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故事主要发生在广岛市以及周边的福山市、府中市、小畠村。
电影的主角无疑是年轻的高丸矢須子。矢须子的家不在广岛。她的妈妈闲间清子嫁给了她的爸爸高丸。清子生下矢须子后,就去世了。之后,高丸再婚,生下了一个儿子武夫。矢须子高中毕业后,为了躲避战时政府强迫劳动,她去了广岛,跟舅舅闲间重松和舅妈茂子住在一起。闲间重松给矢须子在广岛找了一份工作。
1945年8月6日早上6点多,矢须子和几个妇女一起,乘坐邻居能岛先生的汽车出发了。
因为广岛老是遭受美军的轰炸,她们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打包后,送到能岛先生的岳父家保存。能岛先生的岳父家不在广岛市区,而是在周边的山里,没有遭受轰炸。
汽车很顺利的到了能岛先生的岳父家。【注:电影里没说这是在能岛先生的岳父家,台词很含糊。看到这里,很容易让人一头雾水。小说里是写了的。】
能岛先生的岳父家很讲究。他给前来的客人,准备了食物。但仪式感很强。正当大家团坐一起的时候,发生了核爆。她们赶紧出去查看,只看到广岛市中心升起了蘑菇云。
大家不晓得发生了什么,只知道是一次可怕的爆炸,于是决定赶紧回去。
上午10点多,能岛先生又开车往回赶。路上,能岛先生估计因为爆炸,道路肯定会发生堵塞,决定用车做抵押,跟熟悉的渔民换了渔船,大家坐船回去。【小说里做了说明,电影里没有交代这些,只是直接切换到了坐渔船的画面。】
矢须子赶回家,刚好碰到要出门的舅舅闲间重松和舅妈茂子。三个人走路去闲间重松的工厂避难。一路上看到的都是原子弹轰炸后悲惨的情形。她们就这样,在广岛市区走了整整一天,晚上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但就是这样,她们受到了核辐射的伤害。
不久,三个人回到了小畠村生活。【见上面的地图】
小畠村有许多原子病患者。小畠村远离广岛市,并没有受到核弹的影响。小畠村的原子病患者,大多是政府组织的救援队成员。他们在赶往广岛进行救援时,受到了二次辐射。包括庄吉、好太郎。另外,还有片山先生。片山不是小畠村人,他也是参加他们村组织的救援队,在广岛受到的二次辐射。闲间重松和茂子跟他们不同,他们虽然是小畠村人,但他们本身就住在广岛。所以,在小畠村一直有谣言,说他们遭受了核弹的一次辐射。
这也影响到了矢须子。毕竟,他们三个人都住在广岛。尽管闲间多次解释——核爆时,矢须子不在广岛市区,没有受到核辐射——但谣言还是四处扩散。这导致矢须子两次相亲失败。
1950年5月,原子弹爆炸5年过去了。闲间重松带着25岁的矢须子到福山市藤田医院检查身体。闲间让藤田医生给矢须子开具了《健康证明》。因为当时广岛的年轻人找对象,对方往往要求开具《健康证明》证明身体没有受到辐射。
此次是矢须子第三次相亲。闲间重松为了确保相亲成功,主动找医生开具了矢须子《健康证明》给对方。没想到弄巧成拙,对方认为这是欲盖弥彰,相亲再次失败。
这次从医院回来,矢须子对这次相亲也是信心满满的。但没想到还是失败了。她痛哭失声。
闲间重松非常生气,决定把矢须子和自己当年核爆期间的日记抄录一遍,送给对方阅读,以此证明矢须子当时不在广岛市区,没有受到核爆伤害。
不久,矢须子再次迎来了相亲对象——青乃。青乃的姑姑在府中市开了一家理发店。矢须子曾经去理过发。在理发店,俩人相识。此次是青乃自己亲自上门来相亲。
两个人很快陷入热恋。闲间也卖了部分土地,打算给矢须子举办一个隆重的婚礼。
但不久,婚事再次告吹。原来,矢须子发现自己出现了原子病的症状,又亲眼目睹了片山先生的死亡,她已经预感到自己的结局。矢须子不愿意欺骗热恋中的青乃,直接跟青乃说出了真相。其实,青乃的姑姑很早就到处在打听矢须子的情况了。最终,俩人不得不分开。
舅妈茂子没有孩子(不排除是受了核辐射的影响),她一直把矢须子当亲生女儿看待。眼看矢须子总是相亲失败,她忧心忡忡,请了神婆来施法。
矢须子在家,见到了邻居冈崎太太的儿子悠一。悠一曾经是日本士兵,在战场上因为面对美军坦克而精神错乱。正常的时候在家雕刻佛像,一旦听到引擎声,他就以为是美国坦克来了,而精神失常。
这次矢须子跟悠一很谈得来。两个人敞开心扉,讲了自己的过去以及病情。
两个年轻人终于决定走到一起。
冈崎家很穷,闲间家是当地的大地主,相对富有。但为了儿子悠一,冈崎太太还是卑微的去向闲间重松提亲。【因为冈崎太太亲自上门提亲不符礼节。正常情况下,男方应该请中间人(即媒人)来提亲,显得庄重。】闲间对冈崎太太的大胆提亲感到震惊,但在和妻子茂子商量后,俩人决定面对现实,同意婚事,给这两个受到战争伤害的孩子以辛福。
接着发生了好几件事,一个是闲间重松的两个好友庄吉和好太郎在一个月之内相继离世。他俩都是原子病患者。舅妈茂子的病情也开始加重,产生幻觉,最终也死了。
面对身边的死亡,矢须子是不想死的。她想活下来。她隐瞒自己的病情,晚上偷偷的出去偷吃苦涩的芦荟汁水——据说对身体有好处。她渴望与悠一的爱情——尽管悠一有精神病。
但她还是抵抗不了命运。她是臀部出现了肿块,自己也开始恶心呕吐,掉头发、失眠。她的身体一天天垮掉。
最终,她也开始产生幻觉,在舅舅闲间重松带她到渔塘边散步的时候,她幻想出了渔塘里出现了一条鲤鱼之王。
影片最后,悠一抱着矢须子上了救护车。此时的悠一似乎精神病好了,不在受到救护车引擎的刺激。他坐在矢须子身边不停的鼓励她。或许,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吧。
这就是矢须子的全部故事。
影片里的原子病患者总共六个人:其中片山、庄吉、好太郎和茂子,先后死去。剩下病危的矢须子和闲间重松。不出意料,俩人也会先后离世吧。
影片虽然拍摄于1989年,但是黑白片。所以,清晰度不是很高。
另外,影片的情节比小说要丰富一些。小说里没有悠一的故事,也没有几个原子病患者去世的故事。相亲也只有青乃那一次。就是因为青乃拒绝了,所以,闲间重松才决定抄录矢须子的日记和自己的日记。当然,他抄录的目的不是给相亲的对方看,而是打算作为历史资料,送到图书馆保存。后来,他又得到了一个当兵的日记。整部小说,主要由几本日记组成,讲述的也是核爆那几天广岛的故事,所以内容略显单薄。
另外,小说有两个版本,一个是1982年的,一个1984年的。在小说里,矢须子都是把闲间重松称呼为叔叔,把茂子称呼为婶婶。但矢须子的妈妈清子是嫁给了高丸家的,矢须子姓高丸。清子是闲间重松出嫁了的姐姐。所以,按照中国人的称呼,矢须子应该把闲间重松叫舅舅。
我在字幕里,把叔叔改成了舅舅。【日本人不晓得把舅舅如何称呼哈。这里主要是为了观影的时候,方便弄清楚人物关系。】
再就是「奶奶」——矢须子应该叫「外婆」才对。因为影片里,闲间重松和茂子也经常把老太太叫「奶奶」——这显然是跟着矢须子叫的。如果把「奶奶」都改成「外婆」,总觉得别扭。于是,在字幕里,我还是按照小说里的称呼,叫「奶奶」。
影片里,如果没有核弹,上过高中的矢须子应该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吧。毕竟,自己的舅舅闲间重松是大地主,又没有孩子,他们是把矢须子当亲身女儿抚养的。
但核弹影响了她的一生。
导演明显是在反对核战哈。
另外,关于悠一这个角色,总让人觉得怪怪的。
因为战争得了精神病,整个人都费了。但一想到他是二战老兵,曾经到中国来烧杀抢掠,就说不出来的奇怪。尤其是他是因为面对美国的坦克而崩溃的。
或许悠一战争的受害者,但他不是一个典型的日本士兵的代表。如果日本士兵都像悠一一样,在战场上崩溃的话,就没有中国的十四年抗战了。也没有美国的太平洋战场了。南京大屠杀、菲律宾的死亡行军、偷袭珍珠港、血战硫磺岛,这些日本士兵才是常态。
所以,对于悠一和矢须子,我总觉得同情不起来。假如日本没有战败呢?悠一只怕会作为胜利者出现在中国,升官发财哦。
在广岛没有丢下原子弹之前,闲间重松、片山、庄吉、好太郎,你们这些日本人,在干什么呢?你们那时候为何不反战?为何要等到挨了原子弹之后,才产生疑问。
影片里,对战争的反思有几点:
借着庄吉的口问道:
「日本都要投降了,为何还要扔原子弹?」
「为何不把原子弹扔到东京,非要扔到广岛?」
再就是新闻播报:美国总统杜鲁门打算对朝鲜战争中的中国军队使用核武器。
闲间重松听到后,自顾自的说了一句:「人类在扼紧自己的喉咙」。
给人的感觉,就是反对核战,因为我们日本人感受到了核弹带来的痛苦。
但为何不在进一步思考一下:为什么美国要给你丢核弹呢?美国为何不跟别的国家丢呢?
日本绝大多数的反战影片都是如此,反战不彻底,也就是所谓的「反战败」而不是「反战」。
我对二战对中日两国的影响还停留在所有的国产抗日剧中的印象:侵略者惨绝人寰,奸淫掳掠,国民军英勇抗战,百姓生不如死。一切一切都停留在最为惨烈和悲壮的一刻,所有经历与情绪被推向极致,而战争对民众的长远影响如何,在战争影响下度过余生的幸存者的生命形态怎样,反映类似主题的作品似乎少见,至少我没有看过。至此我对战争的印象只停留在悲壮惨烈的表象,似乎战争结束后一切痛苦便随之一笔勾销了。有趣的是,正是两位日本导演的电影让我对战争对民众的影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黑雨》算是一部战争反思片,通过一个经历了广岛核爆的一家人在战时战后的经历,折射出二战如何成为困扰日本百姓一生的噩梦。也许是出于战败国的理亏,影片并为对美国投掷原子弹的恶行做过多外显的谴责与控诉,从始至终也并为出现任何美军的相关镜头,而是着重反映了人间炼狱般的受战火波及的日本民众惨状。烧焦的尸体四肢蜷曲成树枝,血肉模糊的脸,含混不清如野兽般的呻吟声此起彼伏。被轰炸过的城市不再是城市,被轰炸的人也不再是人。是什么呢?我没有答案,战争剥夺了人可以被剥夺的一切。
电影虽然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战争的惨烈,但战争总会结束,无休止的其实是战争余震下的余生。 广岛的人民就在核辐射阴影的笼罩下度过余生,因为“原子病”发病时间症状不一不详,所以人们就揣着一颗定时炸弹生活着,时时刻刻活在它的阴影里,甚至于无法工作,无法结婚,无法生育…… 主人公的朋友妻子侄女相继发病,一场接着一场送葬游行,送行的人总是相似的,或者少一位新近去世的逝者,捧着的遗像倒是换了一张又一张,主人公的超度词也从第一次葬礼的手忙脚乱到炉火纯青了到可以假乱真了。
我终于明白原来战争不仅仅存在于最惨烈的牺牲与暴行里,而更存在于亲历者余生的时时刻刻里,就像一枚在身体里爆炸的榴弹,后果渗透在血液骨骼的没一个细胞里,永远无处可逃。
《黑雨》一个宿命论的电影。闲间先生遭受了广岛原子弹爆炸,此后的日子里他总觉得自己时日不多。看着身边的好友家人晚辈一个个离他而去,他的生命也陷入了荒芜。闲间的妻子茂子,一生无子,原子弹的爆炸远不及生了孩子就撒手人寰的小姑子对她打击更大。她把自己的信念寄托给了鬼神,临死前看见的异象刺中了她的心,这却感觉又都是冥冥中注定的一样。矢须子到了出阁的年纪,因为被黑雨淋过,谣言让她每次说的媒都无疾而终。她用自己的淡然去面对自己要早亡的宿命,可最终爱和坦然并没有改变她的宿命。悠一是PTSD患者,他用石头敲出战争中记忆的脸,他用自己的存在让人们永远无法忘记那场战争。今村昌平拍悠一回忆战争那段戏剧的表现手法堪称绝绝子。人们越想逃离宿命越被宿命所裹挟。折磨人的是人心。那场黑色的雨滴在每个观者的心里,今晚属于今村昌平。
我对战争对平民的影响还停留在所有的国产抗日剧中的印象:侵略者惨绝人寰,奸淫掳掠,军人们英勇抗战,百姓生不如死。一切一切都停留在最为惨烈和悲壮的一刻,所有经历与情绪被推向极致,而战争对民众的长远影响如何,在战争影响下度过余生的幸存者的生命形态怎样,反映类似主题的作品似乎少见,至少我没有看过。至此我对战争的印象只停留在悲壮惨烈的表象,似乎战争结束后一切痛苦便随之一笔勾销了。有趣的是,正是两位日本导演的电影让我对战争对民众的影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黑雨》算是一部战争反思片,通过一个经历了广岛核爆的一家人在战时、战后的经历,折射出二战如何在根本上改变了日本平民的一生,如何成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也许是出于战败国的理亏,影片并为对美国投掷原子弹的恶行做过多外显的谴责与控诉,从始至终也并为出现任何美军的相关镜头,而是着重反映了受战火波及的日本民众惨状,堪称人间炼狱。烧焦的尸体四肢蜷曲成树枝,血肉模糊的面孔摧毁了人的个体性,每个人看上去都是一团没有辨识度的呼吸的肉泥,含混不清如野兽般的呻吟声此起彼伏。被轰炸过的城市不再是城市,被轰炸的人也不再是人。是什么呢?我没有答案,战争剥夺了人可以被剥夺的一切。
电影虽然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战争的惨烈,但战争总会结束,无休止的其实是战争余震下的余生。 广岛的人民就在核辐射阴影的笼罩下苟且偷生。因为“原子病”发病时间症状不一不详,所以人们就揣着一颗定时炸弹生活着,时时刻刻活在它的阴影里,甚至于无法工作,无法结婚,无法生育…… 主人公的朋友妻子侄女相继发病,一场接着一场送葬……游行,送行的人总是相似的,或者少一位新近去世的逝者,捧着的遗像倒是换了一张又一张,主人公吟诵的超度词也从第一次葬礼的手忙脚乱到炉火纯青了到可以假乱真了。
我终于明白原来战争不仅仅存在于最惨烈的牺牲与暴行里,而更存在于亲历者余生的时时刻刻里,就像一枚在身体里爆炸的榴弹,后果渗透在血液骨骼的没一个细胞里,永远无处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