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 デート 〜恋とはどんなものかしら〜(2015)

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 デート 〜恋とはどんなものかしら〜(2015)

又名: 约会:恋爱为何物 / Deto - Koi to wa Donna Mono Kashira / Date - What is Love

导演: 武内英树 石川淳一

编剧: 古泽良太

主演: 长谷川博己 国仲凉子 中岛裕翔 松尾谕 和久井映见 风吹淳 松重丰 内田爱

类型: 剧情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日期: 2015-01-19(日本)

集数: 10 单集片长: 46分钟 IMDb: tt4237920 豆瓣评分:8.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29岁的薮下依子(杏 饰)是一名生活极度规律甚至到了偏执刻板的女性,她毕业于名门学府,以公务员的身份过着平稳生活,对凡事锱铢必较,喜欢拿数字说话,偶尔还和早已去世的母亲(和久井映见 饰)对话争吵。为了安抚老爸(松重丰 饰)的情绪,对现代人的爱情观全不认同的她不得已走上婚活的战线。与此同时的另一方,现年35岁的谷口巧(长谷川博己 饰),是一位自诩为“高等游民”的资深啃老族,他日常倦在家里看书、看电影,生活起居全靠老娘(风吹纯 饰)照顾,为了在母亲去世后找到一张长期饭票,他只得硬着头皮和三次元的女性约会。

演员:



影评:

  1. 人是不可能一边攥紧拳头一边微笑的,唯有猴子才会那样。By太宰治

    (一)
    真正喜欢上这部剧是在第九集。第九集的末尾,从第一集就埋下的悬案终于要被破解了:为什么谷口巧会选择不工作,做一个所谓”高等游民,实际上的啃老族。弹幕里的人纷纷在猜测原因,不少人觉得编剧一定又在耍观众——从纱织是一只小仓鼠和羽生暗恋的人是古美门就可以看出来。
    果不其然,谷口的爸爸猜测原因是面试官说了很难听的话,谷口也默认了——这样的理由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毕竟谁没有在职场上遇到过一点挫折。但是,接下来,画面跳转到十多年前。谷口巧大学毕业,去大出版社应聘,面试官提起他的父亲,口气非常不善。谷口巧很爱他的家人——这一点从前面的剧情可以看出来;但他是个温柔敦厚的人,这时,他没有发怒,更没有像他父亲说那样去殴打面试官,他愣了一下,他咧开嘴,他开始陪着面试官假笑起来,面庞变得十分可笑。然后,谷口巧坐在路边的长椅上,望着来来往往的社会人,他觉得自己做不了这样的人,或者他不想一辈子做这样的人。我一瞬间想到了《人间失格》——那不该是属于人类的笑容,熟读太宰治的谷口巧一定是知道的。
    这么说可能显得很夸张,因为在适当的场合伪装自己,与别人敷衍,似乎是一件再自然不过事情。的确,这段情节出来之后,很多人都吐槽说:这算什么理由,又是另一个纱织了。但我觉得这里才是全剧之眼:那些你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也许正是十分可笑的。绝大多数人把屈从社会的规则,把为了适应社会而改变自己的本性,当做理所应当的事情;所有的人都应该这么做,如果一个人发现他和别人不一样,那一定就是他自己的问题。人们会为自己无法融入大多数的群体而感到难过,会为自己在这个世界里活得如鱼得水感到洋洋得意;就算他们活着活着就成了另外一个人,成了行尸走肉,也毫不在乎——他们不知道的是,一个人只能活一辈子,可他们已经把这个唯一的自己浪费掉了。
    当然,作为成年人不去工作这一点是让人难以接受的,谷口巧只是编剧写出来的一个极端例子。其实关键点也不在于要不要做那些违背自己的心的事情。谷口巧过于细腻善良,说他脆弱也好,他就是这样的,这对他来讲这就是一件宁可一辈子无所作为也不能接受的事情;但如果换做另一个人,他有着别的目标,愿意为这个目标付出一切,这么做也就无可非议——就像编剧借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男主之口在第二集里讲的那样: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也许别人和你不一样,但这也没什么。许多人把男女主叫做奇葩,我想他们并不是什么奇葩,他们只是他们本来的样子,只是和大多数人不一样而已。若是所有人都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做自己本来的样子,那么大概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奇葩吧,奇葩这个概念早就不存在了。
    说到底,就像现实中的谷口巧不可能真的不去工作一样,人也终究还是社会动物,不可能全然不理会社会的规则。大概许多人能做的只是在自己心里留一块地,不把那些规则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尊重真正的自我,也去尊重每个与自己不一样的人罢了。

    (二)
    剧的名字叫“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所以恋爱究竟是什么呢。尽管从第一集开始我就知道男女主一定会在一起,但当我看到最后一集,阿巧与依子坐在地上啃着同一只苹果,像两个孩子一样地接吻,还是开心无比,若说这样的爱情就是命中注定的,我也乐意接受。我想,恋爱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他们可以有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爱好,也许他们之间并不总是愉快的,但他们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让对方保持本来的样子,甚至做更好的自己——这时,他们就可以偷吃同一只禁果了。
    阿巧和依子在生活里,也许是那种让人第一眼瞧不上,深交下去才会喜欢的人,也正是因此,他们渐渐成了恋爱不适者。他们内心都想谈一场真正的恋爱,第九集里,阿巧与依子分别与别人约会。他们去学习自己本来不喜欢做的事情,改变自己的穿着,改变自己的作息,这绝不能算是恋爱,因为他们已经在做另一个人。生活里这样的人也很多,他们因为对方的一句话会努力将自己变成对方可能会喜欢的样子,变成适合对方的样子,以谈一场没有摩擦的恋爱,这样的恋爱当然是不谈也罢。在恋爱中,我们不可能找到一个与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可以让自己时时不用迁就;但至少那一个能真正尊重自己的人是一定会存在的。比如阿巧说自己配不上那么努力的依子时,比如依子对阿巧的父亲说他的教育并不失败的时候。阿巧能够理解依子的认真努力,依子也能够理解阿巧的温柔善良;与此同时,依子会让阿巧去面对外面的世界,阿巧会让依子变得更有人情味。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好的恋爱么?这当真是童话里的爱情了。

    (三)
    追完这一部,我想到了本季的另一部剧《问题餐厅》。剧拍得很温情,但全剧我只被感动了一次。最后一集末尾,问题餐厅由于种种原因终于不得不关门停业,女主角阳子在忙碌完最后一个晚上之后睡着了,做了一个梦:梦里男性女性共同经营着一个餐厅,尽管他们性别不同,性格各异,却在为同一件事情努力着,一男一女两位主厨在厨房里忙碌,善交际露耳妹的接待着客人,懂得经营的东大女与男同事谈论着新菜谱……若说理想世界,我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就是这样的,人人相互尊重,各有所长,各尽其能,即使不去伪装委屈自己,也再没有歧视和争执。然而这仍然是梦。
    大概《约会~恋爱》说的也是同一件事情。男主和女主依然是原来那样与众不同的人,谷口不愿假笑,依子不再撅着嘴,可他们最后却谈了一场真正的恋爱,这多么理想化,又多么令人期待。
    无论怎样,先让我高兴一会儿,已被结局樱花树下的二人甜死。于我而言,我也和谷口巧一样有一些无论如何无法接受的事情,但就算我的父母能够供养我一辈子,我还是会去工作的;无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要做一个自己瞧得起的人不是不可能,要不做行尸走肉也不是不可能;最后,尊重他人,追问世界。难得鸡汤一次,就当是以此为誓吧。
  2. 声明:如果你想看正能量,没有。我也不是励志偶像,因为我一点也不成功,只不过是暂时脱离家里蹲的一个人。
    写这段经历,只是想回顾一下自己曾经痛苦难挨的日子。没经历过的人不会有共鸣。有过或者正在体验的人,我们共勉。
    我没什么成功经历可分享的,明确的说我最烦那些屁大点事办成了就要出来炫的人的。
    我从来不相信日子会变好,从来不。我习惯了消极地看社会。但是这从来不影响我好好过日子。我之所以能走出来,就是因为我再也不看那些“成功人事”的励志故事了。我们不需要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的人,我们只需要成为自己喜欢的那个人。


    另,虽然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想转载,但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我自己就是做知识产权的。多了就不说了。


    那天看到八卦组讨论有没有长期不工作在家的经历,最赞回复如是说:“之前有一年多不上班,宅在家里,闷了就等天黑路上人少了出门透气。
    再没有比那种状态更舒服的了,觉得自我隔离离开人类社会很舒服。
    完全不觉得不上班不工作是【20多岁的大好年华就这样耗着】。
    融入社会对我来说才是真正的浪费人生。
    要是家庭条件允许,简直希望能一个人在房间里宅一辈子。
    不要为我们这类人担心,跟人相处对我来说才是真正的煎熬。
    目前正在努力寻找可以重新回归宅居而不用依靠父母的办法。 ”
    真想给这位32个赞(不对,明明人家已经有快1000个赞了)。看看我们亲爱的男主角,neet谷口巧,真想对他说,我懂你!
    虽然现在我已经暂时回归社会了,但是我一点也不想说我为什么会变成一个家里蹲,又是怎么回归正常人社会的,只是想讲一讲我在当“谷口巧”的时候的状态。
    大学毕业以后,我身边每一个朋友几乎都去读了研究生,没有读研究生的,也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或者很好的男朋友待嫁,过着穿衣打扮养狗逛街的生活。而我,没有工作,没有书读,更没有男人爱,满脸青春痘,断绝了和除了两个一起长大的朋友之外所有人的来往,整天在家里,吃饭,看剧,看书,哭,睡觉。再也不用担心上学迟到,再也不用担心考试不及格,唯一需要担心的是,我的明天在哪儿呢?
    我害怕出门,因为我从遥远的他乡回到了从小长大的小区,小区里住着我的亲戚,我的父母的同事,我的小学同学,他们每一个人都知道我的过去。知道我曾经是个活蹦乱跳,喜欢笑,喜欢写东西画画的,喜欢读书的小姑娘。可是我不是,或许我从来都不是,活蹦乱跳,喜欢笑,喜欢写东西画画,喜欢读书,都是我曾经想给别人营造这样的形象。但其实我一直都是阴暗自卑的。
    曾经有一次出门和父母吃饭,回家的路上遇到我妈的同事,问我现在在干什么,我妈说,在家里呆着。或许是为了安慰我,那位阿姨说,没事儿的,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的。这样一句话一下击溃了我。我回到家,哭泣,和父母争吵,把种种的不顺都怪到父母头上。那年的夏天,我看了7本书,不知道多少部电影,和父母吵了不知道多少场架,流了多少眼泪。后来我再也不出门,为了不出门我装病,后来连装病都懒得装,只要听见父母还没出门,我就躺在床上装睡。
    我害怕别人的眼光,害怕听到在国外读书的朋友们的生活。我不是嫉妒,我只是不能祝福,我只是不能接受别人在过着我想过的生活,而那些人曾经在我眼里都不如我。对于这样的我,生活只是越来越糟,没有悬念地越变越差。
    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去工作。在求职的时候,被面试的人用难听的话奚落,在心底默念了一万遍臭傻逼之后,我微笑着回答他的问题,抛弃了所有的自尊。心里只是想着,如果有工作了,至少不会让父母那么丢脸。这样终于得来一份工作之后的第三周,接到久违的大学同学的电话。“亲爱的,XX回国了,我们一起吃饭吧。”这回,终于有理由拒绝了,不是吗?“我要上班啊。”“今天是周末了。”“我……我肚子疼”
    听着同学在电话那一头的欢声笑语,我整个人都被耻辱感淹没了。我无法想象他们是如何评论找各种借口不出席聚会的我的,只是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一个大学同学和我联系过。这很好。
    而这份当初让我丢弃自尊求来的工作,我做了不到6个月终于还是辞职了。因为那样一家不可一世的公司发不出来工资了。老板一次次承诺,我向大家保证,下周发工资之后,下周似乎成了不会再来的下周。
    而我,又回归了家里蹲的生活。
    之后的故事不想再讲了,因为我并不是一个成功的人,只不过是一个暂时脱离了家里蹲的人。我怎样脱离的也一点不具备参考性。现在的我,努力工作,只为了能尽快攒够钱,回归光明正大的家里蹲。
    那些年,我是个家里蹲的谷口巧。我只想说,我有权选择我的生活,从来不需要人理解,也更不需要人同情,我只希望活在我自己的世界里。
    我看不惯对谷口巧的嘲讽,看不惯那些说家里蹲的废柴找什么鬼借口的人。因为在家里的那段日子,让我最清楚,谁爱我,谁只是因为我看起来好像很好和我做朋友,谁是能陪我走出泥淖的人。谢谢我的家人和那两个朋友,就像谷口巧的两个青梅竹马一样,没有放弃我。
  3. 看了六话就写评论,被打脸的概率很高,只能就已经播出的胡言乱语几句。借用了一个老掉牙的小清新标题,请见谅。

    有个段子说,美剧是刑侦题材讲警察如何破案,医疗题材讲医生如何看病;日剧是刑侦题材借刑侦讲人性之恶,医疗题材借医疗讲人性之恶……虽然表现“人性”已经成了当下(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评论一切文艺作品的最方便的标签,我以为这个段子还是适用于本剧的:题材虽然是恋爱,但却不(全)是关于爱情的(这句好象是废话)。

    本剧的副标题是“恋爱究竟是什么呢”——换句话说,它呈现的是恋爱本身,而不是在默认大家都知道“恋爱”、“爱情”是什么的前提下讨论什么才是“好的爱情”——门当户对?彼此尊重?男女平等?这些乱七八糟的措辞都是建立在大家都明白“恋爱”意味着什么的基础上的。所以在第一话的结尾,男二号对于“不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感到匪夷所思的时候,人们通常默认的对于恋爱的观念就遭到了拆解。

    所以(!),让我开门见山地说:认为这部剧的“核心价值观”已经在第一话和盘托出,认为它的教导就是“婚姻不过是一纸没有爱情的契约”,就根本没有进入这部剧,甚至离题万里。这部剧的出发点我认为因此是:让人们从截然相反的立场——没有爱情的婚姻这一可能性——出发,从头思考究竟什么是爱情。

    作者的做法有点像“置之死地而后生”,通过刚开始破罐破摔的设置,让通常仅仅被默认的、因而也容易遭到歪曲的关于爱情的观念(“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喜欢一个人不需要理由”……)逐渐上升到主题层面,上升到意识层面。可一旦上升到意识层面,对“恋爱”的探讨必然涉及其他主题。(想象一下相反的例子:“找对象么就是要钱多的/胸大的/颜好的,这不废话嘛?!难道你喜欢穷逼/丑逼?”——问题如果以这样貌似不言自明的二元对立的形式摆出来,那确实让人无言以对。)

    谷口巧是一个“人间失格”般的宅男,不过和太宰治的主人公不同,他没有在人前装模作样的“道化”,没有圆滑的处事之道,更不善于找对象。他熟读文学,幻想自己能写出夏目漱石那样的作品,可终于不得不承认失败。他承认自己不是个天才,但并不承认自己是个废宅——高等游民不是废宅。

    但在外人看来,他就是个废宅,一个渣男。房子、车子、票子,要什么没什么;相比之下,男二号除了没有女朋友(当然,在现实中这是否可能是另一回事),各个方面都碾压谷口巧:事业成功,处事成熟,仪表堂堂。薮下依子看不上他,真是脑子坏了。——确实,在很多人看来,女主角是一个不通人情世故、谢耳朵似的人。写到这里,可以预感到,作者在这里抛下了一个很强烈的诱惑:让我们把男主角和女主角概括为“废柴文科男”和“奇葩理科女”吧!

    等等——在“文科男”和“理科女”的概括里,如何放下“高等游民”这个范畴?这么一问,我们马上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呵呵哒,“高等游民”什么的,不过是渣男的自我标榜而已,反正文科男都是这么恶心。

    也许吧,没有比这种合理性算计更对的了:就像依子的姑姑说的,一边是优秀阳光的青年,一边是啃老族,哪位更好?你说你会做家务?那你做做看啊!这位姑姑说得太对了,无比正确,世界是她的,应该为她点赞。事实上,很多观众已经这么做了:当谷口巧做出“真·年糕汤”的时候,不少弹幕忿忿地说:让男二号也试一次!

    谷口巧在各个方面都输给男二号,不错;但让我们问这样一个问题:在各方面都注重数值、将一切都量化的依子,为什么看不出男二号有多好,却和谷口巧相处到现在?(请别用“因为这就是恋爱啊”来回避,这部剧讨论的就恋爱为何物。)刚开始的时候,依子与谷口巧约会,完全是因为被他在征婚信息上填的几个数字吸引——可这一吸引人之处也在第一话里就烟消云散了。如果认为依子代表的是将一切都量化、合理化的生活方式,那么为什么在恋爱问题上她却不奉行这个原则?——相反,如今很多自视“正常”的男男女女,反而不依不饶地将恋爱量化:对方的身高得是多少、体重多少、收入多少,有没有房、有没有车。据说这是“门当户对”。

    那么是为什么?或者换个问题:依子到底是不是“理科女”?如果这个说法指的是她的专业,那么是的;如果这个说法同时包含着一种价值判断——一切以可量化为准绳,那么她不是。依子原来的理想是继承母亲的志业,可最终发现自己没有能力成为母亲那样的数学家。和谷口巧一样,依子知道自己不是伟人。但也因此,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知道什么是真正值得追求的、高尚的价值。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因此他们都已经向生活妥协。无论是解不开的数学难题还是夏目漱石的文字,都值得他们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也只有在这样的层次上,只有面对知识之树上最高的果实,他们才甘愿承认失败。真正可宝贵的东西,和工资地位之类的东西,其间有云泥之别。谷口巧的“高等游民”的生活很容易将人引入相对主义:例如说,你有你的生活方式,我有我的生活方式,两不相干(这也是他的自我辩护)。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相对主义只是他开始“高等游民”生活之后(!)的自我辩护,是结果不是原因。原因是:在认识到自己的界限、知道自己无法企及的境地之后,选择妥协。

    但妥协的方式截然不同:一个选择了宅在家里,另一个选择了一份平凡但稳定的工作。也就是说,比起谷口巧,依子对失败的承认更加彻底。依子固然不认同谷口巧的啃老生活,但她并不瞧不起他:那么,剧里面谁在瞧不起谷口巧呢?是他的母亲吗?是他的两个朋友吗?是依子的父亲吗?都不是。瞧不起他的,是依子的姑姑,是男二号。他们是日常生活的赢家,或许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像他们这样的人确实做到了赢家通吃,但戏中他们在依子这里碰壁了。不是因为依子这个“奇葩女”脑子不正常,而是因为对于选择“与生活妥协”的她而言,男二号无论事业有多成功,都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见过阳光的人回到洞穴,无法分辨墙上的影子哪个更妖娆。依子想要找个对象结婚,是因为不想让父亲为自己担心;换句话说,虽然她明白数学家的生活是值得过的生活,并且明白自己只能选择妥协,但她不太明白:“洞穴”的生活并不是一无是处。

    与依子不同的是,同样选择妥协的宅男谷口巧,其实始终懂得“洞穴生活”中有幽微的光:他从小就送给父母圣诞礼物,而且装作母亲烧的菜很好吃的样子。他对人温柔善良,但流行的社会标准将他逼到了自己的阁楼里。是的,谷口巧是一个怪物般的存在:他令人感到不安,人们很容易用“啃老”、“渣男”(但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废宅”将他打发,但他对母亲的爱、他年少时便表现出来的对友情的重视,都是无法被普遍化的、无法被量化的、无法被社会主流价值观公式化的善,柔弱却温暖。他只能生活在自己的洞穴里,因为本来用以表达他的善的语词——亲情、友情、真诚——早已被社会通行标准拿去包装“主流价值观”了。谷口巧没有在剧里对母亲说“我一直爱你,妈妈”,没有对助攻的队友说“有你们在真是太好了,朋友”;相反,他始终表现得非常被动。

    有人可能会说:那么,你认同谷口巧的生活方式?——如果这么问,那么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有些问题没有满意的答案,是因为提问的方式错了。对依子来说,重要问题不是他的生活方式本身,甚至不是他结婚的意图,而是两个人能否过有意义的生活。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如果不是从事数学的话?依子并不明白。与之相对,生活在阁楼里的谷口巧能洞悉深深埋藏在日常生活(那么多的客套、那么多的势利、那么多的歧视、那么多的空洞的交际……)底下的幽微之光。他无法将之诉诸文字——否则他便可以成为文学家,而不是生活上的相对主义者。


    可能会补充。
  4. 这真真是我看过的最春天的电视剧了。

    很多人在吐槽结局,我进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其实编剧大人一开始借男女主的嘴说出来的质疑恋爱的观点,并不是他的最终看法。

    他铺垫了这么多,把两个看上去不可能恋爱的人折腾的翻来覆去,就是为了肯定爱情。

    诚然,爱情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是“语言对性欲的美化”?听上去好像很对但是又不全然是这样。

    人的本质是孤独的,人们孤零零的出生,孤零零的死去。但人也是一种社会属性的集合。

    虽然孤独无法避免,但在某些时候会被片刻的亲密消解。不能因为快乐短暂而觉得快乐不重要。事实上,正是因为稀少,所以弥足珍贵。

    我们因为与他人相遇,相知,我们有了新的社会角色,我们是儿女,是父母,是妻子和丈夫,是助理或者总裁。因为有了他者,方能成全我们新的身份,拼合我们的人生。

    爱情是最妙的一种亲密关系。它基于荷尔蒙力比多,但又远比此复杂。它时而如狂风骤雨吹枯拉朽,时而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它存在于城市的钢筋铁骨,也存在于乡村的袅袅炊烟。它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中层峦叠嶂,也在贩夫走卒的闲谈里险象环生。

    然而谁都不能精确的定义什么是爱情。尽管我们有无数的爱情小说无数的爱情电影,我们还是没法说清楚爱情究竟是什么。

    因为每个人对爱情的理解和体验都是不同的。


    而正是因为爱情的参差多态,它才显得那么动人。


    所以,编剧大人让看似奇葩依旧的男主女主重新回到第一次约会的地点,他们的对话好像还是不近人情,依然没有什么Romance可言。但实际上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早已今非昔比,他们在恋爱的过程中完成了对自我的审视和对他人的理解。他们清楚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需要什么,能给彼此什么。

    想要的正好是自己需要的,而对方想要的正好是自己可以提供的,这也许就是爱情最好的状态吧。

    遇到那个可以和自己分食同一个苹果的人,遇到那个可以和自己只赏一颗樱花树的人,你最好握紧这个人的手,在这个温柔的季节里多留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