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钱塘茶人 / 卷二钱塘 / 山水图:第二部 / 杭州三部曲第二部 / Dwelling by the West Lake / Dwelling in the Fuchun Mountains 2:Qiantang River
导演: 顾晓刚
主演: 吴磊 蒋勤勤 陈建斌 王佳佳 闫楠 吴彼 王宏伟 钱坤 鞠帛展 梁龙 五百 孙强 王川 马大智 吕星辰 陈禹同 陈佳宁 吴金鑫 杨棽 张楚文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24-04-03(中国大陆) 2023-10-28(东京国际电影节)
片长: 118分钟 IMDb: tt18749198 豆瓣评分: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直到本片发布那些癫狂的宣传海报与预告片之前,相信无论谁也没有想到《草木人间》竟然会是这样一种调性的电影。
虽然一早就有传闻称这部片子和顾晓刚的前作《春江水暖》方向上相差较大,但是《草木人间》竟然走了如此商业如此类型的赛道也着实没想到。而从结果上看,虽然顾晓刚相比于一般商业片导演笔触更精致,类型段落的铺陈更加扎实稳重,但是一方面碍于题材的陈旧与上限较低,另一方面由于个人表达与商业考量的冲突,整部电影总体上讲是十分失败的。
《草木人间》之于顾晓刚大概类似于《热搜》之于忻钰坤。
首先想谈谈这部电影我最喜欢的部分,也就是它的视觉设计,尤其是主角老家茶山场景中的摄影构图。也许有一些观众在看到大量的横截面构图拍摄建筑、群山时也会想到游戏团队月光蟑螂的两部作品《烟火》和《三伏》的视觉主旋律。
其实《草木人间》与二者的契合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似,这种构图用法的背后承担的表达也是相同的,都意在展示个体及其命运在宏大的、神秘的、深邃的自然环境中的渺小与迷茫感。
《烟火》中叶医生在火车站看山的画面是其名场面之一,叶医生作为被卖给群山的孩子在完成复仇后却再也逃不出这座云雾缭绕的天然嶂壁,绝望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草木人间》这样拍茶山,拍茶农的院舍,拍种满族人的树的森林,也是想要达成一种类似的情感效果。
本片的第一幕就写苔花跟着姐妹们一同上茶山去喊山,要喊醒沉睡了一个冬天的茶山,希望“茶发芽”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可是肃穆巍峨的高山自然不会回答,沧海一粟般的茶农们在山腰上竭尽全力喊出的希望的声音被山谷的空荡与幽静毫不费力地冲散在清晨里。这一幕以看似充满希望的播种写其实了无指望的无可奈何,看天吃饭、崇拜缥缈的信仰、无穷无尽的体力劳动三重最终将苔花击垮的现实困境被一个场景都引了出来。
后来顾晓刚还用这样克制的、有距离感的镜头观察苔花农忙之外的生活,重点有大橘用手电筒给苔花照亮台阶和大橘母亲冲进苔花宿舍闹事两场戏。
这两场戏让观众看清在苔花的生活里,依靠是脆弱的、短暂的,但即便如此,连这样根本抚慰不了苔花的事物也有可能随时被摧毁。
大橘的手电筒要么照向遥不可及的火星,要么照向短短的楼梯,都无法触及对苔花内心真正的苦痛的治愈。大橘母亲找上门逼分手的视点则是在向观众表达,这片土地的氛围就是此时此刻看到的这样,诸如此类的事件每天都在这里的无数个窗棂里上演。
因此紧接着苔花就和闺蜜一起逃离了茶山,将刁民抛之脑后,尝试自己选择自己脚下的路。
故事也是由此开始急转直下,整部电影的第二幕像是完全变成了另一部电影,像是《孤注一掷》与《周处除三害》的结合。
顾晓刚像拍摄纪录片一样,非常详实客观地推演了一遍传销组织时如何为初来乍到者洗脑的。在来到蝴蝶国际总部的第一场戏里,顾晓刚将洗脑演讲的部分疯狂拉长,将主创所见过的所有营销催眠pua话术穷尽,放在了这一场戏里。
目的非常单纯,除了开始尝试搭建一套完全异于家乡茶山的视觉风格以外,还要在洗脑苔花的同时感染观众,让观众以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认为传销受害者“认知配得上遭遇”的视角共情苔花,意识到此时的她被吸纳是最合理的结局。
但是本片的失败也是源于此,顾晓刚对于传销这样一个已经完全过时的社会意义没有任何超越性的思辨,没有任何深层次的挖掘,甚至连以上的意图都是很难寻到的。整个第二幕始终局限在对传销组织表层奇观的展现,用那些像是真的干过这行的演员们极具感染力的喊话、疯狂的肢体动作、教派一般都集会场面铺陈蝴蝶国际是一个传销性质多么强烈的蛇鼠一窝。
但是作为一部社会问题片这样的呈现明显是不够的,甚至都不能说是1.0电影,能不能够得上0.5都很难说。仅仅以受害者视角出发展示骗局的表征,连当做一部合格的公益广告都尚有难度,因为它连对骗局成型、成立的根基都没有剖析,其实本质上是不构成对局中人的唤醒作用的。
我们不知道蝴蝶国际的零号病人是如何被感染的,它的前史是怎样的,为什么在现当代(片中提及元宇宙)这样一个信息通达度极高的环境下仍然有如此多的男女老幼被这么初级的骗局动摇意志力,蝴蝶国际对于被骗者几乎0物质反馈的情况下又是怎样保证信众粘性的,为什么核心高管能一直被蒙在鼓里,梁龙又为什么不采用真正的心腹来担任管理人员...
以上种种无法解释的不合理之处在乏味单调的传销前线直播场面里显得更加扎眼,蝴蝶国际搭建的可信度甚至不如目莲打工的小骗子公司,让观众反而会随着剧情的深入而与苔花的人物动线产生隔阂。
顾晓刚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加了一场苔花被目莲报警抓捕后雨夜踏上登神长阶呼唤自由意志的戏。苔花将自己失意的人生用快刀胡乱地剖开,展示给目莲与大橘看,失败的婚姻、空洞的生活,不被任何人在意的处境,以及未曾为自己而活的现状都是她选择相信足贴而非儿子的原因。
但是这场戏放在目莲与苔花的第一次正面冲突后,作为戏剧转折和情感转折存在,本应将整部电影推上更加癫狂的高潮,后续的发展却十分乏力,让蒋勤勤疯魔般的表演打了水漂,所有的喊话与情绪乘不到风也找不到落点。
整场戏除了能帮助蒋勤勤得到那个野鸡奖影后以外,也就剩下大橘那个[疑惑.jpg]比较可乐了,皱眉梗脖子揣手手,大橘人设实锤。
在发现母亲无可救药后目莲卧底进入了传销组织,对于一般的类型片来说这一情节转折应该带来更多悬念和紧张的对峙,并且最终指向第三幕的决战。
但是《草木人间》中目莲的卧底几乎是无效的戏剧动作,他丧眉搭眼的状态就首先让自己的身份可信度大打折扣,在组织里偷拍偷录了半天也没有将这些证据移交司法机关,反倒是参与传销洗脑活动参与的不亦乐乎,一个割舍重要他人的深心灵冥想活动搞成了颅内高潮砍树,貌似还挺享受其中。
说到颅内砍树,就不得不提目莲这个角色可笑的B故事之爸爸去哪儿。
顾晓刚试图让观众理解目莲对于这个既没有事件支撑也没有细腻情感支撑的稻草人父亲的爱有多么深厚。
我们既看不到父亲对于目莲的影响是如何让他在主线剧情中做出选择的,也看不到父亲失踪多年后目莲对于父亲的情感支点还剩下什么,空有一句句撕心裂肺的哭丧口号反复,与现实的呼应也是排斥母亲再婚这种迂腐之物。
可是最终故事的落点又要放在与父亲相关的符号——树之上,导致整个电影头重脚轻,说“轻”可能都收敛了,简直是乱。
传销组织因为荒唐的内讧在梁龙被尻了一酒瓶子之后解体了,犯罪分子忽然间就轻而易举地分分伏法,再造信仰崩塌后,苔花也疯了,住进了精神病院。
于是目莲终于想起划水了一整部电影的自己是时候发挥作用了,他带着母亲回到了老家,来到了代表自己的那棵树下,希望曾经想要唤醒旧信仰——茶山的母亲迷路后可以被山唤醒。
其实直到这里,第三幕都还有一万种方式写好,虽然不能拯救第二幕的坍塌,但是第三幕的“重返初心”明显是顾晓刚不愿意为商业低头到底的证据之一,如果写好最起码也算一种对个人表达的坚持。
比如苔花在回到茶山前,无论是刻意保持悬念的一组车内目莲与大橘的视点跟随镜头,还是苔花手脚瘫软、面色发青、伤痕累累的状态,其实都是在明显向观众传递,她现在已经“死”了这个信息。
这里可以象征精神世界的满目疮痍,也可以就指向物理层面的逝去,而目莲背母亲上山,除了对于能够治愈母亲的一厢情愿画上句号以外,也是对于爱莫能助的自己的放逐。
重回茶山同样噎死落叶归根,父亲的离散甚至是去世导致了母子二人的悲剧,因此在风平浪静后两人回到树下,试图占有最后一丝的安宁。
但是顾晓刚可能是因为看了同档期的《雪豹》或者伟大的《燃冬》的关系,非要加上一场非常尴尬的、塑料感满满的、符号俗套陈旧的苔花苏醒后与山中白虎对吼的戏。
理解导演此处想要表达涅槃后的苔花/灵体发出不甘、愤怒、自由的呐喊,但是表现手法实在是太令人头皮发麻,学生习作现在都不见得有这么朴素的段落了。
这场戏以后的部分我就选择性替导演忽视了,因为之前听《二手杰作》导演王子昭的采访,谈及他为什么要在那部电影结尾强行加上一个包饺子结局,竟然并非由于审查的压力,而是坏猴子内部商议的结果。这里是始终不是一片适合艺术创作的土地,吃人的魔鬼远比你想象的要多要疯狂。
不知道从那场如同洗发水广告一般的山洞重生戏之后的春晚MV是不是公映被卡的本片为了顺利上映的通关文谍,不过不管是不是,我也希望导演能尽早去到欢迎艺术表达的土壤里,做自己想做的内容,像片中反复讲到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般自由。
希望有一处既不是茶山也不是蝴蝶国际的属于创作者的乌托邦,那里没有为了票房不得不选择演技很差的小鲜肉的下下策,没有为了营销必须让流量明星卖肉的潜规则,没有只能硬着头皮给男顶流和身兼艺术指导的老登加戏的无奈。
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说和父母“断亲”,看《草木人间》的时候,就一直想到这个词。如果照吴苔花在电影里,那样残暴地伤害自己儿子,目莲要和这个母亲断亲,再到网上来发帖子控诉自己的母亲,估计还会得到一大票人的支持。但是目莲没有选择断亲,相反,他选择了羁绊,这是《火影忍者》里,鸣人和小樱对佐助做出的选择,这真的是我心中,那种心怀赤诚的少年才能做出的选择。
蒋勤勤在苔花进入传销组织后的表演,把那种疯魔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出来。是很多观众都看到的好。但是让我特别难过的,是在她彻底疯魔之前的两处。
一处是她还是采茶女的时候,和儿子在茶树下聊天。两个人说到某一处,她看向儿子目莲的表情,是一种深爱但是又带着一种近乎讨好巴结的表情。这是那种无依无靠,又无权无势内心自卑的母亲脸上才会有的表情。
她一方面爱自己的孩子,一方面心里也隐约地能感受到,自己老了,能给孩子的不多,孩子走上社会了,看到别人的父母,内心其实是有些嫌弃自己,埋怨自己的。但是母子之间,谁都不会说破,说了就是伤害。母亲不敢抱怨,儿子虽然嫌弃也会忍着不说。
然后苔花就试探地问儿子自己的老板怎么样。儿子的反应是冲她发脾气,强调说我能养活你的。母亲的心情非常复杂,儿子只是表达要养她,根本没办法看到她也是个寂寞,孤独,希望有个伴的女人。
还有一处就是她刚进入蝴蝶国际,第一次在所有人的鼓励,欢呼中被邀请上台,那一段短短的几步路,苔花脸上的那个表情,非常的一言难尽,但是让我忍不住泪目。因为我看到的不是一个疯狂的,贪婪的财迷心窍的女人,而是看到了一个可怜的母亲,还有其他被欺骗的人,你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众生皆苦。
所以当苔花喊出,我是谁?我是吴苔花,是被抛弃的吴苔花,是没有人爱的吴苔花。你知道这个没有人爱,包括她自己的儿子。母亲是知道孩子没有自己爱他那么爱自己的,她是知道孩子是嫌弃自己的,她心里都感受得到的。
再说目莲,他其实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孩子了,但在电影的最初,他其实也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他和大多数普通的孩子一样,知道自己对父母有责任,表示自己会承担责任,让他们放心,但其实也忍不住,在不经意间表露出对父母的嫌弃。这里面孩子对父母有爱吗?肯定有的,但是也不多,因为此时的目莲,确实还没那么懂得爱。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一直想起几年前的那篇火爆全网的文章《寒门不再出贵子》的文章。还想起不久前有人发的,很多人一家几代人都是电信局,电业局,中石油,或者一家人都是银行系统等等。当时有网友说这不就是阶级固化,然后这个帖子很快就被删了。
《草木人间》里,并没有要去讲阶级,但其实处处都有阶级。像目莲这样从山里走出来的年轻人,父亲不见踪影,妈妈只是一个采茶女。大学是毕业了,但是他们母子拼尽全力达到的这些,可能对很多家庭来讲,只是最基本的起点。
再说这年头,一个普通大学生又算啥呢。向上的路几乎都给封死了,上面提到的那些工作他连打杂都进不去。
中国是个人情关系社会,一个山里出来的孩子,大学毕业了,也没有任何人脉资源会推荐去一个靠谱的工作,学校可能也不是很好,专业又不好找工作,最后乱递简历,自己瞎找,就被人招去卖了保健品。
所以他非常迷茫,自己都想不明白自己的未来,根本顾不上去关心妈妈,还有就是心心念念地想找爸爸,可能还会对爸爸抱有一点幻想。
但这也不能怪他,我们这个社会现在就是这样,年轻人看到身边的同学,朋友都有家庭扶持,有钱的出钱,有人脉关系的出人脉关系。他自己啥也没有,怎么可能心理平衡。
自己的妈妈就是个采茶女,也没有文化,以后还要自己来养,是根本指望不上的。所以他就给自己心里设置了那么一个模糊的希望,那就是找爸爸。孩子当然不是怪妈妈,他只是凭借这点希望,给自己一点底气。
而妈妈其实是个很好强的人,她感受到了孩子对自己的爱,但也能感受到孩子的嫌弃,含辛茹苦把儿子养这么大,他心心念念的却是找爸爸。再加上其他的原因,这也是让苔花后来特别想发财,想出人头地,被人尊重,特别是被自己的儿子尊重,走上传销这条道路的一个巨大的推力。
妈妈也不是怨孩子,她只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自己不够有本事,不像其他的父母那样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所以她上了当。
目莲救母的原型是一个佛教故事。电影里的目莲也不是一个等闲之辈,是一个极具慧根的年轻人。在电影开始的时候,这对母子关系,是血缘和社会学意义上的母子关系。他们之间的情感,也是一种世俗的情感。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如果一个母亲,像苔花疯魔后那样对待自己的儿子,估计当代年轻人,大多数都选择断亲,这也是当下的潮流。一个疯了的老妈,又没有办法唤醒,直接割断亲情,让她去自生自灭,不再成为自己未来的负担。恐怕是当下很子女会做出的选择。
这种选择不能说是错的,这些子女也不应该被指责,毕竟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但是电影里的目莲,不是普通人。
目莲在历经了这些磨难之后,最后参透了这其中的因果,也参透了自己其实也是母亲走入地狱的一个诱因。这和他在之前,去卖老年保健品的经历也有关,所以他对母亲产生的不仅仅是愧疚,依恋和不舍,不仅是儿子的一份责任或者孝顺。而是对这个世界上,那些陷入执念中饱受苦难的可怜人的慈悲心。
至此,一个普通青年身上的神性被唤醒。他的力量也许还没有那么大,但是至少他会努力地去救自己的母亲。所以他没有走那条容易的路,他选择不断亲,选择始终不放弃自己的母亲。他选择不断亲。他把母亲带回到他出生的地方,那里是他的山,有他的树,也有他的神明。
他是神明的孩子,所以在人生最苦难的时刻,他把母亲带回神明的怀抱,希望得到神明的帮助。这是他的土办法,但也只有心中有神明的人,才会相信这种土办法。
所以这部电影其实不只是一个反传销题材的电影。它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治愈人心的,关于神爱世人的故事。
对于我们泛神论来说,神明从来不是住在庙宇里,殿堂上。而是在万物里,在陌生人的好意里,在目莲这样看似普普通通的年轻人身上。
回到文章的开头,其实想想《火影忍者》里的鸣人,他也是看上去普通,但是有神性在身上的一个少年。只不过这入了魔道的,不是妈妈,而是他最珍惜的朋友。
所谓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苔花曾经觉得自己被整个世界抛弃,没有人爱自己,没有人听见她内心的哭泣。但是她养出了一个仙骨佛心的儿子,这个儿子就是代替神明来爱她的。
人生实苦,但是神明总会派什么人到你身边来爱你,未必是你的爱人子女,可能是你的朋友,闺蜜,师长,你的猫猫狗狗,甚至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如果你愿意相信它存在,大概就能感受得到。
《草木人间》的路演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从东京电影节世界首映到现在全国路演,口碑一直都是两极分化的状态,我也来谈谈看这位凭借首作一举成名的顾晓刚导演第二部长片,到底怎么了。
我是在香港亚洲电影大奖巡回放映看的这部片,顾晓刚、蒋勤勤、陈建斌三人来做了映后交流,我是真心的喜欢这两位演员,也很喜欢顾导的前作《》,觉得他有非常大的潜力,所以对他的“山水图”系列抱有很大的期待。《》正是“山水图·第二卷”。
再加上《草木人间》的预告海报也是跟上一部同样的风格,所以更加会期待有更多导演性的延续。
在《草木人间》里,我非常喜欢蒋勤勤的表演,表现出深受传销毒荼时,人性的颠狂,完全地奔放、洒脱,可以媲美《》里华金·菲尼克斯的表演有极强的感染力,十分震撼,恭喜她拿下亚洲电影大奖影后,也势必会成为今年金鸡影后大热门。
整体来看,《草木人间》在中国大陆电影的范围里算得上一部合格的反诈骗、反传销宣传功能片,能看出来有努力地在做“雅俗共赏”,可惜像画卷徐徐展开诗意般的风景,没有和主线故事“传销”结合得很好,比较割裂。
以外来者的视角探入杭州城区,刻板地呈现诈骗、传销,用舞台剧的形式集体重复地喊口号来渲染洗脑的恐惧与人性的丑恶姿态,可那些阴暗斑斓的色调和不断重复环绕的镜头,暴露出不知该如何拍恐惧的疲软,看起来花里胡哨有所表达,实则是最直白甚至是笨拙地表现传销套路所传达出来的“恐惧”,简直如坐针毡。
蒋勤勤如小丑般癫狂的表演确实足够震撼且深入人心,可如此自由洒脱的表演光芒盖过了导演的存在。吴磊的表演时好时坏,可能是导演调教不足,也可能是自身火候未到。
最重要的是导演似乎忘了本,几乎完全架空了本应该有的地缘文化,如果是这样的话“山水图”的意义何在呢?恍惚间只有那零星几点的空镜,让我意识到这是曾拍出《春江水暖》的导演。
作为“山水图·第二卷”的《草木人间》,顾晓刚这次风格大转的尝试是失败的。
前作风格统一节奏流畅,这部风格杂乱节奏混乱,光是这一层面来说,就可以看到导演性的缺失,也是大部分因为《春江水暖》而期待《草木人间》的影迷们失望的原因。
也许片方也是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最新的定档海报里删除了“山水图·第二卷”的标识,海报也一改早期两款海报的艺术风格,变得突出“贪婪”、“癫狂”等特点,主打一个“反诈骗”、“反传销”。
这些卖点如果是对于顾晓刚前作不太了解的观众来说,其实是可以立马吸引住的,毕竟是近几年大众的共同情绪点,但也活脱脱地变成了“2.0”。
在香港场映后交流有观众提到关于片中西南官方(川渝方言)使用的原因,结合顾导的回答,我大概总结一下里面方言使用的原委,和我自己的一些延展。
首先,顾导创作“第二卷”的初衷就是想以一个外来者的视角对于杭州城区的观察。
顾晓刚是杭州富阳人,不是杭州城区人(富阳虽然一直隶属于杭州,但在2014年才从县级富阳市设立为富阳区),顾导也表示,他本人对于杭州城区也是一个外来者的视角。
基于这个视角,又刚好选择了蒋勤勤出演,所以顺理成章地用了她本身的方言,又刚好吴磊的方言也很相近,就这样确定了这两个角色用西南官话(川渝方言)来进行主要的表演。片中还有一些角色也是使用这个方言,如和吴苔花(蒋勤勤 饰)一起采茶的那些女工都是老乡,传销组织里面有一个老乡的弟弟。
虽说是外来者的视角,但也总想要有一些关于杭州地缘文化的内容在里面,的确有一些很诗意的空镜来展现人与环境,但还没有达到文化地理学层面对城市和电影美学的结合。
我觉得是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导演主动交出了部分主导权。现场交流中导演有表示,有很多戏都是交给蒋勤勤主导,会有很多临场发挥的空间,这点也很明显地看出来。
二是这部电影的制片过程较为坎坷。据说这个剧组很不容易,才开始不久就经历了一些制片危机,资金断供,又重新找投资,最后想必顾晓刚导演也为此做出了不少妥协。
当然究竟是顾晓刚的导演能力被架空,还是他主动选择了改变,这也只能放在他的内心了。
就像片中两级分化的风格一样,这片的口碑绝对也是两极分化。
我永远都忘不掉《》里那个将富春江畔山、水、天、人都呈现得无比连贯又具有诗意美感的长镜头。
我还是希望顾晓刚能靠《草木人间》多赚一些票房,证明一下自己的商业能力和价值,然后下一部好好拍自己想拍的东西,真正地拍出一部“山水画·第三卷”。
我打几星只能代表我个人的喜好,这篇文章并没有以一个是否推荐的角度去书写,只是呈现了我的一些感受和一些我看到的事实。
总之但凡是自己感兴趣,就值得亲自去电影院一看,然后再做出评价。
大家和平讨论。
就奔传销题材而去,结果上来被弄得一头雾水。这个表演方式,这个视听作派,乃至整个气氛节奏,虽然明显不是导演自我重复《春江水暖》,但这怎么能接上传销诈骗?一点不夸张,有那么几分钟我是真的怀疑跑错厅了。
狐疑地看了一会,诈骗元素猝不及防天降,就像茶山乡间小土路冷不丁拐上了德国高速,也不管地理位置接不接得上,反正给情绪踩一脚油门,告诉你咱这片讲诈骗自己可不诈骗,说好有的就一定给你看。
不止给看,量还给够,不疯魔不成活地闹腾了一个多小时,看了一场又一场歇斯底里的集体表演。据说剧组拍这戏都让群众报警了,我完全信。
那个洗脑现场红光笼罩,主持人亢奋版灵修大师般的一通喊麦,整个跟地下迪厅一样让人浑身不适,总感觉下一秒杰森·斯坦森就要进来倒汽油。看半天终于有人砸场子了,却只是喊了两声骗子,领了一盒足贴就跑,比无厘头还荒诞。
整个电影里骗局很多,让人很捉急的一点是,凡是头脑清醒的都只会义正词严地大喊这是传销、这是骗人,再多就是拿些新闻法律为证,别的啥也说不出,让我觉得他们的脑子也不太好使。
试问进这局的有几个不清楚这是传销啊。人家又不是傻子,除了少数想割韭菜捞一笔的,其余进这里来揣着明白装糊涂,不就是想找别处给不了的情绪价值,治别处治不了的伤吗?
结果你们倒好,一句话碾碎春秋大梦还逼着别人当场觉悟,却连把起床气给人消了的本事都没有,只会一个劲讲大道理。上过学都知道,这种说教越说越让人抗拒,不但叫不醒装睡的人,反而是变相把对方往火坑里推啊。
电影对传销当然持负面态度,但拍出来效果倒为深陷其中的人找到共情理由。蒋勤勤咆哮着喊出心里话:我生活处处不如意,就要花钱买个痛快,这你也要管?她对自己做的事门儿清得很。乃至电影后面看似在金字塔顶上的人也是受害者,越发显得旁观的人站着说话不腰疼。
当然,传销的宿命是覆灭,当事人自救无能为力,只能靠天降神兵,突然就捣毁了团伙,这设定可以理解,但偏偏弄得相当魔幻,既没有《孤注一掷》部署周密的里应外合,也没有阮经天笑嘻嘻拎把枪闯进来,整个诈骗大业猝死式撞墙溃败。
也许有人讲,这是从主角母子视点体验突如其来的错愕。可真如此就不该有那场酒桌戏,更不该让女头目智熄觉醒演那么久。许多线索都没用上,从始至终就像布了许多光计时不爆炸的哑弹,即便作为反诈宣传片都力度不足。
整个片又传销洗脑,又卖老年保健品,感觉人间处处是骗子,至于卖茶叶,销售渠道里包不包含网上常报道的那种骗术呢,让人不禁联想。
也不知道到底是导演妥协了资本,还是资本妥协了导演,电影风格断裂不挨着,首尾是爽口的水煮青菜,中间夹着一大片油滋滋的五花肉,形成一个诡异的黑暗料理汉堡。咬一口,能不能咽下去全凭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