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蒙特 梅里克 (Monte Merrick) 威廉·吉布森
主演: 卢卡斯·布莱克 尤戈尼 力平斯基 海莉·凯特·爱森伯格 Kate Greenhouse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00-11-12(美国)
片长: 95分钟 IMDb: tt0246786 豆瓣评分:8.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海伦·凯勒的困境
安妮·沙利文老师没来之前,海伦·凯勒的生活是这样的:
随时摸到旁边干活的仆人,把手往人家嘴里塞,人家不愿意,就往自己嘴里塞。
大闹一通,妈妈温柔地揽她入怀,用一颗甜甜的糖替换了她嘴里的手。
用餐时,所有人尽可能无视她,她像一只小野兽粗鲁地抓别人的食物。
每天都在搞破坏,吸引了全家人的注意力,所有人的生活都被一定程度上打乱。
简单来说,沙利文老师没来之前,海伦的生活只有两个字:
混乱。
父母由于对她遭遇的心疼和愧疚,给予她更多自由、放纵和溺爱。
哥哥所渴求的不过是被海伦抢去的父亲全部注意力能够稍微分给自己一些。比起疼爱,他对这个妹妹更多的是羡慕和嫉妒。
凯勒家族成员关系紧密,充满爱意。但因为海伦的混乱,整个家庭跟着混乱。为了避免整个家庭的结构崩溃,未来唯一的解决办法只能是抛弃掉混乱的源头——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的希望
内部无法解决问题时,往往就需要外部介入新的支持了。
安妮·沙利文老师的背景是这样的:
一出生视力正常,幼年因为眼疾失去大部分视力,后经过手术视力恢复。
小时候也是暴脾气。
亲人因为各种原因离她而去。
自己争取到了上盲校等改变命运的机会。
拥有给她正确指导的老师。
得到各种人的帮助。
如果我们够敏锐,就能够发现海伦·凯勒踏上的这条不好走的路,安妮·沙利文已经提前趟过了一遍。
她感受过失去光明,失去亲人,在黑暗中陷入惊恐不安。她学会通过发怒破坏来释放自己的恐惧。
但她同时也重回光明,也得到过并非亲人的陌生人的善意,她还靠自己强烈的自我意志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让自己得以良好发展。
进一步说,如果我们用“超我、自我、本我”来解释的话,安妮失明是一个巨大的条件限制,缺少父母的适宜指导致使“超我”失职。“本我”缺少制约,像个小野兽一般,要破坏要立即满足原始欲望。而中间作为调和的“自我”这时候已经非常虚弱了,急待扶持。
要想使自我强壮,有两个途径,一个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爱中治愈;一个通过优质的文化滋养,在领悟中发展。恰好安妮两个都走通了,这样的她无疑能够给海伦带来最合适的示范。
安妮·沙利文的对症下药
沙利文老师的工作从两个方向展开:海伦的本我太过旺盛,必须缩小;超我又太过弱小,必须扶持。
早餐戏中,沙利文强硬地将海伦一遍又一遍固定在座椅上,拿她手用勺子往她嘴里送食物。
这是在向海伦展示规则——外化的超我。
期间海伦一直反抗,比如扇沙利文大嘴巴,沙利文的反应值得每一个家有熊孩子的家长学习。她会忍耐,但超出限度就会扇回去,但她的力度很轻,不会伤害到海伦。
这个回击的含义是让海伦体会:你的行为会伤害到别人,会让别人痛,就像你感受到的一样。同时,很重要的是这个“回击”里不包含报复,引导熊孩子停止坏行为的动机不是因为害怕(报复导致欺软怕硬,暴力的传递),而是感同身受,以培养同理心。
餐厅对于具有强大意志的两个人来说,基本上就是一个精神的角斗场。争夺主导权的厮杀十分激烈,结果当然是海伦败下阵来。
海伦·凯勒的家庭结构
但是,海伦背后还有她父母。
他们并没有失明的经历,也无法理解困在黑暗中的那种焦虑不安是非常需要有一个像墙壁一样的边界来安定的,他们因为爱海伦给了她无限的自由,但海伦要的恰恰是“有限”。
在海伦母亲的精神世界中,最高价值观就是对女儿好,唯一能和这一点抗衡的就是与女儿的分离。前期父亲不信任沙利文,尽管母亲也未必信任这位老师,但是她要抓住一切能够帮助女儿的机会,所以她一直坚定地支持沙利文。但是到后期她无法忍受和女儿的长期分离,因为正如沙利文一针见血指出的:他们只知道一味保护海伦,却意识不到真正的保护是教海伦保护自己。
而父亲出于对家庭的责任,不可能完全信任一个陌生人。
但是父亲想信任吗?
想。
可是他不敢。松了口,相当于他要完全承担之后的风险,万一这个老师会伤害女儿呢?这是父母绝对无法允许的,哪怕他们意识上认为不可能,潜意识出于保护孩子的本能也绝对很难做到,所以父亲也需要支持。
而承担这个支持角色的人就是海伦的哥哥,也是他,第一个全然信任和支持沙利文老师。
哥哥在家庭中的位置决定了他是重新调整家庭结构最开始最关键的一环。
不在父母位,让他对妹妹不会太过保护和焦虑,便于在合适的位置冷静观察,同理心适中。
同在子女位,让他理解妹妹需要更多发展空间和适宜的指导,正如他也需要爸爸和沙利文这样的指导者一样,理性适中。
学习成为一个能够负担更大责任的成年男性,胜任力适中,安全感适中。
所以当海伦故态复萌,沙利文拿着水壶抱着她怒气冲冲出门时,父亲完全被本能驱使,要去阻止沙利文,儿子劝住了父亲,帮父亲冷静下来,恢复理智。
父亲的“Thank you”意义重大,也是整个家庭架构终于实现调整的标志。
首先它代表了父亲对儿子的认可,这使得父亲一部分本就属于儿子的注意力终于从女儿身上回到了儿子身上。
其次它代表了儿子对父亲支持的确认,要保护全家人的老父亲终于不再独自支持了。两个男人结成联盟,家庭变得更加稳固,抗风险能力up。
最后它还代表了海伦缺失的“超我”力量的回归。父亲在一个家庭中代表规则,每个人成长中都需要这样的力量以避免我们误入歧途。典型象征“超我”的父亲,在自己情绪失控时,被儿子代表的“超我”规劝回正途,这对于父亲的内在自我也是一次大大的胜利。
(不禁想到,八字中,对于父亲来说,儿子是自己的“七杀”,唯一克星,是很有道理的嘛。)
海伦·凯勒的顿悟
沙利文和海伦情绪紧绷地来到水井边,即将迎来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堪比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悟道。
沙利文拉着海伦的手一下又一下压着泵,泵出了水,又拉着海伦让她感受水流经过手心。
海伦能够领悟的原因,在于她控制和创造了这个动态过程。
她理解了在她之内的发生。
按压泵的杠杆就会产生水,压得快和久水流就会变大,这个清凉的液体以前也感受过,但都是静态的,今天的water是她创造出来的!
以前她能够模仿沙利文在她手中比划的符号,无法理解这些符号的意义,因为她看不见、听不见。但是今天不一样的是,她创造出了这种液体,这种液体被高度聚焦,之后紧跟着沙利文在她手心复制了这串符号。
于是,物质形态的水、字母拼写象征的water、和发音象征的 ['wɔ:tə] 一瞬间凝聚在了一起。
海伦的世界被点亮了。
她终于明白现实世界她感受到的事物和手心里的符号之间的关系——指代。
很快,她确认了花、草、地面、父亲、母亲、老师的指代,甚至在亲吻了沙利文后,学会了“love”这个更高级的抽象指代。
因为被命名,海伦的内在世界所有离散的漂浮的没有形态的印象,通通急急如律令,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排好了队,等待首长随时检阅。
也因为它们能够稳定下来,可以重复被抽取使用,海伦获得了自由表达的前提——共同认可的表意基础。
那些无处安放的具有破坏力的精力(原始力比多),终于能够全部集中在学习上,开始有积累地有效使用了。它们终于不再因为挫败选择去毁灭,而因为通畅选择去创造。
高飞的冲动不再满足于地面的爬行了。
对我的启发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更多以精神分析的视角去观看全程,也更多放在海伦的视角上去理解来访。
我也做过来访,感受过不被分析师理解的挫败和愤怒,也体验过混乱的内在被分析师精准语言描述的震撼和喜悦。尽管我知道分析师也很希望能够理解到位,但是被困在混乱内在的感觉对于两个人都是一种痛苦的经验。
也正基于此,天知道我多想读懂每一位来访,全身心地去理解Ta的内在到底发生了、发生着什么,Ta的感受是怎样的,Ta的语言、表情、肢体语言、情绪、观点、态度、行为和潜意识,每一个层面都在表达什么,Ta需要的是什么,我能够给的是什么,我的反应会带给Ta什么,怎样的位置才能够给Ta最合适的的空间以帮助Ta安全地反思。
松动太过严苛的超我,或者驯服横冲直撞的本我。
不断强化和重复崭新的积极体验,来代替过去的错误链接。
愿我饱尝过痛苦,又拥有从痛苦中强壮的体验;
愿我能够不忘痛苦,尊重每一个来访的独立,并有勇气陪伴他们从痛苦中强壮。
好看,太好看了,真的没想到这么优秀的电影会这么冷门。不单单是美到随便一截都能当壁纸一样的镜头,还是近乎完美的镜头语言,还是可以单拿出来当作文题记的台词,都太完美了。
盲、聋、哑,三个简简单单的字,却奠定了一个女孩苦难的一生。海伦伸出双手探寻周围的世界,这是一个对世界抱有好奇心的女孩子,但家境殷实的她在家人的同情和宠爱中长大,没有人教她规矩。她野蛮、暴力,想要表达却无法言语,而她的家人用一颗糖就可以让海伦安静下来,日子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过去。所有人都对海伦的不幸感到怜惜、同情,他们对海伦的野兽行为视作平常,放肆宠爱,同时也让人疯狂嫉妒。所有人都以为日子会这样过去,直到——安妮莎莉文的出现。
真的很难想象一个智力健全的人,却被剥夺了所有感官永远囚禁在黑暗里是什么感受。小时候看书的时候对这个概念还不太明确,直到看到电影里:打扮长相精致的像个洋娃娃一样的女孩举止却像个野蛮的野兽,眼神空洞地盯着前方撒泼打滚。那一瞬间画面极致的冲击力对于我而言不亚于各种好莱坞大片的特效。(这里夸夸小演员的演技太棒了)
家里的其他人都当海伦是个动物,只有安妮莎莉文老师将海伦当成“人”,一个健全的“人”。海伦的父亲说:“我的家产足够让海伦衣食无忧地生活一辈子,你看到那只狗了吗,它不懂什么是字母,也不懂什么是数学,但它依旧很快乐。”可是安妮莎莉文老师却说:“可我把海伦当成人。”
这里写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点,当海伦扇安妮老师嘴巴的时候,安妮老师回敬了回去,但不是出于报复,也不是出于愤怒,她下手并不重,她是要告诉海伦:这样做是会伤害别人的,不要这么做。
安妮老师说:“海伦才是这个屋子里最聪明的人。”她说的没错,海伦不仅好学而且真的很聪明,各种抽象的学习方法真的成功了,安妮老师成功缔造了一个奇迹。
不仅如此,这部影片不局限于讲一个类似成功学的自传,它还探讨了家庭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的真的很有道理:“家庭是一个人应该学习做好事的起源之地。家庭每日、每时都在和学校集体的精神生活相接触;学校不能没有家庭的配合。学校教育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影片中的海伦早期的疯狂和任性和父母无限度的溺爱绝对脱不了干系。
最后,真的推荐这部电影,无论你是想在冬日暖阳下看一部温暖的影片,还是想直观感受一下海伦凯勒的不易,这部电影真的不能错过。
《奇迹的缔造者》这部影片让我们体会到一个家庭对残疾儿童教育的影响性,同时更突出残疾儿童教师的重要性。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在餐桌上,海伦不吃自己盘子里的食物,而是轮流到每个家庭成员位子旁边,用手抓他们盘子里的食物,从不用餐具,而父母常常同情海伦,可怜海伦,助长了海伦的坏习惯,让她产生了错误的思想,时常有坏脾气,但沙利文老师的几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情一个人完全是浪费精力。”“你们的爱是比聋和瞎更大的障碍。”在沙利文老师的教学中,面对海伦的看不见、听不见、说不出,父母常为海伦找些理由,在不知不觉中就降低了对海伦的要求,使她不能独立,也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但作为一名特殊教育老师,沙利文老师相信任何一个特殊儿童都不应该被放弃,抱着这样的念头,沙利文老师从没有放弃过海伦凯勒,最终奇迹诞生了,海伦开口说话了,能很好的和人交流还取得很大成就,沙利文老师的教学方法也令人发思,沙利文老师和海伦一起住在主屋外面的小屋,从让她触摸身边的东西、闻鲜花的味道、吃东西等方面教她单词。因为她看不见也听不着,莎莉文老师只能在她手心里写母,让她慢慢学会拼单词,教学方法也需要我们细细思考,要了解到盲童在气质、能力、兴趣性格等方面的人格特点。探索出其影响因素有,认知局限性的影响,早期生活环境的影响等。加强早期干预与指导,利用其它盲文或手拼单词等学习方法同样能和正常孩子学到知识。另外还要加大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加强儿童心理健康的个别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