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述: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17日消息,每当人们仔细观察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仪式的新闻短片时,总能在王室成员中发现一位孤独站立着的修女。她带着灰色头巾,小心翼翼地走在队伍后面。等到所有人坐下之后,她的形象才能稍微清晰一些。然而,世间没有多少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
其实,她就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婆婆(即菲利普亲王的母亲)、希腊巴腾堡(Battenberg)的爱丽丝公主,同时也是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孙女。
根据爱丽丝公主的传记作者雨果·维克尔斯(Hugo Vickers)所述,爱丽丝的一生既饱含苦难,也充满了正义色彩。她在国家的政变中幸存,历经逃亡、因病被囚禁、宗教信仰遭人质疑等磨难,还致力于救赎难民。
1885年,爱丽丝公主出生在英国的温莎城堡(Windsor),尽管双亲都是德国人,但爱丽丝一直被当作英国的公主抚养着。爱丽丝公主天生丽质,但患有先天性耳聋。1902年,在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的加冕典礼上,爱丽丝认识了希腊的安德鲁王子,仅此一面,爱丽丝便深爱上了这位风度翩翩的外国王子,二人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截至1914年,爱丽丝陆续为安德鲁诞下4位公主。1921年,适逢希腊革命爆发,菲利普王子出生。自此以后,希腊的王室家族开始四处逃亡。18个月后,他们搭乘一艘英国战舰逃至法国巴黎,在那里他们只能依靠亲人的救济,过着难民般的生活。
渐渐地,他们的生活出现了矛盾:整个家族开始使用爱丽丝的通行税,而她个人的宗教信仰也变得越来越古怪:1930年,当爱丽丝的耳朵恢复了疑似微弱听力的时候,她竟然相信自己和耶稣以及其他基督教徒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在柏林接受子宫恢复手术失败之后,爱丽丝又被确诊患有精神分裂症。最终,她被遣送到瑞士一所疗养院,在那里她度过了两年半与世隔绝的岁月。
雨果·维克尔斯说道,爱丽丝公主被送走的那晚,年仅9岁的菲利普王子一直由祖母照看着。当菲利普返回的时候,他只看到一辆远去的汽车和一群穿着白大褂的陌生人的背影。
遭遇了骨肉的被迫分离的痛苦,爱丽丝又不得不默默承受丈夫安德鲁的背叛和无情的抛弃。
虽然爱丽丝一直没有和丈夫安德鲁王子离婚,但是安德鲁却已经和情妇在法国的里维埃拉(Riviera)同居。
菲利普王子瞬间变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依靠亲戚们的救济,他在寄宿学校度过了大半时期的少年生活。有一年圣诞节,菲利普在礼物上留下的地址名称也是“无家可归”。
1932年,爱丽丝终于离开了疗养院。而后她却成了一名孤独的流浪者。
一位孩童时见过爱丽丝的德国人回忆说,她总是蜷缩在台阶上,仰望着天空。每当他躺在爱丽丝的怀抱时,爱丽丝嘴里就会开始念叨“菲利普”。
1937年,这对被迫分离的母子终于重聚,那是在女儿的葬礼上。重逢后的爱丽丝想带着16岁的儿子前往雅典安静地生活,但儿子的未来已经注定与皇家部队紧密相连。
然而,尽管历经了太多的人生苦难,爱丽丝公主仍然心怀仁慈。
1941年,希腊被德国纳粹党占领。爱丽丝的生活再一次陷入了窘境,但她时常把家人送来的食物转送给别人。在这样的非常时期,爱丽丝公主仍然涉险收留了一家犹太人。她让这家人藏在自家顶楼上,即使房子距离纳粹党总部很近。
面对纳粹党后来的怀疑,爱丽丝利用自己的失聪冒险逃过一劫。
为了感激和纪念爱丽丝,以色列的犹太人特授予她“正义之士”的荣誉称号--以色列民族对外籍救命恩人最高的赞扬。
另外,基于虔诚的宗教信仰,生前的爱丽丝公主把自己的大量珠宝首饰捐献出来,在雅典建造基督教教堂、修道院、福利院等等。
1967年,希腊军队发动政变。而爱丽丝打算坚守在雅典。直到儿子菲利普亲王和儿媳伊丽莎白女王共商后派遣飞机前去,她才离开希腊。来到英国的爱丽丝被安置在白金汉宫。
当然,爱丽丝对于儿子菲利普的爱也十分深厚,且令人羡慕。1969年,爱丽丝公主逝世前,曾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亲爱的菲利普,妈妈从来没有离开过你,一定要勇敢的活下去。只要你需要,妈妈随时都会出现,给你我所有的爱。
第一季1-4集:
第一季5-7集:
第一季8-10集:
第二季1-2集:
第二季第3集:
第二季4-5集:
第二季6-7集:
第二季8-10集:
第四季1-2集:
第四季3-4集:
第四季5-7集:
第四季8-10集:
第一集 Olding
好棒的新一季开始。
昨天刚看了本剧编剧Peter Morgan2006年的作品《女王》。一些台词在本集中重现,比如女王称中年的自己为“old bat”,给人的感觉是从容应对老去,有自嘲的成分。而在《女王》中这句台词出自当时的首相布莱尔的一个跟班,相当恶毒,不过片中布莱尔听到后对跟班一顿臭骂,挺解气的。
还有威尔逊首相觐见女王之前受到的一番礼仪教导:第一次称她老人家your majesty,之后为Ma'am,不要发音成ham。同《女王》中布莱尔听到的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布莱尔被告知不要发音成farm。
很高兴看到女王和亲王两个人秀恩爱。当亲王告知藏画鉴定师回避时,还不知道他是要去亲吻老婆。两个人很甜很温馨。这可能预示着本季不会像前两季那样把两人的关系当成剧情的一个重点,而是会更侧重于社会变迁和政治上遭遇的一些困境。
作为导师一般存在的丘吉尔去世。
而人民的代表哈罗德-威尔逊上台。女王从各种渠道听到这位首相的传闻:亲王说这个人当选会把我们枭首;丘吉尔说从威尔逊年轻时就特别注意他,因为他曾要求去俄罗斯,是第一批走到铁幕那边的西方政客之一;丘吉尔的葬礼上女王亲眼看到威尔逊与俄罗斯代表亲切交谈。
种种一切,造成了女王的错误印象。所以当军情五处前来汇报时,闹出了不大不小的误会。
藏画鉴定师安东尼-布朗特对两幅画的解说暗含了自己的间谍身份:安尼巴莱-卡拉奇的《真理和时间的寓言》里,“时间”从“黑暗”中拯救自己的女儿“真理”,而“真理”将“欺骗”踩在脚下——所要传递的信息就是,要有耐心,真理终会显现;伦勃朗《穿军装的男人》,是一幅肖像上面覆盖了另一肖像,布朗特说这是“一个人的两个不同版本”。
为了脸面不得不吞下的又一只苍蝇。女王在仪式前说:
I would choke on my words.
若是译成“我会被自己的话噎死”更戏剧化些,官方字幕说是“语塞”。
两首爵士风格的歌曲:From a Jack to a King / Ned Miller,Just One of Those Things / Frank Sinatra。
第二集 Margaretology
两姐妹从小性格就迥然不同。用亲王的话,每个乔治六世,搭配一个爱德华八世;而每个莉莉贝特,则有一个玛格丽特。做自己,可能会一次两次偶然赢得胜利,但是责任和担当却更要求稳定和持重。
新一季玛格丽特公主的扮演者是Helena Bonham Carter,上周刚看过她参演的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本剧也充分利用了她的演唱才华,第一集和第二集都有公主高歌一曲的情节。的确不同凡响。
女王也有凡人的一面。看着妹妹在美国大出风头,极受欢迎。女王的心里也不是滋味。
I'm a queen, not a saint.
姐妹之间又亲密又有暗暗角力的那种感觉,演得非常到位。
林登-约翰逊做了肯尼迪三年的副手,最后当上总统是顺位上台,而不是普选(后面连任是大选)。意外地与玛格丽特公主的阴影不谋而合,一生只能处于配角的位置,永远协助,永远支持。所以尽管女王千叮咛万嘱咐,玛格丽特还是把不应该做的事情一一做全:直抒胸臆,把肯尼迪形容为一个无趣的人;狂喝酒,说段子(off courlor),且歌且舞。美国人喜欢这样自由奔放的人,“看着她,就像从黑白影像进入到彩色的世界”。
有的时候,做自己的效果远胜过循规蹈矩。
公主与驸马之间的裂痕也越来越不可调和。为下面的离婚埋下伏笔。
两首歌:Astral Cloud / Chris Pauline,When You're Smiling (The Whole World Smiles With You) / Billie Holiday,后者与玛格丽特的美国风光荣耀之旅,真是相得益彰,太扣题了。还有一段纯乐器的"Comin' Home Baby",仿佛在呼唤玛格丽特回英格兰似的。
前两集都有的一个细节:女王接见首相时两人的坐姿,贵族在坐下时后背与椅子背是不能接触的,平民首相则坐得非常舒服。
第三集 Aberfan
伴随着庄严美妙的宗教合唱歌曲“Jesu, Lover of My Soul”,女王终于流下了眼泪。这个镜头太考验演技,但显然Olivia Coleman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应对危机”这个主题和故事的day-by-day讲述方式几乎是完全照搬2006年电影《女王》。但两个故事的背景所产生的震撼力完全不同。在《女王》中,戴安娜因为八卦不幸离世,我反而更同情那里被大众消费的女王。而本集因为有116名孩子死去,所以对女王开始表现出的冷漠,更多地感到这样做不应该。
当然女王也许并不是冷漠,不只一次,因为君主的到来,反而影响现场人们的工作。而这次又恰好是大难之后紧急的救援。这样说自然有道理。但作为吉祥物般存在的英国王室,在那里和不在那里,传递的信息是完全不一样。
本集先以玛格丽特丈夫和菲利普亲王的角度描述现场的惨烈。这样写更多的还是想造成女王在情感反应上的与众不同,使两个男子泪下的场景,女王却毫无反应。而她最后居然是对首相承认的这一点:
I dabbed a bone dry eye and luckily no one noticed.
震惊的首相也说了实话:作为工党领袖的他,一天体力劳动都没做过,不喜欢啤酒,喜欢雪茄多过烟斗,而前者恰是资产阶级的象征。但竞选时他会表现出亲民的一面。
As leaders, we have to make ourselves more approachable.
另一方面,首相觉得女王的“情感障碍”好处多于坏处,“没人需要一个歇斯底里的领袖”。
两人的关系进入了比较和谐的阶段。
根据最后的信息,女王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在灾后多次到访Aberfan。一个知错就改的女王。
第四集 Bubbikins
开始得相当欢乐。白金汉宫的许多工作人员都听到菲利普亲王在到处喊甜心。
女王秘书前来询问示下,女王很明确:我不是甜心,我是“椰菜头”。这个外号在电影《女王》和前几集都出现过,据说来自真实生活。细想一想,这个外号还挺贴切的,从形象上。
而且挺可爱的,不管是起外号的人,还是被叫“椰菜头”的那个人。
然后话题就开始沉重起来。
爱丽丝公主本人的故事就可以拍一个系列了,她的出生,成长,希腊实现共和之后被驱逐出境,她的信仰和虔诚。
菲利普亲王一直以为女儿是挽救王室的法宝,没想到自己的母亲更是天使。
在他向母亲道歉时,爱丽丝公主反过来为菲利普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母爱而悲伤。
纪录片其实不是个坏主意,将王室拉下神坛,他们也都是普通人,在镜头前木讷,不知道说些什么。非常真实。随着时代前进,王室的观念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记者约翰-阿姆斯特朗就像在网上到处攻击别人的黑子。不过攻击那些地位比你高、比你有钱有权的人,需要相当的勇气。如果是攻击正常发言的普通人,就没那么可爱了。
还以为他会和安妮公主发展一段小儿女之间的感情呢。
第五集 Coup
蒙巴顿爵士登场,由权游迷们熟悉的泰温-兰尼斯特扮演。
蒙巴顿是菲利普亲王的舅舅,上集出场的爱丽丝公主的弟弟。蒙巴顿对菲利普是父亲一样的形象,是菲利普和查尔斯王子的精神导师。在温莎家族中是很重要的人物。
也是传奇了,能独自撑起一个系列。
这场军事政变的企图,在历史上也确实存在过,只是被扼杀在了萌芽之中。女王总是化危机于无形,举重若轻。虽然研究赛马,每天在牧场忙活,再带着她的狗狗们,更适合她的天性。
波切上一季就成功引起过亲王殿下的嫉妒,这一集更是两人感情的催化剂。结尾女王芳心大悦。
作为军事家,发动政变与银行家确有不同。先观察了其他诸国发生政变的军力和结果,配合大英国情。得出结论不可能。一线希望在女王身上。
可是堂堂海军元帅,国防参谋长,“被一个小女孩儿给训斥了”。
最后回归家庭,本集结尾不错。
历史上的蒙巴顿死于北爱尔兰武装组织的炸弹刺杀,虽然得到了继丘吉尔以来的第二豪华国葬,仍是一声叹息。
第六集 Tywysog Cymru
分集标题是威尔士语,意为“威尔士王子”。聚焦查尔斯王子在加冕为威尔士王子之前,学习威尔士语的一段时间。
如片中所言,查尔斯王子的处境就像大不列颠的威尔士一样,不被重视,不被听到。
查尔斯王子一直以来都是负面的存在,因为戴安娜的缘故。生在帝王家,他可以算是全世界最特殊的小孩子了,看到教授和夫人一起哄孩子去睡觉,他那个表情,是羡慕,还是震惊?教授夫人说他快要崩溃了。所以结束了威尔士的四天访问后,回到家想在睡前见一见自己的母亲吧。然而又以争吵结束。
根本没有人想听你说的话。没有人。
女王本身克制,感情不外露,菲利普亲王小时候也没有家庭的温暖,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有爱的父母是什么样子的。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孤独是难免的。虽然妹妹安妮公主和他一样,但毕竟是女孩子,没有继承大统的重担。
不是替他洗白,总觉得他和戴安娜之间根本没有共同语言,年龄差异,地位上的不同,查尔斯王子喜欢乡村生活,远足骑马打猎钓鱼;而戴安娜是个城市女子(city girl)。这两个人根本没有共同生活的基础。
物质富足,精神孤独,查尔斯需要的就是一个灵魂伴侣。这是题外话了。
这一集听到很稀奇古怪的威尔士语,稍微了解了一点点威尔士历史。为了给利物浦提供饮用水淹没了最后一个完全说威尔士语的村庄,让人震惊。民族独立的问题在彼国也有,但文艺作品中并没有避讳。
结束时查尔斯演的戏剧是莎士比亚的《理查三世》第三场第二幕。这段台词说的特别悲伤。
即使身为王子,其实和别的灵魂一样,渴望关爱。
两首歌都说出了查尔斯王子的心声:Hallelujah / Deep Purple和Rescue Me / Fontella Bass。
(一天狂追十几集的年龄真的过去了,今天到此为止)
(睡饱饱充好电的我又来了,现在是北美太平洋时间11月18日早上9点5分,刚看完第七集。今天更新的《无耻之徒》和《菜鸟老警》只得先靠后了。)
第七集 Moondust
现在看,我七月写的《王冠》第三季小预测有三分之二都预测到了。只是想不到,威尔士王子加冕那一集写得那样悲情。而关于阿波罗登月的这集与菲利普亲王的信仰危机,把科学与宗教联系了起来。这集中菲利普亲王用到了perspective(视角)这个词,我感觉《王冠》编剧的视角很独特,剧本写得很棒。
菲利普亲王以一个普通的影迷或歌迷的心情那样,激动又紧张地等着见宇航员们,airman to airman, pilot to pilot。
没想到一见之下,发现他们也不过是最普通不过的人:他们去了月球,完好无损地回到地球,然而访问伦敦,却都得了感冒;你以为他们站到了月球之上,会有什么了不起的感慨和见解,然而他们只是严格按照程序和步骤操作;你以 为他们是巨人,他们却像普通人一样对神秘的英国王宫有无数的问题;他们像小孩子一样在王宫的楼梯上比赛,像普通游客一样留影,感觉不好时还要“再来一张”。
月亮上面没有迷人的风景,只是尘土(dust)。
还是女王看得更透彻些,正是这样的品质,他们才能完成如此巨大的任务,他们的内在可以让他们从容应对危机。其实从本质上,女王本人其实与宇航员们是同样的人,内敛、严格遵守程序、不招摇、加倍地注意安全,不会突发奇想突然去做一些奇怪的事。
比如这一集的亲王,驾驶飞机时硬要突破飞行高度,向着月亮的方向前进,只是为了到云层上面去看一看那美丽的风景,“Live a moment”。
性格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有些能做到彼此互补、相濡以沫,而有些只能鱼死网破。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即使不是王室贵族,他们的人生也可以作为榜样来思考,他们的存在就是一种奇迹或指引。这一季特别喜欢两位老人家之间的互动。
女王要说宇航员来访的事情,亲王在抱怨又吃鹿肉吃得头上要长出鹿角了。
女王嗔怪:你听没听我说话啊?
亲王:听着呢听着呢,竖着我又小又棕毛茸茸的耳朵呢(with my little, brown, furry ears)。
还有开场处的教堂,牧师在上面大讲,亲王在下面小声发牢骚,女王不断地shhh他。有点像小谢尔顿一家人在教堂时的样子。
最后亲王与新牧师成了一生的好朋友。
人与人之间的火花,完全可以超越物质或肉体,达到某种境界。而很多所谓的危机,完全可以从自己的内心去体察,去解决。
女王看着亲王欣慰地微笑,这一集的两人,更多的是亲情。
第八集 Dangling Man
Alex Jennings退下,温莎公爵也换演员了。一代帝王终归尘土,在这个过程中穿插了查尔斯王子与卡米拉的初相见。
查尔斯王子和温莎公爵,确实在某些地方挺像的,尤其是查尔斯对卡米拉的痴迷。基因的强大啊。
对温莎公爵,一方面,完全可以认为他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爱美人不爱江山,为了辛普森夫人不顾一切,甩手一走改变了其他人的命运;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他是真正地活过了一生,为爱痴狂,一生只爱一个人。
就像裕仁与温莎见面之后,裕仁说:你能想象这样的生活吗?一辈子流亡海外,还不如自杀。
而身后的辛普森夫人看着离开的天皇则说:你能想象一生都困在一个岛(日本)上吗?
对很多事、很多人都可以这样从两方面去看。
温莎接着辛普森夫人的话很伤感:那个岛(英格兰)是他的故乡。此处忽然想起上一季温莎对着家乡的方向吹风笛的样子,泪流满面。
卡米拉与前男友Andrew,后来结婚了;一度分手时,安妮公主和Andrew有过一段;查尔斯与卡米拉初见面时,两人还都是单身。反正这段看得有点震惊,尤其是一直不声不响的安妮公主如此豪放。贵圈多少有点乱啊。不过查尔斯与卡米拉的相处还是蛮舒服的,卡米拉在恶作剧后并不气恼,也没害怕,而是哈哈大笑,换作戴安娜不知如何反应。而且卡米拉比较擅长聊天,一直注意倾听,并不断地提问题。甚至把索尔-贝娄说成索洛-贝尔也不尴尬,并不会把天聊死,谈话总能进行下去。很多事情都是有原因的。
卡米拉来王宫见查尔斯,是一首欢快的Beggin',by Madcon。
分集标题原来是索尔-贝娄的一部书,Dangling Man,用来形容温莎公爵和查尔斯王子,都挺适合的。
Existing in a timeless and slightly ridiculous abyss.
女王与温莎冰释前嫌,并称他为自己最喜欢的uncle。温莎拼尽最后一口气换上正装迎接女王,挺让人心疼。不过如他所说,两人换个位置,女王也会有同样的举动。
查尔斯写的信到了女王的手里。迟迟不能放心让位,信里的话也是原因之一吧,我猜。
第九集 Imbroglio
这一集有两个人说了同样的台词:当菲利普谈到卡米拉时,说这样的女孩不适合结婚,只适合玩,for a little bit of fun;他的女儿Anne向几们长辈坦白与安德鲁的关系时,也用了fun。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蒙巴顿更损,说卡米拉这样的女人就是给处男去去火。不知道现实中的卡米拉听到这话会有什么感想。
安妮公主独自开车时随着音响哼唱的歌儿是著名的David Bowie:Starman。
若是只写这个故事,未免流于香艳。于是编剧加入了煤矿工人罢工的情节。分集标题Imbroglio,意大利语,意为“纠葛”。不但指情感上的,也有政治上的。
点了蜡烛的王宫一刹那穿越回了维多利亚时代。女王也不得不穿着皮袄办公。
强硬的首相也是来自不那么富裕的人家。但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
两件事都是。
查尔斯痛苦难当,卡米拉似乎也不是无情之人,但事情就走成了这个样子。
首相承诺了八周的煤炭储存量,最后输给了自己的傲慢自负。
本集结束于女王25周年婚庆的演讲,结合本集剧情,听上去多少有些讽刺。
以女王的声音为背景,卡米拉与安德鲁结婚,查尔斯一人在加勒比海的军事基地黯然神伤。
第十集 Cri de Coeur
与首相Wilson的关系首尾响应。最初是紧张的,因为Wilson是工党领袖,代表人民。菲利普甚至说过他会把我们送上绞刑台之类的话。
结尾时Wilson说,是啊!你以为我会对你很粗暴。看看我,现在成了一个婆婆妈妈的老保皇派。
女王因为他胜过希思,还发出过不符合宪法的欢呼——unconstitutional cheer,因为女王在政治上必须保持中立。最后女王给了Wilson仅有丘吉尔才有过的荣耀,这也是一种肯定吧。但不得不承认,女王也得到了首相的喜爱和尊敬。
玛格丽特问姐姐她有过多少任首相了。
“我们都是过眼烟云,只有她,goes on and on。”
终于还是走到了离婚,上集女王发表结婚25周年演讲时就特意给了玛格丽特夫妇一个特写镜头。自从亨利八世与第二个安妮王后,还没有王室成员离过婚呢。就连爱德华八世也没有。即使是找了另一个男人,也还是丈夫的替代品,苍白、红发、威尔士人。可见爱还在的。这个Roddy,没找到演员名字,他是不是权游里的西恩啊?
王太后反应激烈,不过女王本人倒是很镇定,有一种阅尽千帆的感觉,可以接受,而且似乎也有信心可以处理得很好。
No shock lasts longer than 48 hours.
尤其是玛格丽特自杀未遂之后,女王说她不能没有这个妹妹。这一季第二次看到女王的泪水。
整季看来水准依旧,感觉最后两集有点稍弱。可能是我更喜欢看世事,不喜欢看艳情故事的缘故。
英国王室的逸闻趣事向来是咱小老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有个叫Peter Morgan的王室迷把现任英国女王Elizabeth ii的故事拍成了电视剧《王冠》。第一、二季播出了反响十分热烈,斩获了不少大奖。Peter Morgan趁热打铁,于2019年11月17号开播更换了主演的第三季,时间线设在1964-1977年间。
对Crown这样基于历史事件的美剧戏服,复刻和自主设计都不容易。本季新任设计师是奥利弗奖和英国学院奖最佳服装设计得主Amy Roberts。
Olivia Colman:“Amy,这个服装设计师,太出色了!这是非常大的团队努力。几乎每个场景都有不一样的女王衣服。全是手工制作的。太不可思议了!”
Amy Roberts:“所有女王的衣服、Margaret的衣服、Anne公主的衣服、王太后的衣服,所有王室重要成员的衣服,所有男士成员的衣服,都是手工做的,都是从零开始做的!”
剧组真的有钱啊!但是如果没有优秀的团队,钱也不是万能的。一起来致敬一下Amy的服装部成员吧!
Part1 历史复刻盘点
No.1 1969年Charles在Caernarfon城堡授封威尔士亲王
女王穿着由Norman Hartnell设计的淡黄色丝质套装(手里的伞是配套的)。女王在这个重要的场合选择了设计师Simone Mirman的都铎风法式帽,没有戴王冠(这当时威尔士人民颇有微词)。帽子镶着细小珍珠,像一个头盔。
Margaret公主穿着玫红色外套连衣裙,深粉色缎束起发髻;王太后的柠檬绿蕾丝裙和鹳鸟羽毛帽十分醒目;Anne公主的蓝色迷你外套连衣裙更为新潮,佩戴的圆盒帽后有很大、易辨识的花状装饰。其实,Amy在领口和腰间等处做了些许改动。
No.2 1966年Aberfan矿难
在灾难发生8天后,女王看望受灾的Aberfan小镇。此时她穿着赤褐色呢子外套,搭配红皮草帽,外套斜襟用帽子同款皮草装饰。
No.3 1977年女王加冕25周年庆典
女王穿着粉色套装,头戴坠着25朵风铃草的圆盒帽,象征女王25年的统治。绿色丝绸制作成花梗,黄色丝稠制作成花蕊。
Part 2 迷人的自由设计——Winsor姐妹
服装部会仔细研究每一个场景,找到最适合此场景的着装方式。先给每个历史阶段定一个基本准则。Amy为男士们选择结构性强、有大翻领和领带搭配的现代设计;女士服装选择更有棱角、带双排扣的外套,拥有更整洁的外型。前两季故事的时间线在二战结束后不久,服装色彩比较克制;第三季是60-70年代了,让我们乐观起来,给生活多添点“颜色”。
Philip亲王:”It’s always been the dazzling Windor's and the dull ones.”
(一直以来都是魅力十足的Windor和沉闷的Windor之间的较量。)
在每一季Crown里都有专门的剧集讲述两姐妹之间的竞争。第三季女王扮演者Olivia Colman约有70-80套衣服;Margaret公主扮演者Helena Bonham Carter约有40套。
战后女王的服装颜色越来越靓丽,倾向薄荷绿、温莎蓝和粉色。在对君主和妻子两个身份的转化越发有自信的女王相较婚姻出现问题的Margaret更为安稳。Margaret是英国王室的Elizabeth Taylor。她更有好莱坞光芒,着装更大胆、更自由。她享受自己飞扬的个性,同时也被这种强烈的个性所害。Amy Roberts在Margaret的着装上多用紫色、橄榄色和橘色。
下面着重介绍女王和Margaret的衣柜,但是Simpson夫人会不时“乱入”...
No.1 优雅的女人都爱穿套装
第三季Olivia版女王拥有数量众多的套装,颜色较柔和,剪裁极简约。
Amy偶尔在领口搞点花样:加蝴蝶结或打扣,或开V形领,或用丝巾和帽子。
时尚icon Margaret公主在美国受到热烈欢迎。她穿着湖蓝色套装站在美国媒体镁光灯下,自信地应对各种尖锐问题,机智又风趣。头上系着橘粉色印花丝巾,左手腕夹着白色手袋,戴白色手套,白色高跟鞋镶着各色小花,非常时髦。
另外一套皇家蓝Margaret套装是其回到伦敦、首相来到机场迎接时穿着的。此时她戴着橄榄绿手套、头巾式帽子、墨镜,左手挽着棕色手袋。
另外一位穿套装的时装精是Wallis Simpson,衣品好的让你嫉妒(哈哈)。
Vogue上的Wallis Simpson,1936年由Cecil Beaton拍摄。
第三季的Wallis主打小香风套装,粉色这套最贴近真人Wallis的审美。
女王去巴黎看望病危的温莎公爵。他此时已非常虚弱,所以由Wallis代为接待。现实中,wallis穿的是海军蓝连衣裙。剧中的Chanel look是Amy的自我解读。
(其实她的裙子更美丽…)
No.2 裙装的较量
女王的日装裙装延续套装的简约和柔和色调。
裙两侧装饰假口袋,或胸前做褶皱、前开襟,或凸显接线,或用纽扣装饰,或有清新的印花图案,整体比较朴素。
Amy在揣测女王居家着装时, 跟前两季设计师类似,选用了大量衬衣加半裙、外搭针织衫或者呢子外套的形式。衬衣多是一些低调的小碎花,很有田园气息。羊绒针织衫让人觉得十分温暖。
Olivia版女王陛下有三套礼服裙是极美的。一套菱纹格镶金片短上衣配嫩绿色无袖缎面裙,戴钻石王冠和珍珠耳环;一条浅蓝色镶同色系珠子短袖缎面裙,戴钻石王冠、蓝宝石项链和耳环。
现实中,女王在1969年有两件非常华贵的裙子,与剧中上述裙子相似之处。右图是女王在访问挪威时从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艇登陆;左图为出版协会百年时,女王在市政厅参观皇家照片展览。
1974年,女王和菲利普亲王在伦敦观影时的照片。此时女王穿的深蓝色丝质长裙,荷叶袖上镶着钻石,非常飘逸。剧中女王去为妹妹Margaret庆生,穿了另外一条更为飘逸的长裙,蓝白色印染,走动时后背的薄纱会飞扬起来。
着装一直都是Margaret的武器,即用来展现风华,也用来掩饰失落。
露肩设计、大胆60/70年代风格印花、鲜艳的色彩、珍珠耳钉/项链、赫本式发型,Amy又一次“不按历史出牌”,她“手下”的公主在白宫吃饭时,还是那位极具个性的时尚缪斯。
据说在美国时,Margaret和Tony感情回暖,应是非常快乐的一对儿。这是本季Margaret最美的晚宴裙!
现实中,Margaret和Johnson总统见面时,穿着粉色长裙搭配短上衣,上衣领口和袖口均有流苏装饰,公主带着钻石耳环和项链,是非常端庄得体的造型。
在Mustique岛上的斑马纹长裙、海洋风印花长裙、热带迷炫印花裙,每一件都是精品,为我们的度假着装提供了参考。
即使在不如意的时候,Margaret都是很有型的。是Amy用深橄榄、深咖、橘色表达公主的失落。
没有家人安慰的她跑到好友的家里散心。躺在泳池边的公主殿下,穿着深色印花衬衫连衣裙,同时披着皮草大衣。Amy解释说这件皮草象征Margaret自我保护罩。这件自我保护性质的皮草在她的出轨曝光,回伦敦的车上也有出现。
说到裙子,自然少不了Simpson夫人。
1971年日本裕仁天皇和皇后到访温莎公爵和夫人在巴黎的住所。Simpson本是穿着格纹连衣裙,腰间系突出的白色腰带;剧中Amy把格纹换成了千鸟纹,据说这样观众透过电视比较容易看清楚。这个最会穿衣服的女人用一条珍珠项链混搭一条金质长链;剧中用的珍珠项链个头偏小一些。
No.3 睡衣风采
前两季王冠中,Margaret有很多穿着精致睡衣的镜头,慵懒又迷人。
本季E01公主殿下出场时,穿着紫红色迷炫艺术印花丝质睡衣躺在床上抽着烟;随后去找Tony时,同款睡袍随着步调飞舞,很有气势的感觉。
这一季女王穿睡衣的镜头比较多,尤其是E03中Aberfan矿难一集。女王的睡衣较为朴素,多有温柔的碎花。细小菱纹格淡绿色丝质睡袍最惹人爱。
No.4 配饰的较量
剧中保留了女王一贯的搭配技巧:珍珠耳钉/项链和珠宝胸针。
正如戴安娜王妃所言,一个女人一辈子如果只能选一件首饰,那一定是珍珠了。据说女王有三条三串式珍珠项链,一条她祖父乔治五世在1935年给她的,第二条是女王自己在1952年定制的(也是她带的最多的一条),第三条的珍珠最大、项链最长,是正式宴会的不二之选,是卡塔尔国家元首送给女王的加冕礼物。剧中的珍珠项链颗粒相较现实要小一些。
帽子是英国王室搭配风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尚媒体每年都在盘点女王等皇室要员戴过哪些美貌或搞怪帽子。据CNN报道,Beatrice公主参加William王子婚礼时戴过的Phillip Treacy大师制作的、那个非常前卫的帽子为儿童慈善事业拍卖得13万美元。
在六七十年代,女王戴过很多花瓣帽。帽子设计师Sally Victor和Simone Mirman都为女王设计过花瓣帽。
1966年,女王访问比利时时穿的蓝色外套,内搭印花裙子,头戴贴花帽;同年访问北爱尔兰时,黄色纯色外套内搭印花裙,戴着花瓣型帽;1967年女王访问马耳他岛的时候,穿过一件粉色印花外套,戴着贴花帽。
在E05中,女王、王太后戴着花瓣帽、穿着花花衣裳,一起看马术比赛。这件粉色衣服跟真实女王马耳他行的衣服很像。
当年的大红人Elizabeth Taylor也很爱这些花花帽子!
那么王室的时尚领袖Margaret公主自然也不能落后。
Margaret公主的标志配饰当属烟杆和墨镜。Helena说扮演Margaret最重要的动作就是握烟杆的姿势。
时尚达人可少不了墨镜
No.5 女王的最爱和Margaret的泳装
Peter Morgan解读女王最愉快的时光:如果不做女王,她真的愿意和马儿作伴一生;养马,马术比赛,才是她最想要的生活。
E05中,女王和Porchester一起出国考察养马技术。Beburry风衣、丝巾和骑马装是亮点。
Margaret公主穿着泳装、在Mustique度假的照片,最惊艳的是用到一件和式长袍:
Part3 迷人的自由设计——最酷的公主
E04,爱丁堡亲王在广播中呼叫着“sweetie”。然后穿着马裤、马靴、高领针织衫和格纹衬衫的公主殿下出现了。剧中Erin Doherty扮演Anne公主。
现实中的Anne可是英国王室第一位参加过奥林匹克运动会马术比赛的人!
公主穿格纹衬衫不是瞎编的!右图为60年代去看爱丁堡亲王打马球的Anne公主照片。
在王室纪录片中可稍窥见一些Anne公主私服:
剧中年轻有主见的Anne公主:60-70年代最潮的摇摆伦敦(Swinging London)风,A-Line迷你裙(Mini-skirt),70年代的蓬松发式(Bouffant hairstyle)。
穿下面一样的衣裳,听着David Bowie的“Starman”,王室也可以是酷酷的!
(1)红色半高领迷你裙
(2)典型60-70年代花朵迷你裙两件套
(3)60-70年代几何图案Mod迷你裙
结语:
我觉得戏服设计最让人心动的原因在于通过设计师的“手”,我们可以感受故事和人物形象,这样的服装是带着感情的。现代的我们每天都是匆匆忙忙,穿衣总少了一种情绪和态度。日本有一家古着店,会在衣服的标签上写上前主人的故事和联系方式,通过这样的延续,穿衣就成了一种有趣的、要认真对待的事情。
文化需要塑造,一起努力吧!
## 大概这个年代已经很少有编剧敢像这个编剧一样探讨基督教信仰的问题了吧。前两季那个荷尔蒙爆裂,天天给女王戴绿帽的飞利浦亲王似乎终于青春期结束了。对比飞利浦和爱德华八世可以得出结论,男人没有好色不好色之分,只有会选老婆和不会选老婆之分。选对了老婆,即使做不了国王,他还是白金汉宫的男主人。看到老婆15年没有涨工资,飞利浦那个着急啊,上蹿下跳暗示人民,我都打不了马球啦,我家得节约开支啦……揭不开锅的人民一顿暴笑。然后聪明的飞利浦另辟蹊径,找了BBC来拍皇室纪录片,要人民知道你们供养的皇室绝对是提供了物超所值的服务。结果,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把皇室的神秘感全部破坏。没想到在这个故事里编剧竟然夹带了另一条线索,就是飞利浦的母亲,爱丽丝公主的故事线。第三集开场就是在战火纷飞的希腊,一个揭不开锅的修道院,手指夹着一只烟的修女跟珠宝商讨价还价,为的是一块巨大的锡兰蓝宝石。珠宝商报了警,说修女可能是珠宝大盗,没想到警察却说,“她是一位真正的公主,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女,她的儿子是英国女王的丈夫!” 没错,这就是女王婆婆的开场,霸气开挂!因为战乱,伊丽莎白接婆婆来白金汉宫,飞利浦激烈反对,因为他知道妈妈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爱丽丝公主穿着道袍,被接到白金汉宫,没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俗,也没有没落贵族的装,她有的只是神儿女的尊贵—-对女王的好意表示感谢,对从未谋面的安妮公主只有祖母的亲昵,对迟迟不肯露面的亲儿子只有理解和包容。挽救皇室颜面的人最后竟然是这位被飞利浦亲王避之不及的精神病母亲。卫报记者采访了偶遇的爱丽丝公主,得知她年轻时候因为耳聋被误以为精神病,在进行过电击等各种残忍的治疗后,还能用宽容原谅了整个世界,在战火纷飞的希腊做一个平凡的修女,救助穷人后,不禁感慨,这才是皇室的至宝!飞利浦看完报纸,后悔万分,跑到母亲的卧室请求原谅,母亲问他,“你的信仰如何?你还是要有信仰啊,这样对你好!”即使看着自己宛如天使的母亲,飞利浦都还没有理解信仰的力量。即使有一个信仰强大的母亲,飞利浦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信仰。他和女王每周去教会,他问女王为什么要做这种重复无聊的事情?女王说,检讨一个星期的过失,预备下一个星期的挑战。是的,这是一句实话,教堂就是加油站。可是,油箱的门不开,上帝也没有办法给你加油。痛苦的飞利浦一直觉得老牧师太无趣,贴心的老婆就给他换了一位与他年纪相仿的新牧师。新牧师上任,提出想用一处王室的空城堡做职业瓶颈期的牧师的聚会所。飞利浦非常不屑,但是也同意了,可也免不了去莅临指导的时候大大地讽刺了一下卡壳牧师们“你们就是做得太少,想得太多!多出去干干活儿就好了!”体育狂人飞利浦此时正经历了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月,他看着电视转播,羡慕不已,觉得这些去过月球的人一定就是他信仰问题的答案,于是利用自己的身份跟来白金汉宫出访的宇航员约了15分钟的私聊。当飞利浦内心澎湃地准备了个把问题企图从宇航员口中听到答案时,他却失望的发现,这些宇航员人虽然去过月球,但是心依然没有离开过胸腔。登月,一件人类历史上那么重大的事情,在宇航员心里只有“按照清单打勾”这一个印象,月球的美根本不能平复吵闹的水冷却机发出的噪音对他们的搅扰。飞利浦想知道去过月球什么滋味,宇航员只好奇住在白金汉宫什么感受。无尽的失望终于让骄傲的飞利浦放下了“自推式努力”,他来到牧师们中间,谦卑地坦白了自己的空虚和迷茫,想起来母亲问他信仰如何了,坦诚地向上帝祈求,“Help!I need 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