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绿野仙踪》,更多七八零后会想到的是这部《Oz国历险记》。本片是日本伊藤萬和エノキフィルム合作于 1986 年出品的 52 集系列动画片(一些中文网站有着本片是日本和加拿大的合作作品的记载,其实是错误地将本片的英文版译制机构——加拿大CINAR公司当成了制作方),1986年10月6日~1987年9月28日在东京电视台首播,之后在多家电视台重播。
与之前大多数以Oz国童话全集第一部《Oz国的魔法师》为脚本改编的“绿野仙踪”影视作品的版本均不相同,本片取材于原著的4本故事:第一册《奥兹国的魔法师》、第二册《奥兹国仙境》、第三册《奥兹玛公主》和第六册《奥兹国的翡翠城》。这也是迄今为止涵盖原著14册内容范围最广的一部影视作品。
80年代,本片最早由台湾三立电视台译制播出,片名译为《绿野仙踪》,在播出时原版片头被换成一首中文主题曲。香港亚视本港台也曾于1992年10月27日~1993年1月8日播出本片,片名译为《绿野仙踪》,不过由于没有音像制品的发行,粤语配音版已经失传。
1988年秋,为纪念《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签订10周年,在友好团体日本万国博览基金会的带动下,北京电视台率先引进播出了本片的台湾配音版。1988年10月24日下午6点,北京台在《动画世界》栏目中首播了第一集,片名起初叫《Oz的魔法》,而全片正式播出的时间则是7个月后的1989年5月底,片名也改为《Oz国历险记》。此后全国各地方台也开始陆续播出这一版本。
由于当时从日方获得的母带伴音效果不佳,背景音中常有噪音,又因为已经有一条由台湾录制的现成中文音轨,因此北京台未再重新进行译制,只是掐去了片头片尾(因为日方提供的片源是台湾播出版,头尾有繁体字幕),用片中画面制作了一个不到5秒的简短片头。因此并未在绝大多数的观众脑海中留下什么印象。
1994年秋天,全国的小朋友在各自所在地的地方电视荧屏上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电视动画栏目--这便是最初由美国ABC广播公司创立、1996年被迪士尼收购的《小神龙俱乐部》。自1986年秋央视版104集《米老鼠和唐老鸭》播出起,三年半的时间,迪士尼卡通风潮席卷全国。然而,无论迪士尼如何的严加防范,在当时知识产权意识极其淡薄的社会环境下,迪斯尼面对潮水般的山寨迪士尼衍生品(图书、文具、食品等),不得不于1990年暂时退出了中国大陆市场。
1993年,在时隔三年后,迪士尼先是以中文月刊《米老鼠》彩色画报投石问路,而后便拉开了全面进军中国大陆动漫市场的大幕。在当时日本动漫风行内地之时,《小神龙俱乐部》也顺势而为,推出了一系列的日本动画片。台湾配音版的《绿野仙踪》便是其中的一部。不过小神龙俱乐部播出版本保留了片头片尾(非原声日文歌,而是纯音乐版片头片尾),并且片名更换为《绿野仙踪》。
由于台湾早年引进海外动画片,都会角色译名本土化,例如“Dorothy”(通译“多萝西”)被译成“桃乐丝”。由于台湾腔所独有的“嗲声嗲气”,使得北京台误以为女主角名叫“唐洛丝”,于是无论是在制作片头剧集名称的字幕、或是在电视报上刊登的节目预告和剧情简介中均写做“唐洛丝”。即使在各个地方电视台播出时,当地的电视报也都依葫芦画瓢。
有两个在今天看来颇有些可笑的趣谈:在中国大陆地区播出的那一刻起,许多小观众包括当时不少电视台播音员播报节目预告时都习惯的将“Oz”一词念做“ou zei”,即这两个英文字母的读音,而正确的读法其实是近似中文的“奥兹”(ou zi)。此外,许多电视台在播出这一版本时,想当然的将其与美国原作挂了钩,将其称为一部美国动画片,凡此种种,今天想起来都让人忍不住莞尔一笑,但更多的则是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美好,它再一次生动真实的记录了那个曾经拥有过的简单而纯真的生活年代。
在1990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第一次将原著14本故事翻译出版之前,中国的广大少年儿童对原著后续篇章的内容认知度并不高,很多人第一次通过本片知道了桃乐丝的冒险并没有就此结束,她借助银鞋回家后又重返奥兹国,和老朋友稻草人、机器人、狮子进行了新的冒险…也许,在那一代中国孩子的童年记忆里,只存在一部叫《Oz国历险记》的电视动画长片。在那里,有他们能够获得快乐并轻松忘记不愉快经历的理想国度;在那里,藏着他们冒险和寻梦的心。
(202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