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没做特别说明的引号内文字引自原文) 超级冷门剧。2014年在富士台播出。(在豆瓣上的名称是《斗争的女人》,个人认为还是翻译成《战斗的女人》比较恰当。)五集迷你剧,每集20多分钟,讲述从小女孩到青春期少女,再到20多岁、30多岁、40多岁的女人的心路。而体现不同时期女人心态的,是不同的内裤选择。每话会换主要演员,只有门胁麦作为内衣店店主一人贯穿整部剧。除了第一话带出门胁麦的角色外,每话都以一本书为主题。 本剧根据小泉今日子的自传体散文改编。纤细得不得了的题材,拍得细腻而又大胆。文章本身很短,而电视剧在保留了原作神韵的基础上,原创了五个故事。 童年时代,小女孩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穿什么样的内裤,只能听从妈妈的摆布。小泉今日子在散文中谈到,妈妈喜欢时髦,也喜欢将她认为是时髦的东西强加到女儿身上。于是,在炎热的夏天穿厚厚的针织打底裤,打底裤都快超过短裙的长度。那时的小女孩,不会反抗,也不懂得反抗。她还不懂得内裤意味着什么。只是当爸爸的外遇对象带她去厕所、帮她脱下内裤后,她觉得清爽异常。
摆脱了母亲,小女孩才有选择的权力。回到家后,母亲又拿出了一条新织好的打底裤。小女儿一句话不说,默默地掉泪。 “对那样的母亲来说,我只是一个会动可以换装玩偶罢了。” 之后,女孩慢慢长大,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是女孩向女人转变的时期,是同世界接触塑造自身的时期,是开始自主选择内裤的时期。开始接触未知的一切,带来的除了欢乐更有烦恼。处于青春期的人有着用不完的能力,仿佛胸中有着滚烫的熔岩,随时准备喷发。这时的女孩还不懂保护自己,也还不懂得伪装。所以才能够坦然的揭开裙子,给明明有女朋友却仍勾搭自己的补习班老师看自己选择的内裤。这就是我的身体,你得不到的身体。
这一幕,青春的肆意、张扬与傲慢都要溢出屏幕外。 这一话的主题是萨冈的《你好,忧愁》。萨冈说得对,只有在青春期的人,才可以明目张胆地说,理想是过卑鄙无耻的生活。 “选择了何种内裤,就给自己染上了何种色彩。”不单是内裤,不一样的裙摆长度、不一样的袜子、不一样的鞋子,代表了不同的女孩。女孩和女人,都在凭借这些徒有其表的东西塑造自己。
20多岁的女人,本应该是大人了,心中却仍有挥之不去的不安全感。司汤达在《红与黑》中说道:”对于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他对世界的憧憬,以及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有所作为,是压倒一切的。“ 她本以为,与年纪相仿、只知道玩游戏、只知道吃炒面不懂赞美自己准备的精美菜式的男朋友不一样,年长男性会有魅力、更懂得生活,可以教她品酒,可以给她介绍深奥的书,能理解她,又能引领她。与熟悉过了头的男友同居时,她有时甚至贪图方便,会穿上男友的内裤。
而为了年长男性,她百般挑选,穿上从未穿过的黑色蕾丝内裤。可他迫不及待地扒下内裤,连一眼都没看。之后,女孩默默捡起落在地上沾满灰的内裤,离开。吃了一大碗牛肉饭。这话的标题颇为艺术:屡见不鲜的爱情故事。
这是痛苦的回忆,但“只有经历过,女人才会一点点成熟,才会成为与黑色蕾丝内裤相称的女性”。当然,不是说出轨值得提倡,而是说正是因为20多岁才会犯这种错,才会敢于尝试犯这种错。 30多岁的女人,恐慌。恐慌逝去的青春,恐慌即将到来的明天。恐慌失去的,恐慌已经得到的。在《飞鸟集》中,泰戈尔写道:“你看不见真相,你所看见的只是你自己的影子。”于是,女人们互相羡慕,未婚的人羡慕早已成家有孩子的已婚人士,已婚的人羡慕独立自主的未婚人士。这时的女人,不再赶流行,不再把处于潮流最先端那些古里古怪的衣服往身上招。她们变得保守,她们忍受不了腰腹上的赘肉,只好穿平淡舒适的四角内裤。真的成了大人,又迷失在大人的世界中,又一次开始寻找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 “(三十岁的)我想否定自己得到的东西。想要成为大人的感觉消失了。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大人所带来的心急感取而代之。” 而能让女人再一次鼓起斗志的,只有女人。同以前的闺蜜相遇,说起插足闺蜜恋情的过往,大吵,大闹。而后大笑。生活带来的挫败,远比一个男人带来的伤痛要刻骨铭心。两人重回于好。闺蜜说服她买了一条花俏的内裤。
40多岁的女人,彻底放飞了自己。而最后一集的主题是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皆大欢喜》中有趣的一点设定是四处冒险、寻找爱情的是女主角,而非男主角。在剧里,三个女人去偷看其中一人的"friend with benefits"时,就来了一段香港经典黑帮电影的桥段。无论是配乐,还是拍摄手法与剪辑,都惟妙惟肖,真是让人又觉得好笑又觉得戳心。
小泉今日子写道,她在这个年纪,第一次尝试了丁字裤。因为到了40岁,终于坚强到一小片布料也能包裹心灵了。她也终于意识到,女人选择什么样的内裤,是由当时的年龄、心态和处境决定的。 “女人的内裤保护着女人的心灵。不是为了让谁看见,而是为了保护自己。” 在剧中,真应了那句话“三个女人一台戏”。一人的儿子因为在学校打架被开除;一人和同住的婆婆不对付,天天苦不堪言;另外一个,是独身。可三人的不如意也只是在闲聊中轻描淡写地提及,没有刻意渲染。也无需刻意渲染,因为这时候的女人,已经坚强到能坦然面对生活。被浓墨重彩渲染的是她们放飞自己的心态。嘴上说着“穿了世界就会不一样”、”就会解放自己“,三人不旦试穿了丁字裤,还试穿了成人纸尿裤。不是总在问”为什么要这么做?“,而是在问”为什么不呢?“
最后一集是我最喜欢的一集,用夸张的手法刻画出历经生活洗礼后女人的真实心态。从水玉点点内裤,到黑蕾丝内裤,到平角内裤,再到丁字裤,一路看下来,女人选择内裤,与选择其他服饰一样,是为了寻找自我、定义自我,甚至同自我抗争。在“想成为这样的人啊”与”我只是这样的人“之间摇摆挣扎,最终找到了平衡。 “女人是在与自我心中的女人作战。” 剧集整体都是小清新的调调。导演喜欢从演员的视角手持拍摄,产生了一些有意思的镜头。 就拿第一话来说。爸爸说要带女儿见一个人。见之前特意擦掉妈妈留子咖啡杯上的口红印,而另一只手无名指上的戒指很是显眼。
外遇对象喝了妈妈的咖啡,发现里面加了爸爸不喜欢的肉桂,问他为什么。他极力辩解的时候,从小女孩的视角出发,镜头给到后视镜和前挡风玻璃映照出的、若隐若现的戒指。就像小女孩的心理一样,虽然懵懂,但绝不是一无所知。
这部剧绝不是迎合大众的调调,喜欢的话会很喜欢,不喜欢的话估计一集没看完就睡着了。没必要强迫自己看下去。看剧嘛,合眼缘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