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加林·努格罗
编剧: 加林·努格罗
主演: Annisa Hertami Rudy Corenz Gunawan Maryanto Cahwati Sugiarto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印度尼西亚
上映日期: 2016-11(新加坡)
片长: 90分钟 IMDb: tt6493080 豆瓣评分:7.5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1.Nyai,娘姨,一如电影展示的那样,荷兰殖民时期马来群岛上与白人种植园主通婚的原住民妇女,被贩卖、被压迫、被夹在各种势力之间,但也学会了阅读和写作、在报刊和书籍上流连忘返、接受了种种新的思想、尽其所能支持印尼新兴的平民和民族主义革命。另外的这样一位娘姨,可以参见小说《人世间》
2.印尼是一个被想象出来的共同体,想象的前提是荷兰殖民宗主国和帝国主义划出的疆土。被称为马来世界的海洋群岛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一直延伸到菲律宾,一直以来都是种种宗教、经贸网络、商贸语言马来语(Bahasa Melayu)等元素交流的地方,但这些岛屿并不被一个中央政权所联系,直到英国、荷兰等国家划分了边界。
3.所以电影正展现了印尼民族主义诞生的过程。首先,印尼民族主义来自于对荷兰殖民统治的不满和抵抗,印尼丰富的物产和辛勤劳动所生产的物品被输出到了全球市场,本地劳工宛若奴隶,土地被不断掠夺,更无福享受这些来自本土的产品。不合理的东西太多太多,比如电影中的继承权问题,土著不被视为和欧洲人平等的“人”,所以婚姻中的土著女性被认为是情妇,执行的法律是荷兰的而非爪哇的、宗教的、本土的,混血因为原住民的血统而无法被受洗、无法成为自由选择自己命运的人。
4.其次,印尼民族主义也来自荷兰给予的养分。电影中提到荷兰国会议员有关荷属东印度种植园悲惨命运的报告,这促使荷兰当局转向“人道政策”,给了当地喘息的空间。土著精英渐渐地获得了受高等教育和前往首府巴达维亚(雅加达)参与政治和培训的机会,这些来自各地的印尼未来精英培养了共同的情感,选定马来语作为未来民族国家的痕迹。这门语言是非爪哇霸权的、不像爪哇语那样区分高低贵贱、作为商贸语言被广泛使用,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语言”的印尼逐渐形成了。详见《想象的共同体》
5.再者,殖民主义的发展也是分阶段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报刊越来越发达,让世界各地被联系在一起,让更多思想和经验得以传播和复制。马来语报刊在印尼的当时当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华人也为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是“网际网路”的发达,更多人彼此联系,更多人想象集体。另外,资本主义关系的扩张也让更多农民的土地被剥夺,更多工人出现。旧思想旧道德在金钱面前被砸的粉碎,人们憎恨金钱的逻辑,却又不得不屈服于一切都商品化了的过程。这孕育了蓬勃的平民和工人活动,众多组织诞生了。国王的崩溃,让许多宫廷娱乐走向大众,人们可以享受高级娱乐,也可以想象自己是电影主角。
6.人们不能随心所欲的改变历史,行动的前提都是具体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爪哇岛上的伊斯兰教是强大的资源,帮助提出平等、公平、独立、互惠的种种诉求和思想。电影中提到了3个脉络的民族主义运动家:苏加诺这样的亚洲想象的民族主义者,丹马六甲那样的左翼、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者,以及爪哇穆斯林。他们之间有分歧,有团结,有种种的故事,但都是促成印尼革命成功的行动者。曾几何时,穆斯林也可以是共产党员,红与绿并肩作战。后世对这些人的淹没、挖掘、再理解,也对应了印尼现当代历史的进程。《人世间》虽然写的是印尼独立革命的历程,却在新秩序政权激励了无数印尼民众,去面对当下、面向未来。
7.新思想回应问题,也创造新的问题。电影里,厌女和排他就是一个不断出现的幽灵,姨娘被欲望觊觎和被流言中伤,宗教和婚姻也成了区分异几的元素。实际上,土著(pribumi,意为“大地之子”)这个词语是危险的。长期以来尤其是1966年开始新秩序时期以来,pribumi成了区分土著和非土著的种族主义概念,华人从尴尬的存在演变成国家暴力和系统性排斥的受害者、替罪羊。按照大地之子的逻辑,几百个族群在印尼都能找到自己依赖的“土地”,巽他人和爪哇人在爪哇岛,巴厘人在巴厘岛……但是这个论述没有给华人空间,殖民帝国崩溃以后,土生华人的“中间人”模式受到冲击,作为猪仔苦力的新客华人也要努力寻找自己的命运。这是电影难以覆盖的阴影,也是中国大陆一直以来最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