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伦敦生活 第一季 Fleabag Season 1(2016)

伦敦生活 第一季 Fleabag Season 1(2016)

又名: 邋遢女郎(港/台) / 脱线人生 / 睡袋

导演: 哈利·布拉德比尔 蒂姆·柯比

编剧: 菲比·沃勒-布里奇

主演: 菲比·沃勒-布里奇 比尔·帕特森 茜安·克利福德 本·奥德里基 奥利维娅·科尔曼 布伦特·吉尔曼 休·斯金纳 休·丹尼斯 凯文·麦克纳利 乔丹·朗

类型: 剧情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上映日期: 2016-07-21(英国)

集数: 6 单集片长: 27分钟 IMDb: tt5687612 豆瓣评分:8.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本剧主人公是一个绰号为“Fleabag”的单身女子(菲比·沃勒-布里奇 Phoebe Waller-Bridge 饰),故事围绕着Fleabag的伦敦生活展开。

演员:



影评:

  1. (文/杨时旸)
        大多数人豢养宠物,都是用尽办法将其留在身边,某种程度上说,那是一种囚禁,而《伦敦生活》中女主角身边的动物却一直都在逃窜。那只寄托着友谊和哀思的豚鼠,一次次跑出笼子,无论怎样都锁不住;她去往父亲家,在那个纪念生母的日子里却与继母发生了预料之中的不快,她抱起了那只一直被禁止出门的昂贵的猫,帮它逃出了窗外。
         这成为了两道隐秘又残忍的隐喻,那些没头没脑的小动物都在奔向自由,但她自己却一直困于生活。没人能帮她放生。
        作为一部迷你剧,《伦敦生活》的格局毫不张扬,工整又本分地讲述一个小体积的故事,一个女主角和环绕她的四五个人的不堪与琐碎,但这看似毫无野心的设定却意外引爆了人们普遍的情绪。作为一部标准的喜剧,它粗口、逗趣、没节操,但它同时又让人沉默、心酸、掉眼泪,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是一部标准的悲剧,而生活本身不就是悲喜交加又不可言说吗?所以,它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复刻。这个发生在伦敦的故事,那个在伦敦孤独又努力生活的姑娘,成为了每一个在大都市中挣扎的人的镜像,我们看着她,也就看到了自己。伦敦生活的美好与糟糕,友谊与疏离,在北上广生活的每一个年轻人都能感同身受,我们装作对一切都不在乎,对每个半生不熟的人报以微笑,然后转身撞入自己的生活,甘苦自知。这毫无戏剧性的日常就足以让我们难以抵挡。
        《伦敦生活》的剧名翻译得过于无趣了,远没有原名fleabag来得有力,它的本意是邋遢、糟糕的生活之类的意思,你都能想见那是怎样一种画面——无法收拾、自顾不暇、被旁人厌恶的那一款。这是女主真实的写照,她总是很丧,但她颜值尚可,又总装得很酷,所以微微一丧也很倾城。
        她是那种“自助式”的女孩,从不向任何人袒露心扉,自己经营着一家几乎无人光顾的豚鼠主题的咖啡馆,有个懦弱又无趣的男友,几个从颜值到气质都差别极大的炮友,她面对性时很痴迷,面对爱时不言不语,她自己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到后来,你就明白,那不过都是一种隐藏,隐藏真实的感受,隐藏柔弱的内心,只有这样一副屌屌的样子,才可以避免受到伤害,就算最终仍躲不过受伤,她还可以装得满不在乎。你看,这不就是我们周遭很多都市女孩的样子,看着大大咧咧,混不吝,但实际上无措无助无辜,但这三无的生活又是如何锻造的呢?
        有些剧集是从原本琐碎的生活中虚构出光晕,铸成一桩桩炫目的骗局,比如那些塑料感十足的韩剧,而有些剧集,则是把有着光环的大都会中的细部拆解给你看,那里没有光晕,都是抖落不尽的尘土。《伦敦生活》显然属于后者。这剧集中有静谧安宁的郊区大宅,也有着装模作样的中产生活,但你总觉得有些无法掩盖的心酸、沮丧和破碎的东西探头探脑的出没。那是生活的真相。
        从叙述上讲,《伦敦生活》看起来是那种单一主角的戏,配角的性格和故事都伴随着女主一点点展开。但慢慢就会发现,一切没那么简单。人们原本以为,只有女主很丧,其他人都过得如鱼得水,但最终,一切都开始败露,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堪。人们都在硬撑,才不至于让生活瓦解。
        女主的姐姐是个典型的中产阶级,有着虚妄的傲慢与偏见,以及一个貌合神离的老公,这个拥有双学位和巴宝莉风衣的女人其实远没有看起来那么风光,她不敢为了自己的事业而离开丈夫,即便她知道那个男人虚伪又猥琐。而她们的父亲夹在第二任太太和两个女儿之间,不知所措;还有那一堆环绕着女主的男人们,一群被荷尔蒙驱使的雄性动物。这些人也一样在维系着某种体面,只不过,观察得久了,就看见那遍布的裂纹。
       《伦敦生活》充满那种对生活俯视之后才能获得的刻薄又锐利的笑料,但它却一直引而不发地用闪回播放着一些悲伤的桥段,女主大脑里错乱短路的瞬间永远出现的是自己与闺蜜男友缠绵的时刻,以及自己和闺蜜筹建那个咖啡馆时的默契时光,还有,闺蜜崩溃和走向死亡的最后一瞬。
        那段记忆像一条一直在燃烧的引信,始终阴险地提醒着她终有崩塌的一天。这个时候,你或许就能理解女主那些狂乱又有些自暴自弃的私生活了,那是一种暂时的通往遗忘的途径,恐惧可以被狂欢抵挡。闺蜜小波,几乎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让她感到亲密的人,当时,生活虽然一样充满孔洞,但毕竟有人可以慰藉,但她却亲手蛀空了那根可以依靠的柱子,她和闺蜜男友的一夜,让闺蜜崩溃,残酷地讲,是她杀死了闺蜜,也同时杀死了自己的未来。
        当一个总是嘻嘻哈哈,满脸坏笑的人真的陷入悲痛,那种轰然而至的情绪几乎不可收拾。所以,结尾她痛哭的时刻,你会看到她努力维系的一切光鲜的表面,都再无意义,没有什么比生活碎裂的声音更让人绝望。
       《伦敦生活》的呈现方式很有趣,它自带吐槽音轨,女主在说出台词的同时,也会对着屏幕把心里话向观众吐露,这招并不新鲜,《摩登家庭》中也同样用过,但是它很有效,它会让人们觉得女主替自己说出了那些憋闷在心里又永远不敢说的话,这样一来,人们有一种和女主一起对这郁闷的生活同仇敌忾的共情。
        她平凡又不甘,努力却失意,在一切破碎之后,还需要重新布置起坏笑,收拾好生活的碎片,把它重新粘贴成原本的样子。谁又不是如此呢?
        最终,她的父亲也还是留在第二任太太的身边,即便他知道那个做作又势利的女人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女儿的;她的姐姐仍然骗自己丈夫是可信赖的,为此宁愿放弃升迁与出国;她的男友再也没有像从前那样分手后又回到她身边,而是和一个小鸟依人的亚裔女孩走到了一起;那个英俊的炮友告诉她,自己爱上了一个人,决定离她而去……所以,她还是得一个人,独自撑起一切。
        有个细节,滑稽又悲凉,女主和姐姐第一次共同出场时,是在一个古怪的讲座上,结束后,两人想像正常人那样拥抱一下,彼此却因为戒备心理给了对方一巴掌,到底是怎样的疏离才能把亲密的拥抱理解为潜在的威胁呢?那或许是这部戏中最残忍的一幕。
       还好,女主被一个陌生人救了场,那个曾经和她发生不快的贷款审批人,最终与她和解了。那也是一个被生活压垮的人。他们的和解,也是彼此的救赎。就如同那些逃逸的小宠物,女主终于有机会可能冲出这生活的囚笼。
        这部戏中,女主角没有名字。因为她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子。
    (本文首发腾讯电视剧频道鉴剧科专栏)
  2. 标签是喜剧,海报是女主兼编剧泪流满面的样子,看完以后哭了一个早上。 这部剧叫《伦敦生活》。

    男朋友让我给他讲这部剧说的什么,我想了半天也组织不出语言。好像说了太多,又好像什么都没说,只能甩一句“你还是自己去看吧。” 故事有关一个女人。一开始讲她接到个帅哥的约炮电话,于是在半夜两点爬起来,洗了澡、喝了酒、化了妆、刮了毛、选了性感内衣,明明激动的要死,但在开门的瞬间还要假装快要忘掉这件事。 帅哥跟她做爱时,慢慢挺进她的后庭,虽然不情愿但为了男人的好感她还是接受了。事后,还用“第四堵墙”的方式跟观众调侃的说出个点很怪的笑料“我是不是有个巨大的后庭!?”

    说起话来嘴贱的要命,面对男人来者不拒,坐在马桶上似开玩笑的数着自己约炮对象,就算是呆逼兔牙男的邀请也不会错过。走在路上都在幻想,对面的肥仔是不是想上自己。 就是这样一个很婊的女人,被泡在浴缸另一端的男人问“你有时候会感觉孤独吗?”时,认真的回答了一个“yes”。突然感觉有点心疼。

    随着剧集的推进,她的孤独感越来越清晰。不断闪回的画面,揭开了她最要好闺蜜死去的信息。与家人的糟糕关系,展示了原生家庭状态带给她的不安。 譬如半夜两点,女主在经历了糟糕的一天后敲开了老爹家的门,几乎要哭着说出觉得自己贪婪、自私、堕落…道德沦丧,老爹只是叹了口气说“你这是随你妈”,不但连门都差点不让女儿进,还叫了辆车要把她送走。

    自恋又自卑,可怜又可恶。跟我们每一个人一样。有时候为了让别人能多爱自己一点,多忘了那深入骨髓的孤独一会儿,就忽略自己的感受——比如做爱时男人一直强调她的胸小到几乎没有,她在意的却是要自己保持性感。 她让人恨又让人疼。有点庆幸的是:还好,大多数人都会感受到这哭都哭不出来的孤独,你不是一个人在绝望。知道了这一点,虽然没能解决什么,还是有了点安慰。 幸亏这孤独感只是阵痛。 在更多的时候,谈话中无意识的笑点、新信息的获取,以及来自陌生人的问候,让我们遗忘了潜伏着的孤独。但导火索被点燃,一股心碎到认为一切都失去意义的无助立即霸占灵魂。 看片时,弹幕中很多人评论女主自作自受,亲自“作”掉了本还幸福的生活。她对闺蜜小波的行为,的确难以容忍,但其脑海中反复闪回的性爱画面足见她对事情后果的忏悔。她无法原谅自己,为自己送小波的仓鼠开咖啡厅,在糟糕的午夜轻描淡写的跟出租车司机讲述朋友的死。 每个人都不完美,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利益互相伤害互相欺骗。和闺蜜的关系再好,看到她有了幸福的爱情,心中的祝福与嫉妒孰轻孰重,真的说不好。 第六集的结尾,辛辣、尖酸、逗逼了六集的女主终于装不下去了。她在继母的展览上偶遇了ex,遭到了姐姐的不信任后彻底崩溃。表面上看起来好好的,坚硬的外壳一戳即破。在崩溃的边缘,车中探出头的贷款经理人用一句“Are U OK?”打断了她无助情绪的蔓延。

    这个世界上没有太多人持续性在意你活的好不好,至少偶然性的陌生援助带来的温暖,总让我们愿意相信“只要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 真的吗?也许吧。 但如果选择死亡,接下来的一切也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看完整个剧,都想不出女主的名字是什么。查了影片简介,这个毒舌女人也只有个外号,即本片的英文片名《fleabag》。可能她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一部分。可怜可恶,又孤独的无能为力。


    小疼的微信公众号『电影百忧解』,写写影评、聊聊占星,为有电影陪伴的时光命名。

  3. 女主渴望性交,但并不那么渴望做爱

    女主上了最好的朋友的男友,一直在内疚,一直在回忆和好友的点点滴滴;一直都是飞去留言信箱的好友的声音挥之不去;一直在闪回脱裤子的情景

    一切一切都挥之不去

    和姐姐斗嘴,和继母扯破脸

    姐姐为妹妹偷雕像,这个真是万万没想到,这个真是太感人了

    但是一切都是稍纵即逝

    姐姐不再相信妹妹了

    女主已经看不到希望了

    但还是等到了阳光

    就像当时和他在阳光下,坐在原木上抽烟一样

    平静地,平静地

    女主自己确实是一个彻底的混蛋

    她对前男友实在是太过了,以为对方会像一只小狗一样每次都跑回来她的身边

    她错了

    尽管女主一直很桑心,其实她也是在意这一切的,但我还是支持前男友的离开

    我以为这部剧评分不会有这么高,因为很多人肯定会对女主的私生活评头论足,尤其是她上了好友的男朋友的这一点

    但是大家都给出了好评,我相信这确实说明了一些东西

    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家都是混蛋,都对自己很不满,这方面,那方面

    无从改善自身,怠惰,得过且过,纵欲,纠结,多情,敏感,脆弱

    依旧任由自己沉沦

    即使知道自己这样是错的

    还是止不住这样做

    不停地逃避

    用性逃避,用爱逃避,用食物逃避,用睡觉逃避,用衣妆逃避,用游戏逃避,用书籍逃避,用音乐逃避,用电影逃避,用交际逃避,用旅行逃避……

    我们什么都逃不掉

    还是要继续生活

    继续面对该面对的

    做该做的

    或者说是,必须做的

    (生而为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降生在这个时代,体验人类能够体验的喜怒哀乐痛苦纠结大彻大悟,也是颇有趣的呢
  4.         不知道如何开始这篇文章,已经很久没有在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有如此强烈的欲望写点什么,但是《伦敦生活》真的在某个很深的层面上打动了我,有些话不吐不快。除此以外,也实在钦佩作者的编剧才华,所以这篇文章大约会混合了一点个人感想和一点剧作分析。

            中间几集其实会觉得有些拖沓,如果不是迷你剧可能就弃剧了,但是开头两分钟实在是太妙了,让我有耐心继续看下去,而最后一集,我只能说,叹为观止。
            剧里的人物都有些奇怪,奇怪到让我觉得不是现实生活里的人,也因为如此经常会有强烈的间离感。这种间离感同样来自于女主角打破第四面墙的说话方式。但是奇妙的是,(也许我孤陋寡闻)这部剧是我见过的第一部把主观视角和间离的叙事方式(打破第四面墙)结合得如此巧妙的作品。主观视角叙事往往会让观者把自己代入主角的生活,是达成移情的一个重要手法,所以我们才能感同身受。而打破第四面墙的手法又是彻底反移情的,是让你无法代入,让你不断出戏。在看这部剧的过程中就是一直出戏一直很有距离感,但到了最后一集的结尾却由于叙事的变化而突然有了强烈的代入感。
            细想起来,每个人物的表现、反应,都完全带有女主角的主观色彩,观众完全是在透过女主角的视角看她生活的这个世界,看她生活里的人,每个人都不是他/她自己,而是女主角眼中所看到的形象。然而这种主观视角在最后一集被彻底打破,每个人物开始变得像他自己,像真实存在的人,而不只是女主角眼中的毫无灵魂、纯粹是主角心理投射产物的一个形象,同时被打破的是贯穿始终的叙事包袱(好友死亡的真相)。观众和女主角一起经历了一个自我欺骗、无法与真实世界和身边的人进行接触和沟通的过程,我一直感到和剧中人物很有距离感,感觉他们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直到最后这个状态被打破。女主角就像是观众看这个世界的一个滤镜,而她自己也被一副盔甲保护着,不与任何人发生真实的交流碰撞,也不受伤害(至少她自己如此认为)。最后一集我们似乎看到女主角在好友死亡后始终活在一个自欺欺人的状态里,假装某些事情没有发生过,而到最后,这一面玻璃幕墙被打破了,这个女主角幻想出来的世界被打破了,残酷的真相被揭露(对于观众同时对于女主角而言),而女主角也回到了现实世界,她开始与周围的人有了真实的接触和交流,而那是十分,十分伤人的。
            所有她爱过、爱过她的人,她都伤害了,也伤害了她,而在最后,唯一给她一点善意和温暖的,是在第一集骂她slut的一个陌生人。

            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情节是在那个silent retreat的庄园,女主角和陌生人(这个角色甚至没有一个名字?)坐在一起抽烟,陌生人倾诉,女主角始终沉默。当陌生人结束倾诉的时候,女主角说了一句话,并没有对着镜头。这是在整部剧中我们第一次看到她卸下防御,说出自己的心声。而在之前的剧情里,即使是对着镜头向观众说话,她也始终在一个防御的状态里。有时候这个防御的状态甚至会令观者(我)感到不适和厌恶。仅仅在她说完这句话之后,下一个镜头我们看到两个人并排而坐,都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谁都没有说话。
            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感到困惑了,她真的对那个陌生人敞开心扉了吗?没有陌生人的反应镜头,我们无从得知她是否真的是对那个陌生人说了那句话。还是说她向观众(我)敞开心扉说了一句大实话?可是她的脸并没有对着镜头,她也没有看着镜头。还是说这个心迹剖白只存在于女主角的想象之中?
            在这里,叙事的暧昧性涌现了,而这正是叙事文学的精髓所在,这是为什么我认为这部剧非常具有文学性和现代性。在阐释上的多种可能和暧昧。
            我简直被这个观影体验震撼了,打破第四面墙的手法居然能呈现这样的效果,这是我从前从未见过,也从未想象到过的。而这是影视作品所特有的手法,文字作品乃至戏剧都无法达到这个效果,它是一个镜头和表演共谋出来的暧昧。

            到最后,必须要赞美一下作者的剧作技巧,好友的死从一开始就影响着故事走向和女主角,到最后一集揭开真相,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让这个故事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还有各种伏笔、前后呼应,这个作品简直在某种意义上太完美,没有一个缺口。

            我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有意识地在进行这种在我看来充满实验性的创作,是否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进行这样的影视叙事实验,如果是,那真的太聪明太有才华,一定是在许多研究和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这个作品。

            如果是本能的、无意识的创作,那她是一个天才。

            请收下我的膝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