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青年托勒斯的迷乱 / Young Torless / Les désarrois de l'élève Törless
导演: 沃尔克·施隆多夫
编剧: 沃尔克·施隆多夫
主演: 马修·加里瑞 Marian Seidowsky Bernd Tischer
类型: 剧情
上映日期: 1966-05-20
片长: Germany: 87 分钟 IMDb: tt0060574 豆瓣评分:7.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和《白丝带》一样,《青年特尔勒斯》也是试图通过回到更早前来理清纳粹滋生的原由:20世纪初奥匈帝国的寄宿学校=后来纳粹势力萌芽的德国;四个主人公分别暗示着两位纳粹分子(对被服从的迷恋、试图替天行道的意志,以获得感性的自我愉悦代替本该有的理性惩罚)、一位犹太人(被告知这样一个想法:只要你服从,就至少可以在外面活得体面),还有一位具有批判和反省意识的中间人:最后托尔勒斯的话深刻地揭露了纳粹能在以理性著称的德国萌芽的原因:一个人自我羞辱或一个人变得残忍,我们本以为是世界末日那样严重的事情,最后发现那发生的如此平静,因为好坏的转变是如此容易。在此之前他也曾抛出疑问:为什么身边人认为平常的事情,我却感到如此恶心?集体无意识的可怕在于它横扫千军的同时默默无声。少了自省和独立,法西斯主义就会不断扩大。
第12届##主竞赛单元第8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青年特尔勒斯》,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彷徨少年们浸入迷雾的评价了!
George:
对我一直搞不太懂的德国少年的一种影像说明。
野凡:
迷茫的少年,混沌的青春。不一样的角度专注校园暴力,可惜小胖同学的演技太糟糕了,影响了观感。
果树:
霸凌戏放到今天拍可能会多出很多直接撕裂观感的拍法,这一部在隐忍的镜头下埋藏追索内心的反思与拷问,做法很高级。
supremacyacron:
黯然销魂版死亡诗社,探讨问题的形势与框架二者倒还蛮像,高压的生存状态藉由控制思想道德准则去评判问题和制定所谓的标准,那跟纳粹又有什么区别。
无糖吐槽:
个体面对众生的苦难到底有没有意义,带着悲观的冷峻是一种冷血和罔顾生命的态度吗?这种看似精明的沉默无谓和少年老成,或许只是变成推脱的掩饰和自慰的借口。一种知识分子的写照。
sparrow:
塑造了“旁观者”形象,特尔勒斯在极端苛刻严肃的环境下成长,与同辈们召妓,目睹暴力的发生……看似毅然离开,殊不知集体无意识中的冷漠旁观与置身事外才是真正的败坏,是地狱的一份子。
法罗岛帝国皇后:
精致利己主义的文化人的真实写照,良心中的悲悯同情是在不影响自己岁月静好的小确幸为前提,或许有拯救苍生的心思,亦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的半分,矫矫情情的扮演冷眼旁观的菜市口观斩路人。
曲有误:
一个特别的人,旁观者的属性似乎更多的压过了参与者,善与恶没有标准,黑与白没有界限,不经意间的煽动力永远是最可怕的,群体思潮尤为如此,外加受害者麻木的任人摆布,冷眼旁观一场心中的霸凌实验,参与–审视–抽离。
蝠蝠:
意味深长的观察者故事,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最动荡的时期,青少年之间的关系也是整个社会的缩影,人是不会变的,从少年到青年到壮年,人一直是一个样子,善恶自始至终都已经刻在每个人的身上,特尔勒斯,一个特别的人,注定不被整个世界所接容。果然黑白电影才是最好的影像表达方式。
Pincent:
对德国沉重历史的一种反思,在那黑暗的室内角落滋生着罪恶,在敞亮的、整齐划一的集体场所是看不到的。人物内心在善与恶、个体与集体、宗教救赎与惩罚之间拉扯,最后的主观镜头拷问着观众:纳粹为何长期掌权?类似的行为已经在这个民族消失了吗?你在这大局之中会是哪一种存在?总之你无法置身事外。群戏的场面调度和视听语言已经相对成熟,可惜演员表现不够出色。
盆满钵满赵+: 原来以为是花吃了那男孩,但后来发现特尔勒斯为内心的小问号做的实验是有趣的。 至于人为什么会做可怕的事情又觉得稀松平常呢,我认为是与群体性的自然意识有关。即使是两个原始暴君,鼓动其他人的方式也是以对抗恶出发,但由这个出发点引发出来的一系列事情是残忍的,而群体性的行为又反过来削弱了残忍行为的愧疚感。在这个事件中心的受害者也在自己原始恶的“愧疚”下而觉得理所应当。 当然这个行为如果在社会大范围地去出现得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青春片的笔触是细腻的,随着特尔勒斯本身的问号,给大家思考的也不是成长和霸凌而已,很棒。
Bob_Chow:
施隆多夫处女作,却毫无青涩质感,运镜多样调度成熟,叙事干净稳重,唯有后半段暴力升级前偶有拖沓。身着军制服的学生是完整社会的缩影,总是处于观看中的特尔勒斯也是进行中的一类,自省并不向外扩散,而是在暴露外界的瞬间崩塌。神圣化的惩戒活动与团体先后沾染了性向和宗教(神秘学的)两种元素,在黑暗的阁楼中用蜡烛支撑,难免有批判之嫌。制服,瘸腿的教授,战地医院一般的集体宿舍,回归到一种战时的错觉,此类纯粹男性体系的电影难得避开了大男子主义的困扰,以更多元的手法阐述,更为自在。我们批判观看批判记录批判不作为,但是观看与记录其中的乐趣符合窥癖的本质,所谓文人没准正乐在其中。
子夜无人:
我们最害怕的不是极端的黑暗,恰恰是那些给过你光亮又抽身而去的明灭不定。对于整个寄宿学校高压环境的侧写还不够系统、立体、细节化,但对于集体无意识的展现以及集体意志对于个性生存空间无处不在的压榨都表达得足够丰富。让一群人和乐融融相处的唯一办法,就是给他们找个敌人、立个靶子,只有在枪口一致对外的时刻,才有对内的荣辱与共。 而名叫特尔勒斯的青年总是不一样的那一个,他跟着同学召妓却坐怀不乱,他接触孤立者却无法递以真正的援手,他厌恶那些暴力的没有大脑的同龄人却还是只能和他们站在一起,他在最后甩下一段慷慨陈词离开了这里,转身之后却不是另起一番大事业,而是坐上马车继续扮演母亲抚摸下的乖孩子。比起所有的施害者以及可怜的受害者,这个一路站在旁观者位置上的人,才是真正坏掉的那一个。
##DAY8的主竞赛场刊评分将在稍后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