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俄罗斯大厦 The Russia House(1990)

俄罗斯大厦 The Russia House(1990)

又名: 红场谍恋 / 俄罗斯之家

导演: 弗雷德·谢皮西

编剧: 汤姆·斯托帕德

主演: 肖恩·康纳利 米歇尔·菲佛 罗伊·谢德 詹姆斯·福克斯 肯·罗素 约翰·马奥尼

类型: 剧情 爱情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1990-12-19

片长: 124 分钟 IMDb: tt0100530 豆瓣评分:6.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卡塔雅(米歇尔·菲佛 Michelle Pfeiffer 饰)是一名图书编辑,某日,她将一份由某位苏维埃科学家撰写的手稿寄给了英国书商巴里(肖恩·康纳利 Sean Connery 饰),哪知道自己的这一无心举动竟然令两人被卷入了一个巨大的政治阴谋之中。

演员:



影评:

  1. 原著完书于1989,正是东欧泯煮风起云涌的年月。借着春风,拉票人马,杀进苏俄,在巨人解体之前拍摄揭穿集权的电影大概不是一般的爽快。作为一部中规中矩的间谍片,《俄房》没有企图以大制作吸引眼球,愈老愈帅的康纳利不耍偷天陷阱,专心调情;比起5年后皮尔斯布鲁斯南开着T-72在莫斯科大道上横冲直撞发泄右棍私愤,老牌007的内敛演绎意味着绅士对一个苦战一生的强大敌人的崇高敬意。
        情节印象和谐。我的盗版盘壳上名字唤作《红场谍恋》,概括故事仅这四字已然足矣。男一号是自由主义无国籍运动的老帅哥。有银子有生意有文化,足以摆脱政府的羁绊享受布尔乔亚美妙生活。女一号是社会主义文化先进工作者,保受隐性压迫摧残,身影退到背景后,留下苦难的面相,负责吸引善良的西方观众的怜爱。但通过男一号的口,也透露出部分西方人士对苏联民众群体善良、真诚的印象,这种形象集中体现在以男二号为代表的“俄罗斯房子”俱乐部知识份子身上——诚恳、睿智、平易近人,完美的世界公民,但他们的忠诚必须献给西方,他们的生存目的就是学习研究然后向西方投诚来造福人类。所以男二号必须死,女主角必须全心全意地爱着男二号而在男二号被捕后全心全意地委身于男一号。这种投诚,大声宣示苏联邪恶西方正义。换言之,胜利者总有那么些一厢情愿。他们总是在事后著书立传,夸耀自己的和平。而变节者留下的仅仅是一方光洁的墓碑。
        编剧把视点从国家政权的高度降到个人生死,手段庸俗——我却很喜欢。在数十年冷战东西方两套主旋律的夹攻下,或许逃避才是唯一的“第三道路”。不要英雄,拒绝成功,鸵鸟政策的完美爱情。英国书商的两次背叛,搭救了苏联女编辑一家的身家性命。军情六畜、KGB国安局,乃是以政权为名的一丘之貉,达到这个思想高度我们这些饱受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中国同志就可以很欣慰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配乐和画面,有真实的莫斯科和列宁格勒,里根口中的“邪恶帝国”原本拥有美好的风景。大会堂、纪念碑、卢比扬卡大厦的惊鸿一瞥,这部片子完全可以当个风景片看而忽略情节背景。还有萨克司风悠扬奏响,一个女人的两个男人把酒言欢惺惺相惜。多年以后这种场景不会发生在莫斯科。有情人拥吻在里斯本的海港。我向往而做不到的事。那是铁幕后的纯真岁月留下的最后光景。
  2. 巴礼是位有名的英国图书出版商。一天,美丽的苏联女编辑凯雅,带着一份极为危险敏感的手稿,交由巴礼出版。手稿没有当面递交,阴差阳错地,落入了英美情报机关手中。手稿不是有关文学政治的,而是直接公开军备竞赛中苏俄方最高端的秘密,一旦付诸出版,有可能结束冷战。英美情报机关极之感兴趣,要求巴礼合作,前往苏联与凯雅接头,找出手稿的真正作者,落实内容的真实性。
    巴礼无意政治,也不受威胁利诱,纯粹想追漂亮女人,才千里迢迢远赴异域,周旋谍海。如其所料,手稿的作者但丁,是他认识的一位俄国神秘人物,他曾答应过为但丁出书。追问下去,凯雅透露了但丁真实身份,原来是苏俄军政科学界一位重量级人物。但丁身份明确,手稿内容的真实性也被确定。但英美情报机关想从但丁处得到更多“军备科技的秘密”,安排巴礼继续与但丁接触。这时苏联情报机会已获悉但丁的背叛,将其软禁并处死。巴礼毫不犹豫地将手中的英美军备情报交给苏方,挽救了凯雅身家性命。
    九零年这部苏美冷战题材的电影,确实有点虚张声势之嫌,情节拖拉,线索众多,而最后又无结果。米雪菲飞远不如在《纯真年代》《蝙蝠侠二》中那么美得慑人,男猪脚肖恩康纳利是著名的“铁金刚”,可惜在这部文戏中,也无处大显身手。
    不过,电影有看头的,往往不在于情节之离奇,叙事之紧凑,和打斗之血腥激烈;这部戏有趣的,是其中犀利幽默的台词。这些东西,你决不能指望能在什么国的电影中找到。

    初次见面,但丁对巴礼背颂了几句苏俄诗人的名句:
    “憎恨祖国,祈求她的灭亡,并期待她能在灭亡中获得重生,是何等甜美的感觉。”
    “诗人深知,一个人可以同时爱他的祖国,而又痛恨她的制度,而想拯救她,就只有背叛她。”
    但丁与巴礼一见如故:“因为你和我一样,都热爱真实。”——是真实而非真理!!!
    巴礼问但丁:“你到底是什么人?”
    但丁回答他:“我是个给道德流放的人。”“我就是谎言本身。”
    而且莫明其妙的要巴礼答应他:“如果终有一天,我找到勇气做个英雄,你答应我,你的所作所作,就要像个正直的人(decent human being)。”

    英美几国虽然同一阵线,但彼此也相互猜忌。
    美国情服人员问巴礼:“假设我们都要买这幅昂贵的‘毕加索’,但首先你得确定地告诉我们,这是幅‘真迹’。”
    巴礼回答说:“第一,这幅毕加索不是我的;第二,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毕加索;第三,我根本就没想过要卖给谁。”
    又问:“你交游广阔,在你认识的人当时,谁是自由主义分子,倾向于无政府主义的。”
    巴礼假装想了半天,答道:“有个长号手某某,我猜,他是我认识的人中,唯一一个反对无政府主义的。”
    再问:“你为什么常来俄罗斯,而很少去美国。”
    答:“因为我喜欢俄罗斯。她和美国一样腐败坠落,却少了很多废话。”

    得知但丁已给囚禁,巴礼立刻设法挽救还来得及救的凯雅。他交出手中的情报,没有作一点思想斗争,没有任何忠义不能两全,祖国爱人不能同顾的狗屁话。国家,爱情,孰轻孰重,巴礼是无需计算的。他只对与他有私交的英国情报人员内德抱歉,所以留书给他:“很抱歉给你带来麻烦;不过话说回来,你们当初就不该擅自拆阅人家的私人信件。”

    ——这些台词之妙,不是人人体会得到的。
  3. 应该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在学校的声像资料馆里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不成想,这部片子竟成了我私属片单的前十,前前后后看过多少遍,我也不记得了。

    也许有人会问有那么好看吗,豆瓣评分才不过6.8,应该也就是平平常常的那种吧。怎么说呢,在我看来这部片子是个宝藏,我每次看的时候都能挖掘出新东西。它不像是《末代皇帝》那样各个方面都做到极致的全能电影,但的的确确制作精良,内涵丰富。

    首先,它有一个扎实的剧本。约翰勒卡雷自不必说,他的间谍小说改编成电影已成了一道独特的风影线。剧中关于冷战双方斗智的桥段环环相套,初看时十分考验智力。编剧汤姆·斯托帕德是四得托尼奖的编剧圣手,在叙事结构上的调整以及节奏上的把控,很有点慢火细炖,渐入佳境的炒用。

    其次,是强大的演员阵容。肖恩康纳利是头牌,暂介不表。88年到93年是米歇尔菲弗的鼎盛期,颜值当打之年,佳作不断,当时好莱坞的第一女主角。最值得一提是一众特色配角助阵,让这部戏熠熠生辉。詹姆斯福克斯,虽然演技谈不上多么精湛,从早年的《仆人》到晚期的《去日留痕》,始终以最正统的英国坤士形象示人,作为剧中英国军情局的代表再贴切不过。罗伊·谢德,《大白鲨》、《爵士春秋》,70年代好莱坞的硬汉代表,本是挑大梁的主角却甘心来配绿叶。还有克劳斯·马利亚·布朗道尔,看过《靡菲斯特》、《约翰克里斯朵夫》就领教过他不输任何人的非凡演技。只是形象过于早衰才落得后来无人知晓。还有沃尔什、基臣、肯罗素、约翰马奥尼等一众熟客,简单几分钟的戏份就把角色塑造的扎实有力。

    再有,就是杰瑞高德斯密斯的音乐了。杰瑞是著名的电影配乐作曲家,在配乐行当里,他是并驾于约翰巴里、埃尔默伯恩斯坦的一流作曲家。影片中音乐占的很满,并没有喧宾夺主的疏离,悠扬抒情的曲调反倒把这个冷洌残酷环境下真挚的爱情故事衬得格外温暖。杰瑞一生作品无数,晚年他在自选集中留了一席给这部电影配乐,可见他对这次出手也很满意。

    最后,就是影片的旖旎风光了。据说这是苏联第一次允许西方电影公司来红场和冬宫拍摄,所以片中大量的实体拍摄为我们留下难得的解体前苏联城市影像。当然摄影很美,多的有些出戏的空镜头让观众充分领略了俄罗斯古典美。有几个里斯本海港镜头也很出色。

    为什么说是宝藏电影呢,初看被剧情吸引,一个包裹在冷战谍斗下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再看是东西方智斗角力,局中局的谋略设计,专业的间谍手法,完全可以当作教科书来看。当熟悉了这些再看第三遍,又发现了美英情报部门内斗的纠缠不清。英国人始终想在美国人面前挣回些面子,可美国人总觉得英国人在自作多情,拉拉扯扯,妙趣横生。看第四遍的时候发现台词的精妙,气质儒雅的英国人说美国人为什么总喜欢话里带“屎“,美国人说自己的同行是“直肠里生出来的“,还有康纳利撩妹的俏皮话,不同文化之间揶揄的段子,智慧且幽默。第五遍的时候又注意到影片用色的考究,片头有红黑相见的字幕设计,影片中又反复出现的红色,如讯问室里的大红窗帘,乌克兰酒店对面的徽章,康纳利的毛衣和MF的大衣。红色既可以暗示残酷斗争的恐怖,也代表着冷洌寒风中的温暖。影片中可圈点的地方还有很多,处处可见主创们精巧设计的小心思。

    事隔多年,相信很多人都不记得这部电影了,剧中主创估计也仅是把这次合作当成一个有些记忆模糊的工作片断吧。但它却是我的心头好。在我看来,它集合了一部优秀电影的所有品质,细腻、丰富、有趣、动人、美的享受、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