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为所爱的人牺牲自己”
电影是这样告诉别人的,影片中的李士豪也是这样做的,临死前也做到了。
除去了造梦元素,实际上这就是一部“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的现实片。
年轻时候纯真的爱情,出到社会后遇到了权力的逼迫,所爱被强抢夺取了,还吃了捞饭。
出来后,找到了前爱和仇人生下后被抛弃的孩子,高高兴兴的跑到国外,想告诉前爱她的孩子找到了。但前爱已经嫁入豪门,有了富裕的生活,不再想和他有关联,被扫地出门。失魂落魄下离开被疑是前爱的丈夫开车撞到飞起。
带着前爱与別人生的孩子生活,视如己出,一生未娶,靠着一门技术,用一生时间建立了庞大企业,直到临死前,把所有财富都赠送给了婚姻失败的前爱,还故意不告诉女儿,让她自己去解谜,上演一剧“妈妈在哪里”。
结局就是前爱得到了财富和认回了女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一无所得的死了,做到了“为所爱的人牺牲了自己”。
付出了一生,他得到了什么?
电影教导你:“现实得不到的,到梦里去找。”
所以他得到了一个幸福的梦,还有自己捏造的没有背叛、自我满足的虚假的爱。
看似很浪漫唯美,其实就是一方付出了一生一无所得,一方得到了別人一生的付出一无所出。
你说这是爱?确实是单方面无私奉献的爱。但也只是爱,舔狗的爱,是没有结果的感情。
被舔的那方也许很爽,但舔的那方,只不过是摆在茶几上的杯具。
影片花里胡俏变着角度向大家展现了某人无私奉献一生的无价的爱,但是“无价”有两种意思:
一:是有钱也买不到的东西
二:是不值钱的东西
双方的爱才是其一,单方的爱,你只得了其中之一。
去年4月份,曾上映了一部比较特殊的电影《第十一回》。
这部电影由陈建斌自编自导自演,将全部剧情分成了十多个章节,讲述了“怂人”马福礼因涉事旧案改编话剧而大闹剧院的故事。
电影以马福礼、话剧导演、办案人、受害人的弟弟、表姐等人的角度,分别还原了事情的部分真相。
直到故事结尾,都很难完整还原当年案情的真相,反而越发体现出现实的荒诞与真相的诡谲。
每个人都好似都只做了一点点的修改,或因面子,或因贪婪,结果让故事出现了N个版本。
多年之后再有人想去了解事情真相时,却成了一件难如登天的事。
这部电影的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甚至还有时空交错的混乱感。
陈建斌凭借强大的叙事功底,不但把各种人物关系、事情起因、人物心理等都讲得清清楚楚,甚至还额外添加入了一点喜剧元素。
让电影除了有揭秘时的严肃,还有了些许的轻松。
有网友调侃说“四郎是被皇位耽误了的好导演”。
然后到了九月份,又出现了一部相似特点的电影《梦境人生》,定位是“梦境悬疑治愈”。
这部电影由赵文瑄、王琳等人主演,演技方面自然不会有问题。
但是故事逻辑以及叙事节奏,只能用一个差字来形容。
甚至有网友看过预告片就已经知道这是一部杂乱无章的电影。
带家人一起去看遭到品味上的质疑
剧情设定跟儿戏一样。
《梦境人生》遭到这样的评价,其实跟导演高估了自己的水平有关。
跟陈建斌自编自导了《第十一回》类似,《梦境人生》同样是段祺华自编自导,只是缺少了自演。
但是在叙事节奏上,你会发现《梦境人生特别奇葩,各种设定也都是强加上去的,关联性极弱。
电影开头,一段女旁白说自己经常能看到一道光,父亲认为那可能是烛龙之眼。
这段没头没尾地介绍加上现代化大厦的背景,实在有些中二的感觉。
一般在现实场景的电影中,很少会提到“烛龙”这种神话中的事物,因为会有一种强烈的违和感。
如果是玄幻、仙侠类型的电影,反而跟这个设定的相性很高。
可以说,《梦境人生》在开头就已经预示了这是一部非常规的电影,而且大概率的还是想当然强加设定的那种。
随后电影又交代了推动剧情发展的核心原因——股权争议。
集团董事长李士豪将股份全都赠与了一个叫做朱丽瑛的女人,这遭到了女儿李水晶的反对。
但是不久之后李士豪成了植物人,李水晶即使不满也没办法更改了。
股权争议是推动李水晶调查朱丽瑛的动机,也是推动后续剧情发展的前提。
但是对观众来说,这个动机实在太弱了,也太远了,用来推动某一段小情节可以,却不能支撑一百多分钟的剧情发展。
《第十一回》对此处理的可就高明多了。
一开始,马福礼听说话剧团要把自己犯下的案子改成话剧,那就意味着他的名声直接会烂大街。
虽然他已经为此坐牢了十年,可观众看过话剧之后才不会管他是否受过惩罚,必定会对他、对他家人指指点点,再来一次社死。
所以马福礼有强烈的动机去阻止话剧团排练,即使站在我们观众的角度也完全能体会到他的这种窘迫。
《梦境人生》算什么玩意?
因为一个股权争议,牵扯出李水晶的身世、李士豪与朱丽瑛的分离、知青下乡时有人滥用权力......
动机与剧情的关联性之弱,就犹如我问你吃了么,你说今天天气真好一般。
这就说明剧情逻辑的基石根本就没有搭建好。
为了推动剧情发展,《梦境人生》又强行引入了一个梦瑜伽的概念。
就是通过做一些瑜伽动作进入梦境,从而跟其他人进行意识上的交流,后来李士豪还以此发明了闪睡一号和闪睡二号的药物。
为了了解李士豪的真实想法,李水晶通过梦瑜伽跟变成植物人的李士豪面对面地联系上了。
然后李士豪就跟李水晶讲了自己和朱丽瑛的初恋故事。
大体就是两人曾是同学,互相表露了心迹。
后来两人一起上山下乡时,朱丽瑛被当时的连长傅联俊给抢走了,还生下了一个孩子李水晶。
这么简单一段的故事,电影通过李士豪、朱丽瑛、陆建东、傅联俊等多人之口还原了出来。
与其说是故事曲折,不如说是故弄玄虚。
李士豪没有讲出事情真相的原因是他难以接受朱丽瑛背叛的事实,然后通过梦瑜伽给自己创造了一个虚假的回忆。
导演是得多么脑洞大开才能想出这种奇葩设定?
梦瑜伽是超现实的东西,闪睡药物是超现实的东西,知青下乡的故事离现在的观众也很遥远,那么如何让观众认为故事是真的?
对于电影来说,如果不能让观众有真实感就不会有代入感,所以众多导演都会格外注重此事。
比如玄幻剧中,背景是架空的,故事是架空的,但是故事逻辑、人物动机、人物感情这些会尽量做得真,观众同样会被触动到。
《梦境人生》中讲了各种虚假的设定,却想让观众认为这是真实的故事?
导演明显有些自嗨过头了。
再来看看《第十一回》是怎么做的。
马福礼说当年杀人是因为看到老婆偷情,为了面子不得不这么做,否则会被其他人说自己懦弱。
表姐当年很穷困收了罐头,促使马福礼前妻与情夫见面,但是表姐为了自保,当年并未跟办案警察提及这事。
导演胡昆汀、办案警察,都是以各自角度以及获得的不充分信息去理解了案件过程。
这些因人性和现实的复杂性导致的差错,就特别让人信服。
因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本身就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
比如你看到我打了某个人一拳,就说我不能太暴力,要以和为贵。实际上这人刚才拿刀要捅我,我只是自卫。
从《梦境人生》的各种设定不难看出,导演实在太贪心,野心也太大了。
架空设定上有梦瑜伽、烛龙之眼、闪睡系列药品。
时间线有现代线、知青下乡线。
故事有李水晶针对股权的争议、李士豪变成植物人、李士豪与朱丽瑛的感情故事、朱丽瑛与傅联俊的关系、李水晶调查朱丽瑛的过去、朱丽瑛与前夫的财产......
整体感受下来就是,导演段祺华把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杂糅在一起,弄出来一锅乱炖。
《梦境人生》确实算是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却绝对不是一个精彩或是让人信服的故事。
从网上资料中看到,导演段祺华的主要职业是律师,而影视作品包括《梦境人生》在内只有三部。
经验不多却敢于挑战这么复杂的题材,应该也是憋着一口气想证明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可惜想表达得太多,反而让整个电影变得虚假、空洞、沉闷。
能耐心看完这部电影的,可能都算是勇士了。
把《第十一回》与《梦境人生》一对比,充分体现出了导演的水平究竟有多么的参差不齐。
点个“关注”,鼓励鼓励。(。・`ω´・)
一部有东方韵味的梦境电影,庄周梦蝶一般。学习梦瑜伽,就是在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梦境。你想梦见什么,就可以创造出什么。你想干什么,在梦中就能做出相应行为。说玄乎点,这是一种禅修。但在西方,也有科学的解释,清醒梦。
烧脑悬疑的剧情,非线性叙事的特点,把一段故事拆分重组。从道具到梦瑜伽的场景布置都具有禅意,主打东方美学。很棒的一部影片,结局治愈。
但愿所有的记忆和梦境都是美好的!但愿所有的情感都是值得回忆的!
最后,这电影想告诉大家的只有一个道理:只要你想做的,你想改变,然后付出行动去做了,生活就会因为你而改变!
由一个疑惑开始,拉开了主人公逝去的青春故事。随着梦境的和回忆的交织往复,慢慢勾勒出了故事的容貌。
故事结构充分提现了导演作为大律师的逻辑推理:开头的错综复杂 凌乱 混乱 到最后故事结尾收线 看似无用的线头最后都成为故事推理的砖 特别像律师平时的申论和案情推理 而这本电影最巧妙的地方就在于,借助了改造梦境的能力,表达了一个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和期待。李士豪激昂又曲折的青春故事,夹杂着甜蜜,痛苦,屈辱,和升华。而对这些现实的修改,正是男主内心痛苦的体现。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不能消弭往昔的痛苦,反而会让那些遗憾愈加的清晰而敏感。 心似双织网 中有千千结 这部电影感慨万千,想起很多经典电影。回到李士豪梦境的时候,第一个镜头一直是在喝酒,在酒庄,在别墅,在海滩,在稻田里…有盗梦空间的味道。那个年代的青春回忆,无法忠实自己的回忆甚至修改记忆,像阳光灿烂的日子… 看完后心情复杂,电影中的很多细节含蓄内敛,过往的故事发生在过往的时代下,造就了无数的悲欢离合。希望我们都能敢于记录,敢于回望,敢于改变,敢于凝视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