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美国情事 An American Affair(2009)

简介:

    1963年,古巴的导弹危机甚嚣尘上,美国新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则正处在大展身手的好时机。13岁的华盛顿男孩亚当•斯达福德(Cameron Bright 饰)便生活在这个特殊的时代里,他如每个同龄人一样,经历着属于自己的青春躁动。对面公寓新搬来的女人引起了亚当的注意。这个名叫凯瑟琳•卡斯维尔(Gretchen Mol 饰)成熟性感,她的绰约风姿令亚当深深着迷。

演员:



影评:

  1. An american affair/boy of pigs 电影IMDb评分6.2 豆瓣评分7.7 夏洛特的烦恼豆瓣评分8.0 不过这是一部(An american affair)被严重低估的电影佳作,7.7的评分着实让人感到遗憾。

    我看过IMDB、时光网和豆瓣上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都没有说到点子上!所以我决定自己写一篇,谈谈我对电影的理解。

    大部分人认为Catherine的原型是玛丽莲·梦露,不全对,故事原型是玛丽·平肖·迈耶。Catherine 是总统的情妇,所以尽管借用了玛丽·平肖的故事原型,导演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仍然融合了肯尼迪众多情人的特点:玛丽莲梦露的性感,杰奎琳的优雅、坚定以及对肯尼迪的理解与尊重、帕姆·特诺尔、米米·比尔兹利·阿尔弗德的单纯、善良等,而Adam以及Catherine 的丈夫Graham分别映射的是肯尼迪的不同的性格面

    “他性格开朗、讨人喜欢、傲慢不羁相貌漂亮但一点也不用功” “很有前途,爱好思索并喜欢把思想付诸于行动”

    上面引用的话是加尔布雷恩教授和政治学教授阿瑟·霍尔库姆对肯尼迪的评价,在此用来形容13岁自信、独立的Adam也不为过。 就读于天主教学校的Adam与肯尼迪的教育经历也有相似之处。肯尼迪的父母都是虔诚天主教教徒,虽然我不知到肯尼迪是否就读过天主教学校,不过在1884年美国主教团举行的第3次巴尔的摩全体会议要求------不允许天主教家庭的孩子在公立学校读书!肯尼迪就读过天主教学校也是极有可能 而Adam青春期暴怒的荷尔蒙承接的是肯尼迪健旺的情欲,是肯尼迪生活性格的体现。 Graham的出场不多,但也极具特点,他代表着肯尼迪忠诚、坚韧不拔的政治性格。

    Graham在警告Catherine时与愤怒的Catherine有这样的对话 Catherine:When I married you.../当我嫁给你时 Catherine:you were the most idealistic man I'd ever met./你是我遇见过最大的理想主义者 Catherine:The man who's gonna change the world./ Catherine:You've changed the world alright... Catherine:You lost every ideal you ever had... Graham:Times are different. Catherine:Times are the same Catherine:you are different. Graham:I didn't lose my ideals, Catherine.

    应该如何理解这段话? 我在用这样一段引用你就明白了

    他通常总用较为简单的方式来概括他在政治分野中的立场: 一个具有几分克制感的北方民主党人。 一个凭自己的良心来为国家谋求利益的温和的民主党人。 一个讲求实际的自由派····一个实用主义的自由派。 当有人问到他希望成为哪一类型的总统,自由派还是保守派时,他回答说:“我希望做一个负责人的总统”或许他的妻子对他作了最好的概括:“一个没有幻想的理想主义者”

    当Adam 问Catherine是否认识总统时,Catherine说她和肯尼迪在学校认识,而故事原型玛丽·平肖是在考埃特学校举办的舞会上与肯尼迪相遇,大学毕业之后,因为加入了美国劳动党,玛丽受到胡佛领导的FBI的监视。 玛丽·平肖后来嫁给了考尔德·迈耶,也就是电影中Catherine的丈夫Graham,他是一名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失去了一只眼睛的海军陆战队军官,后来加入了CIA,这就是为什么电影中Catherine和丈夫都与CIA有联系。 电影中多次提到的Catherine逝世儿子是迈耶夫妇9岁的儿子迈克尔,他在1956年(9岁)时在家附近被轿车撞倒后生亡,值得注意的是,肯尼迪夫妇的住宅离迈耶夫妇的住宅仅一条路之隔。 玛丽·平肖于1958年与丈夫离婚,而约翰·肯尼迪与妻子在1961年因为竞选美国总统成功后搬进了白宫。原来居的住宅让给了弟弟罗伯特·肯尼迪一家人住。这家人从此成了玛丽的新邻居。 所以Adam在衣柜看见同Catherine做爱的男人charlie有很大可能是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因为通过Catherine和其对话的内容来看,查理不仅知道Catherine和总统的事而且和总统关系相当近,甚至打算为Catherine离婚。

    Catherine:You should have seen your face in light, Charlie. charlie:was to worried about your hands... Charlie:Helene is making dinner, quail or something. Catherine :Give her my love. Charlie:She read that Huxley book you suggested. Charlie: i could leave her, you know? Catherine :For me?

    Adam告诉Catherine他丈夫和卡斯特罗有关系后Catherine曾打算警告总统,不过总统已经不再接见Catherine了。

    这点让人感到疑惑,总统之前为Catherine写信并送给她毒品表示他们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出现问题,而Catherine仍然保留着总统的照片,在听到Adam说“She said it made her feeling she was naked”后的莞尔一笑也代表着Catherine仍然爱着总统,那为什么总统突然就放弃了与Catherine的交往呢? 是谁能有这么大的本事抢走总统的女人呢?唯一的可能!罗伯特·肯尼迪! Tips:电影中总统送给Catherine的瓶子共出现了三次,三次出现的时机也极具深意,第一次是Adam偷拆信件时,第二次是Adam拜访Catherine时,第三次是Graham纠缠Catherine时,两个男人和一瓶药,他们属于一个分裂的整体,又各有不同,表现了Catherine对三个男人内心深处的挣扎。 为什么说瓶子里是毒品?

    1962年,玛丽从一位名叫蒂莫西·里莱的哈佛大学教授那里获得一些LSD(麦角酸二乙基酰胺,一种强烈的半人工致幻剂。这种药物在美英等国都是非法的)。这位教授以推崇将这种类似毒品的药物作为启迪手段而众所周知。玛丽很可能是在与肯尼迪做爱之前与他分享这种致幻剂。 在影片开头Adam借口整理花园赚取路费接近Catherine时,Catherine说了那段让大家影响深刻的对白“form is dead”

    Catherine:Form is dead. Catherine:Have you ever seen a man in building? Catherine:Broken windows, cracked doors and walls? Adam:Sure. Catherine:From the moment that building was built Catherine:it started to fall apart, Catherine:just depends on how you choose to look at it. Catherine:Form is dead.

    肯尼迪竞选总统成功后,约翰·费希尔在《哈泼斯杂志》上写过“每位总统大概需要十二个月的时间组成他的行政班子,摸索着进入这个庞大而危险的官僚机构。···当[肯尼迪]还在想把家具搬进去时,他发觉实际上屋顶已经在坍下来,房门也被风刮走了。”电影对白的出处源于此,暗示着白宫潜在的危机(猪湾事件)和肯尼迪家族的悲剧命运。 Form is dead 是影片的点睛之笔,它不仅是对影片叙事方式的总结也暗指无论爱情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爱情都会是爱情,赞美肯尼迪与情人之间纯粹的爱。 结尾处同学和Adam又在开同样的玩笑,不过这次Adam并不像Jimmy那次挑选弱小的自己攻击而是勇敢的反抗。Adam被围攻时,对sister的笑也很有意思,在我看来Sister代表着当时落后的“政教合一”教育制度,而肯尼迪在未来的执政生涯中为推进教育改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最后拼图,确实很感人,零散的拼图是肯尼迪不同的性格特征,合而为一的是Catherine纯粹无暇的爱情。政治无爱情,但是爱情无关政治!

    关注我的公众号,lidaxia:一张自由职业者的名片

  2.        前不久,韩寒电影《后会无期》大火一把,其同名主题曲,清新动听文艺范。稍作查究,就发现这首歌大有名堂,原来改编自美国歌曲《世界末日》(the end of the world),著名乡村音乐女歌手史琪特·戴维斯(Skeeter Davis)的传世之作,自1963年问世以来,多次被翻唱。2009年电影《美国情事》(An American Affair)就以其为片尾曲。好吧,我要说的其实是这部电影:《美国情事》。

           听片名、看海报,会误以为这只是众多低俗美式情欲片的一种,看下去,会发现主题意蕴绝非如此,就像片中的少年亚当一样,虽从窥视开始,却以坦诚为终,自情欲发轫,却以真挚落地。电影的背景即在1963年,之于美国,乃至世界,这都是一个不平常的年份,是时,古巴导弹危机乌云密布,有着好样子、高民望的约翰·肯尼迪总统正大展拳脚。13岁的华盛顿少年亚当·斯达福德,迷上了新搬来的女邻居凯瑟琳·卡斯维尔,一个成熟性感、风姿绰约的金发丽人。亚当遂以打工的名义接近凯瑟琳,获得了为她整理花园的差事。在窥视、接触的过程中,他知道了凯瑟琳愈来愈多的情况:身为肯尼迪总统的情人,同时其前夫又加入密谋刺杀总统的行动组织。亚当一步步感受凯瑟琳柔软纠结的内心,这个徘徊在多重角色之间,想脱离罪恶,靠画笔、日记慰藉心灵的女人,可是爱情、艺术、生活均一一弃她而去,最终亦被灭口。伤心的亚当,收到了凯瑟琳死前寄来的包裹———几幅画板,拼起来,是少年的头像,微笑面容,如朝阳初升、鲜花盛开。

           亚当萌动的情欲在若即若离、从未得逞的过程中不断净化,超越“肉欲”,留下真挚,他愤怒地对父亲说:“凯瑟琳从不骗我。”凯瑟琳在亚当的身上看到了纯真,也许还寄托了对已死儿子的爱意,亚当对她来说,似乎是政治骗局、肮脏谎言里的唯一绿色。花园里草木茂盛,她却希望毁掉重来,在大雨中播撒新的种子;最快乐的瞬间,他们嬉闹,在雪白衣服上泼满油彩,那一刻的率真明媚、融洽温馨自然流动。

           此类电影如《朗读者》、《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个杀手不太冷》等,都在诉说一个主题“非常罪,非常美”。阴谋、谎言、情欲、真挚、伤痛、成长,不是泾渭分明,只有在这激荡交错之中,翻起人性的巨浪,洗涤心灵。现实与情感置于天平之上,孰轻孰重,每个人自有裁量。所谓世界,也应该是,人人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那个世界,属于自己,有他(她)所经历的、失去的、珍视的、埋下的。

           当《the end of the world》的旋律响起,“太阳为何照耀,海浪为何拍打着海岸,难道它们不知道这是世界末日,结束在你说再见的时候。”我不禁默然,这部电影配上这首歌,感觉正好。
  3. 导演威廉.奥尔森2009年执导的电影《美国情事》,片长只有96分钟,仅宣传剧照就吸引了众多眼球,格瑞辰.摩尔饰演的女主角凯瑟琳性感、美丽、纯情而又神秘,但影片绝非低俗艳片,而以清丽感伤的笔触表现一个不经世事的男孩在离婚了的艺术家女主角凯瑟琳的引导下成长的故事。
    这是一个十三岁的男孩和隔壁邻居的离异女子的故事。影片所要表达的却远比人物本身要深刻许多。一个起始于集体政治,而回归于人性弱点的伤痛记忆,让一种淡淡的灰色一直笼罩在故事展开的整个过程中。影片描写1963年的华盛顿,古巴导弹危机已是上一年的新闻,约翰•肯尼迪作为年轻的国家管理者正在大步迈进。然而,在这一切的背后,不满的情绪也开始蔓延。13岁的少年亚当•斯坦福处在懵懂的年龄,对未知和不可预测的神秘,充满着好奇,每天面对的只是修女和天主教学校里的女孩,亚当感到孤独,他每天都沉湎于自己的个人想像的天地里。直到有一天晚上,他的青春期的幻想成了现实。亚当发现在街对面的房子里的美丽的裸身女子,这激起了他的好奇心和性冲动。女子名叫凯瑟琳•卡斯维尔,是刚刚搬来的一位30岁的金发美女,是位离婚了的艺术家,是肯尼迪的红粉知己。他尽一切方法想了解他的这位新邻居。凯瑟琳在这样的境遇中,她和13岁的亚当之间开始了小小的友谊。不久,总统在华盛顿被刺杀了,而知道其中隐情的凯瑟琳•卡斯维尔也被谋杀在亚当和凯瑟琳约见的地点——石板台街。或许,这个世界最动容的表情莫过于一个理想主义者变成了理想的背叛者;一个最深情的女人,死在无情的骗局里;一个内心纯粹追求艺术和情感的美丽女人,最终被现实无情地以死亡形式曝光。
  4. 在一群孩子中,总有那么一两个跟其他的不一样。更敏锐,想得更多,也,更具有实践性。
    一般情况下,这部电影的标签总离不开“催熟少年”这几个字,同时,我更关注的是那句话“Form is Dead”。这句话总让我想起苏珊·桑塔格的作品《反对阐释》。就像他首次看到她的作品时的问题一样“What does it mean?”,我们在看电影,听音乐,看书,观赏绘画作品的时候,总会去想“它想表达的是什么?为什么?”就像在小学,老师讲古诗词时总会帮大家总结每一个“意象”代表什么。例如,“柳”与“留”谐音,表达的是离愁别绪神马的。但其实,就算不告诉我们这样的固定意义,难道我们就不能从诗词中体会那种画面感了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不就是伤感的情绪么。所以说,总是赋予文化作品“意思”实际上是我们品味文化作品过程中的绊脚石和累赘。换句话说,如果你非得给每一件文化作品写一个“中心思想”,那么你注定无法体会到波普的美感。因为波普的美就存在于它的形式当中,它可以没有“意思”,但它却是极美的。
    回到这部电影,音乐无可挑剔,在每一个情节中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节奏,音色以及音调。柔和的画面以及人物的神态,都让我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到各种恰到好处的美。
    我倒是不认为影片的高潮在他收到了她的画,而在他们约定归还日记的桥段。她的逝去是能够被预见到的,但仍不免让人有遗憾。他也还是少年,她在他的生命中也只是一个片段。
    一个早熟敏感的少年是相当可爱的,一个美丽有哲思的女人也是很可爱的。所以这部电影是非常可爱的一部电影,能让人安安静静地观赏。但首先,观众得有一颗安静的心,不要总是去想“这电影讲什么?他们俩最后到底成了没有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