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学雷锋思潮兴起。在这个条件下这部电影诞生了。
电影讲述的是两方面,一方面讲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大主题。
第二方面就是反对那个年代许多人从旧社会带来的固有思想,认为服务业是下等人。主角小杨的那句"有福之人人服侍,无福之人服侍人"可见一斑。
电影的道理非常浅显,非常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女理发师》,同样是更正旧社会服务行业低人一等的固有问题。
不过这里却讲的问题更多。主角一直都以为自己不喜欢服务行业,认为别人都看不起他,其实潜藏的问题不仅仅如此,而是他对工作本身的态度有问题,即使换了工作也一样是会产生错误,比如他摔倒之后拿起石头就要打鹅。
上医院对护士态度恶劣,这就非常阿q了,这一方面又证明了他的旧社会固有思想根深蒂固。
之后又插入了主角父亲旧社会当店小二被人戏弄毒打欺凌,最后没有等到新社会的到来。
大家积极为主角做思想工作,最后主角也开始转变,变成了勤勤恳恳做事,热心帮助他人的优秀服务员。
最后他的师傅,三号服务员当上了人民代表,直接点名了主题,360行,行行出状元,服务员绝非低人一等。
主角也拿着为人民服务的书看了起来。
最后机械厂请三号服务员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结果办事员却请来来小杨为大家做汇报。小杨最开始非常紧张,但是后来小杨索性就把自己的事情和苦恼,后来也说明白了自己发现了自己的毛病根本就在态度上。说明了自己不能被剥削阶级思想所控制,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小杨也从此开始变好了。
当然最后人人都对小杨的服务态度满意。小杨也与之前的有过矛盾的护士美女擦出了火花,可谓是一部全家欢电影。
虽然十七年电影都有政治色彩偏浓的特点,但是仍然不能阻挡电影本身的艺术观赏性。
最后值得一说的女主角扮演者 丁吟 真的很漂亮。但是好像就这么一部作品,据说当年她也是一名滑稽戏演员,听说1984年就去世了,让人不禁感慨红颜多薄命。
今天又做最拿手还爱吃的白菜花炒木耳西红柿,一大锅做出来正好自己的量,不撑还很饱,真不错。
——《满意不满意》今天终于安排上啦!最开始是在FM105.1的央广戏曲曲艺电台听的电影原声,瞬间被吸引了,光是收听音频都觉得是好剧本、好演员、好电影。同时对得月楼的“5号服务员”留下深刻印象。
后来听了侯宝林、郭全宝同志的相声《窗口》,对新民车站的热情服务,描绘出人人干劲足、一心为顾客的美丽景象,令人无比神往!同时在这段相声中,还点名提到本片:“第八旅社对门有电影院,今天上演是《满意不满意》”。相声与电影联动了起来,真是双重趣味。
加以搜索到这部电影的海报,清新有趣、简约大方,对这部片子更产生了期待。
影片立意客观、人物设定贴近生活。正如相声剧《坐电车》中,李金斗同志所说“虽然有一少部分售票员同志服务态度不够好,但是也有极个别的乘客思想觉悟也不高”,而这一双“辩证法”的眼睛看问题,在影片中也更加实际地得以体现。“5号”同志受到老一辈得月楼师傅们的教育后,对于服务态度有极大的转变。但在面临“优秀顾客”努力服务的同时,又遇到了“钉子顾客”百般刁难,这使我们的主人公开始了服务工作中的新一轮考验。
——可惜看到的是咱们普通话为主的配音,争取有生之年二刷的时候能够欣赏到苏白吴语的版本~
这部电影,我认为应该推广到如今所有服务行业——尤其餐饮行业的同志观摩欣赏,但相比服务态度,而今缺乏的更多是对餐饮的操守、对菜品和菜系的基功,以及对祖师爷赏饭的敬畏。
看这部片子有种“男版穆三火” 的感觉。方笑笑同志穿个对襟儿的褂子,猛一看跟李洪春先生似的。“同志,我给你提提意见”——这句话真美丽,可是现在在街面上,能连正常说话的都少了。。。
——图片是电影中评弹演员叶兰英的一张剧照。我是先看的这张剧照,后来看的电影,这张剧照太美丽了:百花评弹团的桌围子、玻璃水杯、电镀电风扇、“新社会”的守旧——百花齐放,多么美丽啊!
影片仅仅用一个“小小”服务员的故事,就串联、凝聚了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各种职业以及可见与不可见的各个阶层,最终把工人阶级形塑为一个广洒阶级情谊、一心只“为人民服务”的利他共同体。
凌晨偶尔看到这部片,没留神看完了,写点啥吧。
作为1960年代初期“学雷锋”风潮影响下的作品,本片旗帜鲜明,甚至可以说是建立(或者说是彰显)了一种工人阶级的”新道德”。
影片讲述了一名对自身工作的服务性质不太满意,因屡屡怠慢,甚至呛声、羞辱客人而收获无数差评的饭馆服务员,在同事和“伪装”成同事的科长,以及曾遭受自己粗心服务的护士、司机、曲艺从业者等人的影响和教育下,变的热衷服务他人、“非常满意”的故事。较为引人注意的是,影片中的人物无论何种职业、何种身份(如隐瞒身份来做服务员的上级,以及最后透露x二代身份,促使主角反思的服务员),都心甘情愿地付出超出自己职业身份本身所应有的情感劳动。就连被主角在饭馆当众羞辱,说“脸像葱油饼”的护士,转头就在口罩的遮挡下,不暴露身份且毫无怨言地悉心照顾这位招人厌的服务员。
影片中,针对其它职业,甚至是毫不相干的行业也有类似的情节编织。在片尾的高潮段落中,这位“不太满意”的服务员被阴差阳错地推上了大会场的讲台“作报告”,之后他便“觉醒”了。主办人在介绍他时说道:“也许有人会问,我们农业机械厂的工人,跟得月楼面饭馆的服务员有什么关系呢……生产型劳动和服务型劳动是社会主义劳动的两个部分”。可见确实“大有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统一的话语体系中。不夸张地说,影片仅仅用一个“小小”服务员的故事,就串联、凝聚了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各种职业以及可见与不可见的各个阶层,最终把工人阶级形塑为一个广洒阶级情谊、一心只“为人民服务”的利他共同体。
同时期的电影,如《英雄赶派克》和“大炼钢铁”的电影(记不清哪部了)也不乏类似“跨产业作报告”的场面。在回顾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史上,本片跟这些电影也大同小异,均以一种不合时宜、略显生硬的方式展开。本片中段就忽然插入了一段与主角同为服务人员的父亲被旧社会地痞流氓羞辱的悲惨遭遇(此前影片似乎从未提及主角父亲的服务员身份),这毫无疑问是为了表明:在新旧社会,从事同一行业的父子两代人有着天差地别的社会地位。作为一种创作惯例,这一桥段无非是再一次向我们强调:旧社会简直不把人当人。
那新社会呢?新社会就如影片结局所展现的那样:就连最不热衷于服务他人的服务员,也可“满意”,也可在意识形态的询唤下投身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这隐约昭示着,在新社会,人皆可进步,皆可成为“神”,成为一种带有现代性意味,同时具有完备的社会主义理想的“神”。
诚然,抛开深层文本所建构的意识形态不谈,这部电影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优点,有两点较为让人印象深刻。一是本片的喜剧效果。本片原就改编自滑稽戏,主演是之前在苏州滑稽戏剧团周边卖茶叶蛋,后来成为剧场演员的小杨天笑(本名陈惠明),他的表演自然生动,尤其“假笑”段落,将他假笑的特写和客人纷纷离场的反应、以及“收发筷子”的动作交叉剪辑,产生出色的视听效果,就是当今观众在看到这段戏也会有所联想,会心一笑。第二点便是本片独特的苏州地域特色。本片主要戏剧空间——饭店场景即采用了苏州园林中常见的屏风设计,影片中还屡屡出现苏州评弹——主角便受因歌颂雷锋的苏式评弹而反思自己。此外,还有频繁登场的松鼠鳜鱼,交织甚密的苏州方言等。片中一场主角相亲的桥段不仅把场景设置在苏式园林,还把园林的“层次感”融入故事情节里——主角的母亲在园林中劝诫主角时被错落有致的假山遮挡住视线,从而误牵打太极的大爷,这点在设计上较为巧妙,让人会心一笑。
总之,想必这部过时的、老套的、宣教意味浓重的电影很难做到让现今的大部分观众满意,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满意不满意”,倒是立马想起了影片中作为行业模范的服务员——老杨师傅在招待要求退菜的顾客时说的一句台词(大致意): “我们是国营企业……退了就要遭受损失。让国家遭受损失,这样不大好吧。”
满意不满意是其次,让国家蒙受损失确实不大好。还是要衷心祝愿,祝愿我们的国家早些不会因为随便谁不满意就蒙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