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时间凝固 Il tempo si è fermato(1959)

时间凝固 Il tempo si è fermato(1959)

又名: TIME STOOD STILL

导演: 埃曼诺·奥尔米

编剧: 埃曼诺·奥尔米

主演: Natale Rossi Roberto Seveso Paolo Guadrubbi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上映日期: 1959-08(威尼斯电影节)

片长: 83分钟 IMDb: tt0052281 豆瓣评分:7.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圣诞节前夜,一个大学生被雇佣到修建阿尔卑斯山水坝得工地工作。在那儿,他遇到一个与他父亲年龄相仿的男人。他们之间产生了一段身后的友情。

演员:



影评:

  1. 我在意大利北部已经生活了三年,慢慢开始熟悉当地的文化。本土文化的常态,在其他文化的视野中,就变成了异域的精彩。
    OLMI早期电影的题材就是意大利北方的农民或者工人的普通生活。IL TEMPO SI E'FERMATO 也不例外。
    这部电影为我们缓缓讲述了一个青年和一个中年人如何建立友谊的故事。片头的字幕交代了背景,冬天的高山大坝停工了,只留下两个人看守。NATALE是其中之一,他喜欢下棋,听收音机,吃火腿,喝葡萄酒,读一本不难懂的小说,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并且能迅速作出聪明的反应。比如,他通过足迹发现了野兔出没,就准备了陷阱,不幸后来大桶被ROBERTO变成了雪人的帽子,计划被挫败。NATALE性格比较冷直,这符合北部人的特点。我有个邻居就是这样,我刚来的时候,挺讨厌他,觉得此人搞种族歧视,但是后来慢慢熟悉起来,他就是这种冷冷的性格,但是本性非常善良,常常在车库里窝一天,鼓捣各种活计,特别擅长修自行车,小镇很多人专门来找他修车,特别是复杂的儿童车,他都是免费服务,但并不感到他的热情。
    而ROBERTO是个典型的意大利小青年,喜欢跳舞,听时髦的唱片,穿着也很讲究,活泼好动,有点调皮。刚来的时候,他和NATALE对比特别鲜明。NATALE裤腰其长,毛衣肘部磨得乱絮絮,秃顶外加胡子拉碴。而ROBERTO穿着披领风衣,皮肤紧致细腻,头发飘逸,也不喝酒。NATALE碰倒了ROBERTO挂着外套的椅子,扶起时偷偷瞟了一眼商标,特写没看清楚,应该是那个年代的名牌。第二天,他就开始照镜子刮胡子,换上了织着小鹿的新毛衣。---这是榜样的力量,友谊的开始。
    没有什么比年轻更具有热情趣味,也没有什么比年长更具有冷静和经验。ROBERTO修好了飞镖,堆起了雪人,在雪地里压出一溜大字人形,给NATALE无聊的高山生活带来了惊喜。NATALE修修补补,生火做饭,风雪夜大转移,教堂疗治发烧的ROBERTO---这说明什么?说明生活的乐趣永远建立在基本保障之上。
    两个人的友谊就在NATALE背着ROBERTO从教堂回到灯光重新亮起,炉烟袅袅升起的驻地的途中,建立起来了。
    最后想提到一个细节,就是宗教。NATALE的烛光照亮了教堂的壁画,是圣母子,宗教的意味又模糊又深远。我一下子想起了《木屐树》,OLMI似乎从来不大喊宗教口号,却总是一下子触动我们信仰的神经。
  2. 1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导演,我们称之为口味,或者说自己的喜好。就意大利来说,我喜欢的继德·西卡、安东尼奥尼之后,就是塔维亚尼兄弟和奥尔米了,其它如弗朗西斯科·罗西、马可·贝洛奇奥、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的电影,也多有建树。但整体上来说,奥尔米电影的日常风味,总是可以再三品味的。埃曼诺·奥尔米,一个没有上过电影学院的导演和编剧,何以成为国际影坛独树一帜的名导,这其中值得我们深思。他沉静、低调又善于思考,可以说他的电影,就是后来者争相研究的模板。

    奥尔米1931年7月24日出生于意大利巴第贝加莫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在爱迪生电力公司的电影部门工作,在拍了30多部纪录片后,他决定拍摄电影,之后一发不可收,屡创佳绩。2008年获得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佳作《木屐树》《圣饮者传奇》《女士万岁》分别为他赢得1978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1988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以及银狮奖。年届七旬后的他依然宝刀不老,拍出了《职业武器》《孽爱》等5部影片。马克·穆勒说,奥尔米是新现实主义大师,他创造的影像和故事帮助观众了解人类自己。

    相比较他后期电影,我更喜欢他早期作品,如《工作》(1961)《米兰心事》(1963)《木屐树》(1978)以及《圣饮者传奇》等片。他的电影非常简省,整体镜语静稳,凡事点到为止,不会拖沓倒尽,善于藏拙,真正体现了电影的艺术美感。任何情境下,画面不疾不徐,舒缓有致,细微而充满灵动的生趣,且蕴含一种稀有的张驰度,那种有意与无意的妙不可言,可谓让人赏心悦目。

    奥尔米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剧情片,便是这部《时间凝固》(1959),相比之前他拍摄的《退休》(1955)等纪录片,有了艺术性的跃升。纪录片着重现实性的记录,其真实性与凛冽性,自有其独特视觉。而用纪录片手法拍摄的剧情片,在叙事基础上,更主要的是达至整体的平衡,以及多重艺术品质的建构,当然这也蕴含思想性。如此,有了艺术性,自会让观者体味一种难得的视觉享受。

    有人称他首先是现象学家,第二是一位音乐家,第三才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但他的电影从本质上说,更像是一种“时间的凝视”,细细打量并检视生活于底层中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和苦业无明,但又不一味的悲催,犹如羽毛轻轻飞过,却深触人心。他擅长从微观处着手,在大时代背景下,将对白减至最少,依靠行为传递角色间的情感和默契。

    2

    在我看来,埃曼诺·奥尔米的早期电影,会让我想起阿巴斯的影像风格。至于阿巴斯有没有从中汲取营养,还不得而知,但二人皆有对于日常生活那种精到的观察力。显然,奥尔米传承有续,他承继了罗西里尼和德·西卡这些前辈新现实主义和创作旨意。在此基础上,则创立了自己独特的新现实主义风格。但一个艺术和社会化的标签,显然并不能简单地概尽他对于电影本身所做的卓著贡献。加之他的沉静、淡然和乐观,更让他犹如置身光影之外。

    因为奥尔米在水库拍摄纪录片,看到形形色色不同年龄的男人,他们来自附近各个村庄,却有着迥异的性情,这让他萌生了创作一部电影的想法。想来一个导演就是这样走上电影之路的,也真是让人醉了。起始他并没有如现在有些年轻人那样有一个牛气哄哄的宏大理想,只是亦步亦趋,这看似无意和巧合,渐渐,冥冥之中却让他的电影浑然天成。

    显然,这是一种大智若愚,一种更高格的悟道和创作。1959年,不只有意大利修水坝,受苏联影响,五十年代的中国简直就是苏联建设图景的翻版,在“赶英超美”口号下,一切都是多快好省,森林被砍伐,到处都是高炉林立的景象。其实那种砸锅卖铁的土法炼钢,炼出来的只是废铁。另一个景象便是在“人定胜天”的口号下,治理江河,围湖造田。这兴修水利,就包括修筑江河大坝,兴建水库。当时,单安徽六安地区就修建了佛子岭、响洪甸和磨子潭这三大水库。

    我想,在这些水库同样发生很多故事,只是我们的纪录片只是一味地唱赞歌,而不能深入个体背后阐发所隐含的人事。奥尔米的可贵在于站在人性的宽泛角度,从个体出发,深入人性的肌理,给我们留下了这生动的影像。《时间凝固》于我是有亲切感的。它让我想起八十年后期在黄山一隅的岁月。平时的大多数晚上,尤其是节假日,山间寂寥无人,只有我和一个中年厨师在山上。

    有趣的是,我们生活的小楼对面正是一座美丽的山间湖泊。清澈可见满山的树影,让人心旷神怡。但现实中,每当夜临楼空,只剩下我们俩。这位喜欢小酌几杯的厨师,基本上都是自饮自醉的状态,然后,他就会跟我唠个没完没了他的陈年往事,跟谁过不去啊,或者他的光荣史,基本上他每次红着眼睛,都是这般叨叨重复,让我只想堵住他的嘴。

    但无奈还是得听下去,稍有怠慢,第二天他收到报刊和投稿回复信件就不会及时给我。要知道刊报是我在山上主要的精神犒赏。他总会“忘了”几天,直到我主动提及,他才“哦,到了,我忘了”。那几年的光景就是这样度过的。更离谱的是,他性子上来,就故意拖到很晚做饭,或者干脆不做,后来我只得另起炉灶。

    你说他不好吗,坏吗,都不是,他有时也会很好,甚至主动带我到附近小山村走走,这就是人性。他总有使性子的时候,总有他不乐意的时候,也总有他高兴的时候,这是不能用好坏去界定一个人的。所以,我喜欢这部《时间凝固》。但小伙子罗伯特·拉塞维所,大体上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好好先生维内罗科多,从没有真正给小伙子使个绊子。

    3

    影片营造的生趣光景,让观者甘愿沉浸其中。配乐与影片弥漫的渐次生趣,同样是喜感的,独具意大利民乐谣风情。可以说,影片整体的艺术效果无懈可击,胜在串串烧的精妙细节。在那个圣诞节前夜,大学生罗伯特·拉塞维接替测量员马赛罗,被雇到修建阿尔卑斯山大水坝工地工作。马赛罗下山参加意大利奥运滑雪队。本来接替的是佩拉,可是佩拉妻子生孩子,他就临时取消了这次工作安排。

    毛头小伙罗伯特·拉塞维是毛遂自荐上来的,他对雪山上的生活充满好奇,心里涌动着理想主义色彩。阿尔卑斯山的冬雪漫漫无际,不时传来雪崩的轰塌声。天空没有鸟飞过的痕迹,只有偶尔觅食的野兔。影片的生趣,在小伙子上雪山的那一晚就开始了。中年男人维内罗科多,瘦小,有点驼背,但做事勤快麻利。他通过电话得知有伙伴上山,及早就做好了午餐,但直等到傍晚,这小子才姗姗而来。

    从山下到雪山大坝有简单的那种运送给养的缆车,但风雪一大就会停运。小伙到的那个晚上,被维内罗科多安排到隔壁搭间。晚餐后,他们都在看书。供电因为大风雪会时常停。准备好的蜡烛,总会秉烛到天明。最初,这两代人彬彬有礼,多少是有些顾忌的,试探性的。逼仄的空间,因为陌生和隔膜,一定会有状况,甚至是难堪的。

    比如,小伙子有点大大咧咧,在木板墙上钉书架,震得维内罗科多的储柜物都掉了下来。逗趣的是,都想知道对方看的什么书,都不明说,就只有等到一方转身偷偷地瞄一眼。小伙子总是喜欢新奇的,什么都想试试,滑雪不成,就不停地倒在雪地上印出自己的雪影。

    时间在这似乎是静止的,凝固的,白雪覆盖了所有的生机。纯净的凝固,并非死寂,却让这间小木屋与世隔绝。那个大风的雪夜,小木屋被刮得“砰砰”地响。小伙担心地问会倒吗。驼子说不会。如果病了怎么办。就送下山。如果缆车停了怎么办。他们会派人想办法上山。如果山下的人上不来怎么办。驼子说就只有熬过去。

    几天后,驼子说你今晚到我这屋子睡吧,这儿暖和。小伙当然很感动。他们的隔膜慢慢打破了。小伙盯着他的书说,那本《心之书》,真是很美的一本书。驼子说是啊,他念道“很多美丽的事物,今日我们已经再也遇见不到,那是另一个世界。”小伙子说很多美丽的事物还一直在那里。驼子说不,跟我们年轻时候比一切都在变,变得很不好,比如我三个儿女,他们的想法就跟我不一样。小伙说我还是相信很多美丽的事物一直还在。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代沟吧。

    既然是看水库大坝,总得常去巡查。就在大坝小屋里的那晚,小伙果然病了,伤寒。驼子给他煮了热牛奶喝,帮他暖胃。第二天,睡了一夜,小伙醒来,缓和好多,还是很虚弱。驼子背着他出来,往小木屋上爬。小伙抬头看着小木屋,叫了一声“有光了”,“是啊”。时间并没有凝固于雪夜之中,也并未凝固于这冰雪皑皑的世界。时光的美妙,让这两代人有了父子般的情感。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一人自成一个宇宙。一人一个习性,也让这人际间有了碰撞和生趣的可能,当然也包括不协调与不和谐。不同的成长环境与生活环境,在不同年龄层都会有非同寻常的差异,但常态下的人性大体总是相通的。当两个陌生人,共处一室,又必须共同面对自然的诸多挑战,良善总会战胜这种隔膜和差异。

    在这,我还是不要叫人家驼子了,这个中年男人维内罗科多,与小伙罗伯特·塞维拉之间产生的交集,是那个岑寂岁月所遗存的美好,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现代的人心。即便过了五十多年,那座雪山的小木屋,连同这两代人之间的小小趣事,仍让我们感受其中。这同样说明《时间凝固》所显示出的时间并没有凝固,它的美好形如一潭静静的湖水,慢慢洗净我们沾满尘埃的内心,让我们明亮如雪,悄无声息地照彻着另一个不可揣度的世界。

    2017、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