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Freddy/Eddy
导演: Tini Tüllmann
主演: Felix Schäfer 杰西卡·施瓦茨 Greta Bohacek Alexander Finkenwirth 布尔格哈特·克劳斯纳 卡塔琳娜·舒特勒 罗伯特·施塔德洛伯 Anna Unterberger Neriah Krase 路易丝·巴哈尔 Manuel Mairhofer Ingrid Mülleder
类型: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上映日期: 2018-02-01(德国)
片长: 94分钟 IMDb: tt5778938 豆瓣评分:7.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1972年,美国拥有心理学、法学双学位的罗汉森恩突发奇想,想要验证一下当时精神病的诊断究竟是否科学,于是他打电话给他的八个朋友,一起约好伪装成精神病人混进医院,在测试中,他们除了自己的身份和名字需要隐藏之外,其他的信息都必须如实告知医生,当时他们唯一诉说的症状就是总能听到砰砰声(因为当时的精神医学文献中,还未将这类幻听纳为案例)。另人“惊喜”的是——他们八个人中竟然有七个被确认为精神分裂症,剩下的一个是被识破了吗?不是的,他只是被确诊为其他的精神病了……尽管他们在入住医院之后表示症状已消失,但他们还是被要求接受了各种各样的精神病治疗,平均住院19天,最长的测试者竟然足足在医院“被治疗”了52天才“康复”出院。
随后罗汉森恩发布了相关论文,论文一发表就震惊了整个精神卫生界,论文中安德森恩提出了两个主要论点——1、精神病的诊断极度不靠谱不科学;2、精神病的治疗过程中存在着病人标签化造成的危害。当我们的的认知中已经先入为主地给被测者贴上标签,那么不管随之而来的什么表现我们都会往那个方向上解读,就像当喝了酒的人开始说“我没有醉”的时候,我们也会把这句话当成是醉话本身。
<真假兄弟>这部电影就把观众带入了这样一个谜团中,影片开头,男主弗雷迪站在铁轨中间,火车朝他疾驰而来,电影首先把紧张惊悚的氛围瞬间铺设出来,接着再慢慢展开故事的讲述。画家弗雷迪的幸福生活突然崩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被指控家暴他的妻子,现在他的画展没有办法如期举办,还面临着失去儿子探视权的艰难境地。然而他本人对这件事完全没有印象,不管他怎么辩解,所有人都觉得他是在狡辩,因为这件事情有好几个目击者,他没有任何抵赖的余地。甚至慢慢地,弗雷迪也开始怀疑自己真的是一个精神病患者,毕竟只有他一个人能看到“艾迪”,没有人愿意听他说话,他开始接受“艾迪”带来的安慰和倾听,在脆弱时投入自己“幻觉”的怀抱。
看到这里,笔者也渐渐相信弗莱迪真的是个精神病患者了,首先是出于“精神分裂症”、“分身”之类题材的电影,诸如《搏击俱乐部》《同胞》等影视作品已经让观者心中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更重要的还因为他符合世俗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合理想象——作为艺术家,他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和挣扎融入绘画创作之中,光怪陆离的艺术世界总是容易让人迷失,导致艺术家分不清现实和想象,艺术家容易偏执,像梵高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给喜欢的妓女表忠心就是一个典例。
等观众给弗莱迪贴上了偏执艺术家失控、精神病的标签之后,弗莱迪的摄像机拍到了“艾迪”的现身视频,但电影还是没有直截了当的告诉人们答案,蒙太奇的剪辑手法更是让人无法确定这是不是弗莱迪的分裂行为之一…真相愈发迷雾重重,随着情节的行进,刚贴好的标签反复被揭开,反复被重新贴上,让人越来越怀疑自己之前的判断。现在的这个“弗莱迪”是“弗莱迪”吗?
艾迪究竟是住在弗莱迪的家里,还是住在他的内心深处呢?
尽管艾迪在弗莱迪面前一直扮演着好兄弟和心灵导师的角色,弗莱迪还是慢慢觉察到了他的不对劲,自己的衣服经常被艾迪穿走,而且他经常冒充自己的身份接触自己身边亲近的人,却无人发现,这一切都在增加他对这个“好兄弟”的不信任感。一次外出滑雪,艾迪把弗莱迪心爱的女邻居踢下山坡,差点害她没命,甚至还勾引女邻居年仅十四岁的小女儿,弗莱迪忍无可忍,和艾迪大打出手,也就是这时艾迪才卸下伪装,露出变态杀手扭曲的内心世界。艾迪把弗莱迪打晕之后,他揪着邻居小女孩的头发对着镜子疯狂地羞辱,将一个小女孩纯真无邪的感情描述成恶臭肮脏的妄想,伴随着小女孩恐惧的哭声和眼泪,他癫狂地怪叫,时不时还发出得意的笑声。这一段的表演不禁让人想起了《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希斯莱杰扮演的小丑。他不以获得财富或者地位为目的,制造苦痛就是他的唯一目的,只有使别人痛苦他才能获得他生而为人的存在感,过去的弱小使得他只能被动接受被遗忘的局面,后来他长大了,无法获得其他任何的快乐,毁灭他人,让幸福的人变得和自己一样悲惨、卑微、命如蝼蚁,无人在乎,就是他最大的快乐。
影片的最后,弗莱迪从昏迷中醒来,为了拯救邻居的女儿,他从一直以来的明处绕到了习惯藏在他背后的艾迪身后,成为了暗处的杀手,给了艾迪沉重一击。警笛声响起,他们得救了。画面转而来到了风和日丽的海岸边,弗莱迪和邻居的误会消除,所有阴霾散去,感情进展顺利,一切都在向好的轨道回归。
又是喜闻乐见的大团圆结?当观众以为电影即将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和神仙眷侣的浓情蜜意中结束时,两个小孩抱着一把吉他路过,这位劫后余生的“弗莱迪”竟然主动提出要弹琴,并对身后的邻居女儿露出了不怀好意的表情。弗莱迪竟然还是败给了艾迪,原来“分身”艾迪要的不仅仅是毁灭,他还想要替代。
尽管这个反转达到了惊悚的戏剧效果,但遗憾的是这样的表示手法略为直白,小女孩看见“弗莱迪”那个表情的时候我们就和小女孩一起猜到了他的身份,可以想见女邻居也会很快发现这一点。相反,如果这位“弗莱迪”和邻居母女和谐相处,没有任何破绽,在某一个平常的日子里,由一个细节告诉观众这个人其实是假的“弗莱迪”,相信惊悚效果会成倍增长。
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没有驯化过的人类和野兽也没有分别,而野兽往往遵循内心最本能的欲望去行动。艾迪对弗莱迪说“我做的每件事都只在你的脑海里,我是你想成为的那种人,但是你不敢,因为你是个保守的垃圾。”
艾迪为什么能做到把所有人都玩弄于股掌之中呢?和希斯莱杰扮演的小丑一样,他们在不被详述的悲剧中存在,生长,他们不是不懂人性,反而是最懂得人性,但懂得人性并不会让他们更接近天堂,他们站在地狱的中间,明白怎么样才可以使痛苦最大化,他们无法快乐,所以只有把别人从天堂拽进地狱才可以获得掌控感和价值感。
也许正如艾迪说的那样,他自己不过是主人公弗莱迪黑暗欲望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