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奇情探戈 Je ne suis pas là pour être aimé(2005)

奇情探戈 Je ne suis pas là pour être aimé(2005)

又名: 此处,无爱 / 寂寞爱光临 / 我不是为了被爱而来 / Not Here to Be Loved

导演: 史蒂芬·布塞

编剧: 史蒂芬·布塞 朱丽叶·赛尔斯

主演: 帕特里克·薛内斯 安妮·康斯金尼 乔治·威尔森 利昂尔·阿贝兰斯基 西瑞尔·库顿 杰纳维夫·马尼奇 Hélène Alexandridis 安妮·波努瓦 奥利维耶·克拉弗里 Marie-Sohna Conde Isabelle Brochard 斯代芬·沃杰托维茨

类型: 剧情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上映日期: 2005-10-12(法国)

片长: 93分钟 IMDb: tt0436445 豆瓣评分:7.3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让-克洛德有五十来岁,是法院的执达员,现在他处于生命中的一段脆弱时期。

演员:



影评:

  1. 虽然影片好像是忘年恋主题,但深深打动我的却不是男女主人公的故事,而是让-克洛德与其父之间那讲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感。

    少年时颇有网球天赋的让-克洛德最终放弃自己的爱好,子承父业,接了老爸的班,做了大半辈子的法院执行人,一个既枯燥又不讨好的工作。

    老爸住在养老院,脾气别扭不合群,经常给护理人员气受。三个孩子都跟他合不来,两个都不来往了,只有离了婚的让-克洛德每周日坚持来看老爸,却还往往因小事而被老爸埋怨。两人在一起时话不投机,老爸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小孩,动辄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跟儿子赌气。而每每让-克洛德离开时,老爸却又恋恋不舍地躲在窗后目送儿子离去。

    一日两人闲聊,让-克洛德问起自己小时候比赛赢的那些奖杯,老爸很不屑地回答:那些劳什子,早就扔了垃圾箱了。让-克洛德很受刺激:怎么问都不问我就扔了呢?那是我的奖杯啊!早知如此,当年何必整天逼着我练球呢?

    当老爸再次找茬儿埋怨儿子时,让-克洛德爆了,终于把埋在心里多时的不满劈头盖脸地扔给老爸,并表示,再也不来看你了!

    不多久,让-克洛德收到养老院的通知,老爸去世了。他去收拾遗物,有一个柜子上了锁,打不开。他找来找去,最后在遗体的上衣口袋里找到了钥匙,打开柜子,他楞了:一满柜子全是他的奖杯!这时候,我已是眼泪哗哗了。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是最亲的人,最强的人,是我们的依靠。可是当我们成年,自己为人父母时,跟爸妈的关系就变复杂了。往往嫌他们唠叨,多管闲事,不愿他们再指手画脚干预自己的生活。而父母却往往不能将生活重心顺利转移,一颗心还一厢情愿地挂在儿孙身上。并希望着得到对等的关注,于是漫长的失望就开始了。

    很让我吃惊的是,外国人父子之间也有这么不善表达和交流的问题。我总是觉得中国人太含蓄,家里人之间也会因此产生种种误会。看来这并非国人特有的问题。

    为什么大家在一起时不能好好相处,互相体贴,却每每因小事硌涩,到分开时才觉得一肚子的爱没能表达半分呢?让我们回家告诉父母:我爱你们,爸爸妈妈。
  2. 《奇情探戈》,这部电影法语原名为Je ne suis pas là pour être aimé,意思是“我不是为了被爱而来”,虽然比较绕口,但“奇情探戈”却未免太艳俗了一些。
    主人公是已经51岁的法院判决执行送达员,类似法院的外包协作单位,自己一个小小的事务所是从他父亲那里继承来的,原来只有他和一名秘书,与已经离婚了的前妻的一个儿子在电影开始时加入进来。他的工作就是每天爬那些看不到头的楼梯,在社会下层人员聚居的公寓楼里例行公事地一家一户地去送达法院判决、催债、带警察去抄家,工作没有丝毫快乐,郁闷无比。每个周日去养老院看望他的爸爸,陪爸爸下会棋,聊聊天,可是老头子的脾气坏透了,对什么都恶语相向,父子总是不欢而散。
    在他的事务所办公室的窗外,狭窄的马路对面的楼上,有一个教跳探戈的业余学校,学生以老头老太为主,他有时会靠在窗边看看那边。在医生建议他做一些运动后,他报名去学探戈了。一天下课后,一个女孩子主动和他打招呼叫出他的名字,原来她小时候在他家里托养过,女大十八变,当然认不出来了,可好歹是熟人了。这个女孩子在学生里面几乎是唯一的年轻人,自然不乏想近身搂着跳一曲的人,但她正在筹备结婚,正是为了在婚礼上能与新郎头一个下场展露一下舞姿才来上这个学,可恨的是未婚夫却总是各种理由推托掉不肯与她一起来。
    算了算了,不写剧情了,再这样写下去成什么了?
    总之,这部电影有三条主线,一般看来最主要的主线是他与女孩子的两人的关系的发展,其中交织着女孩子和她未婚夫的一条线;第二条主线是与爸爸的关系,第三条主线是他儿子在事务所里度日如年的时光。
    我倒觉得,他与爸爸的那一条线才是真正的主线,也是最让我感动的。当爸爸过世后他去收拾遗物,想到上次这里他暴怒地对爸爸吼:“这是我最后一次来这里看你”,想不到一语成真,然后一个柜子打不开找了半天的钥匙才在爸爸的衣服口袋中找到,打开一看,全是爸爸之前声称已经扔掉的,摆得整整齐齐拭擦得象新的一样的他小时候打网球得的奖杯……我眼泪哗地就下来了。
    过去看到谁说过,说是法国人在情感上,与中国人有相通之处,很相象。有道理。
    可怜的老头,每次儿子来看自己都闹一场,等到儿子气冲冲地下楼开车走人,又躲在窗后看,儿子习惯性地钻进汽车前往楼上看一眼,就赶紧往后退两步。儿子问起自己小时候得的奖杯,明明是自己当个宝贝似的好好收藏着,偏要轻描淡写地说早就扔了,唉,何苦啊。
    主人公最后一次离开养老院,打开车门之后又一次抬头看着爸爸房间的那扇窗子,唉,再也看不到父亲急忙往后退两步了。
    好在他父亲总算没白死,主人公回去后,先打发了儿子:我知道你不爱在这里干,就算了吧,你走吧,去鼓捣你喜爱的植物吧。儿子迟疑了一会,在他面颊上轻碰一下便如获大赦一般拔腿就跑了(说不定这是儿子成年后第一次亲吻自己的父亲)。然后就去了探戈教室找那个被他之前生硬回绝了的女孩儿。他出现在她面前时音乐为之一振,拿捏得恰到好处。那时候我就心里暗想:“上字幕,快上字幕!”可惜导演还要安排他们俩单独跳一会,其实这一段可以不要,干吗非得这样直白呢?
    那个秘书戏不多,可是也是有个性:
    “你在偷听我吗?”
    “若干年前我也有过和你上次一样的对话,当年要是有个人在外面偷听的话,我现在也不至于落到只有狗做伴了”
    基本上,电影里所有的主要男性角色:他爸爸、他、他儿子都可以一句话概括:死要面子活受罪!老爷子为此郁郁而终,他总算觉悟,并放了儿子一马。倒是女主角觉醒得比较早,而秘书只可惜觉悟得太晚了。
    电影结束后我率先鼓了两下巴掌,立刻就有附和者跟上来,接着,灯光一亮,法国驻华使馆文化专员,一个小个子女的跳上来,请本片的导演史铁番•布黎则和女主角扮演者安娜•康西尼与观众见面,他们俩原来就坐在观众席上。安娜•康西尼在电影里的扮相很老扎,实际上却是很年轻的样子,笑容可掬。大家纷纷提了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恭维的多数,有个小女孩子还说在中国没看过这么细腻情感的电影,我不由撇嘴小声说:“那是你电影看得太少。”坐我前面的一哥们马上回头表示赞同。
    引述一下导演的原话:这部电影的出发点很简单,是想观察一个处于生命中脆弱时期的男人,他这时候连最细微的情感都不能表达或接受。将我的人物放到这样一个困境里,我发现有些看不见的理由,让他们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行动着,使得他们的某些决定看起来很反常,有时候跟他们自己的愿望也背道而驰。这些人物,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龄更小的,人们都没有教他们去爱或者被爱……而这常常是相伴而来的。这就是基本的问题,电影也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由此出现了这一暗含着要求的标题,我们可以从中领会到另一面的意思。
    有点晕。
    我倒觉得,这部片子的整体的调子和风格,和过去夏刚导演的一部《我心依旧》很象的,可那是近二十年前的国产电影啊。
    见面结束后,我们在门口又聊了一会,和我一起去的一位同事是从法国留学回来的,法语不错,和导演聊得挺热乎,我只恨忘了带相机来,不然可以和法国美女搂着拍一张。
  3. 这个题材其实很俗,日本人拍过,美国人也拍过。谁都能猜到结局,就看镜头、音乐和表演。
    法国版的节奏相当舒缓,竟然有点违背探戈的风格。浅浅的,却又是浓浓的。镜头也慢,给足了音节。
    对话不多,全靠眼神,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