鲜有成功者;非黑人球员在对抗中的劣势。姚明天赋条件的未如人意,是其优秀技巧的最好反衬。
    于是,形象就这样奠定了:阿喀琉斯与奥德修斯,天纵奇才与沉稳智者。甚至镜头前的形象也在强调这种差距:刘翔的自信,姚明的圆熟。同样的辉煌成绩,类似的年轻,最后分在天平的两端。你选择的一个,会照出你内心的形象。

    在被问及为何要塑造包法利夫人这一被世俗所误的伪文艺女青年形象时,福楼拜说“因为,我就是包法利夫人。”同样,海明威隐晦的承认,“尼克·亚当斯就是我。”一种形象的选择,会在暗中助长自我满足的倾向。你选择的或者是自己希望成为的,或者是与内心暗合的。刘翔是百年难遇的天才,而姚明则——至少他表现出的——给了孩子们打篮球的念想:如果你跑得不快、跳得不高、不是黑人,你也可以打好篮球。平凡人的胜利,多数人的慰藉,对超人论者也许是种讽刺,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姚明是一个可复制的形象。

    在这个孤树亏缺的年代,姚明代表了一个中国梦最合适的形象:天赋并不惊人,然而依靠聪慧与勤奋,迈到了幸福彼岸。他所遭遇的挫折与他迈过挫折的胜利,通过镜头与新闻点点滴滴汇聚于我们面前,给出了一个曲折的故事。他与绝大多数中国人所经历的一切相仿。他的生活是绝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的缩影。2002年夏天他的起点,是许多人幻想的终点;他的步伐与声望,他的奋斗,他的自我解嘲,他的苦难,都像是一本励志读物。在他延续至今的职业生涯中,巅峰久未到来,挫折从未间断。结局被命运的手指所遮,我们只得跬步向前,等候时间揭晓答案。这漫长的守侯过程,不同于刘翔在不到13秒时间内塑造的恢弘记录。在味蕾上爆炸的果酒还是初入口淡而无味、后劲隽永绵长的黄酒?大多数艰难的中国人,包括在照片中龟裂大地上,偷得浮生与余震间隙半日闲的青年,都会跟随着一个与自己一样天赋寻常、勤奋聪慧取得成功的偶像。


    6

    226公分的高,那是他的标签;但在球场上,这却可能成为负累。NBA史上,220公分以上球员,桑普森、施密茨、布拉德利、穆雷桑、波尔,或者碌碌无为,或者伤病枕籍。何况,他的天分并不好:臂长、速度、弹跳,都不出众。被TNT评论员反复称赏的投篮手感和细腻步伐,则来自他在养伤时都要坐着练投篮的勤奋;近30公斤的体重增长,则是他在训练房中的自我虐待使然。
    因此,身高对他在球场上的帮助,也许并不那么大——但在球场之外,也许是另一回事了。
    他的高大使他鹤立鸡群;他的高大而又聪慧,又构成了一组巧妙的对比。2002年秋的电视广告中,他带领火箭队集体打太极拳,这种轻缓闲雅是他有别于NBA的味道,犹如烈性酒味中搀入秋天的温润红茶。他应对媒体时偶尔搬出的中国谚语,有着上海弄堂式的油滑,又俨然白眉道长般轻松耍一出中国风戏法。他带给美国的中国式言论,是中国人在悠长历史与古老智慧之中获得的优越感——久违了的优越感。
    他的高,他的幽默聪明,这种奇妙的组合本身富有喜剧色彩。而他的高,还带有中国式的风骨:在职业生涯前两季,他与鲨鱼的对垒犹如中国与美国的风格对抗。姚明高、瘦,技巧优雅却显得绵软无力;奥尼尔肥硕、庞大、迅捷、霸道,一派美帝国主义作风。2006年11月,当姚明强壮到鲨鱼再也推不动时,他以一场34分14个篮板的发挥打败了鲨鱼,结束了他和奥尼尔作为NBA重要卖点的系列战。
    在姚明逐渐变壮的过程中,关于他“软”的话题也在逐次消减。在最初被鲨鱼屠戮的年份中,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在如此确信:姚明能够变壮,他仅仅是太瘦;他比鲨鱼高,他比鲨鱼年轻。假以时日,他一定可以击败鲨鱼……过去的若干年,每年夏季,对姚明的如是盼望从未减少。这种精神寄托类似于一种宿命的等待,就像被注定的救世主耶稣。人们凝望他与他的十字架,相信无论经过多少苦难,他总能够把世人救出苦海。
    20世纪90年代,美国人把梦想寄托于迈克尔·乔丹,一如20世纪,他们把梦想寄托在胡佛总统的诺言上。他们相信青春、工业和金钱,相信纸醉金迷的未来,相信努力必有回报,相信美国梦,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百老汇的戏码,华尔街的神话,外乡青年失去天真,到纽约寻找机会,一如达达尼昂骑瘦马去到巴黎,想靠一柄剑征服法国。而如今的中国,同样如此:汉唐神话残留于史书片页之中,父亲们在长达十年的变乱中失去自信、天真与希望,年代变革、人心浇漓、时代如流沙沉溺,目极声色,一个国家浓缩了四百年的变革过程。在精神废墟之上,一个工业国悄然爬起,每个人都看见了他的挣扎和阴影,却又不知应当如何选择。
    而现在呢,有一个巨人在彼岸战斗着。他和这个国家一样具有高不可攀的骨架,拥有古老的智慧。他略欠强壮,体格瘦弱,以勤奋补其不足,而且变化日新月异。他与最伟大的对手有足够的差距,但差距在不断缩小。对这个复苏的古国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代表了:他的高大意味着器量的宏伟,意味着可能性的广阔;他的瘦弱意味着残缺的现状,以及可资发展的未来。最重要的是,每一年,他都会向上攀登,这种攀登的过程与国家的飞速前进若合符节。他的上海背景,他的媒体言论,犹如KFC的口水鸡汉堡一样,是中西合一的产物,而又暗示着一种新的中国形象——开放、融合、资本的彼此妥协。人们信赖他的高,一如信赖自己脚下土地的未来:伟大前程无可置疑,只需要填充足够的财富与力量。


    7

    在那个地摊上,我们可以看到21世纪的中国。以清纯著称的美女艺人,以中国风与说唱玩弄众生的歌者,古典神话中最杰出的形象,外籍明星……对这片古国来说,这里包含着人民的内心世界。甚至不需要讨论人民最后选择了什么,仅仅这些形象的罗列,本身便是一组群像合影。对纯真的追求,对古典的追溯,对外部新鲜事物的热爱,这是前瞻后望的时代,我们的取向。

    但最后,在龟裂的土地上,在物质与精神的废墟上,在纷繁的光影、镜头、妆容之下,青年们还是选择了一个没有化妆的形象,一张一望而知是中国脸型、表情丝毫不想取悦周遭人群的形象。

    我们已经说过:他代表了中国人对中国梦剧情的向往,代表了理想的21世纪中国人的形象,代表了理想的中国人与美国人交往的姿态,代表了这个国度对未来的憧憬和幻想。而在这个夜晚,他还代表了周杰伦式的中国风和年少有为、孙悟空式的反传统的幽默风格、刘亦菲式的对传媒镜头的普及与控制。
    他给出的形象使人相信,如果经历这样一场地震,他也会愿意和你一起坐在马扎上,在夜晚的灯下,忍受着蚊子,与你对聊。这是他最后,也是最经典的形象:他是一个有亲和力的大个子,一个不会慌乱、暴躁、口不择言的大个子。他有安全感,他所经历的伤痛一如每时每刻折磨我们的厄运。他笑的时候与大多数人们一样可爱但不够漂亮,但你能够相信那些笑是真实的,而非在镜头前反复捏造而成。他在彼岸的乐土国度拼争,而与我们一样,经历着日常生活的苦恼与烦闷。


    于是,那些流逝的时光终于和他汇聚在一起,凝结成了如今的形象。上海队的15号,瘦弱的身影,CBA决赛的惨烈对决,冠军旗帜,状元,太极拳,他的轻巧勾手,他的笑话,2004年雅典的愤怒,2008年奥运会的大局观,勤奋,疲倦时揉膝盖的动作,这些都属于他。他和鲨鱼的漫长对决,他的伤病和复出,都属于他。他不计其数的第一次记录,他不负众望的变壮过程,这些都属于他,属于姚明的世界,而这个世界终于构成了一个庞大整体,当他每次在场边轻巧练习罚球时,便投诸于他身上,使中国对他保有宽和、信赖与关爱的心绪。镜头并没有欺骗世界,他也许没有刻意给出一些行为,但前前后后投诸于他的意义,终于把他扶了起来。在这个万物沦丧的世界中,他是罕见的不断被打倒又不断上进的,中国式形象。这个形象连同他身后的辉煌故事,提示着我们,在这纸醉金迷的时代,依然有着理想式故事的可能性。对许多人,尤其是在生活中经历精神或物质废墟的人,他是一个精神偶像——他不是神,比神更了不起的是,他是人,一个几乎触手可及的人。他能够提供的安全感和鼓励,比虚无缥缈的神更丰沛——无论是在美国丰田中心,在上海卢湾体育馆,在五棵松篮球馆,在他发布评论的电视台前,还是在地震之后,闷热而无趣的初夏夜晚。
  2. 我不是篮球迷,平时只是喜欢看看NBA比赛,注意到姚明是从他在NBA混出头以后,一直弄不明白这个看起来傻傻的中国大个儿怎么会在老美的地盘混的如此受欢迎?中国同胞自不用说,可是连挑剔自大的美国人也喜欢得不得了,老姚到底有啥魔力呢?看完这片我大概明白了。

    老姚的性格可真不错,憨憨厚厚的像头大笨熊却又带点蔫坏。我觉得他的性格完全体现出传统中国人的良好品德----善良,谦虚,宽容,机智,努力。另外他竟然能表现出那么好的西方式幽默感,这是让我没想到的,无疑这一点给他增加了不少的魅力。老姚很随和,谈吐谦虚低调,又带有中国人特有的机智。具体的例子我想不起来了,片子里你看他说话的时候会发现很多。

    没想到的是他要承担那么大的压力。不单单要在全世界篮球水平最高的地方打好球-----其实打不好也不能怎么样,但是作为一个被给予厚望的中国球员就不同了。缺乏自信的广大中国人民总是希望我国的健儿都能勇往直前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不同于那种纯粹的对胜利和国家荣誉的渴望--好像总是想证明点什么似的,似乎这样就能在世界人民面前找到一种自尊感和满足感。于是可怜的老姚残酷地被推上台,仿佛一只刚会走路的小猴被扔到马戏团的钢丝上。台下无数双眼睛盯着你,都满带期盼,你要怎么秀?

    但是姚明通过他自己的努力,他做到了。
  3. 看了有关姚明的纪录片“The Year of The Yao”。其实,这个纪录片也是好几年前的片子了。原来在音像店看到了,就想说去看个究竟。但是,因为我并不是一个篮球迷,所以还是放弃了那个看的想法。但是,昨天心血来潮看了之后,才发现片子真正的本质不是在讲篮球,“篮球”以及“姚明”都是象征,所指代的应该是出色的中国青年人怎样突破语言的障碍,以及文化的差异的冲击,重新站稳脚跟。

     

    片子是很真实的,因为它真实的展示出了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首先,先不说一部分美国人的个人行事风格(开种族的玩笑、或是瞧不起外来人口),先单说说这个社会的习惯:只是观察一个人眼下的表现,以及当下的利用价值。尤其,对于母语非英语的人来说,美国人更是完全没有耐心去了解,直接扣上“傻子”的帽子,甚至有时显示出的是无理。我想这一点,不只是体现在姚明的身上,对于一部分初来乍到的留学生也应该是有所体会。也许这就是文化的不同所在。

     

    其实,片子中“姚明”只是一个符号,因为他真正代表的是一批人,也就是去美国的中国人,这些人为了吸收先进的技术、或者是学术而需要完全开始适应一套新的东西,尤其是语言,还有专业术语。客观的说,英语之中的专业术语完善程度确实优于中文。先抛开文化差异、以及美国人为人处事方面带来的心理压力不谈,重新掌握一套Terminology就是一项重要的挑战。

     

    片子的结构方式,还是按照电影的经典叙事模式来处理的。也就是一个人的不顺、挑战、胜利。但是,这样的纪录片更像是电影的思维模式,所以,总是要形成一个主题。所以,在处理素材方面也是有倾向的,比如,为了体现开始的不顺一定会选取相应的素材,为了体现进步又会有所侧重的选择素材。所以说,一部分纪录片也是有立场、导向的,观众也容易被牵着鼻子走。所以,就是要看导演的意愿了。

     

    此外,对于片子还有一个感受就是,表面在讲姚明,但背后更像是讲述翻译科林的成长。姚明能够去NBA球技是一方面,其实还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应该是给NBA带了不少收入,题外话。
     

    最后要说,姚明的生活还是很幸福的,因为他的父母一直陪在他身边对他进行着照顾,他妈一直给他做饭的经验积累下来就变成了那个“Yao's Kitchen”.
  4. 其實一直沒怎麼把姚明看作多大牌多暸不起。
    這一兩年姚明最為人知噠事兒要數以外變成"暴走漫畫"代言人啦吧...
    今天我男友激勵推薦我看這個紀錄片。
    雖說之前看過Beyonce噠Lift Is But A Dream之後覺得沒有哪個名人傳記能再讓我動容啦。
    可The Year Of The Yao臨近末尾噠時候我還是哭啦。
    仔細想想這不僅是在講姚明噠奮鬥史也是在講Collin Pan噠奮鬥史。
    他們倆人噠命運牢牢噠栓在一起。
    他們當初都是作為Rockie勇闖NBA噠。
    雖然一個是Player一個是Translator。
    姚明剛開始在美國噠幾年一直把Collin當作自己噠家人。
    無話不談。
    Collin也兼職姚明噠英語老師。
    姚明一直給人感覺就很謙遜、少言少語。
    一種鄰家噠大哥哥噠青澀雖說他有嚇人噠身高。
    慢慢姚明在NBA成長起來。
    在第一年火箭主教病退他們慘遭季後賽淘汰噠時候。
    姚明憤懣噠背著書包離開啦美國。
    他身上究竟背負著多麼沉重噠壓力。
    國內國外聯盟加在一起。
    美國夢竟是這麼艱難。
    影片最後十分鐘Collin去機場送姚明囘中國。
    他很捨不得這個和自己朝夕相處噠巨人。
    可現在他離開叻。
    Collin來來囘囘三次去和姚明告別也多次示意想和姚明擁抱。
    可是姚明並沒有囘應。
    就這樣背著包揮揮手。
    我想那時候噠姚明一定紅著眼圈含著熱淚不敢囘頭吧。
    中國人不就是這麼靦腆不愛表達自己噠感情麼。
    姚明多希望一切還是那個曾經穿著大短褲在美國噠新家和自己玩兒游戲機噠Collin。
    不遠處姚爸姚媽在做著缺少調料味道不正噠中餐。
    可鏡頭一轉。
    過眼雲煙。
    姚明成啦全世界眾所周知噠明星。
    而他身邊我竟再也沒有看到過Collin噠身影。
    片名告訴我們一切。
    這是The Year Of The Yao。
    卻不是The Years Of 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