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场被发了名片的时候就知道,末班公交是没了。去年网上看过了《真人玩偶》的修复版,可惜不知道是即兴配乐所以没买昨天的场,死者目前情绪稳定,没有闹事打算。 本以为看多了基顿可能略难理解历史质感更厚重的默片,不过还好钢琴演奏能完美配合场景的气氛,即便有转折也并不生硬,结合画面看下来不会有太多理解的困难,默片配音称为艺术没得质疑。 首先简单介绍了串起整部片子的各条线索,主要的是议院背景的总理线、酒馆背景的议员线、三条跨种族的感情线,次要些的比如教堂、街道游行、服装店。之后故事进入驱逐法案的酝酿阶段,其间详细交代了准女婿是犹太人的一个议员家庭、女婿是犹太人、厨师男友是犹太人的一个议员家庭,也就是三条感情线,再就是一些犹太人群像、反犹太公民群像,从出镜犹太家庭的画风看情感倾向还是很明显的。随后迎来第一个高潮——惺惺作态的当权者宣布通过法案,用虽然美丽但在园丁心中不及花圃重要的昆虫来比喻虽然功勋卓著但政府为了其他更多公民而不得已驱逐的犹太人,毕竟园丁求生欲还是有的,点睛之笔在于合法离开的前提:只能带走上报税务部门的财产。圣诞节前被背井离乡的犹太群体成为全片最密集的泪点,史料电影的残忍之处不就是选择呈现的历史远远不是真相,或者说不止是真相。高潮结束,清扫完成,游行中止,马克升值,贷款兑现,非犹太百姓似乎重新运转起了国家机器,被挖去犹太面孔的新生活冉冉升起(不是很明白的一点是商店促销活动前后贵族女士对时尚的需求变化)。资本至上的时代,国家之间的博弈其实是国家之间资本家的博弈,发现无利可图的外国势力不出面干涉只可能是本国同样是一团糟,那么新的危机卷土重来也就不奇怪了。受进度条影响,在决定雅利安之外哪个小民族要步犹太人的后尘之前,伟光正的男主开动犹太脑筋,一波潜伏策反,团结能团结的,去势不能团结的,借助群众和环境力挽狂澜,极限翻盘,拿了江山又娶了美人,一百年前的人赢本赢出现了。 关于原著小说的历史背景只了解了大概,在此不充胖子,但实际上一个世纪之后的今天,电影顺带控诉的种种又何止是依然存在。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滚雪球效应之前,并非没有明眼智库,只是在权力面前,智慧没有尊严;投机主义的矮胖变色龙在任何时空都会存在,随形势变换犹太血统是基本操作;有了孩子都不能维系的婚姻是从哪一步开始走错;宗教与政治的关系;资本家的剥削也换了一身996的工装走进新世纪。用个尸骨未寒的歌名收尾:《这个世界会好吗》。 #祝老爷子超额完成103岁任务,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