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版武侠片的人物,通统都直男癌。一是因为人物性格古朴,还讲仁义道德,兄弟感情。现代人的世界观变化很大,与之隔膜已深。尤其古人讲一个“信”字,说了话就要当数。现代人,说了话是要当屁的。
二者是因为武人,在古人中更甚。更甚,是对比于读书人而言的。武人更要求浑厚质朴,更要求不近女色,表现在外就是愣头愣脑,不通事务。
本片的导演唐佳是个纯粹的武人。师承袁小田,与刘家良是60年代最红的武指。纯粹的武人主导的影片,人物就是一股子爽直劲。想做就做,顾头不顾尾。相对的就缺少阴谋诡计,有时甚至没有行为逻辑。导致有些剧情幼稚可笑,经不起更深一步的推敲。
就算是这样,片子可看性依然很高。看武侠片不就图个乐呵?
武戏部分做足了工夫,各种奇技淫巧层出不穷,看得人目不暇接。像三个和尚趴在地上,结成蜘蛛阵,像大车轱辘一样旋转打人。又有十二金刚叠了三层,硬生生叠出个人墙。当然最经典的要属少林方丈的板凳阵,雷迅与乔一多在百张板凳上挑战大和尚,互较武技,即惊险又刺激,看得人挤舌不下。类似桥段被李连杰在某一集黄飞鸿中致敬过。
武人拍打戏,往往会独出心裁,充分发挥演员特性,场地特性,拍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桥段。这种现场灵机一动式的创作,是武人的特性。武人精力旺盛,在纷繁冗杂的片场仍能保持眼明心亮,才能触机一动,想出即鬼马又契合的好点子。文人相对差一点,他们没有那么多余的体力,往往只能照本宣科。光在片场应付应付,就够他们喝一壶的了,哪里还能独出机杼?
譬如,刘家良在《少林三十六房》中,各种见招拆招,都是临场式的,打上武人自己的鲜明烙印。
编剧由倪匡操刀,情节创新度不高,基本都是前人用过的桥段。像板凳阵中反败为胜,就类似令狐冲智斗田伯光。剧情之间的衔接手法深得古龙精髓。比如门内乔一飞抱着重伤的庄主,门外雷迅正好赶来,说:
“求见庄主。”
乔一飞:“求,求,求,求个屁啊,快点进来。”
南方古老的赌场风俗,可以一窥。还能看到有人大剥活蛇。
人物中规中矩。尔冬升年轻时颜值很高。83年的服化道是不是都这个味儿?让人恍然以为靖哥哥复生。雷迅对叶青花的情感处理也太粗糙了点,为了反转而牺牲一对好CP,不值。几乎让人产生错觉,原本设定两者恩爱。只因两位演员着实“不来电”,无奈临场改了叶青花的下场。
雷迅那里没有“戏”,戏就全落在乔一飞身上。白彪数次出演过郭靖,此时权充谐角倒也耳目一新。好赌,好酒,喜欢偷鸡摸狗。把两枚大骨碌骰子当武器使,笑。那骰子还能点烟充当炸药,以解燃眉之急,二笑。最后把骰子掰了,扔出上百个儿子来,三笑。
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叶青花与雷迅口角,一怒之下甩了后者一个耳光。镜头不给雷迅,给乔一飞。白彪挨面缩脖,作痛苦状。 拳击互殴,苦煞裁判。初看叫人好笑,再一想心酸。男一与男二地位之悬殊,待遇如此不同。所以最后乔一飞的结局,收获的是观众的惋惜与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