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玩个游戏,看剧情猜电影,下面是线索:
① 故事发生在一个英式寄宿学校中。
② 主角是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男孩之一是全校闻名的传奇人物。
③ 校园恶霸一头金发,装逼又欠扁,爱戏弄男主,男主也还以颜色。
④ 三人组花很多时间跟一个没编制的老师待在一起,他是个天才,让他们体验了奇妙的飞翔。
⑤ 校园中发生神秘的魔法杀人事件,连主角的恩师也遇害了。
⑥ 大反派是恐怖邪教组织的头目,潜伏在校园中,表面上温文尔雅,暗地里网罗党羽,谋划复仇。
⑦ 为了破案,三人组经常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但因为太惹麻烦,经常要逃脱软禁偷溜出去。
⑧ 最后三人组揭穿了阴谋,传奇男孩与大反派面对面单挑,战胜了他。
看到这里,很多人一定脱口而出:太简单了,不就是《哈利波特》!
如果告诉答错了,你一定不服气。
说来也是,寄宿学校是霍格沃兹,三个主角是哈利、罗恩和赫敏,哈利因为闪电印记全校闻名,恶霸是马尔福,死去的恩师是邓布利多,退休的老师是海格,伪装成老师的自然是伏地魔,最后跟哈利单挑被击败……
一切都对应地丝丝入扣。
不过sorry,方君耍了一个滑头,没有说清死去的恩师和退休老师是同一个人。
所以题中的这部电影,当然也不是《哈利波特》了。
它出品于1985年,当时别说哈利波特电影,第一本小说都没诞生呢。
当时,在好莱坞声望显赫的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决定制作一部福尔摩斯少年时期的电影。
由他担任制片人的这部电影,与之前的所有福尔摩斯影视剧截然不同。
影片吸收了《夺宝奇兵》的古文明夺宝元素,《七宝奇谋》的少年伙伴冒险解谜,还原创了一个柯南道尔原著中没有的魔法杀人案。
影片商业成绩还不错,拿了次年的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提名,但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直到十几年后《哈利波特》的电影陆续上映之际,网上关于两者相似性的讨论突然蹿红。
客观来看,雷同之处确实不少,除了文章开头说的,还有校服的造型,学生集体用餐的场景,学校的建筑风格,甚至古董店老板,结结巴巴的化学老师,都可以在《哈利波特》找到对应。
而一切论据中,最最引人注目的,是戴眼镜的小正太华生,造型跟哈利·波特高度神似。
许多人因此惊讶地宣称:原来罗琳是抄袭了这部电影啊!
不过他们也许没有留意到到,《少年福尔摩斯》的编剧克里斯·哥伦布,也正是哈利波特的《魔法石》和《密室》的导演。
他擅拍儿童电影,代表作还包括《小鬼当家》,《窈窕奶爸》,《机器管家》等。
2000年《哈利波特》试镜演员的时候,为了保密,对外宣称是在拍一部福尔摩斯电影,而试镜用的剧本,就是《少年福尔摩斯》的。
这样一来,关于两者在建筑、服装、人物造型等美术上的相似之处,顿时变得有缘可因了。
而英式寄宿学校的故事,本来就有大同小异。诸如个性古怪的老师,惹是生非被校规训诫的学生等等,在同类作品中往往都是招牌调料,屡见不鲜。
不过抄袭论的支持者声称,即便如此仍然无法解释情节上的重合,毕竟《哈利波特》的前两部电影是出了名的忠实原著。
但鉴于罗琳从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确认或否认自己看过《少年福尔摩斯》,是抄袭还是借鉴,是灵感来源还是情节搬运,至今仍是一桩无头公案。
在维基百科《哈利波特》的灵感来源条目中,《少年福尔摩斯》位列“非官方”一栏。在影迷社群中,双方理论的支持者仍在争执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其实方君还嫌不够乱,打算再加上一条:《名侦探柯南》也从这部电影得到了灵感!
我们知道,青山刚昌是福尔摩斯的超级粉丝(柯南的名字就来自柯南道尔),因此他看过这电影的概率一定相当大。
片中阿福作为高中生侦探,跟当地警探合作密切。那矮胖的雷斯垂德,不正是目暮警官的形象来源?
而《少年福尔摩斯》的刺客每次行凶,哪怕是光天化日,都遮得严严实实,又跟《柯南》中一出场就一身黑衣的凶手(太吓人不上图你懂的)不谋而合,对不对?
当然,上面都是玩笑话。《少年福尔摩斯》的价值,也绝不是作为“那部也许启发过哈利波特或柯南的电影”而存在。
不管你喜欢哈利·波特,还是福尔摩斯(会有两者都不喜欢的人吗?),《少年福尔摩斯》都是充满了想象力和娱乐精神的佳作。
全片最引人瞩目的,是史上首个完全电脑生成的动画角色——在一个受害者的幻觉中,彩色玻璃窗上的骑士化作了一个冷血杀手。
工业光魔的约翰·拉赛特(后来创立了皮克斯)担任了特效总监,他们用激光扫描图像后“画”进电影,短短几秒的画面花了足足四个月。
电影没有改编原著故事,也刻意忽略了一些设定(比如阿福和华生应该是成年后才认识),但又遵照小说的世界观,设置了一系列情怀点:
为了破案,华生不得不从古董店买点东西交换情报,他买的烟斗之后送给了福尔摩斯。
阿福的猎鹿帽是恋人伊丽莎白的礼物,华生嘲笑很丑,阿福照戴不误。
招牌的斗篷也是阿福击败了大反派的战利品,再次被华生说丑(严重怀疑他嫉妒阿福,毕竟两人初次见面被吐槽过身材)。
还有他的推理能力,精湛的剑术,与生俱来的冒险家精神,都从学生时代的冒险中,得到了发源。
至于福尔摩斯为什么不近女色,影片中也给出了合理而悲伤的解答。
阿福一度坠入爱河,满心憧憬过与女友的美好生活。但在结尾,华生对他说:你面前有着大好人生。他却黯然地回答:我将会一人度过。
那一刻无法不把我们带回全片最让人心碎的段落:高潮决战中,伊丽莎白为了保护阿福中枪身亡。正是从那一刻,这个名侦探将自己的内心紧紧裹起,不再让任何异性触碰。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女犯罪家艾琳·艾德勒是个例外。除了对阿福智力上的吸引,更重要的是她完全有能力保护自己,倒是那些跟她打交道的男人要当心。
《少年福尔摩斯》最超前的地方,是片尾字幕后竟然有个彩蛋。神秘人现身旅馆,签下了名字。
所有福迷看到这里都会激动和抓狂:为什么这电影不拍续集!
据统计,迄今为止已有70多位演员,200多部影视剧描写过福尔摩斯。
我们看过BBC忠实再现原著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也看过把华生和阿福智商对调的恶搞《毫无线索》。
看过《大侦探福尔摩斯》中反恐的007式福尔摩斯,也刚刚跟《神探夏洛克》中把玩高科技的福尔摩斯做了告别。
俄罗斯拍过《福尔摩斯探案》,美国有《福尔摩斯:演绎法》。方君小时候,还在电影频道看过一部国产的《福尔摩斯与中国女侠》。
福尔摩斯早已超越了一个角色和他所处的时代,他象征着机智,正义,决断,毅力,神乎其神的大脑运算能力,冷漠刻薄、一身坏习惯却又释出无穷的魅力,一个历久弥新的流行符号,一个踏破了虚拟和现实的偶像——
一个真正的传奇。
而电影造梦人斯皮尔伯格,在30多年前送了福迷一份礼物。伴随着少年时的福尔摩斯和华生第一次携手冒险,我们有幸,见证了这个传奇的开端。
Personally, a major pleasure derived from watching yesteryear films, particularly those who are angling for a mainstream market, is to carp about how formulaic and dated they are in today’s eyes, and once in a while, getting bowled over for some ingenuity whether it is in the technological aspect or the message they try to convey.
Barry Levinson’s YOUNG SHERLOCK HOLMES, is a case in point, a bold fabrication of a teenager Holmes (Rowe) first meeting his stalwart sidekick John Watson (Cox) in a London’s boarding school, and together they take it in their strides to solve mysterious murders conducted in the most bizarre way, which look like ostensible suicides or accidents, but are engendered by hallucinogenic thorns shot from a blowpipe.
Written by Chris Columbus (another collaboration with Steven Spielberg as the producer apart from THE GOONIES), YOUNG SHERLOCK HOLMES almost uncannily foreshadows the scribe’s latterly envisaging of his HARRY POTTER movies, a trinity of the protagonists, two boys plus one girl Elizabeth (Ward), Holmes’ love interest, Watson is likened to a chubbier Harry Potter and a snotty rival student Dudley (Rhodes) anachronistically models after Draco Malfoy, to say nothing of the interior design of the school, its chemistry class and staff, and not to mention the preternatural elements.
Actually it is the latter that might galvanize its new audience, and the film configures a cracking prologue to pique our curiosity, but that thrill conduced by unexpected utility of special effects (including a very rudimental CGI character, the first ever put into a motion picture!) can only last for a while, when repetition follows and the crime-solving procedural involving Holmes’ rapier-like deduction dismally cedes to a fun-size version of Indiana Jones’ adventure (when ancient Egyptian deity and a jerry-built underground pyramid are introduced as an exotic barbarity), the thrills are gone (should we blame it on the producer?) and the identity of the culprit is plain as day, yet who must still be Anglo-Saxon, though half-breed.
Lastly, what also sticks in Yours Truly’s craw is the way an innocuous gal, without any fault of her own (even in her last gasp, she looks impeccably comely) is doomed to be “fridged” to feebly account for the grown-up Holmes’ cynical, dispassionate personas, to keep him footloose and fancy-free for his grand future, and all her undoing is falling in love with the wrong boy, that is quite the ‘80s screen sexism in a nutshell.
referential entries: Steven Spielberg’s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1984, 7.2/10); Guy Ritchie’s SHERLOCK HOLMES: A GAME OF SHADOWS (2011, 5.8/10); Herbert Ross’ THE SEVEN-PER-CENT SOLUTION (1976, 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