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The Great King
导演: 威特·哈尔兰
编剧: 威特·哈尔兰 格哈德·门策尔 Hans Rehberg
主演: 奥托·葛布尔 克里斯蒂娜·泽德尔鲍姆 古斯塔夫·佛力施 汉斯·尼尔森 Hilde Körber 保罗·威格纳 奥托·维尔尼克 Harry Hardt Hans Hermann Schaufuß Claus Clausen Klaus Detlef Sierck Paul Henckels Elisabeth Flickenschildt 弗朗茨·沙夫海特林 Kurt Meisel Karl Günther Otto Graf Hans Stiebner Walter Franck Knut Hartwig Hermann Meyer-Falkow Armin Schweizer 汉斯·斯腾伯格 Ernst Dernburg Leonore Ehn Arthur Fritz Eugens Franz Fiedler Hugo Flink Herbert Gernot 伯恩哈德·格茨克 Kristian Veit Harlan Clemens Hasse Karl Hellmer Otto F. Henning Herbert Hübner Käthe Jöken-König Maria Krahn Alexander Kökert Maria Loja Hans Meyer-Hanno Franz Nicklisch Reginald Pasch Josef Peterhans Anton Pointner Erik Radolf 路易斯·拉尔夫 Heinz Salfner Just Scheu Werner Schott Heinrich Schroth Ernst Stimmel Jakob Tiedtke Otz Tollen Wolf Trutz Leopold von Ledebur Michael von Newlinsky Jaspar von Oertzen Paul Westermeier Willi Witte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上映日期: 1942-03-03(德国)
片长: 118 分钟 IMDb: tt0034814 豆瓣评分:7.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开篇的Kunersdorf战役场面宏大,据说动用了上万名演员和国防军!
演员形神兼备,演活了那个执拗、雄心甚至有些温情的老弗里茨!
电影上映于1942年,和当时nazi所处的环境太像了!拍摄这部电影是为了给德国民众打气么?
幸运的是,弗里茨在经历了七年战争后,女沙皇伊丽莎白去世,彼得三世继位,俄国改变了立场,抛弃了盟友,号称“勃兰登堡王室奇迹”。
这部片子出色地展现了七年战争中战争场面、各方势力角逐、民不聊生,平心而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反映七年战争的好片子,其中大帝的扮演者就是一位以扮演大帝而闻名的演员,他形神兼备地诠释了大帝在战争中的迷茫、自责、坚持、韬略。但是因为拍摄时间和发起人,而让这部电影及所描述的腓特烈大帝,蒙上了不少阴影。
腓特烈大帝是德意志之父,是被拿皇推崇的人,是被比肩凯撒的君主,直18世纪以来,备受欧洲人崇敬,但是因为他后来被元首崇拜,导致二战之后,尤其德国更是不敢公开提及,知道80年代后,才开始又在公共场合放置他的戎军像,开始公开谈论。
之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谈论,就是因为他成了元首的影子,尤其是在这部片子里, 主演腓特烈大帝的演员,你会感觉他也在扮演元首,并且当时的宣传机构,在这部片子,看似是在讲腓特烈大帝发起的七年战争,其实是在为元首的行为背书。刻意把元首的思想和行为合法化,就是在偷换概念的意思。
比如,1.腓特烈大帝想要联合奥匈,建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这不是元首的想法吗? 2.面对失败,看到民不聊生,腓特烈大帝极其不安,颇为自责,但是为了最终的胜利,他还在坚持,他最后和沙俄联手,获得了胜利?这剧情难道不熟悉吗? 3.磨坊主的女儿抱怨这次战争,但她依旧支持当军人的丈夫继续打仗,然后丈夫战死,她不仅重建了磨坊,还独自抚养了他们二人的孩子,这难道不是元首当时的宣传策略吗? 4.大帝忧国忧民,胜利之后,还要去村子里问问大家的损失,这何尝不是元首亲民的行径? 5.大帝在无忧宫独自踱步,进入书房,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伏尔泰的著作,记忆里他还是那个文艺青年,吹着长笛,但是为了郭嘉,他放弃了,他成长为一个将领。元首不也有同样的经历吗?虽然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很平常。
看到最后,你很难不思考,这是在拍腓特烈大帝的七年战争,还是在拍元首的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