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克莱尔的相机 클레어의 카메라(2017)

克莱尔的相机 클레어의 카메라(2017)

又名: 嘉儿的照相机(港) / 克莱儿的相机(台) / La caméra de Claire / Claire's Camera

导演: 洪常秀

编剧: 洪常秀

主演: 伊莎贝尔·于佩尔 金敏喜 郑镇荣 张美姬 沙希拉·法赫米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法国

上映日期: 2017-05-21(戛纳电影节) 2018-04-25(韩国)

片长: 69分钟 IMDb: tt5989220 豆瓣评分:6.7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影片故事讲述的是万熙(金敏喜饰)因性格耿直在咖啡馆遭到解雇,在海边遇见酷爱摄影的中学教师克莱尔(伊莎贝尔·于佩尔饰),在电影之城戛纳,完全陌生的两个人经历了相同的人事物。克莱尔相信摄影具有神秘力量甚至改变人生,而与克莱尔短暂的相处中万熙猜测到自己被解雇的原因。

演员:



影评:

  1. 日前,洪常秀导演受邀参加了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看完了导演所有电影”的铁杆粉丝,本记者以此成功引起了洪导的注意,从而获得了这次独家专访的机会,以下就是《虚拟电影》杂志采访洪导演的全部内容。

    《虚拟电影》(以下简称《虚》):洪导您好!我前天刚看完《克莱尔的相机》,今天的访谈就以这部影片为切入点来开始吧,我觉得本片的选角非常好玩,当郑镇荣饰演的角色在片中出镜时,我都直接笑出声了,您是出于什么考虑找他来演导演啊,之前你们并没有合作过。

    洪常秀(以下简称洪):我的电影多次出现过电影导演这个角色,之前金太佑演过,李善均演过,文成根也演过,对于专业演员我整体比较信赖,他们的表演厚度足够,只要意图表达明确,基本都能达到预期效果。但我并没觉得非要把谁塑造成某个角色的专业户,不同的演员特质也能激发不同的创作灵感,我很享受围绕演员特质来设计人物的挑战和乐趣。以前相对年轻些,选的导演演员自然也相对年轻些。至于现在找郑镇荣,最早是听有人说过,我俩长得有点像。(笑)那么我就想,或许可以合作一把呢,所以后面的事都是水到渠成。我们其实已不止合作一部了,后面还一起拍了《草叶集》,是比较愉快的合作。

    《虚》:那条狗虽然出镜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如果镜头再多一些,应该会是“金棕榈狗狗奖”的有力竞争者,给我们讲讲它吧。

    洪:它叫Bob,当时和咖啡店老板交涉场地借用的时候,我们就注意到了他家的这条狗,看起来很凶悍,实际上温顺听话,金敏喜也很喜欢,时不时蹲下来逗它玩,我看着那个画面,感觉可以拍进电影里,于是就这么决定了。后来在拍摄时,于佩尔还差点踩到它的脚,但Bob的反应很宽容,始终就是静静地躺在那里,这可能还和它的年纪有关,它已经是条老狗了。事实上,前不久我们接到噩耗说,Bob已经去世了。很遗憾,它实在是太老了。

    《虚》:片中有个细节看起来很有意思,“金敏喜”用剪衣服的方式来宣泄内心的不快,后来“于佩尔”收拾那堆碎布料,把一块布套在自己的手腕上,又把一块类似胸部形状的布料放到自己的胸部比了比,这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洪:谢谢看得这么认真。不瞒你说,之前也有韩国观众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我问他,你看到了什么?他说感觉有点女权主义,类似身体意识的觉醒,隐约在呼应时下正闹得轰轰烈烈的“ME TOO"运动,还有就是这种从物到人,从她到她这样的对象转移能引发自我本我超我一类的哲学思考。我告诉他说,你说得很好,想象力很丰富。

    不同的观众在不同的状态下,产生不同的观感,这都很正常,相比于提供绝对答案,我更愿意自己给出的东西模糊一些,歧义多一些。如果非要我给个解释,其实这个片断还有一句对话,就是“于佩尔”做动作之前,她也问了“金敏喜”,你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吗?“金敏喜”回答,没有,我就是想这么做。所以从创作谈的角度,我更愿意用这句话来回答你。

    很多时候,我们都想深究一件事的道理和意义,把这当作终极目的来做,但凭心而论,我觉得电影的意义并不是这个,就单纯去看,去感受其实也是一种意义。而且你的道理未必是别人的道理,也没有什么道理是绝对真理,那为什么要费劲去宣扬这个呢。包括还有人问到,影片中照相机这个道具有什么深意,照相机之眼和摄像机之眼,二者存在递进或套层关系吗?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能这样联想,那我觉得挺好,因为它说明在简单纯粹的细节里,也自然包含复杂多义。如果你没有类似的想法,那也很好,因为在我的理解里,电影的终极并不是拼这个。

    《虚》:刚才您提到创作谈,既然它不是道理和意义,那您看重的是什么呢?之前您在电影中,多次借片中导演之口谈过对创作的看法,但每次谈的方式和内容都不尽相同,这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呢?

    洪:如果你说我是要借片中人物之口来表达自己想要说的话,那我不会承认,因为我没那么自恋。(笑)但那些台词确实都是我写出来的,有的来自于我的个人经历,有的来自于当时的想法,有时严肃一些,有时调侃多一些,有时是正面回答,有时会故意转移话题,这种不一样主要源于我自己对创作的要求,因为即使是同一个意思,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它,没必要把同一种酒装在同一个瓶子里。

    我的电影很多时候都是没有完整剧本的,基本上都是边写边拍,当天写的剧本当天拍完,这决定了我对时间、地点、人物等结构要素的敏感,我的创作灵感很多时候都是根源于此,我喜欢在重复的结构里观察,不同的要素组合可以拼贴出新的东西,各个要素的调整都可能改变影片的走向。我希望有观众能在重复出现的场景和状况里有新的体会,在每一次重复里都会看到不一样的细节,也许这无法解释,但每次的感受必定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的电影确实就是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各种排列方式的翻新组合,如果电影是关于时空的艺术,那我的表达,或许就是这个。对我而言,观众能发现它要比去阐述它更重要。

    《虚》:顺着这个话题,我谈谈对您近作的一点个人理解。《之后》里的书店老板分别和两个女员工在一天内做了些机同的事情,但两个女员工各自的一天,被您用互补的方式拼贴在了同一天,而《克莱尔的相机》,万熙和主管在咖啡店外的那段对话是影片的一个着力点,万熙的那句“你现在是觉得我有不直率的一面吗”甚至被说了两遍,但第二次,她是对着空位置说的,而两人之前的对话在这时则被处理成了画外音。这几种对比结构的使用,都是您此前电影中没有尝试过的。包括还有一些小伎俩,比如《你自己与你所有》里对蜡烛的叠化效果处理,《独自在夜晚的海边》里神秘黑衣人的设置,感觉您仍在不断地突破自己。但从电影技法上讲,这些技巧又都非常简单甚至只称得上入门级的蒙太奇运用。先进的想法和简单的技术,您是如何看待二者关系的?

    洪:在第一部作品《猪堕井的那天》里,我其实在技术上做了不少尝试,比如色调,布景,高对比度的打光,摄影除了固定镜头,也有移动镜头和手持,景别上远景、近景、中景、全景、特写都有兼顾,还有俯拍和仰拍,正反打等等。那个时候想要表达的东西很多,想法也很多,也追求层不不穷应接不暇的效果。但从《江原道之力》开始,我慢慢对自己的表达有了更笃定更清醒的认识,哪些是我需要的,哪些并不适合我,所以后面开始做减法,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这是一个渐渐演变的过程,至于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停顿了一会)我很喜欢塞尚的画,如何以一种永恒的不变的形式去表现自然,对而来说也是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虚》:不知您有没有听说过一个流行词语:尬聊?它的意思和您片中很多时候的场景极为契合,之前也有人将这一现象概括为尴尬美学,感觉您的影片这种片断不可或缺,它是笑点担当,同时又包含着极深的人性洞见及诚恳姿态,让人倍感亲切。

    洪:我确实热衷于描述那种尴尬的状态,有人说,这是在剥男人的皮,其实我不想剥任何人的皮,如果确实给人这种感觉,那也只能说明,男人身上确实有这么一层皮。人性其实是相通的,它可能和我喜欢冷眼旁观有关,这种观察里包含着尖刻和讥讽,这就是我长久以来看世界的方式。

    《虚》:最后问个“直率”的话题,金敏喜近期出演的几部影片,《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和《克莱尔的相机》,片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女主的纯真直率,特别是《克莱尔的相机》,“直率”甚至是整部影片的关键词,我可不可以理解为这就是日常投射?您用电影及时地捕捉日常,则是属于您的直率方式?其实前面我们的访谈,几次都涉及到了电影与现实之间的真假虚实问题,但我还是想问,导演您能直率地回答吗?

    洪:遇到金敏喜之前,我对世界确实是怀疑居多,过去我是个防御心很重,内心充满逆反念头的人,看待世事的眼光也多以调侃戏谑为主。而遇到她之后,我觉得我开始愿意相信一些东西,估计敏感的观众也能从我最近的电影里看到这些变化,包括面对访谈的态度,以前我会下意识地回避,现在,我得承认,我是幸运的,没有权力抱怨。我深深地感受着一个人的钟爱,这种钟爱使我心平气和,开朗自信。我有幸遇见了金敏喜。

    注:《虚拟电影》实际上并不存在。

  2. 一部从诞生起就以“简单”而闻名的电影。这部由金敏喜和伊莎贝尔·于佩尔主演的影片在 2016 年戛纳电影节期间拍成,于佩尔当时是在电影节宣传保罗·范霍文的《她》期间抽空拍摄,而丝毫不令人意外的是,在电影节结束的时候,洪已经完成了电影的粗剪。近年来,洪尚秀凭借他的这套演员班子,拍片速度越来越快,2017 年推出了 3 部,2018 年又推出了 2 部, 而每一部影片都在简单的外表下流露着一名自信的作者的姿态,不难想起巅峰期的法斯宾德。

    我惊讶于洪尚秀在这部电影里塑造的人物形象,而在视觉上也有着精妙的设计, 那些说洪偷懒的人们,我实在不明白他们究竟还想要什么。请看看它有机立体的颜色:金敏喜穿着深蓝色上衣坐在海边的石头上;于佩尔穿着一件堪称经典的金黄大衣,映在戛纳的海滩上、图书馆以及公寓黄色的墙旁边。电影甚至在短短 70 分钟内就成熟地打造了一个精巧环绕的结构,反映着其肥皂剧式的剧情,人物于某个地点出发后分离(开场的办公室与咖啡厅),绕过一个中心节点(中餐馆),发散到其他的地点(海边、公寓)在最后重逢于原点,而那条灰黑色的大狗,则慵懒地守护着电影的三个重要节点。在每一个场景中,洪熟练地运用他有限但自由的摄影机技巧(推拉变焦,一镜到底)拍摄着人物的对话。此时,洪深知英语并不是尬聊的最佳语言,但却又是唯一的语言,于是在于佩尔表演所赐予的一种“莫名奇妙”的质感中(她的角色令人惊讶地具有好奇心,还宣称自己从未来过戛纳),巧妙的幽默也诞生了。显然,只有这样一名像洪这样极为自信与高效的电影作者才能以这样的速度拍摄出这样的作品。

    于佩尔手里总是拿着宝丽来相机(感谢友邻指正,于佩尔在片中使用的是富士mini70,并非宝丽来牌)拍摄周遭的人,在此也在洪尚秀的设计中变为了一个巧妙连接起整部情节剧故事的有效工具。而可别忘了,宝丽来即拍即得即时传播的特点,不正也是洪以如此快速度拍摄电影的一个完美的意象么?或许,洪尚秀注定要在戛纳花这 6 天以宝丽来的速度拍完这部叫《克莱尔的相机》的影片。

  3. 当我谈万熙的时候我是没法不谈金敏喜的 哪有什么万熙 那只有金敏喜

    其实很心疼女boss 她说自己曾经那样年轻美丽 当导演抓住她的手时 她卸下了全部防备 搔首弄姿的样子甚至让人不舒服 可是她也年轻过 也曾有过与她相配的爱情 但是她输了 我们也会输 整个世界都会输给金敏喜 所以整个世界都得到了斥责她的权利 但她还是那么美 就像海伦

    导演或许试图分出自己的一部分成为克莱尔 或者希望观众可以是克莱尔——忠于属于自己的 一段单方面逝去的感情 欣赏她 陪伴她 不用面对世论指责 最好连她的语言也不会 却能用另一种美丽的语言朗读诗歌

    但他又一定不会甘于此 所以他宁愿一次又一次的出演自己 不清醒的 感性的 懦弱的 狼狈的 恼羞成怒的 恬不知耻的 中年出轨导演

    渣男般的怒吼其实是缴械投降的示爱和寻不到出路的绝望

    一边拍摄着美丽的情人 一边任凭世人评头论足 我曾觉得他们是厚脸皮 是所谓为了爱情不顾一切 现在我觉得他是在用这种方式赎罪【或者说他没法不这样拍下去】 向自己 向世界 也向他善良但不诚实的爱人

    也许金敏喜也会老吧 但她在克莱尔的相机里 仍是海伦

    【我也不知道我怎么就成了金敏喜脑残粉了 真的抵挡不住 我现在就觉得我特懂洪导】

  4. 于佩尔和金敏喜的阵容,反而让这部电影的平庸变成了糟糕,不过想到片场才一个小时也就稍微能够理解它的平庸。一个小时的时长就表明了它并不着重于叙述一个故事,镜头频繁的转换和剪辑的琐碎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次又一次突然萌发的心情,正如影片当中克莱尔在诉说自己的敏感时提到,照片的当下,这个人在此瞬间和此一时的不同。变幻莫测的心情,和姑且能看做灵感涌现的狂躁,拼凑在一起,就是为了成全导演的个人的妄想。

    全片,金小姐美的无以复加,这种滤镜下的美通过精致的角度和看似随意的风情呈现出来,以及口音浓重的英语口音当中的俏皮,让万熙这个人物越发显得飘忽不定,这种飘忽吸引了中年男性,这种飘忽又让中年男性恐惧,所以电影当中才会出现导演对万熙穿的热裤,指责为“短裙”的一番说教,这种说教当中是一夜情偶发下的占有欲,也是对神秘生物忌惮、无所适从下的穷横。尤其在不确定的当下,这种穷横有了自我安慰的借口。所以在被告知有男朋友前,导演对万熙念念不忘,而后呢,开除了万熙的老板又重新聘用了她。

    至于于阿姨,抱歉的是,全片只要她和金小姐一起出现,屏幕就溢出一阵百合香气。于阿姨是真的受,于阿姨也是真的,起码在剧中我完全忘了这个有些神叨叨,有些艺术家的女性,是于佩尔。

    最后,希望洪尚秀导演再也不要故作聪明的想拍出心中缪斯女神的美了,白白糟践了金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