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女人 Woman(2019)

简介:

    《人类启示录》导演最新力作,用同样方式走访50个国家,纪录2000名女性对自己的评价,构成了一幅巨大且撼动心灵的女性“自画像”。随着近年性别平权运动越来越多元化,女性也越来越理解且欣赏自身的能力。当女性和多元性别的声音越来越受到重视,单单争取权利引起共鸣或关注问题显然已不再足够。导演更希望借由纪录片寻找及提出解决方案,并试图调和各个性别中的流动性和更实质性的问题,诸如怀孕、生育、教育、婚姻、经济独立、月经及性行为等主题。

演员:



影评:

  1. 《女人》这部纪录片所面对的问题都是我们当下在讨论女性话题时经常面对的:容貌焦虑、职场歧视、家庭暴力、经济独立、生育问题、月经及性需求等等。影片如此全面地直视这些问题,让这群女人们在特写的镜头下诉说着自己的亲身经历,于无声处听惊雷,一下就让纪录片本身有万钧的力量。其中几个中国女孩儿的经历更是让我们感受到“时代的眼泪”:一位女孩儿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把念书的机会让给哥哥,一位女性因为上头的那些大家都懂的,不得不打掉肚子里八个月大的孩子。这些问题曾经存在,现在依然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当她们泪眼婆娑地诉说着那些惨痛的过往时,就足够狠狠扇那群高高在上地说着“女人已经得到够多了”“中国的女性地位已经比以前进步多了”的人一耳光。

    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性都理所当然地被异化为“客体”与“他者”,就像《82年的金智英》里所展现的那样:女性被安排去这样或那样做,但这并不是在认真倾听女性诉求之后与女性达成的平等的社会分工。大多数情况下是男性强行塞给她们的,比如像金智英被安排在家带孩子,有的男人会觉得:不用工作还不轻松吗?但这样的安排真的是女性所需要的吗?而且在家带孩子就真的轻松吗?

    男性在安排女性的时候很少会从女性利益出发,大多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在这部分男性眼中,女性就是一些漂亮的“小鸟儿”,只会唱动听的歌。他们看不得“小鸟儿”胆敢反抗自己。所以当杨笠这样的女性站出来、在台上像男性一样讲着略带冒犯的笑话的时候,一群骨子里自卑的男性不由得“炸毛”:怎么这儿有只不听话的“小鸟儿”了?

    特别是最近看到弦子等女权斗士受到的网络暴力,实在令我寒心:为什么一点点进步的推动都是如此困难?

    可是我更想反思的是,愿景如此美好的平权运动,为什么没有温柔地抵达它的彼岸,而是在两边激进的对峙中被一直延宕,以至于都快要被自我感动所淹没?

    前几天我在自己的一篇影评底下与人就某一点讨论起来,然后收到一位看客的评价:

    为什么把他的这条评论拿出来?因为我觉得,它从侧面反映了,理性的交流正在从互联网的大环境中退出。

    当今世界有种愈发情绪化、愈发感性的发展趋势,虽然这不是现代人的特产——毕竟历史上从不缺乏感性的、激进的、有理想的青年。但是我觉得互联网尤其助长了这种感性主义的泛滥:当互喷、对骂被当作是理所当然,甚至能得到官方的支持、官方亲自下场的时候,我觉得这是超级危险的。因为这会让一部分人陷入因身份而获得的“绝对正确、绝对骄傲”的陷阱里:当我们在高喊“LGBT pride”或者“姐姐来了”时,是否存在有一部分人被一种高昂的情绪蒙蔽了双眼,认为自己的身份就是无比光荣的,于是放弃理性而变得只会叫嚣,从而忽视了平权本该拥有的意义?

    我记得《破产姐妹》里有一集让我很不舒服:一位Transgender来到Caroline和Max的窗口买蛋糕,心直口快的Max无意识飙了一句脏话,被这位Trans听到,Trans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于是她不顾Max的道歉,拉了一帮LGBT在她俩的窗口前示威,到处宣扬她俩是充满仇恨与歧视的危险分子。最后这集以Max和Caroline接吻、LGBT们误以为她俩是les于是与她俩和好结尾。那时候我在想,这也太over了。

    我们真的需要这样逼迫来的认同吗?

    再举个例子,我们经常能在短视频里看到这样的价值观:男人为女人花钱是天经地义,女人可以无限制的无理取闹而男人必须无理由地无限包容,不然就会上道德,女人付出了多少多少,女人有多么脆弱,男人都不懂得心疼都是人渣,男人呼吸都是错。为什么会有这种畸形的价值观形成?这种畸形的价值观是否受当下女权观念的影响?

    当老师们在课堂上讲历史都不被允许使用“nigger”这个词时,当《老友记》的主创们为没用黑人演员含泪道歉、小美人鱼都可以是黑人时,我们真的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廉价的、煽动的认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吗?当任何一种形态都必须要被定义为“美”的时候,“丑”是否失去了意义?还是说我们这个时代,已经矫枉过正到连词语本身都要被重新赋权?

    可是这里又会有一个新的矛盾所在:当你试图和你的对手讲理性时,你会碰到根本不讲理性的对手——如何用压抑与克制打败对方排山倒海般被情绪裹挟的伪价值、伪正确?

    所以我的朋友讲过一句话:“有时候可能不得不以不那么正确的形式,取得最后正确和正义的果实。”当年我在广州参加某LGBT组织活动的时候,一位小姐姐谈到这个“pride”是否矫枉过正时,她说:“正因为我们被取消了骄傲的权力,所以我们才更要骄傲给别人看。”

    于是大家不再认真探讨和平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平权的声音成了谁更激进、谁泼脏水更厉害的比赛。我不知道这么做的后果会是什么,但我知道的是,如今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正在这么做。

    而且,当我们以“不那么正确的形式”要挟得到“本应得到的东西”的时候,真正的尊重是否就已抵达?

    再拿前面提到的短视频里价值观的例子来说,我觉得除了体现“部分女性假借女权的名义压榨男性”这一方面外,还体现了一部分女性无意识地或者是甘愿地被客体化、物化。当女性理所当然地认为男人就该为女人花钱的时候,她们也是在给自己明码标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也谈到:“女人的不幸就在于她受到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的包围,一切都促使她走上容易的斜坡:人们非但不鼓励她奋斗,反而对她说,她只要听之任之滑下去,就会到达极乐的天堂。”

    我们还能想起女权斗士们的真正诉求吗?是同工同酬,是不再面对“荡妇羞辱”,是和男人有一样的话语权、得到和男性同样的对待,而不是总要被冠以“女博士”、“女司机”!

    所以我很喜欢古早的西方文学,我觉得它们都有一种直面苦难的勇气,尤其是俄国的一些作品,以老陀为代表。现在的价值倾向,让我觉得这种“勇气”正在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廉价的煽情和感动,最后通通以喊口号式的“爱最大”“用爱发电”来俘获观众,让人变得不会思辨,只会索要。

    所以说,虽然真正的平权,是我们一定要争取的;但也一定要警惕,我们是否正在被激进的情绪所裹挟,而让我们离初衷愈来愈远。


    终于还是决定开个自己的公众号:Imagine Heaven。

  2. 同样是sex,自愿和非自愿,感受截然不同。

    同样是婚姻,女性出轨和男性出轨,当事人和外人的评价也不同。

    同样是生育,堕胎合法与否、分娩前后被家人对待的重视程度、避孕的主动权、生育数量的主动权等被剥夺,回归职场后的竞争力与否……

    片子抛出了很多问题,其实任何一个维度,单独拿出来说,都可以是一部讲不完的纪录片或电影,像鹰一样俯视的视角,犀利抓人。

    讲述人的选择本身,其实就是一个观点或者问题。

    有听到类似被电击到的讲述,轮奸后被刀桶、家暴至失明、2岁就结婚、割礼…… 也有听到不认同的价值观,比如一位女性讲述自己,为了写一本书,就要抛弃和家人相处的时光、不养狗、不聚会、不能好好享受泡澡的时光……一边看一边抱着狗子摇头。

    当然,也有跟多被鼓励到的独白。

    昨天还和朋友在聊,自己不太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女权主义者,因为从小的生长环境和成年后的职业环境,基本上算是对女性正常且友好的。可能因为身处行业(传媒)的原因,之前待过的公司,直系高管或者CEO,几乎都是女性,她们中不少也是我当下甚至长期以来的榜样。女性的光和亮,至少在我周遭,持久温度地燃放。

    其实现在反回去看,也能看到自己在不同阶段的成长。包括身边人的反馈,会直接或者间接给某些有共同经历的女性,一些微小的启发。在我看来,同类人的互相启发,是一件双向愉悦的事情。

    我其实一直不愿关注颜色黯淡的社会新闻,因为世界素材很多,有人选择彩虹的一隅,有人选择发黑发灰的泥土,各有频道,无可厚非。对我来说,不愿关注最大的点在于,看完可能没办法直接或间接去做任何助益的改变。知道,但做不到,可能是不想去知道的最大阻碍。

    或许等自己的能量再积蓄充分一些,或许有一个特殊的契机,才会投注更多关注和敏感力在一些女性特殊议题上吧。

    但总之,我觉得这个片子,作为“女性在全球被不合理对待”这个议题的飞鹰视角,是值得看的,不论你是男性还是女性。作为人,关怀人本身去看。

  3. 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次在抱憾感慨:if I were a boy, I… ,也曾多次抱怨“生而为女”的艰难,可随着接触的女性题材增多,我似乎开始认可且感恩自己的性别,不仅是因为本身的视野变开阔,更多的是壮大着的“她力量”。

    接受访谈的女性跨越国界、语言、信仰等等,讲述着“女性”这个身份带给她们的痛 乐 悟 喜… 不曾因性别遇到过极其明显不公对待的我震惊于,世界某隅,割礼、唇盘仍是一些女孩成长的“必修课”,被安排婚姻、家暴、被迫弃学更是常事?What the fuck? 压抑心情的副产物是压不住的愤怒眼泪。正像上野老师讲自己研究、传播女性主义的出发点是愤怒,是太多的为什么,是无数的凭什么。可恶的臭男人,男权社会里愚蠢的女性帮凶,退退退!

    软弱不是女性的代名词,坚韧 自信 温暖 力量 乐观 善良 理解才是

    I‘m proud of myself as a woman.

  4. 各种各样的女人通过谈论教育、爱情、婚姻、生育、职场歧视、外貌焦虑、身材焦虑、家暴、疾病、衰老、强奸等话题来倾诉女人们遭遇和感受过的喜悦、恐惧、愤怒、悲伤、感动、伤害……每个人的历程和观点都不一样,也都有代表性,一些让我深有同感,一些让我非常新鲜:原来如此。

    这个被统治了几千年的第二性身上,展示出的种种不公是人类的悲哀。人类向来如此,不同阶级,不同种族,不同肤色和性别之间的歧视、暴力、压迫、剥夺和倾辄。

    爱情话题让我感受到了女人超凡脱俗的灵性和美丽。

    生育话题让我感受到母性的伟大和神圣,让我怀疑女人不是人类,而是天神下凡被派来保护人类的。

    疾病和衰老的话题让我对自己的后半生不再那么抗拒——既然每个人都要经历,为什么不好好面对,人都会老会死,但没人可以剥夺追求美追求快乐的权利。

    看看那些因为癌症失去了头发睫毛眉毛的女同胞们,因为乳腺癌失去了一个甚至两个乳房的女人们,我还焦虑个啥?不同尺码和身材的姐妹们一丝不挂,站在镜头前摆出自信的姿势,露出满意的笑容,仿佛在说:松弛下垂又怎样?皱纹和斑点又怎样,我还是我,并没有变,我满意每个阶段的我。不满意也不能改变任何,就只有留下恐惧悲伤的泪水。

    职场歧视,就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人们很少谈论它但都能看见,就像房子里的大家,大家对此通常保持沉默。但为什么要沉默?去他妈的吧,每个人都应该说出来,大声说出来,去争取自己的权利。

    家暴和强奸话题让我看到了人类的黑暗和罪恶——并不是只有男人会犯罪,但男人确实会有更强的体力和攻击性,家暴和强奸,据我所知这种事比人们想象的更普遍。女人活着太难太危险,要遭受各种欺骗和恶意。

    末尾的台词说:最大限度的尊重女人。我也想说:首先我们要学会尊重自己,爱自己。如何追求美,方式不重要,但不需要自我怀疑或自责。保护好自己,对暴力零容忍。用实力争取他人的尊重,同时也要积极为自己发声,主动维护自己的权益。接受自己的每个阶段,每个瑕疵,同衰老和疾病和解,与自己和解。

    这个电影很优秀,看完大受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