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坦白,gbc在第一集就充斥着让只要有些微乐器常识的人就会不适的东西。一个吉他老手随手把吉他靠墙放置,nina下雨天抱着电声乐器发足狂奔,更别提最后live明明只有两把吉他,bgm里却有明显的贝斯声。这让我直接产生了一个印象,这个动画的制作至少对“真实”没那么上心,而后续追番也的确证实了我这种印象。
真实当然是多方面的,就好像哪有那么多人闲的没屁事玩乐队,邦里不依然全民乐队,人均乐器大师?就好像波奇ytb粉丝上万,凭借打赏广告早就能生活自足。就好像kon明明大家天天一起喝茶,乐队实力依然不俗甚至能去英吉利开live。但是大家也清楚,mygo主打的就是女高中生炸团组团的爱恨情仇,波奇主打的就是社恐高玩如何克服恐惧加入乐队,kon主打的就是轻音友谊天长地久。所以可以选择性忽视这些没那么实际的方面。
但是你gbc不一样,你gbc上来就是要成为职业乐队,就是要不放弃不认输证明自己。可你证明了个什么东西?
nina最开始塑造的好像全世界都在针对她,被家长控制被同学霸凌,可结果最后发现家里人也关心她四眼同学也在意她,合着你那么苦大仇深只是因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赌气想证明自己是对的?
贝斯全程跟吉祥物一样,抛开不谈。鼓手的心结是家长想让去演艺圈自己不敢坦白?键盘的心结居然是因为想成职业压力前队友留下了阴影?你们是因为乐队发展过于顺风顺水导致没有别的阻碍了吗?吉他手的矛盾设置有点看头,涉及艺术追求和商业化,但也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一个还没什么成绩就打算往职业发展的乐队,靠nina一通拦车咆哮就把吉他手说服了。
这就涉及到这番的另外一个问题,不管什么矛盾,花田十辉想不到解决方式就拉nina出来咆哮一通。吉他要回老家辣,nina喊两嗓子就回来了。鼓手要退队出道辣,nina喊两嗓子就回来了。吉他手又要退队辣,nina去车前面喊两嗓子就回来了。一方面,人都是会审美疲劳的,另一方面,咆哮即使能宣泄情感,但是它也不解决实际问题啊?什么,你说这番本来就没实际问题?那确实。主唱高中没毕业写词就能当作词,玩了几天手机上的鼓机小程序就能编曲,零基础学吉他几个月就能上台演出。乐队官号随随便便上万粉丝,排练不用担心人不齐,不用担心租不到排练室,不用担心音乐风格有分歧,不用担心乐队成员个性不合,不用担心分成不均,不用担心买琴买设备成千上万的资金,不用担心学乐器要投入成百上千个小时,不用担心演出机会,说上live就上live,说上音乐节就上音乐节,说加入事务所就加入事务所,说退出就退出。你这是哪门子现实,哪门子的职业乐队证明自己,不过是童话故事里一个任性的大宝贝罢了。
(最后,花田十辉你既然这么擅长讲童话故事,怎么到了京吹3就非要走现实路线了,就这么恨久美子吗?)
5分。开篇以为是偏现实严肃的乐队题材作品,不知是出于商业考量还是主创偏好,在十三集的篇幅里,基本放弃了音乐相关的描写,如何处理角色内心的问题才是故事的主线。
而故事一直过于都合的展开,看不到主角付出成本的描写,以及角色对关键问题的态度不明晰与回避和矛盾处理的轻拿轻放,让故事几乎失去了悬念和角色抉择的分量,好似主角选择离家出走后直到结尾一直都能处于不败之地。结局与一个被塑造成主角一体两面的青梅角色的简单矛盾要生硬的拖到结尾才解决:主角之前想着商业化大红爆红成绩超越假想敌的目标失败,现实受挫,但好似收获了得以温存的小团地,在live上看见青梅的脸就突然想起青梅一直和自己音乐喜好相同然后就和解了??那你之前是失忆了?同时放弃了留在事务所实现商业最大化,那你之前莫名其妙冒出来要爆红特红的想法几个人纠结了大半季有半点意义??类似的处理在片中的其他集也比比皆是,十分荒谬。
片中不时的出现角色的歇斯底里和忘记是在ep8还是ep10明示的主角自毁倾向,荒谬的剧作结构和想方设法模仿二维的表现形式,不存在观众的live和不时要来个走马灯的破碎mv式表现手法,莫名的我想起妄想代理人的ep8:死者为大,片中其他角色的一切行为也只是告慰亡灵的过家家闹剧。
/原案画的挺可爱,ed比正片好看太多,ep1ep11ep13单集来看觉得还可以。
以下内容纯主观
如果一切止于11集结尾的live,而12、13集当做后日谈,那么GBC在我个人看来是趋近于完美的作品:有乐队成员的相识相知,有每个人物的磨炼与成长(rupa除外,她出场就是完全体),有矛盾的展开与解决,有故事有感动有高潮,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我本无从挑剔;
但现实就是12、13集的节奏崩了,崩的一塌糊涂。很难想象一部第二季还悬而未决的作品,能在最后一集的高潮live部分给观众寸止的感受,甚至这还是建立在放了op和ed的基础上。作为观众我不想从什么所谓的东映帕鲁、工期紧、人手不足等等理由来为制作组开脱,因为提供完整优质的作品是创作者的义务,而从结局来看就是制作组对后两集的内容量、叙事节奏、分镜编排,甚至制作经费与周期等等,没有一个合理的统筹规划。故事是要讲完的,live也是要搞的,既要又要的结果就是讲完故事发现留给live的时间不多了,又不能把前面压缩,又不能再加一集,又不能留给第二季,因为还不知道有没有第二季,所以最后就紧赶慢赶塞了个1分20秒的live,还要加句难绷的阿里嘎多,还要放他喵的一分钟ed,只能说这个结果挺可惜的吧。
反观12集结尾的103播放,现在看来就是为了给nina和hina见面找理由,而制造的一处很烂很烂的转折,为此搭上了大量篇幅从而耽搁了结尾的live。前面11集主角团经历的磨难已经够多了,真没必要再跌落一次谷底,nina和hina之间的矛盾,也完全可以让nina在live前发表几句感言,再穿插画面剪辑到live里,通过蒙太奇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最后留更多时间奉上一场惊艳的乐队间的对决。不过事已至此也无从挽救,我忘不了前11集如此舒爽的追番体验,但这个结尾10分满我只能勉强给到8分,期待东映能带来更优质的第二季/剧场版吧。
(还有那些在二次元里纠结什么现实不现实的,你都看二次元了还纠结个牛魔,哐哐给你两拳)
花田十辉,我觉得在信你一次。
《哭泣少女乐队》已经更新到第五话了,内容上也算是走入正轨。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这番就是一个挂着音乐的皮,做着“故事”的音乐番。本质上来讲,故事比音乐本身更有趣,这就导致它大受欢迎的原因,也是花田十辉,我觉得再信你一次的原因。
《哭泣少女乐队》动画更新到第五话了,缘叶一直都在想它为什么大受欢迎,后来想了一下后发现:表情包的使用,让它变得很喜感。让原本暴躁、抑郁、压抑的气氛变得很可爱,有一种看喜剧的感觉。
当井芹仁菜使用发出“恶意”的感情时,旁边总有相信她、帮助她、拯救她的朋友,而这些都是故事性大于“音乐”本身的乐趣点。
再加上有意无意中加入的各种表情包,让本作在观看之余能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细节的美。这都是花田十辉这位编剧的常用手法,尤其是在《Love Live》系列中也是可见一斑。
让你在看着这些表情包的时候,是不是也和缘叶一样觉得开心得很呢?这就是本作最有趣的地方。
本文虽然重点放在故事性本身,但到目前的五话为止共计7首单曲(1张专辑),就动画中的演奏来看也属于大场面,看着效果还不错。比如在每一话中总会来一场小型演唱会,看着经费在燃烧。
就拿销量上来说,平均初始有100多张算小众了,但大部分都是属于高中生的“叛逆期”,给人一种以后一定会成为黑历史的既视感。
就拿第五话中的歌词来说,明显是有一种“中二病”的情感。这些无法表达出来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呐喊(仁菜的各种表情包)表达了出来,也说出了她们(目前三人)的情感状态,给人一种滑稽的小丑感。
但这种中二病式的滑稽感,通过各种表情包、歌词表达了出来后,让人觉得特别开心,似乎找到了当年的自己。就缘叶本身来说,现在给你们写文不也是一种中二病么?
《哭泣少女乐队》最令人喜欢看的点是什么?那必然是互相吵架后变身假面骑士的这种了吧?2333
你们看,这毫不掩饰自己“弱点”的黑骑士三人组,是不是随时都有一种可以变身的既视感。
不上学
大骗子
退队
再比如“大骗子、退队、不上学”来看,这不就是典型的黑历史么?这直接在大庭广众下(会有人直播)说出来,虽然给人一种很真诚的感觉,但这个乐队多年组合后,就会想把这些黑历史给“抹去”吧。
这确实太摇滚了!你实在找不到比这更摇滚的乐队了23333。
再比如T恤背面写得是“27”这个数字(以后加入27岁俱乐部好了,自己搜索下!),给人一种27岁没有被干掉的话,会不会也会成为黑历史的小丑感?
各种各样的滑稽感,通过大量的文本(剧情)展开后,让原本的音乐番变得拥有了很多的魅力。可以说,《哭泣少女乐队》的剧情是大于音乐本身的,这样的写法能让故事变得更感动观众,角色表达得更加鲜明。
这就是《哭泣少女乐队》本身的魅力之处,最后我们来玩一个选女儿的游戏吧,你的选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