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前》的导演,《悬崖》的编剧,这阵容不可谓不强大。虽然该剧拍摄较早,不如《黎明之前》、《悬崖》成熟度高,不过也算是相当精彩的一部戏了。由于同一个编剧,风格类似,主题都是展现谍战背景下爱情、亲情的纠葛。作为有历史常识的人来看,还是挺受感动的,但是看评论,有不少同情苏春来,憎恶刘栋梁的观众,让我不禁产生怀疑,难道编导真是有意无意的对革命者明褒实贬?
我想说的是:刘栋梁和苏春来的分歧,并非什么党派,信仰之争,而是民族存亡之争。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资料,伪满洲国的老百姓,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土地,房屋被日本侨民抢占,男人被拉去做苦力,女人被逼为妓,孩子在学校还要受日本孩子欺负。自己种的大米,吃了却违法(这在剧中也有体现)。更不要说还被731部队做活体实验(被做实验的可不仅仅是政治犯)。而与此同时,苏春来等人,是喝着东北老百姓的血在过着奢侈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指责刘栋梁违背家庭伦理的人,要么是十足脑残,要么是别有用心。
如果编剧全勇先能看到此条评论,请尽量在以后的剧本中增加一些表现东北人民苦难的内容,给缺乏基本历史常识的观众补上一课,不然真有人以为他(她)穿越回伪满洲国,就能像娜拉一样过着公主般的生活。
随着两声枪响,两个特务应声倒下。他没有想到,分离的到来是如此之快。尽管当他化身“雪狼”,就十分清楚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是,生别离比死亡更让他不能接受。徒劳无用的挣扎,可是内心的战栗比身躯的挣扎更甚,当他神经质般地念叨:我要回家,我一宿不回去她们该担心了……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普通的男人在特殊年代、特殊身份下承受与背负了特殊使命的苦难内心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加缪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就是自杀。” 老杨将地下工作的工具交给他时,刘栋梁仅仅收下了一颗毒药,这让我相信,他是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的。作为医生,刘栋梁对生命有着超乎寻常的敬重。正是因为他作为赵一曼的主治医生,他才最清楚她经受了怎样的痛苦。他选择了这样一条路,以革命的方式拯救生命,此时他的特工身份恰恰不重要了。 刘栋梁一开始便拒绝了老杨叫他学发报、破译电码等等要求,他更加抵触的东西是枪,“我是个医生,永远不会亲手杀人。”难道他不认为胜利与流血是紧密相连的吗?哪怕是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他也能坚持这样的信条吗? 在执行绑架渡边博士的行动前,在荷枪实弹的同志中间,他只将一颗子弹放入了枪膛,老罗问:“你不杀人带枪干什么?”他说:“我不能打别人,开枪打自己还不行吗?”老杨要求他如果行动中暴露了就一起去苏联,但他不会作这样的准备。逃脱不是最好的结束,甚至好不过死亡,死亡虽令肉体飞散,灵魂却可以回到家人身边。 真正让我相信的死亡对他的沉重打击和切肤之痛的还是他对许克明的死的反应,他下决心一定将老许治好,可是老许,会不会遭受和赵一曼相同的命运?面对老许的要求,他别无选择。将氧气管折成一个弯,结束了同志的生命。在更衣室,他终于承受不了内心的谴责。他把渡边、老许的死都归结到了自己的身上。 “我是医生,是救人的,杀人违背我的职业道德。” 这是他一早就在心中对生命的承诺,正因为心中留存着这样的承诺,当时这又是一个他不能不打破的承诺。一个男人的哭泣,打破这个信念使他的心被独立了起来,使他已经走投无路。更仿佛这个世界上再没有半个人可以让他依靠。 在战争的巨大阴影下,每一个人都是微不足道的,间谍的命运似乎更加悲情,当他人欢呼胜利时,他们却只能躲在暗处独自承受亲人的误解甚至离开。 其实很怀疑刘栋梁用自己做交换的方式让中村释放政治犯的做法,有多少胜算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背负着必死的信念去见中村的。对于他,也许自他离开家的那刻,死亡就成了最好的解脱。一颗蒙受了那么多苦难的心灵,活着反而是对他的另一种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