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不存在的女儿 The Memory Keeper's Daughter(2008)

简介:

    故事开始在一个突降大雪的夜晚,十月怀胎的Nora(格瑞辰·摩尔 Gretchen Mol 饰)肚子作动,身为医生的丈夫David(德蒙特·莫罗尼 Dermot Mulroney 饰)决定送她去自己的诊所,同时打电话给护士Gil(艾米丽·沃森 Emily Watson 饰)让他赶紧去诊所准备。

演员:



影评:

  1. 有些电影必定是会胜于书作的,比如《潜水钟与蝴蝶》,而有些则必定不如,像《追风筝的人》,再像《不存在的女儿》。不过不论电影与原著的差距有多大,我想我都会给它一个很高的分数。因为有些故事,本身已足够令人动容。

    最初,当看见屏幕上1小时28分钟的播放时间,我多少都是有些失望的。若是这个数字乘以二,我都不会觉得繁复和冗长。而导演想要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叙尽这样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怕是欲速则不达。这部作品之所以感人,完全在于对细节的刻画上和对人物心理微妙的“欲言又止”上,这恐怕是《不存在的女儿》最大的缺憾了。

    还记得那些深夜,昏黄的灯光照在手中沉重的书卷上,泪水不慎浸湿一角,不愿擦去,便最终与故事一同停留在那个泛黄的凌晨十二点。

    在那个鹅毛大雪的夜晚,卡若琳站在冰天雪地的路面上无助地瞭望与嘶吼,怀中的婴儿安静的熟睡,表情泰然若世,就像很多年后,她将手中的鲜花分予诺拉一半时的那样一样,安稳且不惹尘埃。卡若琳一次又一次地为菲比的尊严站在众议院的大厅前,一遍又一遍地叫嚣着作为一个孩子应有的权利,她心中怀揣着一个信念,那就是绝不可以让菲比再度遭到遗弃,生命对她来说已太过隐忍。卡若琳对大卫的爱,转嫁到菲比的身上,因而沉重到世上没有第二样东西可以相比。直到后来卡若琳与卡车司机一路相濡以沫地走来,他们之间的感情有时甚至超越爱情。在最艰难的时刻,卡罗琳遇见了他,而他也从未因为菲比的存在而嫌弃丝毫,他从未开口抱怨过半句,他从来都是默默地倾注着自己的爱。这些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去描绘的画面,电影只是一笔带过,如若没有读过原著,我想我不会明白他对卡若琳的爱有多么的伟大与令人嗟叹。

    另一个让我觉得扼腕的,是电影对于主人公大卫的刻画,大卫如此沉迷于胶片的世界,不是因为他对诺拉的冷淡,恰恰是因为自己太爱这个女子,以至于终日淹埋于自责和苦痛之中。一方面他希望自己当初的决定能够让诺拉心无牵挂地继续生活下去,而宁愿自己默默地忍受着思念女儿的煎熬。另一方面他又因为现实与理想的违背使得他内心饱受折磨,一再想要逃避外界世界的纷扰,他惧怕自己的痛苦会被妻子发现,于是长时间地浸泡在手术台前以此来麻痹自己的神经。他惧怕妻子的第三个孩子也会受病魔所困,于是忍痛拒绝诺拉想再要孩子的渴求。他为诺拉摄影时总是设法将镜头中诺拉的身体与沙粒融于一体,无非是因为他被现实逼迫到无处可逃的境地,觉得只有“鸵鸟埋沙”才是唯一的出路。

    他在暗房冲洗着刺鼻的药水,那是他唯一摆脱尘世的间隙,他拍摄不同的女孩,只是想要在她们身上寻找菲比的影子,为了寻找两全,他穷其一生都被责难束缚着,这种痛苦甚至需要诺拉与别的男人偷情,才觉得是些许的救赎。

    这些用了大量文字去描绘的画面,一个小时的电影实在显得太短太短,而可喜的是,电影的结尾,那个无邪的女孩再一次用她明媚温暖的笑容阐释着:有些爱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厚与沉重,甚至超越了生命可以承载的重量。

    而最后,保罗含泪的说着,其实他也失去了一个女儿。电影终于得到了升华。

    大爱无言,大言稀声。
  2. 这个故事里最痛苦的肯定是戴维。

    童年早夭的妹妹以及母亲的痛苦一直难以忘怀,对妻子及儿子几十年的隐瞒真相,对亲手送走的先天智障女儿的愧疚,甚至于为了不想再有残疾的孩子而自此寻找各种借口拒绝亲近妻子。而他的妻子,他的儿子,都因为对他的不能理解而疏远了他,背弃了他,离开了他。

    这种种痛苦就这样折磨着他,一辈子如影随形,摆脱不掉。

    他死后,他妻子诺拉在暗房里发现隐藏了几十年的秘密。知道当初风雪之夜产下的另一个孩子其实一直都在,前尘往事涌上心来。想起那天夜里,即将临产的她在汽车里指着自家窗口那些暖暖的灯光对丈夫说的那句话:戴维,想想看。等我们回来,一切都将会不一样了。

    诺拉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满怀着幸福和憧憬。而戴维的眼睛里,盛满了爱和怜惜。

    等他们再回去,一切真的不一样了。可惜,是走向另一端的不一样。他们失去了一个女儿,却承受了半个人生的痛苦煎熬。

    本片的另一主角卡罗琳,那个在风雪之夜突然动了恻隐之心的护士。她选择了自己做婴儿的母亲,将智障的婴儿紧紧搂在自己怀里,而不是将她送到赡养院。也许那个冬夜,是她怀里小小婴儿的那一点点温度让她想要爱她,给她一个家和永远永远的呵护和温暖。

    卡罗琳的爱让人很感动。但我要说戴维那样做也是因为爱啊。只不过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了诺拉身上,而那并不是诺拉想要的结果。

    这电影里没有恶人,亦没有恶行,只有恶果,这恶果戴维独自吞了。而其他人,虽然也经历了苦痛,可是都得到了救赎。

    故事的最后,长大成人后的菲比将手中的花束一分为二。送给自己的生母和养母,平淡而纯真的说:母亲节快乐!

    眼泪突然忍不住就掉下来。

    原来所有的爱恨情仇,皆因爱起。所有的是非恩怨,皆因爱而飘散化解!
  3. 你无权做出决定



    看似是最好的决定,却成为不可挽回的遗憾。但是,在做决定的那刻,没有人能够知道未来如何。而更悲哀的是,没有人有权做出选择。
    ——题记

    不存在的女儿,是2007年引入中国大陆的,当时小说的封面是一件白色蕾丝睡衣浮在一团漆黑的背景上。这张封面搭配上标题不禁让人怀疑:这本书是讲鬼故事的。

    不存在的女儿,在2008年公映。电影的海报设计毫无吸引人观赏的感觉,几个主角的大头像,活脱脱地像是粗制滥造的隔夜赶制品。海报设计还不如小说封皮设计。

    但是,故事却是一流的。借用电影剧情简介里一句很煽情的话,丈夫做出了当下他认为最好的选择,却不知道他的选择将会带来未来两个家庭的悲剧。

    故事始终是故事,尤其当一个故事的结局已经为人知晓,人们无不为主人公的决策而扼腕叹息。但最难决定的是现实中的决策。如果说世界是一个时空交错的空间,那么不同选择的决策结果引导小世界从一个空间转移到另一个空间。

    或许有人会指责男主角的自私,但我却觉得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和立场去指责男主角的决定,他是站在他的角度保护他的妻子,或者更深层次地说,是保护他自己对健康家庭的渴望。但是,上世纪70年代是没有《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水星》,所以男主角无法了解为什么自己的妻子对于失去了一个孩子的反应是一直浸淫在悲痛当中,并由此导致了出轨和家庭的破裂。

    人生没有假设。但是,假设,仅此对于一部电影进行假设,将另一段空间暂时转移到现时空间,男主角没有送走患了唐氏症的女儿,他的妻子恐怕在最初不会崩溃,却可能因为长年陷入对患儿的照顾而照样厌倦现在的家庭而出轨。所谓殊途同归。当然,他的妻子也有可能像护士Clair一样四处奔走,为唐氏症患儿的生存和教育权呼喊。

    从策略思维的角度,人站在一个选择的节点时,只能对可预测、可预期的结果进行比较并选择。并且基于人的风险规避性,会选择出现概率较高的决策枝。因此在纯理性角度看,男主角的选择没有错。只是在这个决策过程中引入“道德”作为控制变量的话,这个决策就不合乎世俗的观点,也由此产生了影片简介中的“却不知道他的选择将会带来未来两个家庭的悲剧”。

    在我目前研究的问题中,如果引入“道德”变量,也会引起很大的研究障碍。不仅是定量无法进行,还包括在定性角度缺乏扎实的哲学和伦理基础。而我也相信,引入道德后,不仅是我现在研究的问题,还包括这部电影所折射的唐氏患儿权益保护问题,都会出现不同,甚至是转机。同时,“道德”作为一个控制变量,将使结局和结论出现跨文化、跨地区的特征。

    当前中国社会优胜劣汰,竞争之激烈使整个社会变成你死我活之最丛林的丛林。物质的投入产出比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包括感情。爱上一个人,不一定是因为心心相惜,而是因为对方是一张长期饭票;更有甚者,指出,长期饭票终将老去,因此,长期得到各种饭票的能力才是真正的爱的能力。父母对尚未出生的孩子进行胎教,定期补充叶酸,为了防止孩子成为呆痴;带着5岁以下的孩子奔走于各种早教班,渴望能够让孩子领先在起跑线上;上了小学,小孩就成为上课的机器:奥数、唱歌、表演、演奏、英语、法语,如此劳碌的生活让人不禁过早产生人生苦短的想法,由此倒也能解释PSP的热销。生存的压力导致人人都在奔走,不得不盯住眼前盘子里的饭菜,而没有时间也没有权力去思考道德和未来。

    引出这段小小牢骚,是因为想说,以中国目前竞争的激烈程度看,唯一道德便是我胜出。注意,是我,而非我们。换句话说,只有我赢。所以,如果电影的背景在中国,人们或许会更多地赞同男主角的选择,而不是感叹:这是人道主义的悲剧。

    你无权做出选择。不仅是因为这个社会的法则不允许你做出选择,特别是与众不同的其他选择;而且是因为你人微言轻,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如果说前一个问题还能通过人道主义观念的宣传而有所改变,那么后一个问题或许就只能期待千年历史的发展。于此,只能慨叹:自求多福。
  4. 第一次知道唐氏综合征好象是在高中的时候看的一档电视节目,介绍了一个名叫“舟舟”的小小指挥家。他是一名唐氏患儿,脸上总是露出快乐的笑容,他的智力只有七八岁儿童的水平,但是却对音乐有着独特的敏感与热爱。我被他独特的身份感染,那张笑脸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那个时候的我,并不知道所有的唐氏患儿都有着一张同样的脸孔,以至于几年后在我身边看到这张久违的脸时,不经怔住。 确切的说,我遇见了两个。 一个是常年在后街上流浪的男子,约莫四十岁,个子矮小,常年戴一顶破边的草帽,身上的衣服也灰秃秃一片。 平日里看不见他的表情,因为总被帽子所遮掩。那一天,街上三五成群的七八岁的男孩朝他喊话,听不真切,反正不是什么好话。他登时站住,作势要上前,帽子下的眼睛精光一现。男孩子们一哄而散,边跑边继续喊着。 他转身默默向另一个方向走去,而我突然间很心慌。 另一个是在五餐帮工的女孩子,看她可能不到二十岁。同样是小小的个子,上身的白褂子上尽是油污,下身穿了个绑腿暗花的棉裤,脚上是双脏脏的棉鞋。 我们在楼梯道里碰见过好几次,我不太敢看她的脸,总是急急地走过。 那天,我们在厕所碰面了。等的人很多,我又冷又急,心情很烦躁。她正好在我前面,我巴望着她赶紧上完好轮到自己。 她回头冲我一笑,说:“姐姐,你大还是小?”我愣了一愣,答道:“小。” “那你先上吧!我不着急。”“哦,好。” 被尿憋急了的我连谢谢都没有,就跳了上去。 出来的时候一个插队的女生当仁不让的霸占了她的位置,她竟然也是笑笑。 而我头也不回的走了,我为自己没有说出口的“轮到她了”而后悔不已,却因这种后悔而更快地逃离现场。 我不知道她最后等了几个人,不知道。 你身边肯定也有唐氏患者,你的生活跟他们有过交集吗? 《不存在的女儿》中那个被生父遗弃的女孩,就是个唐氏患儿。她刚一降生便被判处死刑,当医生的父亲断言了她的早逝,把她的墓碑安放在绿色深处。 但好心的护士不忍把可爱的婴孩抛给救济院,独自担起了抚养的责任。 为什么父亲如此残忍,剥夺了她的被爱的权利?原来他有个患唐氏综合征早夭的妹妹,这件事彻底击垮了他的母亲和他的家庭。他不愿妻子再经受同样的痛苦,他独自决定了一切,他将背负着这个巨大的秘密终其一生。 不幸中的菲比又是万幸的,护士卡罗琳将全部的爱倾注到了她身上,她得以健康长大,像每个正常孩子一样,嬉戏、上学、交友、恋爱。 而当初为了避免不幸的医生戴维,却生活在挥之不去的不幸阴影中。虽然仍有一子,妻子却始终为失去一个女儿而耿耿于怀,而他则将大量时间用于摄影,在那间暗房里偷偷想像女儿的生活,压抑自己的痛苦与倾诉的欲望。当妻子终于不堪忍受他的冷淡而投入别人的温床,儿子目睹一切而对这个家庭彻底失望时,当初为了逃避不幸的他,遭遇了人生最大的不幸。 幸好在最后的最后,当真相大白于天下时,菲比将母亲节的黄色花束一分为二,送到了两位母亲手中,她纯真的笑容和母亲们的泪眼给了我们一个欣慰而又充满希望的尾巴。 那些期望躲开不幸的人们,最终隐忍痛苦一生。 那些坚强迎接不幸的人们,最终微笑走完一生。 献给天下所有小唐人和他们的家庭,你们是微小又伟大的。 照亮了我们追求幸福与梦想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