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生命不息 Life After Life(2022)

简介:

    本剧改编自Kate Atkinson在2013年获得科斯塔奖的同名小说。

演员:



影评:

  1. 发现评论区这边竟然没有人,让我这种没有水平的家伙占了沙发着实不好意思。

    2013年我还在上初中的时候,第一次开始读国外小说,首先是泽文的《岛上书店》和伍绮诗的《无声告白》,后来闲暇时候就在京东上闲逛,淘了很多好书,两部《生命不息》给我的感动直到现在都令我十分难忘。

    第一部《生命不息》讲的主要是女主厄苏拉在刚一出生时就死于脐带绕颈、但她并没有因此彻底死去,而是拥有了第二次生命,在这一次生命中,医生从暴风雪中赶来扭转了厄苏拉将会死于脐带绕颈的命运——此后,每当厄苏拉因为生命中的某个错误而死去,她都能拥有一次改变错误、延续生命的机会,在书中,有形容过厄苏拉在迎接死亡时“是巨大的蝙蝠翅膀将她包裹起来”,而后,她就会醒于暴风雪之夜。拥有这种能力的厄苏拉可以一次一次将自己从错误的泥潭中拯救出来,她甚至试图扭转第二次世界大战,暗杀希特勒。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以她的眼睛去见证人生一种又一种不同的可能性,厄苏拉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借由自己的选择影响周围人的决定,使他们的命运也能够得到改变。

    第二部《生命不息》主要是以厄苏拉的弟弟泰迪为主角,读过厄苏拉的故事的人都知道弟弟泰迪并没有厄苏拉那般可以延续生命的能力,但我私以为这本书没有站在厄苏拉那样的超能力者的角度、而是选择了泰迪,一个普通的将会死于战争的男孩的角度,以如果没有战争他的人生将会如何为线索。泰迪的人生并不完美,而如果没有战争,他也将会品尝普通人的苦辣辛酸,更容易使人共情,特别是在读到小说的结局时,作者对剧情的处理方式已经完全可以用“震撼人心”和“神来一笔”来形容,真的非常推荐大家阅读。甚至在某些程度上,我认为第二本书的意义要远高于第一本书。

    另外就是,当年我看到《生命不息》要改编为剧,结果等了三四年无果就以为被鸽了,很庆幸还是出剧了,虽然我当时读原著脑补的厄苏拉的脸是阿曼达的模样ww但没关系,剧版的女演员我也很喜欢。我还发现,在我读大学之前,特别是初中和高中阶段,阅读的小说是很多的,可自从升入大学,四年来我真正读完的小说只有“那不勒斯四部曲”,令人感慨,现在就要毕业了,我希望我能在读研期间捡起读书的习惯,把自己的生活节奏放慢一些。

    我写的这堆东西,称不上影评,但就是很想跟大家分享,欢迎大家抨击和评论,而且年代久远了,我对书中的一些理解可能也因为当时认知水平太低而不到位,也希望大家不要因为我的拙见生气,这也是我在豆瓣的第一条长评,只希望能跟大家推荐一下这两本书,毕竟,原作真的太冷门了,这样的佳作,冷门是很可惜的吖?

    ————————————————————

    已经看完四集了,尽管已经早就知道剧情走向,但还是震撼。我感觉大多数人可能并不喜欢这种没头没脑的讲述方式,一次又一次重复人生,全剧看下来也没有能够掐中人要害的爽点,但我可能就是更加偏向于这种婉婉道来的节奏吧,这种故事往往更加能够使我感动——关于命运的思考,有两类结构,一种是关于轮回与循环,就像本剧,另一种则是平行结构,不同人在相同时空或不同时空的命运走向会有令人惊讶的重叠和相互影响,这种结构我最先接触到的是《时时刻刻》,两种结构融合之作的代表在我而言是我心中的神作《云图》,只要是碰上这种题材我必然是不顾评分,要自己亲眼看的。我也知道大家或许会对我的选择感到不屑,但我真的好喜欢这样的讲述方式所以对不起啦????

    而且,我没有想到,本剧饰演Jurgen的演员竟然是德剧《暗黑》里的约拿,真的太喜欢这个演员了????戳中了我对德国男孩所有的幻想,清一色实力派演员,千万要亲眼一看呀。

    另外在这里,我还是想要借这部剧来谈一谈厄苏拉的弟弟泰迪的故事。我还是很期待BBC能够继续将讲述泰迪故事的《生命不息:归来》搬上荧幕的,在这一部的故事中,泰迪将成为主角,以自己的双眼去探索人生,褪去了厄苏拉的奇怪能力后,泰迪的故事会显得更加的“平缓”和“无聊”,我认为作者是在借由让读者在阅读中经历一遍泰迪枯燥且平凡的人生,才将故事的立意在结尾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本名叫《斯通纳》的书,一本书就是一个人的人生,将书捧在手中,也是将作者笔下主角平淡的人生捧在手中,而从那令人唏嘘的人生中又能窥见自己的缩影,于是实则是将读者自己人生的一种可能捧在手中,也非常推荐有能够感受类似乐趣的大家阅读。

  2. 是有这样的说法, 灵魂在轮回中, 一次一次的探索各种可能性, 以学习人生的功课, 从中体验生命, 而探索生命的意义. 在剧中, Ursula的不断的轮回, 其实基本上就是在描述这样的过程. 人生功课, (根据 THE MICHAEL TEACHINGS)有几个对应的阶段和主题: 生存, 规则, 实现, 关系, 大图景/意义. 1. 生存 - Ursula刚开始, 在幼年一次次因事故而亡, 所以她在学习如何规避各种危险, 而生存下来, 2. 规则 - Ursula生存下来后, 第二个阶段, 是学习这个社会的规则, 一切潜在的规律, 怎样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如何应对各种场景, 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才有力量... 3. 实现 - 在了解规则之后, 就是实现, 人生的自我实现. Ursula上大学, 考取学位, 独立自主, 实现自己的价值, 得到体面的工作, 和相对自由的生活. 4. 关系 - 在自我实现达成之后, Ursula下一个功课的主题, 是关系. 对弟弟的爱, 对丈夫的爱, 对女儿的爱, 还有参加防空管理队, 对陌生人的爱... 当然, 这些爱都交织各种各样的复杂情感. 5. 大图景/意义 - Ursula在某个时间线也许救了弟弟, 也许刺杀了H... 冥冥之中, 她觉察到了, 有无限的可能性. 这时, 她开始探索的是大图景和意义这个主题, 到底这些有怎样的意义, 要如何存在... 最后一个场景, 家里所有人在一起, 其实就在分享, 每个人对这个主题的领悟. 真的是很棒的一部片子, 醇厚而回味悠长.

  3. 这是一首电影的散文诗。

    在诗的每一行,写着安静而破碎的美。

    仿佛溢出屏幕的,不止是油画般的哲学与现实,还有英式红茶的香气。

    跟着Ursula一次又一次过完她平淡而短暂的生命,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我内心全部的感受。不同于科幻,Ursula的死是哲学意义上的死亡。她的世界总在无常之中变化,无论她沉默、还是放纵;无论反抗,还是温和,她终究走向未知——一种生命本质的苦。

    Ursula在无数次死而复生中,试图寻找着意义。她试图避免上一次生命中所犯下的错误,试图重启人生,在新的一生中避开错误的人、尽其所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尽管她一次次成功了,但她真的成功了吗?尽管一次次失败,可真的失败了吗?

    在Ursula的童年记忆中,死亡是她的阴影。当Ursula成年以后,死亡成了她的解脱。

    死亡,无时无刻让她陷入一种超乎于同龄孩子的焦虑,她只能被动地接纳着自己的死亡。她发现重生的的确确可以改变很多事,比如不去海里玩水,免死于溺水;不去捡被哥哥扔在窗外的布娃娃,免死于坠楼;阻止女仆去伦敦,拯救弟弟免死于流感;比如反抗当年强迫她发生关系的Howie,离开家暴的丈夫,避免一段痛苦的婚姻,努力考上牛津大学,变得更勇敢、独立;比如…

    某一刻,她从对死亡的恐惧中醒来,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太多无可奈何的事,她试图麻痹自己,抑或与时间妥协。她无力改变遇上Jurgen的事实,无法改变他们一见钟情,无力改变Jurgen加入纳粹,死于轰炸;她无法改变二战的爆发,无法挽留弟弟不参军,死于空难;最后,她也无法相信,自己会亲手给女儿喂下毒药,同女儿一起死去;她无法停止思考来自这个世界的痛苦,终于选择从窗户一跃而下。就像年幼的自己,却又不同于当年的自己。

    当然,Ursula也有圆满一世的时候。可她依然选择重新来过。

    就像站在柏林的废墟中,竟然有一只从动物园里飞出的孔雀。灰色的世界,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蓝。

    生命的真相对于一个小女孩的追问,过于沉重。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又过于苍白。

    所以,我们依赖童话,选择相信自己的存在是从时间的一端开始,在另一端结束,选择相信只要不去想,第二天又是新的一天。选择相信痛苦总会过去,快乐总会到来。我们活在生命的幻觉中。

    最后,母亲带着Ursula来看心理医生凯利特,并告诉他:“Ursula跟她说过不止一次,认为她自己来过这个世界。”

    凯利特说:“也许是的。她的经历属于她自己。她的感觉就是她的感觉。宇宙,或许不存在所谓的线性时间,我们一直存在于过去,也一直存在于将来。过去和将来都不存在。只有现在。”

    “我只是希望她开心。”Ursula母亲说,“她一直觉得这个世界是个可怕的地方。”

    “这个世界本就是个可怕的地方。这说的很有道理。”

    说完,凯利特转向Ursula,“Amor Fati(热爱命运)”

    Ursula放下手中的画笔,画面上是一幅咬着自己尾巴的蛇——如果我们的生命本没有开端,也没有结束。

    结尾,Ursula试图追问——“如果我们能回来,重新生活一遍,一遍,又一遍…”

    我们用尽全部力气塑造出来的幻觉,太过于真实。因此,当我们开始质问这世界的真假时,也只敢尝试着去想——生命或许并非遵循着线性的时间规律。如同咬着自己尾巴的蛇,永远活着,永远死去,生生灭灭。是什么让这条蛇迫切的想要活下去?

    这是英语中最棒的两个词,当你把它们放在一起时,就变成了“如果可以…”What if…

    Ursula送弟弟回家,弟弟临别时说“我到了,你该走了。”这是她们最后一次见面。这一幕,像极了你我生命里曾有过的告别。

    我们遇见的每一个人,从我们的世界里擦肩而过,他们来过,停留过;在这条未知旅途中,与我们相伴过。该来总会来的,无论怎样,我们爱过,也谢过。

    在全集的结尾,Ursula问父亲:如果有机会,你还愿意重新来过吗?

    这个曾参加过一战,在二战中失去儿子的父亲笑着回答她:

    哪怕只是为了再看一次你学走路,我都愿意再来一遍…

    2022年5月27日

  4. 《生命不息》(英文片名:《Life After Life》)是BBC今年四月出的一部只有四集的迷你剧,也是近期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部剧。

    本文涉及大量剧透,建议先看剧。

    这部剧只有短短四集,主人公却死了至少十几次,大而化之来说,这是一部重生剧。

    主流重生题材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土拨鼠日的无限循环流,主人公的目标就是脱离循环,最近的代表是《开端》,前几年的电影《忌日快乐》《棕榈泉》也都在小范围火过。

    另一类则是带着今生的各种知识技能重活一次,片名套用模板《重返xx岁》的,基本都是这个路数,这种重生通常机会只有一次。

    而《生命不息》则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一条路,借助重生这一设定,以非常写实的笔触来探寻人生的意义这一永恒主题。

    故事开始于1910年的英国,此时我们的主人公厄苏拉还没有名字,确切的说此时她还是个胎儿,即将出生,然而一场大雪导致医生无法及时到达,厄苏拉出生时被脐带缠住了脖子,刚出生就死了,主人公的第一个轮回就此结束。

    第一次看的时候的确被震住了,故事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然而人生不正是如此无常吗?

    现在看完全剧回过头来再看这一幕,这正是给全剧定调的一幕,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重生能有什么经验可言呢?这也正暗示了本剧不会走上传统重生剧的路,重生不是人生开挂的手段。

    第二个轮回,这一次,医生及时赶到,厄苏拉顺利降生在这个大家庭,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并会在不久后迎来一个弟弟。

    厄苏拉渐渐长大,然而在5岁跟家人去海边玩时,意外溺亡,此时第一集才过了不到15分钟,我大概有点明白这部剧想干什么了。

    随着一次次轮回,渐渐看出了其中的一些机制,厄苏拉重生后并没有前世的记忆,只是对一些场景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模糊的直觉让她下意识地避开曾让她丧命的事件,却也带给她持续的不安感。

    伴随着厄苏拉的成长,我们看到了人生是多么的脆弱,每一次死亡,都希望看到厄苏拉下次能多走一段,但这也意味着有新的灾难在等着她。

    如果说厄苏拉生命的一次次戛然而止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无常,那么其中最令人窒息的一次轮回,则让人看到了在无常之外,社会加诸女性的又一重诅咒。

    在厄苏拉情窦初开的年纪,她哥哥带着几个同学来家中做客,其中一个男孩吸引了厄苏拉的目光,而正是这个人在厄苏拉家中强行与她发生关系,由此厄苏拉开始了噩梦般的一次轮回。

    意外怀孕,非法堕胎,之后放弃学业,到另一座城市找份工作独自生活,染上酒瘾,在一次偶然的相遇,她得到了一位男士的善意帮助,孤独让她渴望家庭,而这个善良的陌生人想必会是良配。

    二人很快成婚,结果却发现这是个骗子兼控制狂,在一次家暴之后,厄苏拉面目全非的倒在地板上,几乎让人祈求她的死亡,快点结束这一切,重新开始吧。

    每一次重生,厄苏拉的个性和处事方式都会有所改变,也时常能够避免前生的遭遇,但又会有全新的问题迎面而来。

    甚至有一次,厄苏拉平平安安地活到了老年,最后寿终正寝,这应该是圆满的一生了,然而镜头一转,再次重启,看来平安无事的一生也不是我们的答案。

    毕竟每一次轮回都是独一无二的,身处其中的厄苏拉也无从比对每次人生的得失,她只是不自知地反复经历这一切。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每个人死后都会重新开始,只是我们并不知道眼下经历的一切,其实已经经历了无数次,只是偶尔会觉得某个初次经历的情景似曾相识。

    《生命不息》并没有试图给出什么关于生命的终极答案,但通过这样一种戏剧化的形式,却让我们切实体会到了人生的诸多面向。

    在剧中展示的最后一次轮回中,太多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也没有任何可以解决的迹象,然而厄苏拉却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像是一种领悟、一种确认,无论多少次,我都愿意与我爱的人再次经历人生,哪怕其中的苦难丝毫不减,哪怕结局注定悲伤。

    微信公众号:万物票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