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在波兰驻华大使馆电影院看的最为珍贵的片子应该就是马塞尔·罗欣斯基的三部短纪录片《国王》《我的位置》和《一切皆有可能》,这三部短纪录片连豆瓣都少有人标记,国内应该很少有人看过。
《国王》和《我的位置》拍摄年代久远,画质有点差,但反而赋予了短片历史感。
《国王》从一个过去的裁缝的视角重新解构了历史,历史大事的节点意义在他这里消弭了,城头变换大王旗,该做的营生还得做。
《我的位置》则把一个酒店各个岗位的人都讲述到了,从厕所清洁员到酒店主管。采取的还是第一人称视角,每个人各自讲述自己的位置,以及处在这个位置的意义,可以把这部短片看作是关于那个年代一部分波兰人的职业观、价值观的记录。好奇的是导演如何介入,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意愿或者能流畅地讲述自己的工作。
最有意思的还是《一切皆有可能》,我一直挺佩服那种能把儿童拍得很好的导演。映后交流环节,有人谈到了小孩和老人的服装,也有人谈到为何选择老人与小孩之间的对话,但没人谈到静与动的关系。除了小孩衣服的红颜色与周围颜色的反差,让我们的目光始终受小孩的牵引外,其实还有小孩的动和老人的静构成的反差。小孩从左到右滑行,再从右到左滑行,有如针线把各个老人的故事串起来了,而当小孩背向画面深处滑行时,则好比针线打结,收束了整个故事,电影也至此结束。
有观众的问题提得很好,短片中的公园里为何只有老人和小孩,而没有其他年龄段的人出现呢?由此,我们还是看到了导演精心建构的痕迹。
《一切皆有可能》:画面颜色很美,应该是波兰的春天,公园里树都是嫩绿色的,配上小男孩红色的衣服,对比感强烈,鲜明有好看。影片主要是通过一个五岁小孩与不同老人之间的对话开展的。内容十分真实,小孩子童言无忌,问题的坦率一度让老人无错,但这一抹红色的热情也感染了老人,给他们带来欢乐,而老人对于人生的感悟也影响了小男孩,很多道理或许孩子弄不明白,但多年之后或许他能想起这一天与老人的对话,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启迪。
《我的位置》酒店里的每一处都有我的位置,或许我做着别人也可以轻松上手的工作,但我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而努力,所以我为我的职业感到骄傲与自豪。此片告诉我们,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任何一份职业都值得尊重,都无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