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依据真实事件改编。
两名白人女性诬告九名黑人少年强奸,在种族隔离严重的南部地区,少年们在证据明显不足的情况下被陪审团判定有罪,将遭受坐电椅死刑。某白人律师受托前往为九名少年辩护,原告之一在良心压力下当庭承认诬告,即便如此,最后陪审团再次判决黑人少年们有罪,电椅死刑。白人法官顶住压力撤销陪审团意见改为再审。
影片结尾字幕说明了当事各方的最后真实结果,少年们被判有罪后大部分死于监狱,其中一人越狱十七年后被抓(两年后死于癌症),只有一名幸运儿几十年后被释放。法官在此案后解甲归田经营自己的农场四十年。白人律师继续为少年们奔走辩护,此后再无任何一起死刑败诉。两名诬告者,后来坦白承认真相的女士加入工运组织,始终坚持诬告的女士至死坚持诬告。
以下简评:
影片结果说明了所有人的后来结局,却没有提及那些陪审团成员,衣冠楚楚的白人男性,明知道真相却投票杀害无辜的冷血孽畜,大概就是那些平日里温情脉脉的丈夫,疼爱儿女的父亲,勤劳乐观的朋友,所谓清白正直的人,没有犯罪前科且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这是多么的讽刺。
这部片子本身的结局不是传说中的美好大结局,正义战胜邪恶,坏人被绳之以法,无辜的人被平反昭雪,司法进步了,黑人平权了,雄辩的律师开怀大笑了,并没有。
由此可见历史上那最终等到的公平公正有多么的来之不易,是多少个无辜者的血泪和生命铺就,是多少个勇敢正直的律师拼尽全力,是多少个天地良心的法官顶住压力,还有追求真相的记者,良心发现的原告,以及也许曾经投出过凤毛菱角的反对票的好人的努力。
除了在片中表现出色的辩方律师之外,控方律师在得知陪审团判少年们有罪的时候表情一点也不喜悦,相反,是愧疚,走出法庭,双方律师握手而别。控方律师原型于三十八岁死于心脏病发。
影片里有两个小片段看似与剧情关联不大,却有着一冷一暖的的对比效果。
黑人记者需要获得当地居民在请愿书上签名才能进入法庭,开始不愿意为他签名的黑人后来都主动为他签名了,他们希望听到不同的声音,希望法庭能公正审理。这是一种温暖力量。
黑人小女孩不能进入商店,每次去买食物都要等里面的白人服务员把东西递到门口,而那些服务员经常对黑人小女孩等在门外很久故意视而不见,辩方律师自己走过去把袋子递给女孩,转身在柜台上拍下零钱,愤怒的嘶吼:“你们到底什么毛病(怎么回事)?”。
商店里那些白人顾客和服务员,喝咖啡聊天嘻嘻哈哈的人,对这种歧视完全视为理所当然的冷漠的人,就是陪审团里那些睁着眼睛说瞎话投票黑人少年有罪的人的亲属、家人、朋友,甚至就是他们本人,因为肤色的不同,失去起码的良知和人性。这是现实冰冷的一面。
这样的小事,冷暖对比,让我们对被歧视者心生同情,对陪审团腐败深恶痛绝,也让我们可以想想此刻的现实生活,我们自己如果身临其境会是什么样的人?我们会是其中的那种角色?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种族歧视的环境里,但这里依然有几个问题值得反思。
坚持诬告一生不改口的女主只是为了避免自己被捕入狱才陷害九个黑人少年的,人心要脏烂到什么地步才能视九条人命如草芥,轻易用谎言扼杀,眼看着无辜的人被送上电椅死刑?
法官尽管驳回了陪审团的有罪判定择期在开庭,但是后来依然判决有罪,那么法官的努力是不是有意义?他之所以离开法庭去农场工作后半生是因为失望还是因为要清者自清?如果你我是法官,我们又没有勇气力排众议推翻陪审团判定,孤身迎战谎言与歧视?不惜失去所谓良好的前程?
我要把两张电影截图放在本文后面,一位是推翻陪审团有罪判定的法官,一位是为黑人少年辩护的律师,他们的名字对我们是如此陌生,但他们的付出应当被铭记和尊敬。
(本文已开通原创保护,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