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他和她的孤独情事 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 Them(2014)

简介:

    该片讲述了一对住在纽约的夫妇经历婚姻危机的故事,麦卡沃伊饰演一家餐馆的老板,而查斯坦则饰演他的妻子,一位婚后重回大学读书的女人。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有两个剧本,拍成两部影片,一部以丈夫的视角进行叙事,而另一部则以妻子的视角来叙事,均由内德·本森担任编剧和导演。

演员:



影评:

  1. 「我們在同一間屋裏,卻相隔萬里。」

    《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 Him & Her》。
    一個故事,寫成兩個劇本,拍了兩套電影:一套叫Him,丈夫的角度;一套叫Her,妻子的角度。中文片名譯成《她消失以後》和《離開他以後》,故事就是由妻子離家出走開始。

    她突然離家出走,並非無緣無故。

    在Him的眼中,他不能理解她的行為舉動。他不愛她嗎?他當然愛她,妻子突然消失,他切切地找尋她的下落。過程中,才借對話輕輕帶出原來這對夫婦經歷過一件重大的悲劇。

    到Her的角度,悲傷早就由電影第一分鐘開始。自殺不遂,離家出走,回到娘家。家人的過份小心奕奕,生怕勾起她的傷心事,反而令她更介懷。

    Him和Her敘事的次序不同、同一場景中的對白不一、人物反應不一,突顯了二人處理婚姻危機的落差。Him相對冷靜,電影的推進就是他怎樣處理問題:妻子消失,去找她;獨力經營的餐廳撐不下去,無可奈何結業吧;找到妻子了,問她發生甚麼事,可以做甚麼去補救。Her卻困在悲傷之中,無法理清這些哀傷從何而來,該放哪去。

    導演沒有很強調他們遇到的那件「重大的悲劇」,一來,在Him,他狠狠地將悲傷收起(這也是很男人的處理手法);二來,Her那邊,她不能面對這件悲劇,只能極力逃避,離開令她難過的地方。

    他們用著完全不同的方法面對苦痛,就像各自說著兩種語言,無法溝通造成二人之間的鴻溝。這心與心的距離,如兩度力把曾經纏繞的感情線各向相反方向拉開。毛線交織的纖維愈來愈疏,終至一個斷點,分開成兩條毛線。

    她說:「我們在同一間屋裏,卻相隔萬里。」我不能理解你處理事情的方法,我在悲傷之中活不過來你從來不知。我一個人獨自面對悲哀,真的很悲哀。這不單叫難過,這叫孤獨。我不知道孤獨的感覺應該怎樣描繪說明,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英文片名中的「Eleanor Rigby」,來自The Beatles一首講孤獨的歌。電影裏的Her,正是叫Eleanor Rigby,一個孤獨的人。

    所以我和她才會說:「我們在同一間屋裏,卻相隔萬里。」

    溫馨提示:
    ※Him和Her的結局不一,我認為先看Him後看Her,心理上會好一點。從電影結構看,也是先看Him比較好,故事會順暢些。(但千萬不可只看一套,故事會變得一忽忽。)

    ※留意夫妻二人同場的幾幕。當中的差異,正是電影之所以要分為Him和Her的意義。差距造就不了解,不了解成了隔膜,隔膜變成孤獨,孤獨的她堅決離去。

    ※這套有Before系列那種真實淡然,也同樣把許多小細節收藏在對白之中。但就不及Before系列的對白往還精警。畢竟,她已經不想說話,也不太知道還可以跟他說甚麼話。

    ※論孤獨的命題,《觸不到的她》要好一級,角色的發展在在訴說了導演所思所想。不過,《她消失以後》和《離開他以後》用對比方式突出命題,大膽地分成兩部電影,手法新穎,就連觀影先後都會直接影響後感。此外,婚姻危機比科幻愛人在地得多,我想,許多人看Him & Her會有共鳴。(Him & Her的配樂也很好,拍得住《觸不到的她》。)

    ※10月2日,Him & Her同步上映,多謝「高登先」。送上電影Trailer:


    ※電影還有一個Them的版本,據說是全知的角度,導演把一些Him和Her剪走的片段加回。我好希望會有一個「最終」、「真實」的結局。但看來香港唔會有Them的正場了。
  2. 关于写作有一个基本的5W+1H原则(Who, What, When, Where, Why, and How),常常作为小学生作文入门参考手册,在刷完第一遍《他和她的孤独情事》的今日,就让我们借用5W+1H原则来谈一谈这部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

    1、Who
    首先要列出这部电影的适宜观影人群,No.1和No.2都是充分条件,两者合体更佳。
    No.1 詹一美或是劳模姐的粉丝,尤其是脑残粉。
    楼主作为一只婶婶的沦陷在詹一美的蓝眼睛里的痴女纸,就是在一种脑子里不断闪着“WTF?!!”的情绪中结束观影的。
    No.2文艺青年或至少伪文艺青年
    看过预告片的筒子应该都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文艺气息,come on,N个多小时的片子,讲述一个简单到逆天的故事,在悠扬的背景音乐和少的可怜的对话和慢的要死的叙事结构中不睡着又能不骂娘这样的文艺青年必备技能是一定要get的。

    2.What
    关于电影,我来复述几句废话,这部电影应该是最早上映于2013年9月份的多伦多电影节,导演Ned Benson大人颇为豪迈的拍了三个版本,分别从他、她、他们的视角来讲述了同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真心超级简单,大致来说,它是酱紫的:
    从前有对恋人,各自出身中产富裕之家,然后他们相爱结婚了。后来他们有了个孩子,somehow,孩子死了,然后女方不能接受,出走跳河了。女方获救后两人分居,两人几度接洽没能圆满,女方去了巴黎读书,男方破产后接管父亲的饭店,一年后,两人又在初恋的公园一前一后走着,over。
    好吧,这么说来,故事好像有点无聊的样子。

    3、When+where
    鉴于前面已经说过这个三个片子加起来有N个多小时长,所以建议选择一个睡眠充足环境安逸心情良好手头无功课无工作,身边无宿敌无基友无恋人的情况下观看。
    因为观影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包括1)入不了戏类:困倦、走神、骂导演、点右上角的×、开始和基友胡侃、莫名愤怒;2)入戏过深类:抑郁、想把him和her的版本重新看一遍试图搞清状况、对爱情失去信心无法摆脱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想法……(相比入不了戏类,这一类副作用较为少见)。

    4、why
    1)参照who一栏。
    2)就楼主个人而言,会去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预告片里詹一美的一句话。他搂着他心爱的姑娘,不经意的说:我只有这么一颗心,请好好待我。(There's only one heart in this body, have mercy on me.)
    当时这句话一下子就戳中了我的萌点和泪点,忍不住翻来覆去听了无数遍,还自动脑补了詹一美同学念出这句台词的中文矫情版:鲨鲨,我把自己的一颗心好好放在你手上,你可要好好待我……噗……
    (其实这句话台词才是驱使我写影评的关键动力啊!!)

    5、How
    好了,下面要说的才是重点。这部电影三部曲的正确打开方式是:Him——Her——Them。
    Him采用的是男性视角,相对来说客观冷静,能够比较清楚的了解整个故事,詹一美的演绎也比较细腻,能够满足视觉上的观影需求。
    Her中是以女方视角讲述故事,补充了him中看不到的细节,女性观众可能更能在观影中产生共鸣,但是只看Him也完全可以get到整个故事,有基友反应先看了Her会对him产生莫名敌意。
    Them是三部中最无聊最无聊的视角,说真的我觉得导演剪辑出这个版本完全就是多余的,男女对爱情的不同见解和对同一事件的不同领悟在前两个版本中都已经很清晰的表达了,看them版本的时候我脑海中不断飘过的就是……………………。

    6、废话
    1)在IMDB上这三部片子的评分都在7.5左右,平均四颗星,其实有那么一瞬间楼主也想打四星来着,然后严肃的审视了自己,摒弃了自己因为詹一美的缘故加上的那一颗星。
    2)男主女主的生活可以说是过的一团糟啊,但是在结尾俩人都基本上拥有了正常的生活,知道这是为什么不?因为他们都有个好爸爸。
    今天《卫报》的头版头条就是世界上1%的人占据了全世界50%的财富,投胎真的好重要哦。
    3)关于导演拍三个版本这个事,虽然楼主觉得玩的有点脱,但是拍个him和her的版本还是必要的,很多时候问题都在于女人想了太多而男人根本什么都没有想。
    4)詹一美同学在这个片子里的角色叫康纳,看到这个名字我真是又要奸笑了,法鲨同学在《鱼缸》里演的那个勾引小妹妹的帅大叔也叫康纳是不是,你俩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
    还有就是,虽然劳模姐那么漂亮那么有演技,我还是觉得,詹一美,你真的是和法鲨站在一起最有CP感,那眼神之间电光四射的,行了我啥也不说了。
    5)这片子好像国内不会上映了吧。
  3. 电影刚开场就是秀恩爱,可这恩爱没几分钟镜头一转,就是Eleanor孤独的走在桥上,走着走着她跳进了河里,汹涌的河水瞬间吞没了她,这个场景让我的心猛然一惊。

    可最终她还是被救了上来。这里的桥段不禁让我想到了安娜卡列宁娜,不过安娜的死更决绝,飞驰的火车一下给了安娜一个痛快。即使她有后悔但来不及了,命运就是这么的奇妙,也许也不该称之为命运,女人在面对悲痛时有时强烈的情绪会左右你此刻的生活。 Eleanor回到乡下父母家里,开始过起了逃避的生活,她现在想要的不是丈夫的步步紧逼,而是一小段时间的休整。可是正如此片从男性角度和女性角度分成两部电影一样,男女的思维永远是南辕北辙。康纳在得知妻子失踪后开始步步紧逼的修复他们的婚姻,在男性的世界里,他们更多需要的是平凡的生活,正如他对Eleanor母亲所说,选择继续自己的生活,因为继续前行是唯一的道路。其实他不在乎感情世界的风暴,却更多的害怕来自现实生活的巨变。而Eleanor则无法忍受,她敏感的察觉到孩子的夭折使他们之间已然变成陌生。她觉得他太看轻了孩子的死。同样的也看轻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就这样两个人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却无法再睡在同一张床上。 有时候我们都希望生活能慢一下,等一等,让我们喘口气。可是人要生活在社会总会无时无刻承受社会给予的巨变。这里是天真的人类学家Eleanor没有参透的道理。当她看见离婚的姐姐又开始有了自己的情感生活后,她觉得自己也该开始往前走了。于是她把放在瓶子里的萤火虫又放回了夜里,那一抹闪动的光亮让她又有了勇气去修复他们的感情,也许新生的时刻该到来了。她去了餐馆找他,和他一起开车走进了夜里的风暴。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仿如当初他们热恋时一样。可是男人永远是男人,永远站在理性的那一面,他告诉她自己出轨了,一切怎么会再回到当初! Eleanor绝望了,她也放弃了,但她真正的选择堕落时,却无法走出那一步,这就是女人和男人的差别之处,康纳出轨前也有挣扎,但是最终还是没能战胜欲望。爱情中的男女让他们明明还有爱却也被生活消磨的没有了爱下去的力气。 他们的生活进入了糟透了的俗套当中。 影片的最后Eleanor选择去往巴黎开始真正新的生活,但如她的选修老师所说,当你开始逃离,就会一直不断的逃离,在人生历史中会不断的逃避下去。 曾经Eleanor也问过父亲,为什么他能和母亲白头偕老,明明母亲是一个不羁的法国小提琴手,但他父亲告诉她曾经他们也有危机,但是他选择了包容。其实婚姻问题的解决之道不是逃避而是面对。 在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 Them有很多的对比,Eleanor的自杀和康纳的被车撞,康纳父亲的感情和Eleanor父母的感情,康纳的挽回和Eleanor的挽回。。。。。很多的节点让我们看到爱情里男女的悲欢离合是多么的脆弱,而隔膜只会是爱情的坟墓。

  4. 曾经以为生命中最糟糕的事就是孤独终老。其实不是。最糟糕的是与那些让你感到孤独的人一起终老。

    “我们在同一个屋檐下却相隔万里……”

    埃莉如是对康纳说。

    这句话放在现实婚姻里有种放之四海皆准的悲凉,有多少的夫妻,终其一生其实只是陌路。

    你真的知道我吗?或许你知道却宁愿装作不知道。我真的知道你吗?或许从一开始我就没想过要去知道。

    我先是被这张海报迷住了,导演别出心裁地将一部电影拍成了三部,分别是Him、Her、Them,同一件事,他的角度,她的角度,他们的角度——或许也可以说是我们这些外人的角度,原来都不相同。

    豆瓣上有篇评论说看这部电影有两个先决条件,至少要占一个才能把电影看完,最好是两个都具备:一是一美或劳模姐(原谅我之前真的不识得这位女演员)的脑残粉,二是文艺青年或伪文艺青年。好在我两者兼具,所以也就顺利地看完了,并没在半路上昏睡过去。

    故事很简单,或许你都可以说根本没有故事,只有一个事故——六岁的儿子科迪意外身亡,面对这样巨大的伤痛夫妻两个在悲伤中泥足身陷无力自拔,康纳狠狠地将一切关在过去,不提不看不谈,而埃莉困在绝望里难以呼吸,她不能理解康纳的方式,他试着前行,试着让日子如常,可是对埃莉来说,整个世界都欠她一个说法,让她前行就意味着要将儿子遗忘,她有多么害怕想不起他的笑,想不起他的温度,想不起他眼睛的颜色,她是母亲,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就这样随风消散?

    那些时光多美好,在萤火虫的微亮中拥吻,在前车灯光里共舞,我们这样相爱,怎么你就成了我最不想见到的人?

    痛失所爱会让我们陷入到一个无限自责和愤怒的深渊里,为什么是我?为什么你没有和我一样的痛?为什么你如此完整我却碎成粉尘?埃莉的父亲说,陷在悲伤里就如同我们人在国外,周遭的人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埃莉觉得康纳不懂,明明只有他们的伤痛是一样的,为什么她却感受不到他如她一般的剜心之痛?康纳也觉得埃莉不懂,来路已断,他们只能前行,不然还能怎么样?他们用各自的方式来逃避丧子之痛,而逃离彼此似乎是最容易的方法。所以最后,埃莉去了法国学习,康纳接手了父亲的饭店继续生活,他们依然相爱,可是爱却让他们更孤独更痛苦。

    婚姻是件奇妙的东西,我喜欢那样的说法,血亲是上天给我们安排好的,我们无从选择,而爱人和朋友则是我们在人世上自己给自己找的亲人,有些爱人(当然许多人根本谈不上是爱人只不过是婚姻合伙人)在婚姻里交融成生命的一体,而有些爱人却在琐碎里煎熬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们是如何消磨掉了对彼此的爱?

    《破碎人生》里戴维斯的妻子遭遇车祸突然离世,可是在葬礼上他连哭都哭不出来,他没有外遇,所以我们只能解读为他对妻子已经完全没有爱,可是这是真的吗?他第二天就如常去上班了,但莫名其妙地做些出格的事,直到凯伦和凯伦的儿子出现在他的生活里,凯伦的生活也是一团乱麻,儿子性向和行为都有所偏差,她依靠着并不爱的老板生活,她如同戴维斯一样深陷生活的泥潭,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凯伦和戴维斯之间也没有爱,他们只是同病相怜,所以他们相处的方式很可贵,他们都没有试着往前再走一步,他们都知道于生活危机中而生来的情感不是真正的爱。

    戴维斯在不断的破坏当中试图重建生活,他得知妻子曾经怀孕并背着他偷偷打胎并且那个孩子不是他的,他感到的不是愤怒,他回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妻子那些柔情蜜意的时刻,妻子那些充满情趣讨他欢心的小举动,他却漫不经心地将这一切忽略而过,是他伤了妻子的心,可是即便如此,即便她有了外遇有了孩子可她还是选择了他而放弃了孩子,而他却什么都不知道,他不知道她开不开心,不知道她伤不伤心,不知道她爱他爱到事到如今却还是想要留在他的身边。

    是什么让戴维斯在婚姻的日复一日里变得如此心不在焉?是妻子的主动追求?是岳父老板的强势?是联姻家庭的富有?可能都是,妻子占在主动强势的一方让他在生活里慢慢开始退缩开始不参与,他下意识地觉得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情感上妻子都不需要他,他忽略妻子忽略婚姻甚至忽略自己,不幸福却也没想过离开,他丧失了感受的能力,他失去了情感的共鸣,他丢掉了追求的意愿,他在婚姻里成了隐形人,他在,他也不在。

    然而我以为,即便是这样的婚姻也并不算可悲,因为至少有过爱,有的爱会成长有的爱会枯萎,可爱毕竟是爱,当他们走进婚姻的殿堂时毕竟心怀感激地想过要生老病死不离不弃。就像看《美国丽人》时我觉得最让人悲哀的并不是莱斯特和卡罗琳而是紧邻而居的弗兰克夫妇,弗兰克是同性恋,内心里有着深重的自我厌弃,所以他用最极端的方式来隐藏真实的自己,那就是结婚生子并公开侮辱同性恋者,可是欲望这东西就像不断裂变的原子弹,压抑越久就越恐怖,而一旦失控就会把生活炸裂成地狱。弗兰克在家里就是暴君,严厉地管控着妻子和儿子,那是一个多么怪异的家庭,活像一座坟墓,儿子时刻计划着逃离,妻子则如同行尸走肉,她只能唯丈夫是从,她在藩篱里困得太久,成了一只霉坏在锦屏上的绣鸟,连挣脱和反抗的欲望都消亡了,她可能也爱过他,所以才会被他困囿在婚姻里直至被他的冷漠和暴戾耗干心血,成为一具活僵尸。虽然莱斯特的婚姻千疮百孔,但好歹他和卡罗琳还在挣扎,还在试图找出一条路来哪怕只是解放自己,可是弗兰克和妻子却连挣扎都放弃了,除了溺于孤独早已别无选择。

    所以我有点儿羡慕珍妮,她十六七岁,不够漂亮也不够聪明,像只平凡的丑小鸭,身边还有安吉拉这样美丽妖娆的朋友时刻将她埋没在光环之下,连父母也不关注她,自卑让她更叛逆,直到她遇到瑞奇,瑞奇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和冷漠,他无视所有人,除了珍妮。瑞奇和珍妮是两个父母双全的孤儿,孤独是隐藏在他们身体里的磁铁两极将他们紧紧相吸,在瑞奇面前珍妮第一次感受到了那种专注,他的眼里只有她,他只看得到她,那种被人看重的感觉真美好啊。当然他们还小,几乎没可能共度一生,可是这样的爱陪她度过了最迷茫最困惑最没有自信的青春,未来就变得不再那么不确定也不再那么令人绝望了。

    匡匡说“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我们都想找到那个让我们的心不再漂泊孤独的人,可是就算这个人会来,人生路漫漫,这一路沧海变迁,爱会如影相随执手终老吗?当爱走到沉默不语,真希望我们还有勇气放开彼此的桎梏,好好地道别各自珍重,一个人的孤独总还是好过于两个人在一起的孤独。

    再没有什么比在婚姻里依然孤独更令人绝望,为什么你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