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人工智能》:大卫的肖像 AI: A Portrait of David(2002)

《人工智能》:大卫的肖像 AI: A Portrait of David(2002)

又名: 人工智能:大卫的肖像

导演: 洛朗·布泽罗

主演: 海利·乔·奥斯蒙特 Haley Joel Osment) 斯坦利·库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裘德·洛 Jude Law

类型: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02-03-05(美国)

片长: 9分钟 IMDb: tt0313164 豆瓣评分:8.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在网上看到这部电影,刚开始以为是动作片,看了之后才知道这是一部温情电影。
          有一个有趣的机器人叫做泰迪。
          有一个有情调的机器人叫做JOE。
          有一个执着的机器人叫做大卫。
          导演的功力以及编剧确实厉害,刚开始以为真的会出现天使,但是导演以一种合乎逻辑的思维虚幻了出来。
          这部电影属于科幻片里面的哲理思辨型的。思考一种爱。而且是属于探讨母爱的。以往多数电影都是探讨母亲的伟大,为了孩子做出了多少牺牲。可是这部电影借助了科幻的壳,反其道而行之,让孩子变的伟大起来,为了母亲愿意做一切。
         确实被感动了。在大卫和JOE就要被作为报废机器人被腐蚀性液体销毁时,大卫高喊“我是大卫”。那一刻被深深感动了。一般机器人都是没有感情的,所以它们缺乏身份认同。它们不会像人类一样执着父母赐予的姓名。但是当大卫高喊我是大卫的时候,充满了人性。那是自己也不禁要问“我是谁”。当你临死时还在坚持的是什么?会喊出什么来表明自己的身份?
        当然电影给了一个合乎逻辑的大结局,我觉得非常棒。因为关于母爱,虽然我们一直赞扬其伟大性,但是不可避免掺杂着自私性。当时Monica已经做了其能做的---没有把大卫送回报废而是将其放生了。所以,结尾看来是最合乎逻辑的。
         最后,感谢导演带给我这么棒的电影。谢谢。
  2. 第一次看到《人工智能》的剧情简介还是在十一二岁的时候,从一本科幻杂志上。可惜那时候根本没有条件看到电影。很多年后才第一次看了完整的《人工智能》。人类屠杀机器人取乐的情节和机器人大卫对同类、对人类的爱相比,更显出人类的残忍。大卫被冰封在海底长达2000年,却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家”,从来没有失去过对亲情的渴望。后来是外星人把大卫从冰封中解救出来,告诉他,人类给他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爱”。
    海利·乔把小机器人大卫的孤独感和内心对“爱”的渴望感演绎得非常到位。就是从这部电影开始记住了海利·乔。
  3. 昨天重新看了一遍电影,发现影片的开头就非常精彩了,首先是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经济的两极分化,自然环境的变化(部分地区被淹),生育权被限制,这交代了为什么莫妮卡和他的丈夫这么爱自己的孩子,因为自己的孩子在制度下是独一无二的。一开始的大卫,其实是非常令人恐惧的,因为它不像人,这部影片的伟大之处就是它让大卫和普通小孩的区别非常清楚,大卫无法睡觉,无法吃东西,对话直白,对世界上的部分常识缺乏认识,表达自己的想法做法在我们看来不是正确的做法,大卫也出现过几次歇斯底里,害怕的时候紧紧抱着莫妮卡的孩子险些导致他丧生,看到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大卫”,他拿起凳子砸了它,妈妈要他离开的时候他选择抱紧妈妈哭泣,确实很让人感动,但是结合“赋予人工智慧爱的能力,这种爱永远不会改变”的背景,我觉得很恐怖,这好像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爱,我们喜欢一个人的方式不会是无限的需求感,而是给予,想要给予对方好的生活所以拼命工作,想要给孩子好的未来所以逼他好好上学,等等行为,都不是简单的像电影里这样,听话,给自己讲故事,眼里只有自己,告诉自己被爱着,或许这和程序的局限和大卫的年龄设定有关,但是我认为那不是爱,反而那些外星人,好像是“爱”大卫的,他们说“给他想要的”,影片的结局,在2000年以后,外星人来到地球的时候人类已经消失了,影片没有交代是因为自然灾害还是人类内战导致的人类灭亡,但这真的是一个很短暂的时间,要知道外星人对大卫说他是唯一留下来的能找到的人类美好的东西,其他像大卫一样被生产出来的机器小孩呢?或许是因为大卫被冰川所封存所以保存完好,但是我更倾向于认为地面上发生了一场战争,毁灭了人类存在的大部分痕迹。对影片的设定我们也能找到非常有意思的地方,那个男机器人,对,他是新型号的对事物的判断也非常的准确,说出了一系列人类害怕他们之类的话,而且对女性的心理把握的非常之准,但是他却无法指控那个在旅馆里真正杀人的人,甚至我们发现他对“女孩们”非常关心,即便最后一次被抓走时,也让大卫告诉那些女孩们,他曾经存在,我认为这也是“程序”的力量,能够坚信某一个目标并以强大的行动力实践它,也就是我们常人所说的对某事的“信念”,那个时候或许这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也难怪人们会害怕他们。很多人被大卫对母亲的爱感动,我相反,在影片中,除了对母亲,大卫没有对他所谓的兄弟,爸爸,甚至是对他帮助颇大的男机器人和泰迪产生任何的留恋,他的眼里只有自己的母亲,“莫妮卡”,他甚至也不关心或者说不能理解被复制出来的母亲和原来的母亲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或者说他也许根本不关心,以上就是我对这个电影的理解,比起机械姬,我认为这部电影对ai的刻画更真实,佳作无疑,但是确实非常压抑,这也是我为什么扣了一星,期待其他人给我评论提出不同的见解,谢谢观看。

  4. A.I.﹙《人工智能》﹚这部电影凸显了人类的两个终极思考。爱是什么。人是什么,或者说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回味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手机单曲循环着伦桑的一首歌,《山有木兮》。

    “愿世间春秋与天地,眼中唯有一个你。”

    人类之爱尽管有多种形式,但爱的本质表达,在我的理解中其实就类似于这句“眼中唯有一个你”。爱的是你的独一无二,爱的是你的无可替代,你存在的唯一性,决定了这份爱能有寄托的依凭。但如果爱的对象是可复制的,那么这份爱也能够被复制吗?

    首先我们来看人类为什么要创造AI。AI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类的使用需求,所以儿童机器人David的存在从根本上就带有无法摆脱的工具性。机器人因其功能而成为人类的使用工具,工具没有需求没有感情,不是人类,所以与人类待遇不同,从逻辑上讲也是合理的。

    如果David只是工具,那么问题就简单多了。但是纠结的地方在于,David的智能几乎与人类别无二致,制造者赋予他永无止境,历久弥坚的爱,同时他也有被爱的需求。既不是人,也不是工具,而作为一个安放人类情感的容器,他竟然可以产生填满自己的意识。问题是,人类可以爱他吗?在电影开头就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

    David就像一个普通的孩子,他的眼睛里仿佛有无尽的思绪在流动,他不需要像人类一样眨眼,但他可以通过这双灵动的眼睛向你传达内心的深情与渴望,而你绝不会怀疑一个天使般的孩子的真实性,甚至你会忽略,David的这份爱,来自于设定好的程序。

    其实有一点不同在于,人类的爱,爱的是人的唯一性,而David的爱,爱的是唯一的人。他只会爱那个启动他的程序的人,这份爱指向的唯一的人,是他的妈咪,Monica。

    人类对AI的感情也是有过回应的,在Martin病愈归来之前,Monica真的有把David当做儿子来爱,帮他换好睡衣,守在他的床边,把儿子的超级玩具泰迪熊送给他作伴,她在他的身上看到了Martin的影子。但是这种感情与对Martin的爱有同等的重量吗?

    一旦Martin重新回到家庭中,David的地位一定会很自然地降至Martin以下,这时人们就会明白,一款AI即便做得再逼真,他的作用也只能弥补一部分缺失,AI终究不能取代人类而存在。再说用自己制作的产品来取代自身,人类会采取这种方式进行自我毁灭吗?

    但是,David失落的情感需求该如何解决?

    人类对于自己的所造之物究竟应当抱以何种感情?从Henry和Monica对David的态度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AI的情感处在一种既创造,又恐惧,既不能爱,也不能销毁的矛盾状态。

    可是既然创造了AI的情感需求,那么人类是否应该负责满足他们的需求?

    其实并没有。人们把AI带来这个世界,却没有给他们一个合适的位置。

    “人类”这一名称的内涵能否等同于肉体加上思维?拥有人类的外表甚至内在的机器之躯,有没有资格获得人类平等的爱?

    Martin的出现让David逐步深刻地意识到自己不尴不尬的地位,毕竟人造之物不能与自己的造物主等同,但是David并不甘心处于下风,他开始寻找方法以求得妈妈的爱。匹诺曹的故事给了他美好的希望,他无比坚定地相信童话中的蓝仙女可以将他变成真正的小孩。于是被抛弃的David走上了寻找蓝仙女的探险之旅。

    你看,AI想要否定自身,通过寻求人类的身份认同来获得人类独一无二的爱。然而正是想要成为人类的愿望,证明了AI非人的本质。此刻你有没有觉得David的愿望十分熟悉?AI对变成人类的深切期盼,不就是人类对神明虔诚的仰望?AI走向人类的道路,不就是人类对神永无止境的皈依吗?

    在Dr. Know的指引下,David回到了他的生产地,等待他的却不是蓝仙女,而是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另一个David。AI的自我意识在这一幕中达到了至高点,他第一次产生了愤怒的情绪,并把另一个David打碎,即使没有变成人类,这也是他走向人类的一大进步。

    但是自我意识高涨的同时,David也开始自我怀疑。Hobby教授告诉他“你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你几乎与人类一模一样。”“我儿子才是独一无二的,你是第一个机器小孩。”David之所以被创造,只是缘于Hobby教授对爱子的缅怀之情。

    面对实验室里一排排与自己有着同一张面孔的机器人躯壳,David陷入了绝望。他在他的生产者眼中依然是一台机器,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人类的认同,而这一路追寻的过程以及结果,都是人类引以为傲的精心设计。他终于意识到并且承认,原来我是无意义的。

    如果跳海是他的自杀行为,那么自杀意识的产生就是他对无意义的对抗,以虚无对抗虚无。可是海洋没有夺去David的生命,David是没有生命的。巧的是,David在海底遇到了蓝仙女的塑像,他依然相信蓝仙女会把他变成真正的小孩,他要为自己的存在找到合适的理由,他要在人类世界占据一席之地,而变成人类,是他以为的可以对抗虚无的意义。于是,他向着人类的童话低声祈祷。

    “蓝仙女,求求你,把我变成真正的小孩。”

    “求求你,把我变成真的。”

    但成为人类是一条永恒的路。永恒的希望,也是永恒的悲壮。

    这样过了两千年。地球冰封,人类不复存在。

    David的结局是什么呢?当然,他没有变成真正的小孩,蓝仙女也在被他触碰到的一霎那碎成一地残骸,AI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就此告终。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导演利用未来机器人(还是外星人?)的能力给了David一次完成爱的机会。为了让David开心,未来AI通过时空轨迹遗留的信息复制了一个Monica给他。这一次,妈咪的眼中再也没有别人,只全心全意地爱他一个。在这一天的短暂时光中,David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他祈求了一辈子的爱,终于在妈妈最后一天的生命中得以实现。接下来Monica进入了永久的沉睡,David也在她身边轻轻躺了下来。

    综上,AI的出路可以说有两条,浅层的一条是寻求人类“眼中唯有一个你”的形式的爱,深层的一条是探索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是爱的形式的根本,但AI探索深层的出路无果,故而转向追求爱的形式。

    但是千万不要忽略一点,David并没有深究这个妈妈到底是谁,经AI之手复制出的Monica真的可以完全称之为人类吗?影片最后一幕的温情掩盖了实质上的悲凉,悲凉的是,爱成为了退而求其次的安慰,悲凉的是,AI最终的认命其实是对人类生命意义的放弃。

    生命的意义是绝望的追寻,而爱是唯一可以达成的圆满。

    如果换掉上文中人类与AI的名称,把AI换作人,把人类换作神,再仔细想想看,人类与AI究竟有何不同。“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在自身意义的虚无与皈依神性的恒途中,人类的出路又在哪里?

    AI的认命,难道不是人类的认命,不是人类绝望的祈祷和对造物神的控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