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梁山伯与祝英台(2013)

梁山伯与祝英台(2013)

又名: Butterfly Lovers

导演: 郭小男

主演: 茅威涛

类型: 戏曲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13

片长: 98分钟 豆瓣评分:0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祝英台女扮男装来到杭城求学,路遇梁山伯,与其结拜为兄弟,两人同窗三载,情深似海。山伯不知英台女儿身,只以兄弟情待之。英台归家前向师母吐露真情,又假意为自己妹妹做媒,嘱咐山伯早去迎娶。山伯赶往祝家,不料英台已被许婚给马太守之子马文才。

演员:



影评:

  1. (我评价的是电影版,不知为何没有豆瓣条目,只好放在这里)

    我衷心尊重茅威涛老师勇于面对批评,致力于越剧的改良之志。然而,针对这部改编作品,我不得不提出一些批评。

    首先,我并非越剧领域的资深爱好者,对其历史、唱腔、身段和技法知之甚少。因此,我的观点并非出于传统守护者的立场,而仅仅是作为一位电影观众,从艺术角度来探讨为何这部改编在我看来未能成功。我未曾深入了解传统剧本,也未见过现场表演,仅是比较了1954年与2022年的《梁祝》电影版本。

    2022版的优点:

    比起54版本,新版中的梁山伯角色在情感发展上更为丰富和合理。尤其是在学堂时期的描绘,梁山伯对祝英台的爱悄然萌生,表现得更为细腻。在三年学堂时期,山伯就已经爱上祝英台。在老梁祝十八相送的桥段里,山伯被英台的求爱惹恼,要提前离开,是英台要他送完全程。而在新版中,是英台因无法忍受分别,要求山伯不要再相送,而山伯执意送到山亭。(当然,老版里英台的层次就比山伯要丰富多了,而这是新版失败的地方,详见后文)。

    另外,一些舞台和镜头设计较为吸引现代观众,例如学堂中群体伴舞的设计和一些更符合电影叙事的小细节,使电影在前半部分不至于过于枯燥。

    然而,不足之处也颇为明显:

    服装设计:可能受限于审美差异,尤其是祝英台的服饰,从轮廓到质感都显得粗糙,仿佛廉价古装剧的道具。这不仅影响了视觉效果,还削弱了一些传统肢体语言的美感。比如54版梁祝里,原本效果惊人的一些肢体语言也因为服饰的变化,尤其是袖子样式的改变而消失了(不知道专业名词,就是老版祝英台表示伤心时,把手举过头顶,长且柔软的袖子自然的垂下来,然后人物定格的表现手法,颇为古典、惊为天人)。而到了这部电影, 角色频繁下跪磕头来表达痛苦,贫乏的肢体语言设计像是三流话剧,实在有点没眼看。

    祝英台角色塑造:2022版中的祝英台似乎更多是为恋爱而出走,而非为求学知识。这一设定的单一性限制了角色深度的展现。肯定有人要辩论,为什么不能为了恋爱自由出走?我说,当然可以,但请展现相应的角色弧光,一个好的角色设计都是充满复杂性的。只有不经意降临的命运才能叫命运。祝英台在追求读书(自由)的道路上因被爱情砸中,而展现出的悲剧才能体现自由的二律背反(非要庸俗点说的话:旧社会中礼教的束缚)。

    视觉语言设计:可以看出导演想要将扇子作为贯穿电影的核心符号,可惜效果不尽人意。因这样的技法用一次是新颖,用两次是无聊,用三次就是庸俗。除去‘频繁掉扇子’,还有‘将扇子举起合成一个圆’,以及‘两人死亡后扇子缓缓升起’等等,都可以看出导演的黔驴技穷。见好就收是衡量一个导演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而这不是一个容易达到的事情——如果不再重复使用方便法门,那导演要用什么填充、传达复杂又激烈的情绪呢?这是好导演和平庸导演的重要分水岭,很遗憾,这部电影的导演,是非常平庸的。

    其他:庸俗意象的滥用和空洞的台词充斥了这部电影,还有糟糕的舞美……我看的时候没有做笔记,实在也无意再看一遍来一一指出……

    最后,从商业和艺术性两方面将22版《梁祝》和另外两部作品作对比。商业作品角度说,最近大火的《新龙门客栈》的越百版本舞台剧在结构和节奏上就处理得更为娴熟,更适合现代观众。当然,因为有电影版在前,该作品原本就是符合现代观影逻辑的,改编难度可以说更低,然而,该导演的功劳仍旧不可因此忽视。而在戏剧电影领域,最成功的改编莫过于《白蛇传·情》,该电影证明了优秀编剧与优秀导演的重要性以及优秀的戏曲改编是可能的。我理解改编的艰难,更理解大环境的艰难,但我仍期盼未来能见到更合格甚至卓越的创作……

  2. 前半段真心劝退啊,我第一次如此真挚地怀疑梁怕不是个同性恋……

    第一次草桥相遇,起源居然是……扑蝶!!!!!梁山伯你一个大男人,扑蝶?????诸位男同胞,不说早熟的古代啊,就是现在,17岁的中二少年们,你们能脑补自己扑蝶的场景吗?????真是少女心满满……

    来呀,扑蝶呀~

    然后扑完蝶,仔细看了看身边的少年,居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看,那少年,"玉树临风正青春,机灵活泼目含春"???嗯???目含春是什么鬼???直男看"男人"还能看出目含春???嗯???你还敢说自己是直的???最后你应该是发现英台居然是个女的,才抑郁而亡吧……

    看那少年目含春~

    然后三年同窗的时候,祝和梁同榻而眠,但两人中间都会放一碗水。从祝的角度出发呢,很好理解,但要说服梁呢,没那么容易——毕竟是水啊水啊!不是被褥啊!!怎么说服的,没演出来。所以讲道理,在看到祝要午憩一会儿,主动表示不用水了,梁都要端出一碗水来的时候,我觉得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人睡觉都要在床上放水?因为他让人端上水后,自己就出去了……出去了……去了……让祝英台一人一水睡觉。是为了养成好睡姿吗?嗯?三年了,好睡姿也该养成了吧……

    这一段我就觉得梁这个人太迂腐刻板了,大有席不正不坐之风。其实不管是这版梁祝还是其他的,我家有个小九妹这一段都是保留的,这段的意义在于梁的核心,他和一般的读书人不太一样,没那么刻板,条条框框在他面前也是要讲理的。

    世俗:女子不可读书。

    祝:女子也是父母生,和男子一般读书明理也该应啊。

    梁:仁兄说的有理啊!(而不是赞同条条框框,"那女子读书也是不成体统的啊")

    当然吸引到祝,是因为他赞同女子也当读书的观点本身,但梁之所以能有这个观点,是和他本身并不迂腐的特点有关的。所以这一版的梁居然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起码是毫无交代的情况下),仅以一句"规矩就是规矩",就强求留下一碗水来看,这个梁的核心是有所矛盾的,而且也太老夫子了吧……万万没想到祝还能就此夸他一番,果然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不过我最惊的还是祝唱着唱着,忽然来了一句"这碗水是梁兄的自重和人品"????自重???人品???这跟自重和人品有什么关系???行吧,你说梁兄居然能忍你在床上放水这个高危操作,是胸怀宽广,人品好,我忍了,可是自重是什么鬼?英台,你在暗示什么??

    英台,你怕不是已经发现梁兄的取向了?

    托媒的槽点在于师母。师母拿了英台家书上台,英台问:是又来催我回去的吗?师母:是啊。我?????是师母就能看学生家书了吗?????那你知道英台是女儿身也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知道家书内容的师母

    而最大的槽点当数十八相送的开篇了……我真有打死编剧的冲动……

    十八相送,四九银心上来就"十八相送喽"……这和抗战片的"同志们,八年抗战就要开始了"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呢,编剧你说,你是不是看的那片得的灵感?手动微笑脸

    看四九银心如何未卜先知
    兄弟篇预知

    思祝——梁兄性向实锤篇。师母向梁透露出祝是女儿身的时候,梁说:

    实锤

    梁祝的感情在三年中的确是积累深厚的,但对于梁来说,质变是发生在师母吐露真情以后,以前可一直都是兄弟情啊。直男的心理过程,我脑补了一下,大概就是,我有一个个性古怪但玩了三年非常要好的兄弟,他回家了我有点想他,然后我师母居然告诉我说这个兄弟他不是我兄弟!"他"是个女的!还喜欢了我三年!!还自许终身!!!等等,等等,我捋捋,我捋捋,我兄弟,哦不,我姐妹???哦不,英台她长得的确挺清秀的(有颜),跟我也很玩得来(有感情),意气相投,有才气有想法(三观一致),她喜欢我诶,她三年都有在喜欢我诶~~~进入狂喜状态~~

    而这版的梁山伯来了一句"怪不得你让我牵肠挂肚,茶饭无心,相思相念"????也就是说这位朋友在英台回家之后,就有了种种类似于对情人的思念,但又一直因为同性而羞于启齿,多亏师母帮了一把说,"他"是个女的呀!于是这位朋友终于可以面对自己内心,啊,怪不得!虽然英台此时事实证明是个女子,但您老的心理活动分明是在以为对方是男人的情况下就动心了啊喂,喜欢上一个"男人"实锤了啊喂!什么姻缘天定,都改变不了,一个男人对着另一个他以为是"男人"的人动心了的事实……我就想问,有任何的直男,会有这种念头吗?

    如果说前期我只是想吐剧本的槽,但现在到了逼嫁,我要吐一吐演员的槽。不知道是为了刻意和经典版有所区别,还是就是觉得这样演挺酷的,在祝父表示我把你许给马家了之后,英台以以下的姿态表情,冷静淡定的演完了大部分的对抗戏份,直到最后才滴了两滴泪——讲道理,前期情绪真心铺垫不够……

    表情一号
    表情二号
    表情三号
    表情四号

    一方面是和祝父有起有伏,最后层层递进的怒气的情绪处理出现了强烈对比,另外一方面,我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个时候祝英台能这么淡定。许给马家这件事,并不是她意料之中的,缘何没有一点惊讶慌乱,只是淡淡的说我不嫁,我不配。如果说这个时候,英台是早就知道这件事了,戏中却也没交代明白。这样的淡漠使得英台的抗争看起来就十分薄弱,后面的哭泣也显得仓促而没有感染力。

    从楼台会开始,后面的剧情编排槽点就没那么多了——感觉编剧终于上班了系列orz...楼台会这场戏,这一版的梁祝跟经典版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删去了梁祝相约同葬的桥段,山伯的愤怒、莽撞也被删减了很多,被英台一句马家有权有势就轻轻巧巧地化解了,他更多的是在自责,自责自己为什么没早一点发现。

    经典版的相约同葬,就我周围人的观点来看,这个点还是争议比较大的。有些人认可,有些人不认可,这一版把它删减,重新编排,其实是比较成功的。楼台会中不谈生死,只忆往昔,相思病的基调是垫的足足的。不过如果后期的山伯临终的时候,梁能再虚弱一点就好了,毕竟是将死之人,太精神,反而有一种为死而死的错觉……

    最后来认真夸一夸这版的舞美是真的美,比如这版的四九银心,在台上都没拿过行李,十八相送,四把扇子舞起来,可观性还是很强的。很适合吸引年轻观众,舞美很美,唱段也不错,梁祝情怀加分。(但我还是要吐槽有些念白咬字真·太普通话了……)

    十八相送

    然后对后半段有争议的剧情改编地也很不错,更女性向。整部剧融合了梁祝的小提琴协奏曲,也是比较有意思的一点。

    简而言之,楼台会后面的片段还是值得夸一夸的,前面的……编剧下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