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空中危机 Flightplan(2005)

空中危机 Flightplan(2005)

又名: 高凶三万尺(港) / 三万尺凶间 / 飞行计划

导演: 罗伯特·施文特克

编剧: 彼得·A·道林 比利·雷

主演: 朱迪·福斯特 彼得·萨斯加德 肖恩·宾 凯特·宾汉 玛莲娜·劳斯顿

类型: 剧情 悬疑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05-09-23(美国)

片长: 98 分钟 IMDb: tt0408790 豆瓣评分:7.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凯尔·普拉特(茱迪·福斯特饰)的丈夫坠楼身亡,满心创痛的她只想尽快带着6岁的女儿赶回温暖的家,登上从柏林飞往纽约的飞机。然而飞机起飞后女儿不翼而飞。所有的证据都证明她的女儿没有登机,所有的人都怀疑凯尔的神经有问题,但是作为一个母亲,她深信不疑自己的女儿就在这架飞机上,并 且誓要把莫名失踪的女儿找回来。凯尔是飞机的设计者,对于飞机的每一个内部构造都了然于心,带领观众揭开飞机每一个构造的时候,也纷纷揭开了一个惊天的阴谋。最终飞机爆炸,紧急迫降。当被疏散的乘客和机组人员看见飞机上走下抱着女儿的凯尔时,对母亲的决心和信心涤荡起从心而起的尊敬。

演员:



影评:

  1. 当大多数人轻易就听信所谓的权威,她就成了一座孤岛。
    这部片子与其说弘扬的英雄主义,不如说,是对沉默的大多数的冷嘲热讽。
    当他们对着她嘲讽的大力鼓掌的时候
    当他们最后又大力赞扬她的时候
    真是让人感到寒意
  2. 为了朱迪福斯特看的这部电影。我的女神的表现算是中规中矩,整部电影除了中流露出少许种族歧视,以及影片前后半部有些脱节意外,也还算不错的悬念片,而且坚持了朱迪福斯特坚强女性的戏路。不过我仍然有几点不太明白
    1. 为什么机组人员都坚持没有她女儿的登机记录?本来我最开始有些疑惑为什么机长会得到她女儿已经死了的错误信息,翻过来再看的时候发现是那个同谋的空姐把医院证明递给机长,所以是事先伪造好了的。不过对于登机记录我就不明白了。对于这种记录,机长应该不会只查看乘务员的手工记录,而应该是和地面进行了确认了的,所以在登机口的系统上应该也没有她的登机记录。我不清楚登机口的检票人员是否是空乘(感觉上应该不是,应该是机场的服务人员),即使真的是有预谋故意没有扫描女儿的登机牌就还给了她——我假设05年时的登机手续和现在的一样,是扫描登机牌上的条形码的——可是作为飞行行业工作人员的妈妈也应该察觉到了,应该会有疑惑吧。
    2. 即使说让她们母女第一个登机就是为了不让其他乘客看到她们,可是要想让其他乘客在登机的时候不注意到这对母女,可操作性上简直太难了。首先设计这个计划的两个人,都不太有机会接近旅客记录,尤其是在机场的check in记录,完全不能预测这班飞机的满员程度。何况母女二人坐的是飞机左侧一排三个的座位,万一飞机满员(这个信息不在当天check in的时候是拿不到的,旅客买了机票也可能不登机),安排了另一名乘客和她们坐在一起,那一切计划就全部白费了。退一步说,也可能有任何乘客在路过过道的时候注意过她们。尤其是她们在全体乘客结束登机后还自行换过座位,坐到了最后一排去,这种举动更增加了其他乘客注意到她们的可能性。
    3. 第三就是这个计划太大太复杂了,为此要选定一名飞机工程师,暂且不论男女,要保证对方的配偶是外国人,所以在杀了配偶以后能够保证他的棺材登上飞机飞往外国。然后是要有那么多的外界因素以保证没有人看到这对母女。如此复杂且脆弱的计划,只是为了区区500万美元,太浪费了。
  3. 故事的一开始,两组镜头平行交错,清冷的停尸房,空旷的地铁站,似回忆,又似幻觉,白茫茫的天地,一群黑鸦惊起。接下来,对面窗户里的偷窥者,出租车司机耐人寻味的眼神,机场的虚惊一场,一浪接一浪的铺排,似乎奠定了这部片惊悚的基调。
     
    女儿在机窗上画上一颗心的镜头是我全片最喜欢的片断。接下来的情节突然一转,六岁的女儿不见了,机上无人看见,进一步的证据竟显示根本没有女孩的登机纪录,甚至,有证据显示女孩子早已死亡。难道一切只是母亲的臆想?难道她真的疯了?电影发展至此,悬疑似乎又成了主导。

    电影到这里,倒也算抓得住人。然而,故事的结尾呀,结尾实在是太弱了。编剧有野心构造这样一个故事,却没有能力把它说圆,明显后继乏力。知道结尾后再回头看去,总觉得铺垫不足,有些细节又有故弄玄虚之感,味同嚼蜡,连带电影前半积累下来的一些观影快感也荡然无存。
     
    即便是整部电影最占重头的悬疑部分,瑕疵其实也不少。一个密闭空间,几百各色人物,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编剧的原意应该也是想体现更细微一些的东西:那种三人成虎的惶惑,孤独与可怖;那种大众看待异己的猜忌与怀疑,但挖掘得远远不够深入。以至影片结束处乘客的种种反应,那些刻意加上的小细节都让人觉得生硬。
     
    一部电影,似乎被割裂成了三部分,开初的惊悚,中部的悬疑,到最后的动作大决斗。开头的交代太长,在我看来其实很多地方与故事并没有太大关系,只是为营造气氛而营造气氛,且有拙劣的刻意误导之嫌;中段是全片还不错的部分,只是悬疑氛围营造得再好,只不过是一只吹大了的气球,没有符合情理又出人意表的解释,这一切便“砰“地一声化为乌有。结尾又回到好莱坞固有的模式,且颇有仓促草率之感。三种风格就这样被略显粗暴的拧在一起。

    说完影片说演员。朱迪无疑是这部影片的最大号召力,看海报就知道,虚化的机舱做背景,其他什么都不用,只有朱迪一个名字和占海报大半部分的脸就够了。而她的表现也基本令人满意,可以打到七八十分之间。该做的该表现的,都做出来了。焦急,惶惑,慈爱,坚定,一个坚强母亲的形象还是被塑造得很立体的。朱迪的第一个近镜头显露出眼角和下巴的细纹以及松弛的皮肤让我不禁感叹时间无情,但最后部分矫健的身手还是让我佩服不已,毕竟是44岁的女人了。演对手的大反派被比对地孱弱无比,看到最后我和朋友都忍不住笑起来。
     
    还很喜欢小女儿的扮演者,虽然戏不多,但很称职,和朱迪对手也毫不露怯,何况还长得这么可爱漂亮。机长的扮演者看着眼熟,后来才想起来是《国家财富》里的反一,还可以吧,但剧本虽给的发挥空间不多。
     
    这部电影,不做推荐。朱迪的影迷可以一看,但不看也不会有太大遗憾。

  4. 一般来说,影片有逻辑问题很正常,只要在片中的设定下能解释就ok,然而这部影片在所给逻辑下也有诸多难以解释的问题:

    1、影片交代真凶选中朱迪当替罪羊是因为她了解飞机结构,从而才杀死她老公以带入棺材。可是凶手如何肯定朱迪老公死了一定会带回美国安葬?如何肯定回美国就会乘坐他们公司所在航班?即便这些都能肯定,可能回美国的日期那么多,班次也不少,真凶及其同谋可以在得知朱迪的行程后随意将自己同时调进她所在航班?即便真的能够,不怕引起怀疑?
    2、负责登机check in和舱门迎接的乘务至少2到3名,凶手却只有一个女空乘是同谋,怎么保证其他乘务员不会对小女孩有印象?
    3、在判断朱迪女儿是否登机时,机长除了查询登机记录(片中交代是同谋女空乘搞鬼),还可以查询购票记录。或者说,即便女空乘在check in时故意漏登小女孩,机长掌握的信息也应该是有一个乘客买了票却没有登机。正常情况下,有人没登机时都会广播寻人通知的,这不就当场露陷?
    4、这次是跨国航班,关于小女孩相关的查询信息还有出入关记录,都可以显示女儿的存在。
    5、通过朱迪和她女儿的身份记录,都可以查到她女儿的生死状态,按正常流程,怎么也不会查询到停尸房那里,从而得到“女儿已死”的信息的。
    6、对于大家都没看到小女孩,片中的交代是朱迪去得最早,且座位很靠后,出门时因为女孩害怕还总用大衣藏住她。可是这些都不可能是凶手可以控制预判的。所以凶手何以肯定飞机上会没有人见过小女孩?几百人的飞机,没人见过小女孩基本不可能(前排的两个小孩子吵吵嚷嚷几乎全飞机都知道...),只要有人见过,岂不陷害朱迪的阴谋就泡汤了?
    7、炸弹是提前放在棺材里的,然后凶手抽空自己就轻轻松松进货舱取出安上了;当同谋说另一个女空乘好像发现什么时,主谋说完事杀了她就行了... 既然这么简单粗暴,那么费老大劲藏朱迪女儿从而引发寻找制造混乱怀疑真的有必要?
    8、若一切都按凶手的计划实施,最后怎么收场?既然选择替罪羊,凶手显然是不打算直接坐直升机带钱离开的。钱若是打入账户,是可以追查去向和冻结的,现金则根本无法带走。按凶手设定,朱迪只可能下飞机被FBI带走或者最多拒捕被击毙。前一种情况一审就阴谋败露,后面一种情况也没法带走钱,实在想不出凶手怎么拿到钱。

    以上这些还都是在影片设定下提出的,其他槽点就更是多得不计其数了,整部片大小逻辑都完全站不住脚,就是为了反转而反转,感觉完全是在侮辱观众智商,实在不知道豆瓣这分是怎么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