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伴雨行 I Come with the Rain(2009)

伴雨行 I Come with the Rain(2009)

又名: 幻雨追缉 / 我随雨来

导演: 陈英雄

编剧: 陈英雄

主演: 乔什·哈奈特 木村拓哉 李炳宪 陈女燕溪 余文乐 伊莱亚斯·科泰斯 欧塞维奥·庞塞拉 谷祖琳 李灿森 林迪安

类型: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中国香港 爱尔兰

上映日期: 2009-05-27

片长: 114 分钟 IMDb: tt1024744 豆瓣评分:5.5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洛杉矶警察克莱因(乔什•哈奈特 Josh Hartnett 饰)在办案中惨遭羞辱,罪犯嗜血如命,喜欢肢解活人。克莱因身受重伤,仍侥幸活命,但心底留下阴影,被迫革职。3年后,一位中国富商委托克莱因帮忙寻找失踪儿子师涛(木村拓哉 Takuya Kimura 饰),他来到香港,接待他的是好友孟子(余文乐 Shawn Yue 饰),后者亦是警察。在警局,克莱因与师涛擦肩而过。随后,发生荒野命案,孟子怀疑此事为流浪汉(李灿森 饰)所为,两人急忙赶到现场。与此同时,黑帮头目苏东坡(李秉宪 Byung-hun Lee 饰)的情人莉莉(陈女燕溪 Tran Nu Yên-Khê 饰)被狂徒掳走,后者开车逃逸,也来到了荒野处,但被击毙。调查中,克莱因逐渐发现了莉莉、李秉宪、师涛之间的微妙关系……

演员:



影评:

  1. 翻译字幕是个很大的问题,我甚至觉得不看字幕的话还比较容易看懂这片子。

    剧情往简单的说,应该就是Josh Hartnett所饰演的警察kline自我寻找从而自我救赎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借由他无法承受由“杀人魔”(Elias Koteas)所引起的内心阴影,从而走向迷惘无助,这时Father指示他去寻找他的儿子石涛,也就是木村拓哉,也就是来救世的耶稣,当然在寻找圣子过程中,势必会有怀疑神甚至迫害神的人——李秉宪饰演的苏东坡;也有一起追寻神迹却最终半途而废的人——余文乐(我一定要吐槽一下这位的英语,明明大家都是东方人,您一定要差得那么明显么?);以及李灿森、陈女燕溪等等不同的人。最后警察在kline找到了受难的耶稣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同圣子一起回到Father——也就是造物主那里,获得了内心的永远宁静。阿弥陀佛,哈利路亚。

    片中“杀人魔”的部分,伴随着kline寻找石涛的过程而展开的,一开始表达的仅仅是对“杀人魔”恐惧感;后来人体雕像出现——“杀人魔”做人体雕像不是变态(真的吗?),他只是在还原他眼中的人类,那个不断出现的巨大的嘴,大体就是一个贪婪的狰狞的符号化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最后,kline开枪打死他之后,割下了他的头,这就是《圣经》里说的“人类必将割下蛇的头颅”。这一部分在线性上可以说是发生在“寻找石涛”之前,但因为陈英雄并没有在片子刻意区分出来,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在kline心中同时发生吧,即“寻找耶稣”与“对抗魔鬼”这两件事情。

    自然,如果是希望怀抱“外籍刑警只身挑战香港黑社会,神秘男子荒郊无辜被虐”的心情的话,只怕会比较困难。

    其实我看完后,产生的第一个疑问就是有关片名的:I Come with the Rain...,综看全片似乎也只有一场戏“在雨中”,而这场“雨中戏”讲的大约是耶稣死而重生的事情,所以我第一直觉这里说的是“耶稣受洗”,可是感觉很牵强。因此,我特别去询问了一位有信仰的朋友,他向我解释了些有关于“早雨”和“晚雨”的内容——简单的说,这是一个用种子生长所作的比喻,从领受“早雨”生长发芽成熟到最终领受“晚雨”圣灵,来比喻个人被救赎的经历,或者基督徒成长的经历。(ps.更加具体的内容,可百度或者Google关键词“耶稣”“早雨”“晚雨”,以上。)
    我个人觉得,这个解释应该是比较贴切的,当然因为我实在也不是个真正有信仰的人,所以以上都只是“我觉得”。

    还有另外一个“我觉得”就是,陈英雄并没想拍商业片。
    虽然这个卡司这个故事大纲看上去非常商业,但也不能就此下定论。我总觉得他沉寂8年,就是为了找一帮型男来扒光他们凌虐他们让他们互相扭打?(当然我是很欢迎,让衣服拖得更猛烈些吧)——他明明娶了老婆的——当然我也不知道这其中的真相,万一他就是真想拍一商业片呢。

    可是即使作为“文艺片”而言,此片也还是稍显造作,《青木瓜之味》里也有大把的佛教意味,却并没有如此用力的感觉。

    ——以下纯属粉丝言论,不喜请闪————————————————————————

    对我而言,木村拓哉,本命一枚,因此他不管干啥我都DJ得很,这一点上,我跟霓虹国那些看爬坡也看出百分之二十几收视率的少女少妇败犬大婶欧巴桑们,立场无比坚定的一致。
    所以我还是要感谢对动不动就给我看男人果体的英雄导演,鞠躬。

    但是,怎么说呐,某人的大银幕之旅,怎么就一直这么别扭呢。
    其实我是真心的觉得,某人你的演法并不适合大荧幕,或者说不适合亚洲的大银幕导演君们,几乎所有的一线亚裔导演君们喜欢的都是“无印良品”,所以他们宁愿去找非职业演员,或者和某一位演员君长期合作,也就是干脆我自己培养一个意思——为的就是“去表演化”的表演。
    嗯,没错我的意思就是某人你的表演很表演化,按b点的说法,您是“表现派”的,走布莱希特那个路线。带有强烈个人气质的木村拓哉式的表演,在东方导演眼里真的是很不讨好。
    而且当你发挥“控制力”的时候——《武士的一分》就演得相当节制——另一个问题又产生了:当山田洋次评价木村拓哉“非常像当年的高仓健”时,我差点没噎死,我以为,说一个演员像另一个演员,简直是一种侮辱。
    嗯,我的意思就是“去木村拓哉化”的木村拓哉——你知道,演员君们的魅力是来自于特点二字的。

    其实日本的男演员,除了阿部宽是可以做到“角色与角色、角色与本人”完全抽离以外,即便是文艺片专业户Joe桑小田切让、安藤政信,对对还包括浅野忠信,甚至国宝级的真田广之,他们的表演也都是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的,只是说,就像听到连续剧是给做家事的欧巴桑看的就弃演Ando桑一样,他们早早的划好了自己的田地。
    而某人,你一开始就被划去另一边啊。

    厄,好吧,其实我也没什么好纠结的,反正你不管是爬坡也好果体也罢,我都很嗨皮——香港、越南……下一个台湾还是大陆啊?只要不是棒子,你怎么高兴怎么整。
    而且,就算是棒子……大不了我快进看……
  2. 这片子很长,但一口气看完了,特别是在还有无数文章要读的情况下。
    其实我只是想看书中场休息吃炸鸡的时候不那么闷就手贱地点开了在电脑上待了N久的伴雨行。这片子的魅力就在于,让看不明白的我非要试图看下去以搞明白what the hell it is about

    所以整个说来就是很意识流。

    但是涉及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肉体和痛苦。flesh and agony。

    首先吧,片子里的几个主要人物都纠结于肉体痛苦,不过方式不同
    哈奈特在那个变态艺术家的启发下无比着迷于肉体伤痛特别是伤口,所以他会把木村的伤口照反复摆弄;
    李秉宪着迷于肉体和痛苦,注意是分开的:他一方面着迷于暴力制造肉体的痛苦,另一方面着迷于他老婆的肉体(这个其实扯的有点牵强,因为暗示不太明显...)
    木村噢,他就有点神奇了,我其实不太确定,但他貌似是能够把别人的伤转移到自己身上。某个镜头里他从后面抱着个正太二人面目痛苦而狰狞,看到这一幕时,我承认我是不纯洁不厚道了;后面一个场景无数惨兮兮的人在他的小棚外面成围攻之势,我以为是大家要啃他的肉以充饥。不过后来李灿森说了一句什么u suffer for us all,那似乎木村的确是被安排成不死耶稣了。

    然后咧,就是关于痛苦的肉体之美。
    哈奈特的精神导师,那个变态艺术家,用尸体做雕塑,就是在追求这个吧。他的一番意味深长抑或狗屁不通的言论,其实还是蛮有意思的:
    ... a body created of suffering of mankind
    here in your body
    I've achieved what is missing in the passion of Christ
    here, AGONY
    I promised you a happy ending
    here it is
    take it
    其实,痛苦到底属于肉身还是灵魂,是肉体的属性,还是精神的体验。似乎我们现在总是认为精神上的痛苦比肉体上的痛苦更令人难以忍耐。但问题是,有多少人又真正的体验过肉体的AGONY。
    无痛(不是人流),似乎是美好的值得向往的,但是体会不到痛苦的亦不是完整的人吧。(其实有时候痛一痛之后,感觉还是很爽的,譬如按摩,那种酸痛,让人哎哟哎哟的时候也会大呼过瘾吧...当然,这么重口味的痛不适用于普罗大众)
    所以导师给了哈奈特几棍子和狠狠的一血盆大口就是让他实践出真知来得
    (我承认,看到那血盆大口的时候我也以为哈奈特是要掉肉了...不过如果咬下来就不切题了,不好强化食人行为与制造痛苦的艺术二者之区别──导师后来在电话里都说了我不吃尸体的...)
    果然,这个学生很聪明,很快就了了,于是给了导师一枪,让他痛苦而又不能立刻死的一枪。血泊中的导师,创造了痛苦的艺术,也在最后的痛苦中自己成为了艺术;而哈奈特,也因为这一枪创造了艺术,特别是之后割下导师的头,望着那个脚上的大嘴,似乎是要把头放进嘴里(这一个细节也很妙,导师说教的时候,就有看那个大嘴...学生还真贴心啊...)。于是两个人都功德圆满。The happy ending
    for both of them.

    陈女燕溪,就是李秉宪老婆,不知道有没有对错号,有点关系户。不过也是,她给了个李秉宪杀木村的理由,不然木村没机会十字架升仙...
    为了让这个角色进入主流,安排了她解毒的一段,穿着比基尼各种扭,痛苦异常。木村在他旁边帮助她,也可以看作是耶稣在替人解除、克服、超越痛苦。我觉得她最重要的部分在于那一句台词:(定定看着木村皮开肉绽的肉身,喃喃)there's nothing on earth more beautiful than you.


    这个肉体和痛苦,想法很好很有深度。后来着力渲染的神马耶稣神马father神马I’ll take u home以及李灿森躺在地上看的那个十字架,我觉得实在是太做作。不过李灿森看得那个十字架也挺有意境的。

    我同意那个谁谁说的,配乐100分。配乐是真好啊。故事么...怎么,陈英雄有在讲故事么?...
  3. 陈英雄是个向来喜欢用力过猛的导演。
    从之前的《三轮车夫》,梁朝伟的角色设置来看,就知道这个导演可以敏锐地捕捉到文艺青年的心理。梁朝伟在里面扮演一个黑帮老大,这不是问题,问题是他还是个蛋痛的诗人,诗人也不是问题,问题是他变态到明明是自己深爱的女人,却要逼人家去当妓女,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他在最后竟然是一边放火一边吟诵着自己写的诗歌自焚,此刻,装b到了极点。
    到了这部《伴雨行》,美国人扮演的是因为追踪变态连环杀人而得精神病辞职的警探,李秉宪是个心狠手辣而对妻子变态迷恋的黑帮老大,木村拓哉总体来看应该是耶稣转世,博尔赫斯小说中神秘的不死人,余文乐则是中规中矩地耍帅没什么特出的警察,但是中间一场不知所云的戏,也增加了他的神秘成分,与其他角色取得一些平衡。还有那个迷恋尸体的变态杀手艺术家,李灿森扮演的狂热教徒,陈英雄夫人扮演的莉莉,害怕一切室外细菌只躲在温室的幕后老板,所有角色无不带有神经质的特色。之前的三轮车夫,是以一个神经质的角色撑起整部戏,伴雨行则是神经质的群体戏。
    陈导演的电影里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正常人,或者是他根本不屑于拍正常人的戏。伴雨行所表现的主题,都是玄之又玄,关于抽象的基督精神?神秘的东方禅宗?痛楚?心理阴影?老实说我是看不太明白,不是与宗教挂钩的东西就叫做有深度,一些刻意的深度反而是造作,又让人不知所云,人通常越是不能明白的东西越是觉得高深。这是一些所谓大师的通病。
    庆幸还有几个镜头可以令人印象深刻。陈英雄镜头美感还是有一定水准,只是剧情是个硬伤,整个不正常人团队都是单凭一些偶然链接在一起,电影叙事最低级手段的就是借助老天爷,世界上有那么多偶然吗?一来爱情故事就是白血病,男主角一转湾就把女主角手上的书撞倒在地,伴雨行里面一场车祸,车刚好就开到了木村拓哉的小茅房前,而木村似乎是在香港当陶渊明的。
  4. 我承认这部片子我没看懂,陈英雄带着一帮帅哥把我忽悠了一个多小时,汗~~~不是陈英雄活回去了就是我水平不够。那几个都是俺们喜欢的,就这么给糟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