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写了这么长的影评,套路什么的不太懂。内含敏感话题,不过是自己的随想,慎点;不过,欢迎讨论。
一定要说在最前面的话:
《滑稽女郎》这个翻译真是……直译也不能这样啊?!?!(请自动脑补黑人问号脸)
终究是看了不知道多少遍Rachel Berry版的<Don't Rain on My Parade>之后,前来观摩学习原作。不得不说,Lea Michele李女士和Barbra Streisand史翠珊在某方面真是略有神似:映入观众眼球的鼻子。当然,我也并没觉得这鼻子有多碍眼,不过是她们都爱不断自嘲就是了。
Barbra对Lea的影响真的是很大,感觉<Glee>中的Rachel Berry简直就是<Funny Girl>中Fanny Brice的加长演绎版:咋咋呼呼的性格,不需要喘气的嘴炮,在歌唱事业上毫不松懈的干劲,甚至连唱歌时的神情姿态都是在模仿着偶像。真不愧是戏里戏外地崇拜,戏里戏外地致敬,戏里戏外地演绎。
当然Lea心目中的女神毕竟是女神,看到了原作,的确发现了两个人之间的差距。当时看着Lea版的<My Man>,已经是被音乐剧的感染力所折服:掰开了剧情的歌曲,也可以有足够浩瀚的张力。唯一让人出戏的一点是,奇怪为什么Lea要不停地仰头(尽管我觉得女生仰头的时候,太有魅惑力了,高杀伤力)。看了原版才知道,原来Barbra在演唱的时候就一直在仰头。她仰头是因为不想让眼泪在表演的时候留下来。(莫名想到了,“想哭的时候就倒立,这样眼泪就不会流下来了“23333)。当然没唱完两端,两颗豆大的泪珠就滚了下,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悲伤的热度。可再看看Lea,唱完了就憋出了半行泪。尽管我也还是很喜欢Lea,已经是很不错的歌手了,但这实在还是不能和Barbra比啊。
再说说电影本身。
能拿到当年奥斯卡提名,也并不意外。只不过是说她的剪辑不错,我倒是没法评价。可能当时的技术水平受限吧。今年人们还在说<La La Land>一言不合就尬舞,那请再看看几十年前的歌舞片就知道,如今的剪辑是有多么顺畅了。
还记得高二的时候刚看完《罗马假日》,然后问我一个很喜欢赫本的朋友,“我一直以为这部电影是两个人在一起了。”我朋友这样回答说:“傻JJ,最美好的结局常是会这样带着遗憾的。”
童话里的happy ending约莫也不会是那么happy的吧。
被翻译搅黄的影片也是给我了一种皆大欢喜的错觉,“滑稽”女郎也不尽然是“滑稽”收场。听证会之前的对话中,其实就已经能感受到气氛不对,一切都覆水难收了。错的不在于人,而在于谁都无法掌控的机缘巧合所促成的处境。不是你承认“我错了,我再也不这样了”就能够解决的。这是无奈,是遗憾,但同时也是生活的必然。
好的作品中,我是指能够百年流传的好作品,不乏包含纳了不少遗憾与悲伤的元素。因为带有低沉的情绪,真实的悲伤,是真正能够打动人的经典。
其实,还想要扯一些敏感话题。
还记得Nick和Fanny在酒店的那首<You are woman, I am man>么?
这首歌充满了男性的Masculinity和女性的Femininity,男性的主导权尽显无疑,女性的阴柔妩媚也毫不违和。其实这一段曲尽显了爱情中的男女关系。之所以会有男女之分,正是因为两种性别各有优势和劣势,理应在两性关系之中,乃至生活(各有所擅)、社会(各有所长)中各有分工,达到和谐的平稳。但本是合理的分工法则,在现代社会却要被批判,说是“直男癌”,也是有点无奈。
的确,不排除有不适合以上规律的人存在。毕竟,世事不可能只有非黑即白和两极极化,更多的是介于两极之间。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阴阳皆有的综合特性。不过是,大多数男性身上的“阳”要重于“阴”,或者偏“阳”的男性占了总体的大部分,女性则反之亦然。这样的事实形成了stereo type,导致了部分守旧派绝对化的观点,给男性和女性都贴上了标签。这固然不妥,但绝不是颠倒阴阳的理由。只能说,存在男性的阴柔和女性的阳刚,在现代社会这是正常的、可以接受的(No-bias)。过分地强调、号召和推广男性阴化和女性阳化,那一定是过了。
是不是联想到了前阵子韩寒的《男子汉宣言》?关于这一事件的热文在网上俯拾皆是,或是抨击其炒作,或是辱骂其犯癌,抑或也有力挺其坦然的观点。我也并不想去推敲他的本意是什么或者他人本身是什么样的。但我觉得这首歌的歌词其实不必过于计较。在这个言论自由的社会,群起而攻击一个没有什么法律上、道德上有大错的观点,反而暗含出了一种有些无趣的“政治正确”。
在分工上,男女有别。但实际上,男女又是相互平等的(世事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平等;能做到的不过是相对的平等)。曾经Nick是Fanny的伯乐。可以从Fanny的细微的举止变化中察觉出来,她渐渐从底层阶级走上了upper “class”,的确是Nick或言传身教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前半段男性占了主导,并且我觉得是他earned it,毕竟Nick也是自食其力,做自己擅长的事(完全没有批判Nick的gambling主业,我也是很赞赏导演的思想)。而后半段,由于女性的崛起,她的光环甚至时不时会遮盖她的婚姓,让男性又黯淡失色。最终两人无奈生分,但终究是追求各自所喜爱的事业去了。
其实这便是一种平等(和自由),尽有些许无奈,但是和谐合理的。无论是Masculine还是Feminine,都可以以两者各自的特色成就一番事业,殊途同归罢了。弄得太上纲上线,那实在没有必要。
小时候特别爱看童话故事。故事中的主角一般都是上帝的宠儿,具有这世间最美好的那些品质。他们美丽、善良、聪明、勇敢、还正直,所以都被作者给予了最完美的结局。就算是灰姑娘那种小时候倍受欺负的主角在结尾处都会找到那个金光闪闪的王子,并开启幸福的生活。但和王子结婚后的生活大都没有被作者提及。
《妙女郎》这部电影就讲述了出生社会底层但从没被生活压垮的可爱女孩范妮和看似完美的心上人结婚后的生活。刚开始,他们的生活真的是现实版童话。她的心上人多金又有门路,给她提供了很好的演出机会和优渥的生活条件。更完美的是,结婚后他对她的爱一分也没有减少。他们爱的结晶- 可爱的女儿也不久后加入了这个幸福的家庭。
可是渐渐的,范妮的名气越来越大,而她的王子则频频在赌局上失意。收入的不平衡逐渐让心高气傲的他失去理智,做出了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这个决定最后导致了他被捕入狱。
也许编剧和导演也是童话故事控吧,他们没有让“丑小鸭”范妮和心上人的生活以一地鸡毛收尾。就算丈夫入狱,范妮还是一如既往地爱着她故事中唯一的王子。而她的心上人也在出狱后悔过自新。这部电影赋予了“灰姑娘”范妮和她的“王子”相爱并终成眷属这个童话故事一个童话般美好的后续:不管后来的生活中发生什么,他们依旧会坚定地选择相守一生。
*我的微博(aka爱读书的丸子)上有更多电影/电视剧/书籍推荐,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