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部电影也是很有趣很经典的,很多梗现在来看也并不过时,我感觉目前的平分还可以再高一点。重点还是想说一下陈佩斯父子,最近断断续续的看了好几部陈强父子的电影,这两父子确实都是很有趣的人。
最近很迷80,90时年代的大陆电影。
这类电影带给我的感觉很新奇。街上的男男女女都很有活力,最求时髦。改革开放,万象革新,没有太多的束缚,却又最有规矩,熟悉或者陌生都充满了善意。
最近看的电影大多是86年到92年之间的,那个时候我刚刚出生,明明也在那个年代生活过,但可能我记事比较晚的缘故,对那个时代并没有太多的印象。
今天下午稍晚些的时候看了《父子老爷车》《父与子》。加上爷儿俩其他的电影也看了个七七八八,越发的觉得这对父子的有趣。
几个月以前对陈佩斯的印象停留在“光头”和“吃面条”这两个词上。偶然的机会在B站上看了一部老电影《二子开店》,一时间难以自持,接连又看了几部陈佩斯的电影。不得不说,他是天生可以吃这碗饭的人,天生的喜剧演员。
父与子的搭档也堪称一大亮点,既是传承也是延续。
一直觉得佩斯这个名字洋气,在一众的爱国,建军中脱颖而出。觉得陈强老爷子有水平,有文化。后来才知道事陈强有一次随着代表团区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访问演出的时候,正逢着老爷子的大儿子出生,为了纪念这两件事,给大儿子取名“陈布达”,两年后小儿子顺理成章的叫“陈佩斯”,小女儿叫“陈丽达”丽达是匈牙利的一座岛屿的名字。虽然对陈强老爷子了解的不多,但大概率也是个有趣的人。
佩也有心悦诚服的意思,佩斯,令人心悦诚服啊。
还是今天下午稍晚些的时候,在翻朋友圈的时候偶然看到了一个陈佩斯的采访。发朋友圈的朋友,转发到朋友圈的转发语是“看了这个之后就变成了陈迷”。我也点进去看了,很简短只有关键的两分钟。到今年应该是陈佩斯被封杀了二十年了,这二十年他依然有棱角,依然坚持对就对错就是错,我不后悔。只说难免寂寞,他说:独行并不独行,但确实没有对手。
在网上查资料的时候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好像中国人的天性里就有做农民的基因,土地能给中国人带来安全感和希望。
陈佩斯在被封杀之后,没有了经济来源,1999年,他跟妻子在北京郊的一个叫延庆县井庄镇西三杈的深山承包了万亩荒地。他们在那里种起了石榴。还有中国烟草大王褚时健种橙子,著名演员赵亮养鸡。其实我也有一个种果园的梦。
再说回到陈佩斯的话剧,话剧里有他的坚持与不妥协。希望陈佩斯和他北京喜剧院不断的给大家带来好的作品。
青年二子赋闲在家,父亲老怕二子浪费光阴,于是每日第一件事就是督促二子复习功课,准备高考。老奎怕儿子出外乱窜,荒废学业,经常把他锁在房内复习。虽然父亲一番心意,无奈二子无心学习,在屋内如坐针毡。街坊老友顺想找二子和自己一起做生意,二子虽然十分乐意,但是父命难为,只得作罢。这日,顺子西装革履的出现在了大家面前,并带回了一大批新潮的服装和新款的计算器。二子见状,偷偷和顺子做起了生意……
《父与子》有王秉林导演,陈佩斯、陈强、刘佩琦、于莉主演的喜剧片。
陈佩斯在剧中饰演青年二子,闲赋在家,老父亲怕他浪费光阴,于是每日第一件事就是督促二子复习各门功课,准备迎接高考。为了防止二子偷偷外出闲逛,不认真复习功课,由陈强饰演的父亲经常把二子锁在房内,让他专心学习。父亲用心良苦,但二子根本无心学习,在屋内如坐针毡。顺子是他们的老邻居,有一天顺子西装革履的出现在大家面前,并带回来了大批的新潮衣服和新款计算机,二子于是偷偷的跟着顺子做起了生意。
陈佩斯和陈强父子的表演可圈可点,十分准确到位,很有趣,这部老电影的很多梗在现在来看也不过时,不得不说,陈佩斯天生的喜剧演员,天生可以吃这碗饭的人,这部影片中,父与子的搭档也堪称一大亮点,我们可以看到对喜剧来说,既是传承也是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