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刺猬的优雅 Le hérisson(2009)

刺猬的优雅 Le hérisson(2009)

又名: 刺猬优雅 / The Hedgehog / Die Eleganz der Madame Michel

导演: 莫娜·阿查切

编剧: 莫娜·阿查切 妙莉叶·芭贝里

主演: 若西安·巴拉斯科 佳朗丝·勒·吉耶米克 伊川东吾 安妮·波诺什 阿丽亚娜·阿斯卡里德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意大利

上映日期: 2009-07-03(法国)

片长: 100分钟 IMDb: tt1442519 豆瓣评分:8.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国会议员一家四口住在巴黎左岸的高级公寓里。议员的小女儿芭洛玛(Garance Le Guillermic 饰)古灵精怪,喜欢透过摄影机洞察世界,是名不满12岁的天才小哲学家。不愿成为鱼缸中命运已被注定的金鱼,芭洛玛策划着一场生日当天的自杀。

演员:



影评:

  1. 看了法國小說《刺蝟的優雅》改編的同名電影,突然覺得同時間的其他電影都不好看了。之前頗為期待的『一頁台北』和我生活中的台北相差甚遠,雖然有誠品有全家有師大夜市有熟悉的台北場景,也有幽默浪漫與趣味元素,但卻少了整個城市最重要的:人的靈魂。我想不是我過於挑剔,而是我看不到一點身在其中的影子,感覺電影是電影,我是我,台北是台北。 連疏離都沒有的台北,彷彿我從來不曾去過。 而場景遠在巴黎的『刺蝟的優雅』,反倒不偏不倚的正中我心。看了兩次仍意猶未盡,從第一次的強烈震撼到第二次的深刻停留,我感覺心中某個不為人知的部分,亦在其中找到了溫暖的慰藉。電影沒有刻意說什麼,僅是表達一種生存的狀態,在我不熟悉的城市卻能如此緊密的貼近我心。 我不在巴黎,巴黎卻一直這裡;我不認識荷妮與芭洛瑪,但也許她們就是我的某部分,也可能是你的。 【制式化的世界中,如實存在的孤獨感】 人皆生來孤獨,有人深切感受,有人若無其事,有人不知所措,有人難以釋懷。孤獨,不是身邊沒有人,而是沒有人能真正與自己對話,沒有人能到達內心深處那片汪洋。於是,只好把自己武裝成難以親近的刺蝟。刺蝟,是一種看似懶散,其貌不揚的動物,總是孤僻地活在自我世界,沒有人知道牠究竟是享受孤獨?還是恐懼孤獨?又或者牠只是想逃離眾聲喧嘩的世界,找一個能藏身的小角落,不被打擾的靜靜生活。 牠擅於偽裝,只因這個世界總是:太吵雜。 吵雜聲來自充滿偏見的人們。 巴黎高級住宅區內,沒有人會注意到五十四歲的矮胖門房太太荷妮,其實是個博學多聞深藏不露的思想家,雖然她從來沒上過學,但密室裡的滿屋藏書已填滿她的靈魂深處。別人以為她一貧如洗,可她的心靈卻無比富足。出身富裕家庭的十一歲天才少女芭洛瑪,在家人眼中是個不折不扣的小怪咖,不愛說話,只愛喃喃自語拿著攝影機到處拍攝。看似毫不相關的兩人卻有一個共通點:她們都有著不被看見的孤獨感。人們只知道荷妮像隻不起眼的刺蝟,卻看不見她優雅的內心深處;家人只看見芭洛瑪的古靈精怪,卻無法理解她對”活著”這件事的深層困惑。 也許,我們都太習慣”制式化”的看待一個人了。 門房要有門房的樣子。(不愛唸書,成天看沒營養的電視,其貌不揚,言語粗鄙,外加脾氣暴躁);十一歲女孩要有小女孩的樣子(個性天真活潑,不會想東想西,快快樂樂長大)。所以,當門房變成氣質優雅嗜書如命的思想家,當十一歲女孩變成語出驚人思想深刻的哲學家,她們的與眾不同和人們對她們的認知格格不入,面對這個刻板且不友善的世界,她們一個想躲,一個想死。 想盡辦法逃離與棄絕一切而去,背後突顯的都是對這世界的無奈與失望。 【造一座橋,通往隱密卻相通的內心世界】 我們活在一個重視表象的世界,人的價值往往取決於”看起來的樣子”,活得好與壞似乎也有個既定模式。所謂”孤獨”是因為:你不那麼想,但卻寂寞地發現沒有人和你一樣,沒有人真正明瞭你眼中所看見的美好,也沒有人真心理解你內心的深邃。你是你,沒有人看見,沒有人在乎,在人與人往來頻繁的世界,內心深處卻空無一人,這才是孤獨的緣由。 所幸故事給了荷妮和芭洛瑪一座通往彼此心間的橋樑:日本來的小津先生。小津先生帶著日本文化細緻的精髓來到巴黎,也來到荷妮與芭洛瑪細膩的內心世界。電影中,東方人熱愛的茶道取代了西方的咖啡文化:荷妮醒來的第一件事是煮茶而非煮咖啡,並隨心情變化更換不同種類的茶。我喜歡小說中一段關於東方茶道的敘述: 『茶道是絲毫不差地重演相同的動作,和重複相同的品嘗,茶道能讓人體會到既簡單又真實、又文雅的感受,茶道以最微小的消費,讓每個人獲得解放,變成品味上的貴族,因為茶是富人的飲料,但也是窮人的飲料。茶道的特殊優點,就是替我們荒謬的生命帶來一股寧靜的和諧。』 與其當定義上的貴族,不如當品味上的貴族。日本人凡事重視細節的纖細心性剛好與觀察入微的荷妮和芭洛瑪不謀而合,三人一拍即合,小津先生的出現,巧妙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曾經各自孤獨的小世界變得越來越寬闊。 當一向習慣隱藏自己真實情緒的荷妮在芭洛瑪面前失控大哭時,我也跟著紅了眼眶。她是別人眼中平凡庸俗的門房,卻有著如女貴族般深邃優雅的內心世界,她心中不時存在著兩種極端的情緒:既驕傲又自卑,既渴望又抗拒。她雖極力隱藏自己的獨特,卻又渴望有人能真正走進她的內心。然而,美好一旦成真,又恐懼一切只是如夢一場,深怕難以承受夢醒的失落。小小的芭洛瑪沒多說什麼,只是靠近荷妮,給她一個深深的擁抱,那個擁抱是真心的瞭解,更是力量的給予,令我非常感動! 那個真心的擁抱也彷彿讓她們看見鏡中對自己微笑的另一個「我」。她知道妳不是別人看起來的樣子,她知道妳的與眾不同只是與生俱來的敏銳,她喜歡妳不是因為妳能給她什麼,而是妳同時讓她看見她看不見的自己。她們是彼此靈魂的另一半,她們擁抱了彼此內心深處的孤獨,而這意謂深長的擁抱,同時終結了彼此心中的壞念頭。雖然世界依然傲慢如故,但她們心中已盈滿能量。荷妮也讓一心想死的小芭洛瑪明白了最珍貴的一件事:人生唯有且行且珍惜,才能創造出結局之外的番外篇,這個可能連上帝都不清楚的番外篇,說不定就是人生最大的驚喜!唯有好好活下去,才有看見的機會。 【在跳動的世界裡找相通的頻率】 這世上最奇妙的地方在於:人往往因不被人了解而深感孤獨,但唯一的解藥還是在「人」身上。我想,或許我們可以換個角度看待自己的世界:當我們的身邊完全被不了解的人包圍時,不一定要像在魚缸裡坐困愁城的金魚,有時不妨冒一點險,即便被沖入未知的世界,只要那個地方有水,希望就會源源不絕,原以為會一成不變的人生,或許就能活出另一種可能。 重點是:你得好好活著,改變才有意義。 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優雅。我相信這世上一定有一個能感受到自己的人,那人未必是戀人,他可能是任何人,就像電影中的忘年之交:荷妮與芭洛瑪。在偌大的世界中,我們會因為這份珍貴的懂得而不再孤獨。

  2. 法国电影《刺猬的优雅》,讲的是发生在一个爱思考的小女孩,和一个爱看书的女门房和一个日本男人之间的故事。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想起最近在杂志上看到的两个话题,一是说读书的女人危险,一是说写作的女人危险。因此这部电影看得我非常心有戚戚焉。作为一个中国女人,如果你两样又偏偏都占全了的话,那么你会经常听到这样的教训“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读太多书,男人都不敢要了。”等等之类的话。于是我们有时候会情不自禁的想,也许这只是我们这个地方是这样的观念,别的地方不会想我们这样。但是看了《刺猬的优雅》之后。你就会明白,天下之大,有些事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即使自由,平等,博爱如法兰西,读书和聪明,也被看成是一件应该符合身份和年龄的事。就好像十二岁芭洛玛,大人们不喜欢这样的孩子,因为她太聪明,总爱瞎说大实话,问大人们想逃避的问题。假如她的天份是弹奏乐器,哪怕是翻跟头都好一些。可是她的天才之处偏偏是有思想。以至于她那位神经质的妈妈甚至想把她送到心理医生那里去检查一下她脑壳里是不是不出了什么问题。对自己成天神经兮兮的对着树说话,大把大把的吃抗抑郁的药却丝毫不以为意。而芭洛玛也同样不喜欢这个大人的世界。她说她不想生活在玻璃鱼缸里,于是她决定十三岁生日那天自杀。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门房荷妮。

    相比之十二岁锋芒毕露的芭洛玛,五十岁的荷妮显然已经被生活教会了如何安全的生活。在大厦里高贵的太太先生们的眼中,她是一个不存在的人,除了被贴上女门房的标签,甚至没有人会认出她的脸。但是在她自我的世界里,她为自己建造了一间书房,她会一边喝红茶,吃黑巧克力一边读谷崎润一郎 的书。偷偷的在伟大的书的世界里,让自己的灵魂自由放飞。当然这一切,都被她深深的藏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看到她小心翼翼的伪装成一个目不识丁的粗俗的女人,有点儿让人感到心酸。为什么一个女门房读书,会成为这么见不得人的事?但是也许,这也已经是她能得到的最好的生活了。当然了,在太太先生们看来,一个女门房,为什么不像其他的女门房那样生活呢,就算是守了寡,就算是又老又丑,也可以随便找个什么人搭伙过日子嘛,生几个孩子,干干家务活,伺候一下丈夫,这才是女门房该干的事。为什么非要读《安娜•卡列宁娜》呢?荷妮对人们的想法,洞察很深,所以她说,“人们看到一个女门房看书就会感到害怕,觉得她们会惹是生非。”有时候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本来你觉得我们读书写字,都是很安静的个人的生活,并不会像大排档,拿最大声音放音乐那样扰乱他人的生活,却依然要被他人指指戳戳。其实是因为,这个世界上的太多人,他们甚至不知道作为一个人,你是谁,但却觉得有权利要求你按照你的身份去生活在你的鱼缸里。而那些不肯生活在鱼缸里,不尽职尽责的扮演自己给指定的身份的人是注定要成为异类的。你苦闷的呆在你的鱼缸里的时候,没有人会在乎的你的苦闷,但是一旦你想跳出来,你就走得太远了,你越界了。这种思想的人其实在任何的阶级,国度都是大有人在。所以有些人看到这电影之后会觉得这电影,这个女门房太装什么了。因为看书,吃黑巧克力喝茶是不属于女门房的。你看这就是世俗的看法,我想荷妮一定是经过了太多的嘲讽和怀疑。所以才决定给自己挖了一个通往世界以外的洞。这个洞最终被两个人发现了,一个是芭洛玛,一个是新搬来的住户小津先生。

    无所谓爱情,故事如果让小津先生渐渐的开始和荷妮做起朋友来,那不是因为想要构架一个白马王子救公主的童话故事,而是还想给看故事的人留一点点希望——也许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什么人,不是把你当成一个女门房,而是把你当个人来看待的。在电影的结尾,芭洛玛重新对生活作出了活下去的决定,我们有理由相信,她将来很可能会长成世俗眼中既读书,又写作的“危险”的女人,但她会勇敢的选择做她自己。至于荷妮夫人,维吉尼亚伍尔夫说过,女人想读书写作,所需要的无非是一点固定的收入和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这两点,身为女门房的荷妮都靠自己的劳动和勤俭的生活做到了。她给了她自己人生的意义,没有依赖于任何人,这也是一种幸福。而我想说的是,她只是一个读了很多书的普通的女门房,她超越了自己的生活,并一生善良,从未伤害过任何人。
  3. (1)女孩帕洛玛
    “要做追逐繁星的人,不要做金鱼缸中的金鱼。”
    “当计划不被人理解时,切勿放任不管,否则会失去最宝贵的⋯⋯”
    ——一个早熟到令人惊讶的12岁女孩,她口中的计划正是在13岁生日当天用一种不痛苦的方式自杀。因为她的理念是:“如果不能摆脱痛苦,那为什么要自杀?”
    她是个天才,知识渊博,爱好摄影和涂鸦,出口成章,喜欢思考哲学命题。
    她的家人是她的拍摄和研究对象,从她口中描述出来的家人鲜明却不生动,用导演的话来说,他们就像“动物”。
    最典型的一幕:
    帕洛玛用摄影机对着正在准备晚餐的母亲和姐姐,摄影机前面摆了一个玻璃杯,透过玻璃杯拍到的人物已经变形,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变形游戏吗?随后她给杯中倒入清水,再看到姐姐,她小声叙述:“xxx(姐姐的名字),缸中金鱼理论的典型人物。”她可爱到甚至自行冠上了“理论”两个字。

    (2)门房荷娜(或译作勒妮)
    一个独居的胖妇人,待在屋子里的时候会打开电视,但关掉声音,然后拿一本书坐到另一边,一边吃黑巧克力一边看书,养了一只叫列夫的猫。她的头发蓬松毛躁没有造型,幸好很快她就有了一个新发型,这得意于一位新来的住户——

    (3)小津格郎先生

    影片用了30分钟不快不慢地引出三位主人公。

    ——————————

    我认为这是一部非常棒的电影,并且是非常成功的小说改编电影!
    我虽然刚刚开始看小说,但是从影片的点滴细节和放映当天与导演的交流中,很清晰的感受到了导演的改编思路,即把一切文字描述变为可视化的元素。
    比如原著中女孩是用写日记的方式观察/思考/阐述,影片中转化为可视化的涂鸦/拍摄,并且导演对女孩生活的环境,尤其是她的房间进行了仔细的再创造,成为了女孩人物性格和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

    帕洛玛和小津眼中的荷娜是一只优雅的刺猬:
    “从外表看,她满身是刺,是真正意义上的坚不可摧的堡垒”,“从内在看,她也是不折不扣地有着和刺猬一样的细腻”,“喜欢封闭自己在无人之境,却有着非凡的优雅”。

    一般人很难想像,一个丑陋门房养的一只非纯种猫的名字竟然取自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而小津先生洞察了一切,他送了一套精装本《安娜卡列妮娜》给荷娜,并邀请荷娜到家中共进晚餐。

    自此,影片开始两条主线并叙:帕洛玛的自杀计划,小津先生与荷娜的感情发展。

    影片的背景音乐使用得很恰当,当荷娜开始打开心扉的时候,大提琴弦乐缓缓奏起。
    他们互有好感,但始终平静入水,毫无多言,心照不宣,如大提琴的音色一般:深沉而温柔!
    我喜欢这种情感,大提琴一样的深沉和温柔。

    影像上同样细腻,荷娜对自己的新造型是如何的从不感冒到惊讶到赞叹再到习惯。有一次楼中的住户没有认出荷娜,称她为夫人,荷娜惊讶不已,连连发问“她没有认出我?”,小津先生温柔地说“她从未好好看过你。”
    生活中,人人都像刺猬一样带着刺,但是很少人能一直保持优雅。

    荷娜第一次进入小津先生的家,小提琴承接着大提琴呼之欲出,依旧优美,更浪漫了起来。
    小津先生的家,我很喜欢,日式精致,艺术气息,自动演奏莫扎特的马桶成为一个幽默的亮点。

    小津先生不愧是一个大提琴一样的男人,他用他的方式对荷娜发出了爱情的邀请:“我们可以做朋友,甚至更多。”

    影片中有两场小津先生和荷娜吃饭的戏,还有帕洛玛和小津先生下棋的戏,人在一张桌子上,且是比较近的距离相处,从影像上给人比较亲近的关系认知。
    而影片中很少帕洛玛一家人齐聚吃饭的场景,餐桌上总是少人,有一场戏,父女俩谈论起母亲的精神和身体情况,父亲显得无精打采,而帕洛玛则用冷静和充满逻辑辩证的话下了结论:“唯有心理分析和宗教以苦为乐。”父亲无意识地拿起酒瓶给帕洛玛的杯子里倒酒,问她是否喝一点,帕洛玛用冷静和注视回应,父亲以“开玩笑”为名替自己解围。
    看到这我笑了,帕洛玛的早熟,一语道破天机让父亲想与她喝一杯。

    ——————————

    影片中有很多很赞的细节:
    帕洛玛家中的金鱼;经常坏的电梯;帕洛玛的涂鸦;自制卡片;
    帕洛玛戴一副近视眼镜,拍dv的时候,她把近视眼镜当太阳眼镜一样处理,摘下来的时候偶尔会缠住头发;
    她喜欢在笔记本上画反页连环画;
    她家的猫叫做宪法和议会;
    她尝试想像着体验各种死亡方式;
    ⋯⋯
    种种细节不仅丰富人物性格,还成为关键道具。

    那条可爱的吞了安眠药的金鱼,在帕洛玛的手中“死去”,却奇迹的在荷娜那“重生”。而影片结局是,荷娜意外的死去,帕洛玛找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在我的提问的基础上,导演详细的阐述了她创造这条金鱼的用意——这是一个比喻,一个生死轮回的比喻。

    ——————————

    我太喜欢荷娜死去那一刻的内心独白,那么的平静,充满爱,祥和,没有任何光效,我却仿佛能感受到一定有一束神圣的光芒照耀在荷娜身上。

    ”荷娜啊,你已经准备好去爱了⋯⋯“
    “重要的不是什么时候死,而是死亡那一刻我们正在做什么。“

    荷娜死去的场所是外面的街道上。
    全片大部分场景都在室内,很少外景,为数不多的出现过几次街道。
    这点我也从导演那得到了与我想法一致的回应:导演有意识的将人物和故事封闭在室内,详尽的表现三位主要人物的房间,甚至令空间成为影片的第四个人物。导演的这个想法实在很赞。

    原著的中文译者在序中写道:”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创造了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巧妙的艺术构思表达了深邃的生命与艺术哲理。“
    我认为电影非常成功的继承和发扬了这点。

    还有太多的细节谈不完说不完,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这部好电影!
    非常非常喜欢这位导演!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跟她交流!
  4. 在未听说这部法国小说,或者说这部法国电影的名字之前,从未想到刺猬这种动物会和优雅有什么关系。优雅该是属于天鹅,或者长颈鹿之类动物,灰不溜秋,毫不起眼的刺猬,也有它的优雅吗?

    原是想先读小说,再看电影的。但是由于在当当的这单订书中,有一本预售的村上的《1Q84》不知何时到货直接导致这本《刺猬的优雅》一并耽搁。

    电影是从一个女孩的一段独白开始的。这段独白令人震惊。她决定在本学期结束,她13岁生日前死去。她说这话的时候带着严肃淡漠却又异常坚定的表情。

    她的轻生之念并非因为生活窘迫或者穷途末路之类。相反地,她生活在巴黎的富人区,父亲是国会议员,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大概也正是这样的生活,使她感到束缚。她说:生命在她看来就如金鱼,看似自由游弋,却始终被束缚在透明的鱼缸里。为了不困在这鱼缸里,她决定自杀。自杀前,她要拍一部电影。她深信,死亡是世界上最平常的一件事,但重要的是,你死的时候在做什么。

    她是一个太过聪慧的十二岁女孩,聪慧到早早看透了人性。她有一双比成年人更清明的眼睛,透过浮华看见腐朽,透过平凡能看到一种睿智。她曾在某次家庭聚会上指出某位大人物的谬误。她说:“国际象棋和围棋不同,国际象棋就是想办法杀死对方,而围棋像人生一样,重要的是布局,我们要让自己活到最后,也要让我们的对手活到最后。”这样的话语,是不合适宜的。在大人眼里,她不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甚至被认为是个不折不扣的小怪物。不爱说话,只爱喃喃自语地拿着摄影机到处拍摄。

    她说:荷娜,你不是一个普通的门房。电影中另一个主要人物出场了。她是这栋高级住宅里的门房。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五十多岁不修边幅的矮胖门房太太荷娜。她其实并不是大家所看起来的那个样子。虽然她从来没上过学,但她密室里的满屋藏书早已填满她的灵魂。平人眼里庸俗的门房,却有着贵族般深邃的内心世界。

    她独自坐在小房间里,一杯茶,一包黑巧克力,一只懒猫,满屋的书,我被这颗沉静的心打动。不是出身高贵,生活闲暇的人才有优雅的权利。也许一开始,我犯了个错误,优雅并不一定要属于天鹅,刺猬也可以有它的优雅。只是人们并不了解。就象人们不会了解到门房的内心有多美,不了解这个那么精灵的女孩对活着有那么多困惑。

    我们活在一个重视表象的世界。这个世界刻板且不友善,充满偏见。在这样的世界,我们大概只能象刺猬那般竖起浑身的刺,建起坚不可摧的堡垒来保护自己柔软的心。直到某一天某人可以直抵你心。就是他,知道你不是别人看起来的那个样子。就是他,知道你的与众不同。就是你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他马上接口说:但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此时,第三个重要人物登场了。日本来的小津先生,带着日本文化的细致精髓来到巴黎,也来到门房太太荷娜的内心世界。还记得有那么一场,她换了新妆,遇上同栋楼的有钱邻居。这位邻居很有礼貌地对她说:你好,太太。她对他说:她没有认出我。他望着她:因为她从来没有好好看过你。没错,只有你,才透过表面的沙砾,看到我内心钻石般的光芒。就因为此,即使我只是个门房,我也准备去爱了。一切掩饰,在懂你的人面前早已慢慢融化。虽然世界依然傲慢如故,但是心中已盈满能量。

    忽地,怎么觉着有些熟悉之感。不正是小王子说的那样,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到的。我们必须用心去体会,虽然这么说着其实有些悬乎,因为这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具体化可操作的东西。也许这只是种感受,总有一些人在同一频率之上,我们可以感受得到彼此的好。心与心的交流,怕是这世上最美妙的事情了吧。是你在这里。呀,我也在这里的惊喜。

    电影的结局没有那么完满。小女孩没有死,死的是荷娜,在猝不及防的车祸中。当幸福快要来临的时候,死亡却令人诧异的到来。死亡并不如小女孩想象中那般梦幻。死亡是最真实的东西。一切结束了,你看不到你爱的人,也看不到爱你的人。她的死对她是有所触动的。她不再有自杀的想法。

    我们得好好活着,才有机会。我们得好好活着,才能使一切更有意义。

    刺猬,看似懒散,其貌不扬,总是孤僻地生活在自我的世界,却也自有它的优雅。敏锐的洞察力和内心的丰富,是自己看世界的方式,你懂很好,你不懂也无谓。可以远离是非之所,有一个安身的小角落,静静地生活就好。孤独,却并不放弃追求幸福;不美,却拥有一颗善良的心;贫穷,却并不贫乏;沉静,却并不冷傲。。。这大概就是属于刺猬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