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解放者:欧陆决战500天 The Liberator(2020)

简介:

    A diverse, deeply brave crew of ragtag soldiers become some of the most heroic fighters of the European invasion in World War II. The Liberator premieres November 11, only on Netflix.

演员:



影评:

  1. 这本书我在2014年就翻译引进了,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当时名字改为了《野战团》。这个团确实挺神的,经历了不少事情,从西西里岛最后来到达豪集中营。希望电影能够拍得更为精彩!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还有一段施帕克斯和党卫军士兵的对手戏,在对手福斯曾出版过《黑色雪绒花:一名武装党卫军士兵作战和良心的回忆录》,后面这本书更出名,但是这两个人居然在二战战场上有过交集,算很巧了。而且本书最后附录了福斯于2011年给本书作者写来的一封沟通信,里面提到的观点非常客观。建议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

    本书实际上也是在拷问人心的善恶,从美军士兵在达豪枪杀了那些看守,是对是错?施帕克斯阻止了手下的屠杀,他在战后比较活跃,因为孩子被校园枪击案打死,还和北美步枪协会干上了,这个老头从头到尾都是个道德上无可指责的人,最后以准将军衔退休。所以翻译这本书时非常愉快,作者说了个非常好的平凡人的故事。

    贴个京东联接。

  2. 也可能是我本能的把这副画面提前预设在了自己的脑海中,一名优秀并且有着天生的领导才能的白人军官在人品及责任感无可指摘的同时,兼具同情心还遇事明辨是非,公正善良,这难道就不是我们中华文明一直鼓吹的“圣人”之活样板吗?这名叫斯巴克斯/Felix Sparks的上尉带领的一群已被军方视为害群之马的乌合之众,是一帮由印第安土著和墨西哥后裔组成。他们的本身的肤色及相貌,口音和所受文化教育及家庭生活的背景已基本被以白人文化为核心而排斥在社会边缘了。酗酒滋事顶撞上司违反军令也似乎使他们有了更好的借口以逃避残酷的现实。斯巴克斯的出现无疑就是一颗“大救星”,标准的米国好莱坞式的故事叙事,白人拯救了这样一群死狗扶不上墙的人渣乐色,给了他们重生的机会。后者也像狗一般的忠诚来回报前者那因非凡智慧而浑身放射出耀眼的神光。除此正义一方的义正言辞外,反面邪恶的另一方就必定要像洪水猛兽一般,毫无人性,狼心狗肺,见人吃人见狗咬狗的伟光正逻辑才能让受众感受来自上边神之爱的恩泽且不由自主般痛哭流涕感恩戴德终不能自己。多好的构想,看着这种“渣”画质我不由得这样安慰自己,心情竟然释然了许多,不思考且像猪一样地活着确实也如此般惬意呀。

    画面再次回到片头开始,盟军在意大利地区强行实施登陆。片子并没有从宏观的角度阐述这一宏大行动的背景,英国人靠着蒙哥马利将军的“打呆仗结硬寨”的策略借助物资高耗活动低效活活拖死了手中物资兵员无几的德军将领隆美尔,后者最后被迫饮毒自尽以表忠心。在意大利人的热情“欢迎”下,英国人明显产生了一种错觉,挟精明的米国人打算去解放罗马帝国的后裔们,可是他们算盘没打准,遇到硬骨头凯塞林高超的防御指挥术,让盟军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伤亡代价。

    斯巴克斯一群就这样在高层们还远在天边做着春梦时,被投放进了依旧被纳粹德国军队牢牢掌控的南欧之境。

    斯巴克斯似乎有着天生的领导才能,不过也和他的生活轨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时年17岁离家打拼求生,饱尝人间冷暖,残酷的岁月并没有消磨掉他对生活本身的向往,而是令其意志愈加坚强。早年的戎马生涯铸就了他今后的性格特征,冷静,坚毅,果敢和机敏。他之所以要去“感化”这些非白人同胞,也是奉上级的命令,正值战争处于胶着状态,面对着巨大的伤亡数字,即使这些不听指令的问题士兵难以驾驭,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的感觉。斯巴克斯个人对种族有何看法,片中着墨无几。不过,借片中刚开始那位曾经在美生活过的德国军官之口,也能体会到当时米国主流社会对种族问题的态度。“你们米国人的酒吧牌子上写着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不准入内”。我在想,即使斯巴克斯内心深处有抵触种族歧视的可能,但在现实中,作为个体的他会服从于社会趋势和大流,毕竟反抗的代价是无法预测和承受的,至少没必要。换句话说,如果斯巴克斯没有职责在身,首先因肤色认同问题他就不可能混入和这样一群“异类”打成一片,即使他本人愿意,后者未必会接纳他。印第安人作为原住民本应有着天然的自尊感来俯视这样一群外来入侵者,可是冷冰冰的实际境遇是他们作为遗民被完全的遗忘了。这样的心境落差和现实对他们的各种歧视蔑视,时间长了,酗酒和打架也就成了宣泄内心愤懑地家常便饭,结果,长此以往,他们的身份标签越来越被边缘化,自暴自弃于荒凉和无助之中。墨西哥族裔的待遇并不必前者强多少,虽然他们也许更看不上土著遗民,可是被动地和前者划为一类并被排斥与主流之外,他们的心理挣扎和尴尬处境一定只多不少。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因素,斯巴克斯用平等的身段和尊重的语气告诉这一特殊人群,机会有,但需要你们自己的选择,是继续自怨自艾于铁笼之中,还是抛开内心的负担,迈出这看似艰难且极其重要的一步!其实这是一桩看似两边都受益的好买卖,前提是大家都心甘情愿。前者需要后者流血卖命,后者需要前者的尊重和承认,至于说代价,无疑后者要承担的更多。斯巴克斯作为中间搭桥之人,无论技巧和行为都堪称一流。

    面对德军的誓死抵抗及坚固防御,作为男主人公的斯巴克斯很快就挂彩且险些丧命。原本可以靠着重伤侥幸活命而从此远离战争,Plus家里还有老婆孩子热炕头。反“正常逻辑”的他竟然带伤重返战场,他内心挣扎过,可是当他把对于职责和使命的认知始终放于自己对事务思考和判断的第一位时,儿女情长本应是本能考虑进的第一要素却常常作为第一选项被直接排除掉了,这对于很多更侧重于自身利益和世俗考量的人们来说诧异且无法理解。换之角度,他作为上司把对下属负责作为第一要务来对待时,下属的绝对忠诚履职也是必然的结果。圣人模式一直在我看来也是个伪命题般的存在,只要人有欲望,包含起码的求生欲望,圣人根本从来没有存在过。斯巴克斯从来就没有打算把自己装扮成所谓的圣人,他对于家庭的思念不会比其他深陷战争泥潭的同伴们少,他只是权衡了得失后,并非很理智的选择了保全自身,却是凭着内心无法排解的忧虑一头扎进毫无尽头的战争,他爱护自己的士兵,他们对自己的信任让他甘愿冒险,单单一句“One for all, all for one”似乎也不能解释这种生死与共的战地情谊,更何况是一个白人领着肤色不同的在德军眼里是低等民族的士兵群体。当然也可以把这种现像归类为特殊,在那样恶劣艰险的环境下,这种情感连结在经过生死考验后,跨越种族和文化差异下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理解的。像我之前说的那样,战后,大家各回其位,回到原正常社会应有的生态中,他们之间因肤色而隔阂不敢说已经完全消失,但也应该会悄然地在每个人幸存者的内心再次生根和发芽。文化带来的身份认同感在群体中是一种安全的保证,但对于单一个体来说,似乎从来就没有友好和友善过。

    回到战争,死亡时刻相伴,斯巴克斯一众到最后只留下屈指可数零星的几个幸存者,其残酷程度已经超越了文字描述。除了圣人,每一个人都本能的怕死。只是有的人在历经死亡威胁后麻木的接受了这份死神不情愿馈赠的“幸运”,有的人还没有来得及品尝死亡的具体味道时,便灵肉分离,也许后者痛快的结局更让前者生不如死。战争摧毁的不是一幢幢有着悠久历史背景的知名建筑物,而是在潜移默化的把每一个参与者,无论黑白正邪,如抽丝剥茧般剔除掉了人类文明经过万年积累下的对人性之恶的反思,以及同情怜悯,关爱友善,扶弱助残等等的美好精神和理念,最后培育出一种扭曲畸形的怪物,无情的吞噬掉每一个人心中尚存的一丝善念,在面对死亡,人类的动物本能的杀戮和破坏无疑是短期的应激反应,可是在技术加持的近代工业化时代大背景下,其摧毁力造成的后遗症已经远远超越了历代过去冷兵器为主的战争。我们先抛开宏观的历史背景以及YSXT挟持下的国家和民族主义等学术概念,抛开立场二元论,让我们回归到一个最本质的问题,在生死关头,你是否会开启内心的“圣人”模式,即使对方是相拼相杀的死敌,也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会贸然扣动那决定生死一刻的死亡扳机?诚如片子中的某一场景,当斯巴克斯的小队被党卫军一支小队死死钉牢在地势低洼且开阔之处而垂死挣扎时,该小队的德军军官最后选择了对仅剩的几名敌方伤员放生,这种极低概率发生的偶然事件也在向那些极易红眼和叫嚣战死光荣的“狂人”及疯子们揭示了人类内心隐藏最深处的灵魂最高境界,是完全超越“圣人”这种人为制造的劣质招牌!有人会对这种所谓“圣母婊”爱心大泛滥嗤之以鼻,可是片中也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对于十恶不赦双手早已沾满鲜血的集中营刽子手们和其后台,也许他们最终期盼的就是那一颗充满愤怒之火的子弹来马上结束自己罪恶的一生,公开公正的审判和将其恶贯满盈的罪行昭示天下才会令前者痛不欲生,所以纳粹高层包括格林和希姆莱以及戈培尔都选择了提前自我了结,在他们的那特有的认知观里,无论之前的是非对错,只要输了就只能跌下“神坛”而走上“屈辱”的绞刑架。

    依旧回归到战争本身,由死亡而衍生出的恐惧像空气一样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内心之中,纵使最勇敢的人也不可能完全把这种情绪抛掷脑后,更何况每天都能见到血肉模糊,残肢断腿以及惊恐绝望的垂死哀嚎。面对亲密的战友在战事不间断的推进中一个个的倒下或战死或负伤,坚强的他也时时都处于崩溃的边缘而不能自拔。片子并没有完全像医师手中手术刀般的精准刨析男猪脚的内心分秒变化及独白,没有必要也根本无可能。而是仅仅借着一个胆小懦弱的年轻士兵奋力挣扎使出最后一口气而拯救了整个小队被全歼命运的特例,来揭示一个浅显的道理,在人性皆丧失的非人环境中,心中对他人保留的善念其实拯救的不只是千疮百孔的肉身,而是作为一个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这种信念也是斯巴克斯和战友相互扶持彼此信任最终坚守到战争的帷幕落下,虽然所剩人员寥寥无几。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善念该是以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存在才对,也许这种对错二元论本身也是个问题。在佛家眼里求善就是为未来来世而积累功德,这是一种很明显的功利心驱使的状态,如果没有轮回也没有所谓的脱胎托生,那求善还有什么意义?我求善的终极目标就是得益于我自身,其他人与我无关,讲究个人的修行境界最终留下的也只有肉身灭失的和精神尚存的简单轮回。斯巴克斯的善念来源于何处,除去源头,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根基坚固的职责观,当职责作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使命时,他与下属以及上司的关联纽带中擦出的情谊似乎就有了很好的解释(该词情谊用法是否恰当待定……)。当然把这个语境直接嫁接到纳粹德国的那一方也依然成立,并无违和感。所以我之前就提出先撇掉立场等二元论的观念,只有简单的就事论事,两边的人如果没有历史语境的解释,他们只是在关键时刻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主动也好被动也罢,对错都是后话而已。片中并没有宣扬宗教情怀也没有站在历史的话语中刻意评判剧中的每一个人,只是稍带温情的叙述,故事和人的完美结合也是该片的特色之一。

    最后斯巴克斯和乔治巴顿的对话,不知有无真实的历史发生过。如果没有,借助战争狂人之口,说出那句话也真的就是全片的点睛之笔,”go home, Felix, don't let the scars ruin you."

    完。

    斯巴克斯本能地(原处为选择一词)“撕掉“圣人”的外衣,洗掉战争带来的满身污垢,和爱妻相拥而抱,终于又变成了一个向往家庭生活的正常人,幸哉!

    真完了……

  3. 费利克斯·劳伦斯·斯帕克斯 Felix Laurence Sparks1917年8月2日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四岁时,全家搬到迈阿密,老爹在那里为一家铜矿公司工作谋生。费利克斯是家中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厄尔和三个妹妹拉德尔、弗朗西斯和玛格丽特。大萧条期间父亲被解雇,家里没有余粮,费利克斯高中毕业后不久不得不离家出走。1936年,菲利克斯为了一日三餐收入稳定而应征入伍,他被派往夏威夷珍珠港的卡梅哈梅哈堡Fort Kamehameha的一个海岸炮兵团。因为会打字,所以很快被晋升为下士。涨的工资帮助他为上大学的目标攒钱,但这还不够。斯帕克斯注意到有几名士兵晚上在厕所里冲洗照片赚了外快,他说服了连队指挥官帮助他在邮政交易所开了一家摄影店。没过多久,他的收入比长官还多。1938年服役期满,随后就读于亚利桑那大学,在陆军预备役期间,他参加了预备役军官训练营ROTC和一些公民的军事训练营,在训练营里他被公认为杰出的学员。1939年,他被征召,1940年,他被任命为少尉。斯帕克斯被分配到位于俄勒冈州锡尔堡的第45步兵师。

    雷鸟徽章是美洲原住民好运的象征

    第45师被称为雷鸟师,前身是科罗拉多州陆军国民警卫队。那时候美国军队实行种族隔离,不同种族之间几乎没有接触。但是45师则由一群截然不同的士兵组成:印第安人和墨西哥裔美国人,以及一小撮贫穷的白人牛仔。

    斯帕克斯中尉被认为是公正和开明的,但他非常强硬(甚至在达豪集中营门前拿枪对着前来抢功的42师副师长Henning Linden将军),不能容忍下属的不服从。当士兵们退缩不前陷入困境时,他会毫不犹豫地斥责他们,当他们受到不公平的挑战时,他也会毫不犹豫地为他们辩护。斯帕克斯赢得了他手下的人的支持,他们反过来也为他冒着生命危险。

    “斯帕克斯努力想知道他的人是谁,”作家亚历克斯·克肖(Alex Kershaw)说。“他知道他们所有人的名字。他是一个非常强硬的混蛋和倔驴,但他非常非常擅长与他的人建立联系。”

    1941年6月,菲利克斯与大学恋人玛丽·布莱尔 Mary Blair结婚。

    玛丽·布莱尔 Mary Blair

    1943年6月,费利克斯离开怀孕的妻子以上尉身份被运往北非;此后,他参加了1943年7月西西里岛登陆战,安奇奥保卫战。又从意大利出发,继续参加了登陆法国南部的龙骑兵行动、阿登战役(1944年至1945年)、凸出部战役(1944年12月16日至1945年1月25日)和阿沙芬堡Aschaffenburg战役(1945年3月28日至4月3日)。在整个战争期间都在该师的第157步兵团服役。

    157团作战历程

    枪柄夹爱照,当时最炫流行风

    战争接近尾声时,斯帕克斯升为中校,担任第157步兵第3营的指挥官,准备去堵截元首,作为第七集团军的一员占领纽伦堡,然后解放达豪集中营。

    第157团累积9枚荣誉勋章、61枚杰出服役十字勋章、1848枚银星勋章、38枚功勋勋章和59枚士兵勋章,45师伤亡10500人。乔治·S·巴顿将军称第45师是“美国军史上最好的师之一,如果不是最好的话”。在二战期间,斯帕克斯获得了银星奖、紫心奖和法国十字勋章。

    斯帕克斯(左)在达豪阻止美军向德国战俘开枪。(图片由《落基山脉新闻》捐赠给丹佛公共图书馆)

    战后,斯帕克斯从科罗拉多大学法学院毕业,进入律师行业,在科罗拉多德尔塔市实习。斯帕克斯是当地民主党领袖,曾担任科罗拉多州第七司法区的地区检察官(1949年至1953年),并临时顶替了科罗拉多州最高法院助理法官的空缺(1956年)。1957年,斯帕克斯被任命为科罗拉多州水资源保护委员会的律师(在1969年帮助起草了《水权确定和管理法案》,该法案解决了全州如何分配水资源以及保护所有居民水权的重大问题)。1958年,他成为董事会的董事,并一直担任该职位,直到1979年退休。

    除了从事法律和政府工作,斯帕克斯还继续在军队服役。斯帕克斯被任命为科罗拉多州陆军国民警卫队第157团战斗队(RCT)的执行官,随后指挥RCT的第一营。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他以上校的身份指挥第169野战炮兵团,包括在1961年柏林危机期间召回现役几个月。Sparks于1968年晋升为准将,并被任命为科罗拉多州国民警卫队陆军助理副官和科罗拉多州陆军国民警卫队指挥官,直到1977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1968年晋升为准将

    斯帕克斯和他的妻子育有一女两男三个孩子,晚年幸福。退休后,斯帕克斯参加了雷鸟师的聚会,并与其他士兵重新建立了联系。他甚至开始和家人谈论自己的战斗经历,这是他近50年来的内心经历。

    结婚60周年。左起:1941年的婚照;1961年的肖像;1942年他在美国陆军上尉时拍摄的肖像。(格伦·浅川/丹佛邮报通过盖蒂图片拍摄)

    1993年3月18日,一切都崩溃了。斯帕克斯的孙子李·普姆罗伊(Lee Pumroy)坐在一辆汽车的后座上,一颗9毫米的子弹穿过后窗,击中了他的头部。他死在双胞胎兄弟史蒂夫的怀里。作家亚历克斯·克肖(Alex Kershaw)说,刚送走母亲,又送孙子,犹如“打开了洪水之门”,也促成了《解放者》(国内译作《野战团》,作者主要是因为达濠集中营的那张照片才开始深入关注的)传记的诞生。斯帕克斯开始为改变枪支法奋斗余生。

    2007年9月25日斯帕克斯在科罗拉多州的莱克伍德因肺炎引起的并发症去世,被安葬在科罗拉多州麦岭的皇冠山公墓。

  4. 现在写篇战争电影观感变复杂了,立场问题突然会冒出来干犹情绪。其实,近些年全地球的主流战争电影已经都是"反战"为主体,少见耀武扬威式的国家宣传片。 怎么"反战"呢?基本上视角是个体的,是参战者个人的,是浴血战斗的某个士兵(团队)的战争经历和势必带来的心理创伤。商业化场景越激烈逼真,越揭示和平对于生命个体的巨大意义所在。 《解放者:欧陆决战500天》是一部动画电影,又是一部真人电影,这算是CG特效制作的一个新领域,叫做主演动画(Trioscope技术)。原理极简单,拍摄时真人在绿幕前出演,后期从背景到主体由CG进行渲染。 成片的景致是电脑绘制的,适合动画电影的写意。而人物经过CG渲染完整保留了真人角色的表情,改变了动画人物情绪细节″无情"的本质。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流畅度还有待突破。 这种技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很省钱。一部《兄弟连》至少需要过亿的投资,而CG制作只需要很少的成本,就拍出一部同质化的二战史诗叙事。当然,终归是动画电影,而且秒变小成本制作。 网飞出品的《500天》如其名,真人真事,一位正直果敢的盟军白人军官带领″不入流"的被歧视有色人种士兵在二战欧洲战场拚杀500天的全程经历。 源于自传的真实叙述,且作者本人直到老去也是情操上有口皆碑之人,本片剧情不能用英雄无敌、视觉大片、宏观主旋律这类传统视角观看。这是一部描述个人成长与责任,呈现明确反战意识的严肃作品。 从意大利到法国到德国本土,从最初几近被团灭、重伤后重返战场、经历血肉屠戮、绝死拯救伙伴,直到达豪集中营失控射杀看守事件,每集一次人间绝境,残酷凶暴。 不仅如此,在道义人性上,与制度、与敌人、与自我,也是冲突崩坏尽存。看着种族歧视下团队士兵的"劣根″,看着他们成长为队友又一个个阵亡,看着血肉战场对个体的巨大扭曲,看着仇恨导致的疯狂报复,也看着与敌手之间的尊重和尊严,还有着军人天职的残酷和不公。从个人视角介入,和平是何等昂贵和重要,因而反战是必须的。 叙事严肃的一部动画片,动画片那么一本正的深重,这是最初观感。这套剧集基本上就是动画版的《兄弟连》,只是主题更微观一些,淡化了正义战争的主旋律氛围,强化了个体的战争经历以及境遇。 剧集主体上写实客观,充满正能量。在为个人发声的时候,其实也是理想主义味道,并没有做更深层面的心理探寻,这是当今战争电影的主流创作意识。反战反战反战,但也深知力不从心。况且,没有娱乐性的电影也没有市场,没有主旋律更不好。所以,真理全靠观众自己分析哈! 相对咱们自家的同类电影制作,《500天》是块绝佳模板。源于真实的,确认是正义的,论艰苦卓绝的战争事例我们是不缺素材的,又何必去闭门造车编造神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