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教父 The Godfather(1972)

简介:

    40年代的美国,“教父”维托·柯里昂(马龙·白兰度 饰)是黑手党柯里昂家族的首领,带领家族从事非法的勾当,但同时他也是许多弱小平民的保护神,深得人们爱戴。

演员:



影评:

  1. 星期天闲着无事,又找出《教父》杀时间。没有看完全片,却把第一场戏(段落)看了两遍。
    然后还是叹服。如果说真的有个史上最牛B的电影开头,这个绝对当仁不让。
    像《教父》这种史诗电影,庞大的故事架构,纷杂的人物关系,众多的情节起点,都需要在第一幕中全部建立起来,为后面的叙述打下牢实的地基;在这个有限的时间内追求无限的空间,我觉得,只要能把相关的内容全部放进来不显臃肿,已经是相当的境界了;还能够在一个段落里,梳理得脉络分明、简繁有致,惟有大师的大手笔才能做到。
    为何这么多关联的细节,在科波拉手中一如庖丁解牛呢?
    归根结底,我觉得他在讲故事。
    讲故事,抛弃多余的技术手段,踏踏实实的讲故事,“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这种朴实无华,应该也是史诗所追求的气质之一吧。

    叙述始于包纳萨拉向教父柯利昂求助。由他的独白特写开始,镜头慢慢后退,出现教父的背影,他挥手示意身边的人给激愤中的包纳萨拉一杯酒。一个极尽平静的开场,起初我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变焦镜头,后来在评论音轨里听科波拉提到这是后期处理做出来的效果,才想起这部电影诞生在七十年代初。
    这一段台词相当精彩。精彩之处首先在于形式,评论音轨里科波拉也特别提到了这一点,他说这是写剧本时根据别人的提议,特意加进去的,有意模仿了他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的《巴顿将军》中,电影由巴顿在美国国旗下一段冗长的演讲开场。
    内容上,这一段也包含了丰富的意象。首先由这个人物侧面交待了柯利昂家族的背景,在法律以外存在的规则制定者,一种追求公平的规则,以及家族所处的地位:制定者与执行者合二为一的身份。它点出了这个故事、或者故事所讲述的人所赖以生存的两种东西:一是规则,二是公平;这也是柯利昂安身立命的原则,故事其后的冲突就包含在这两个原则所构成的矛盾中。其次它交待了故事主题所包含的对比元素之一,美国梦。一个移民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转眼却发现一切并不如自己想象美好,他必须重新回到自己所抛弃了的世界中寻找慰籍。这个元素的存在,同样在柯里昂与迈克的父子关系中构成一个极重要的参照物。
    在其后的对话里,柯里昂由拒绝到应承,进退有据,完全掌控住对方,除了重新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尊重而非金钱)以外,也将报复纳入一个自认公平的范畴。这里还揭示了故事另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生意。这是一段商人手腕尽显的讨价还价,这个精妙之处,在于柯里昂是在一个受限的前提下,成功地为自己争取到最大利益。
    这个限制由两部分完成,首先在对白中交待了这是柯里昂女儿大婚之日,随后通过柯里昂养子汤姆之口,交待了另一部分:西西里人在女儿结婚的日子里不会拒绝任何请求。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柯里昂必然会无条件答应包括包纳萨拉在内所有求助的要求,但即使处于这样被动的条件下,他还是能够争取到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他的手腕由此可见一斑。在整个段落里,柯里昂依次见了四个人,除了一个是致谢外,另三个人全是求助。通过他面对这四个人不同的态度,对求助不同的处理、安排,他的形象已经跃然于纸上。
    这个段落细致的塑造柯里昂这一人物,在后面的故事中,通过他的遭遇,表达了故事所包含的悲剧性:“王”正在老去,“王”的威慑力在减弱,他坚持的原则也不再成为所有人的准则;将之扩散开来,一个时代正开始悄无声息的消逝;在这个大背景下,在这个充满转折的年代里,与之息息相关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历史,一些人走上了前台,另外一些人黯然逝去,或老死,或横死。这就是《教父》深沉魅力的根源,不仅是黑帮,也是跨越数代的家族史。

    故事由此转入交叉叙事,一边是柯里昂在室内接待求助的各色人等,另一边是外景中热闹的婚礼场面。两个场景里的光线是一个明显的对比,评论音轨里科波拉也证实了这一处理;他还特别提到了几个穿帮镜头。其实只要你注意了两个场景里用作对比的光线及其方向,就会很容易发现一个穿帮镜头的BUG,但另一个穿帮镜头却可以用剧情内容来解释通顺。
    注意这两个不同场景里,人物各自不同的出场,他们的位置和他们与柯里昂的关系、在家族中的位置,以及在故事中的位置。比如作为家族律师(军师)的汤姆与柯里昂长子桑尼,就与柯里昂出现在第一场戏里。而另一个儿子,弗雷多则在家庭合影时出现,起初并没有单独镜头给他,暗示了他在家族事业中的边缘地位。
    详细来看看科波拉如何交待柯里昂三个亲生儿子各自的形象以及性格。
    首先是桑尼,他在家族事业中处于重要地位。他与柯里昂同时出场,又一同在合影时出现;合影完后,又与柯里昂一同接待另一个黑道大佬巴西尼。这个镜头里,柯里昂与巴西尼占据画面中心,桑尼位于背景但面对镜头;其后是他与戴草帽女人的调情,然后与妻子交谈,对话表达了妻子的不满;然后是他带着两个手下来到院子外,那里有FBI正在抄下来宾的车牌,他极其不满又无可奈何,在密探的证件上吐口水泄愤,回屋时顺手夺下一个狗仔的相机,扔在地上,然后又扔下几张钞票;随后又抽空与戴草帽女人在二楼偷情;当他再一次来到柯里昂身边时,被父亲责问,内容是与家庭、妻子有关的;这也是柯里昂最重视的关系。
    其次是弗雷多,他在家庭合影时第一次出现,但处于画面边缘;其后在父亲与巴西尼见面时出现,但处于画面边缘且背对镜头;直到迈克出现后他才在一次出现,并首次占据画面中心位置,借其与迈克的关系才首次得以强调,他对待迈克女友的态度也暴露出他的部分性格。
    最后是迈克,这是贯穿故事始终的头号角色。他的出现有别于所有人,科波拉用了抑扬的处理。首先,在家庭合影时,柯里昂因为他没有出现,拒绝照相;汤姆与桑尼的交谈暗示出迈克与他们在父亲心目不同的地位;然后是正式出场,带着女友凯,走进来,而柯里昂正从窗子里向外看;迈克与凯在一边坐下,他们俩谈话的内容先后涉及到路卡、强尼,此时迈克完全以一个旁观者、略带不屑的态度讲述他们与自己家庭、家人的关系;中途汤姆、弗雷多先后过来与迈克拥抱、打招呼。这场戏里并没有特别刻画迈克的性格,而是首先将他置于一个旁观者的位置,与桑尼的重要性、弗雷多的边缘性形成对照。

    在柯里昂的家庭中,除了上述三人外,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养子汤姆。这在他的出场时间、参与场次,与柯里昂的互动关系、迈克的侧面交待中都有体现,也有详细的人物塑造。再外扩散开来,角色就是柯里昂的妻子、女儿与女婿,他们都有较多的镜头交待,但没有细腻的刻画。这样的处理也颇有考量,因为他们将在故事里长时间存在,有充裕的空间来塑造他们,无需集中在开篇部分。
    在帮会里,另外两个重要角色:胖子克里曼沙、瘦子泰西欧也得到了同样多的镜头,并侧重于人物塑造,这与他们在以后的故事中所承担的责任、行为形成对比,同时也与柯里昂对他们的了解相呼应。再往外的就是克里曼沙的手下保利,除了得到单独的交待镜头外,也有简单的形象塑造。另一个重要角色是专程向柯里昂致谢的路卡,他得到了更多的镜头交待,通过多次重复同一对白就揭示了这一人物外强中干的特点;迈克向凯讲述路卡的故事是一个很巧妙的伏笔,他说出了柯里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给观众一个固定印象,但接下来在汤姆解决强尼的问题受阻后却使用了迥然不同的方法,差异化更进一步展示了柯里昂的力量所在,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
    在这两个关系圈以外,还有另外的两个关系圈。第一个关系圈的人物主要就是向教父求助的各色人等,既殡仪馆老板包纳萨拉、歌星强尼、蛋糕师,这个关系圈用来烘托柯里昂的教父形象,以及他处事的原则: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敌人,只有朋友,只有生意。最后的关系圈是柯里昂的社会势力,与政治人物的关系。这些人物并没有出场,完全通过侧面来表达,一是解决蛋糕师的难题时提及的非本区议员;二是汤姆看贺信时提及的议员、法官。这个关系圈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与前一个关系圈形成强烈反差,也是柯里昂与迈克的父子关系中一个极重要的参照物。
    在这部电影里面,科波拉特别注意过场角色的重复出现。比如保利、摄影师这类人物,在人物关系上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但科波拉还是巧妙赋予他们重要作用。比如在后面的情节里,保利在柯里昂被刺杀时还有多次出现;摄影师只出现了两场,但却侧面烘托了巴西尼的形象,他无意拍下巴西尼一桌人的时候,巴西尼让手下拿走了他的底片并撕烂,就揭示出巴西尼是一个谨慎而克制的人,他知道这是被柯里昂家族雇来的摄影师,所以没有进一步或者恶意的举动,这恰好与桑尼对待狗仔时的举动形成鲜明对比。即使完全从属于咖喱啡位置的蛋糕师,也有呼应的场次并为故事注入一丝难得的幽默感。在开场出现的包纳萨拉,更是在故事幕次更替时再次出场,作为柯里昂家族兴衰的重要见证,成为故事宿命感的重要注脚。

    在这个段落里,现在已经成功完成了故事架构的设定、相关人物的出场以及形象塑造,最后一个任务是为后续情节埋下线索。与处理前两者的巨细靡遗比较,科波拉处理这一任务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力。这个段落的最后部分,也就是强尼求助离开后,柯里昂询问汤姆是否还有未完的事情,汤姆说出与索拉索会谈的事情,柯里昂说等他从加州回来再讨论,汤姆惊讶自己从未有此行程,柯里昂说让他去解决强尼的麻烦。
    这里用了“三”的重复,能够表现出最大效果的最小次数。针对不同客人的求助,柯里昂视事件不同性质安排了相应的人去处理,这里安排汤姆亲自去办理强尼的事情,表现了他对汤姆的能力的信任以及对强尼这个教子的重视。至此序幕的所有任务全部完成,这一段落也顺理成章的走到了尾声。
    最后的合影是一个暗喻,它代表着以“柯里昂王”为主导的家族最后的辉煌时刻,是这个家族走向衰亡的起点。

    回到开篇的话题,其实技术并非无用,摄影师戈登•威廉斯为这场戏也贡献良多,尤其是低调布光。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我看过的资料里说,拍《教父》时的科波拉还是个小角色,只是因为能够以较低成本拍片,才得到这次执导机会,而他自己起初对这个故事也不热衷,只是由于经济困境在卢卡斯的劝说下才接下这个工作。当原著小说出乎意料的畅销后,《教父》也得到派拉蒙的重视,科波拉就成为最无足轻重的角色。他说自己面临着随时被换掉的命运,最可能的接替者是伊利亚•卡赞,他被视为善于驾驭最难驾驭的马龙•白兰度的最合适人选,讽刺的是,当初极力推荐马龙•白兰度饰演教父的正是科波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据说剧组里所有人都不怎么鸟科波拉,其中自然包括了戈登•威廉斯。
    拍婚礼这个段落在派拉蒙的计划里只有两天时间,科波拉无法争取更多时间,只能因繁就简。这场戏里也充满了太多遗憾,这就是电影,一旦洗印,就无从更改,或许这也就是缺憾的魅力所在。但这丝毫也不影响这段戏的超强魅力,唯一的原因,只能是一个正确的时间,一个正确的人做了一件正确的事。
    关于这部电影,另两个名字必须提及,原著作者马里奥•普佐,他与科波拉一起改写了剧本,同时也是科波拉最坚定的支持者。另一个人是罗伯特•唐,他后来被派拉蒙邀请来改写剧本,奉献了片中极精彩的几场对手戏。这个人,据说无法驾驭结构,驾驭细节却拥有无人能及的天分。
  2. 我最爱的电影是《教父》。在这一点上,我可以同许多男人达成共识。马龙的表演实在令人心折。在少年时代,我深深着迷,甚至模仿他那含混不清的说话方式,却并不成功。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喊破了嗓子也找不到认真的听众,那个口齿不清的教父,却没人敢忽略他说出的每一个字。他总是面无表情,背后却潜藏着不可忽视的力量——一种优雅的狂暴、平静的残忍、化妆的邪恶,如同毒蛇与猛虎的混合体。他轻蔑地说,“让我开一个你无法拒绝的条件”——这是男人的威权;他温和地说:“不经常与家人呆在一起的男人,永远也成不了真正的男人。”——这是男人的价值。而事实不是这样的。那个真实的教父,生活中的马龙·白兰度,是个十足的混蛋,他的家族则是一窝混蛋。 当然,他们是迷人的混蛋,令人同情的混蛋,应该被宽恕的混蛋。 白兰度家族中,女人个个红杏出墙,男人个个酗酒成性,且盛产自杀者。小马龙的童年在阴郁中度过,父亲很少回家,母亲终日喝得酩酊大醉,与一个又一个男人发生关系。小马龙生活中惟一的温暖来自一个友善的同性恋教士。这使得他成为一个双性恋者,因为同性恋行为被军校开除。 为逃避这一切,他来到纽约,跻身百老汇,阴郁生活赐予他的狂暴气质令他成功出演《欲望号街车》,名声鹊起。“仿佛一觉醒来坐在糖果堆上”,他不能承受这种名气,感觉自己是个骗子,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医生。为了帮助他战胜焦虑,医生甚至为他宣读希特勒的讲演词。 上世纪50年代初,马龙步入影坛,开始辉煌之旅。他拿下了七次奥斯卡提名,两次奥斯卡奖。与此同时,他不停地结婚离婚,生下一大堆性情阴郁的子女。他的妻子总在争吵,他的情妇总在自杀,他的子女则陷入无尽的麻烦。 马龙的大儿子克里斯蒂安·白兰度吸毒、私藏武器、干非法交易、与父亲的情妇吉尔上床(吉尔后来在汽车上自杀)。切娜是白兰度的小女儿。这个太阳般美丽的姑娘在家中得不到关爱,就到毒品中寻求慰藉。 1990年5月16日,马龙生活中最大的悲剧发生了:儿子克里斯蒂安杀死了女儿切娜的男友戴格。当警察赶到时,戴格已经死了,颧颊处射进一颗子弹。切娜坐在沙发上,手里握着一个打火机,面前摆着一杯酸奶。人们至今搞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据白兰度家的人讲,是一场殴斗;据辩护律师讲,是一场意外;据切娜讲,“是我父亲安排了一切。”后来,切娜自杀。马龙没有参加女儿的葬礼。 记者问马龙是否感到应为这种乱糟糟的局面承担责任,他说:“当一只海鸥从2000人头上飞过,谁知道它掉下的羽毛会落在哪里?” 然而,马龙真的可以把沉重的罪过当成轻浮的羽毛?他仿佛中了诅咒,正如他在《巴黎最后的探戈》中说过的台词:“你一直是孤单的,你无法逃脱寂寞的感觉,直到你死去。”——隐然就是他一生写照。 我曾经想过,这个双性恋男人到底爱过谁?也许,只是他那个没出息的杀人犯儿子。我永难忘记《教父》中的情节:儿子桑尼被乱枪打死。他对殡仪馆的化妆师说:“你看,他们是这样对待我儿子的。”昏暗的灯光打在他额头上,脸的下半部隐没在阴影里,他的眉毛蹙起,形成悲伤的皱纹——我的心抽紧了,紧得发痛。我也有个可爱的儿子。我能够感受一个父亲遭遇这最大的不幸时,那种汹涌的痛苦与复仇的狂怒。现实中,为了给儿子克里斯蒂安脱罪,马龙耗尽家财,穷困潦倒。克里斯蒂安仍然被判入狱十年。受此打击,马龙暴饮暴食,体重惊人,昔日的“性感野兽”变成一头肥猪。如果想要呕吐,你大可以去看马龙在大烂片《人魔岛》中的扮相,脸上涂的粉厚过日本艺妓,如同一吨涂脂抹粉的肥肉。 后来,他终于死了。听到这消息时,我愣怔了一会儿。在记忆中,马龙早就死了,永远地葬在了1972年。那一年,《教父》问世。他扮演的教父在花园里颓然倒下。丧钟鸣响,经典诞生。32年后,他死了第二次。这次,他是彻底地死掉了。马龙的身后,遗留下一长串数字:1个不朽的角色——教父,5部经典的影片——《欲望号街车》、《现代启示录》、《巴黎最后的探戈》、《码头风云》、《教父》;6个自杀的情妇;17个律师;大约25个不幸的子女;1100万英镑的巨额债务。 安息吧,教父。只是,我要纠正一下你的说法。尽管你不经常与家人呆在一起,但你仍是真正的男人。因为,你的扮演角色教导无数男孩成长为男人。仅为这一个理由,我将永远尊敬你。

  3. 教父经典语录!一、人生与处世
    1、生活是这样美丽。
    2、一个人只有一个命运。
    3、不要让别人知道你的想法。
    4、不要让人知道你伸手要抓什么。
    5、我们都是伪君子。
    6、当你说不时,你要使不听上去象是一样好听。
    7、我一生为家族服务,而不愿成为大人物手下的玩偶。
    8、如果历史教育了我们什么,如果生活教给我们什么,那就是我们可以杀任何人。
    9、我将给他一个他无法拒绝的理由。
    10、把意外当作对个人尊严侮辱的人永远不会再遭遇意外。
    11、不要让女人左右你的思维。
    12、如果一个人很慷慨,那他就必须把自己的慷慨表现得充满感情。
    13、我只可能被杀害,但永远不可能被捕。
    14、如果你认为我不知道其中的真相,那就是在侮辱我的智慧。
    15、最好的威胁是不采取行动,一旦采取了行动而没有收到效果,人们就不再怕威胁了。
    16、不要让外人知道家族内部的不同意见。
    17、女人和小孩可以无忧无虑,男人不行。
    18、伟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伟大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其伟大的。
    19、我相信友谊,并且愿意首先表示出我的友谊。
    20、友谊可以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21、我绝不会把友谊强加给不需要友谊——认为我无足轻重的人。
    22、让朋友低估你的优点,让敌人高估你的缺点。
    23、永远不要恨你的敌人 ,因为这会影响你的判断力。
    24、跟朋友要亲密,跟敌人要更亲密。
    25、第一个帮你敌人说话的兄弟是叛徒。
    26、痛苦不象死亡那样无可挽回!

    二、社会的真实
    1、巨大财富的背后,都隐藏着罪恶。
    2、政治和犯罪是一样的。
    3、金融就是手枪,政治就是知道何时扣动扳机。
    4、无法掌控权力的人将被权力毁灭。
    5、一个提着公文包的律师所抢到的钱比一千个拿着冲锋枪的抢到的钱还要多。
    6、世界上有什么事情能那么肯定?只有一个---复仇。

    三、家庭
    1、你是我的家人,我爱你。
    2、首先,你不能对你所热爱的人说不。
    3、爸爸在吃饭时从不谈生意。
    4、你花时间和你的家人在一起吗? 不照顾家人的男人,根本算不上是个男人。
    5、如果你不和家人在一起,你就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男人。

    四、酷
    1、我不记得你上一次请我到你的家里喝咖啡是什么时候。
    2、你不该拒绝我的友谊。
    3、在找警察之前为什么不来找我。
    4、我是个迷信的人,若是他不幸发生意外,或被警察开枪打死,或在牢里上吊,或是他被闪电击中,那我会怪罪这个房间里的每一个人,到那时候我就不会再客气了。
    5、这张和约书上只会留下两样东西:或是你的名字,或是你的脑浆。
    6、如果下次再让我在这里碰见你,我就把你的xx挂在你的耳朵上
  4. 橘猫这两天突然跑去重看了《教父》,发现还是那么好看。

    不过,橘猫很快又意识到,对于《教父》,作为老观众、老影迷自然能每一次重看都看出之前未能察觉的精彩。可对于新观众而言,这并不是一部非常“友善”的电影。所以,今天橘猫就从梳理和幕后两方面入手,来说说关于《教父》的事。

    第一次看《教父》的朋友很容易陷入“脸盲”的困境,往往要看到快一半时才逐渐记住每个人物的长相和名字。所以,先介绍一下影片中的主要人物。

    先说下《教父》的导演,弗朗西斯科·福特·科波拉,一个大胖子。

    然后说下角色与演员,首先是“教父”维托·科里昂,饰演者是马龙·白兰度

    “教父”的长子桑尼·科里昂,饰演者是詹姆斯·凯恩

    次子弗雷德·科里昂,饰演者是约翰·凯泽尔

    三女儿康妮·科里昂,饰演者是塔利亚·夏尔

    小儿子迈克尔·科里昂,饰演者是阿尔·帕西诺

    养子汤姆·黑根,饰演者是罗伯特·杜瓦尔

    “教父”的左膀右臂之一,“胖子”克莱曼沙(下图左),饰演者是理查德·卡斯特尔诺

    “教父”的左膀右臂之一,“瘦子”泰西诺,饰演者是阿贝·维高达

    迈克尔·科里昂的第二任妻子,凯·亚当斯,饰演者是戴安·基顿

    这几个重要任务的长相与名字你一旦记住了,理解剧情就基本不成什么问题了。好了,接下来我们开始看片吧。

    第一章 婚礼

    《教父》的开场非常有意思,但第一次看的观众会有些混乱,因为第一个登场的人并不是教父,教父是背对着观众的。第一个登场的人物是一位前来找教父帮忙的殡仪馆老板,他的女儿被一群美国小伙儿欺负,法律没有给予让他满意的惩罚,于是他寻求法外之道,来到了教父的家中。

    在这一场戏中,我们要关注几个点:第一,白兰度的表演;第二,屋子里的人物;第三,对话;第四,

    关于白兰度的表演,最显著的特色就是他的讲话方式,嘴巴里似乎塞了东西,嗓音沙哑,腮帮鼓鼓。其实,白兰度在表演时,的确在嘴里装了特制的牙套。为什么要这么做?起因于白兰度在试镜时,在嘴里塞了棉花(另外有说法是其他东西),让教父这个人物显得别致。尽管导演科波拉当时就觉得,这样说话收音会变得困难,但一方面他是白兰度,另一方面这么做的确很不同,所以也就同意了。

    白兰度化妆前后对比照

    说起白兰度,他能够饰演教父,靠的是科波拉的坚持。当时在选角时,科波拉说想让白兰度来演,制片方派拉蒙的老板当即说,“你要是再提白兰度的名字,就给我滚蛋。”

    为什么老板这么不待见白兰度,因为白兰度是出了名的搞事情。当时的白兰度,名声依旧很大,但没人敢找他拍戏。很难有导演能hold住白兰度这么大的“咖”,而且其古怪难弄的性格经常导致拍戏预算增加、时间拖长,甚至直接搞黄一部电影。

    所以,派拉蒙老板这才闻“白兰度”色变。据科波拉回忆,当时他躺在地上哀求老板,保证白兰度不会出乱子,这才让“魔王”得到了试镜的机会。

    再来看第二点,屋子里的人。第一场戏中,除了殡仪馆老板和教父之外,还有长子桑尼和养子汤姆。这两人在场绝非巧合,桑尼是作为教父继承人而存在,他将会在教父死后继承家族事业,所以他在场是为了得到教父的言传身教。而养子在场,则因为汤姆·黑根是整个科里昂家族的军师,他要为教父出谋划策,了解家族业务的每一个方面。那为何次子弗雷德和小儿子迈克尔不在呢?迈克尔当时还没来,至于弗雷德,其实影片已经在暗示:他不在场是有原因的。

    第三点,教父与殡仪馆老板的对话。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得知的信息很简单,殡仪馆老板之前不太愿意结交教父,在他这样的平头百姓眼中,科里昂家族是黑手党,是能不碰就不碰的关系,即使教父的妻子是殡仪馆老板女儿的教母。

    这里又出现了《教父》中很重要的一个词,“教母”以及“教父”。这里指的不是“黑手党党魁”的“教父”,而是西方文化中的一种宗教性伦理关系,类似于上海话中的“过房儿子、女儿”,但“教父”、“教母”要更为严肃,在意大利裔眼中,这种关系更是神圣的。

    影片前半段多次强调“教父”与“教子”这种关系的特殊意义,与另一个维度的“教父”形成对比与联系

    所以,教父的妻子作为殡仪馆老板女儿的“教母”,那两家人的关系绝非一般。即使如此,殡仪馆老板还是不愿意经常去找教父,这是教父十分介怀的一点。此外,对话中还提及教父根本不需要对方提供财物作为回报,而只是需要对方将他尊为“教父”。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点,教父维托·科里昂是一个很重道义的黑手党党魁,他对家族、对“邻里”、对意大利裔的宗族之情极其看重,这一点其实贯穿到之后的剧情,甚至在第二部中也有鲜明表现。

    最后一点,猫。那只猫是影片拍摄时,白兰度在派拉蒙片场捡的野猫,据说当时白兰度撸它撸得太舒服了,猫的呼噜声甚至盖过了台词声,给收音带来了很大挑战。

    第一场戏之后,整个婚礼段落才刚刚拉开序幕。我们慢慢了解到,这是教父女儿康妮的婚礼。观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分为两路,一路是主观的视觉获取,另一路则源自迈克尔与其女友凯的交谈。

    从主观的视觉中,导演为我们展现了几位主要人物的性格。首先,桑尼,因为FBI的“不通人情”将怒气发泄到记者的照相机上,并且与伴娘偷欢。这两件事定义了桑尼的性格,暴躁与好色。

    其次,教父的妻子全程唱唱跳跳,招呼客人,是一个非常朴实的意大利女人,完全不过问家族业务。

    接着,二哥弗雷德登场,与弟弟的女友进行了过于亲密的问候,但整个人物并没有太强大的气场,实则已经将弗雷德懦弱、愚蠢而神经质的性格显露了出来。

    养子汤姆·黑根与迈克尔的招呼十分“官方”,足见“军师”的性格沉稳冷静,但细节之中又看出他与这家人的感情真诚深厚。

    另外一路,在迈克尔与凯的谈话中,我们得知的信息如下:了解到“无法拒绝的条件”的具体内容;迈克尔不愿意参与家族业务;西西里人嫁女儿当天有求必应。

    这些信息既圆满了整个婚礼段落的前因后果,又为之后的剧情做了铺垫。此外,还有一处地方很重要,家族合影时教父发现迈克尔不在,明确表示小儿子没到就不拍照,足见迈克尔在教父心中的重量。

    而当迈克尔到了之后,他将凯拉入合影之中,这可以理解为一种“示爱”,但也彰显出迈克尔性格中强硬的一面。这些细节结合之后的情节,揣摩咀嚼迈克尔与凯的关系,回味无穷。

    “迈克尔在哪?没有迈克尔,我不拍”

    婚礼段落的最后,教父的“教子”约翰尼·方亭登场,一个好莱坞巨星。我们可以看到“科里昂家族”的触手之长,同时,他的登场实则是在为下一段情节进行连接。而在教父与“教子”的谈话中,我们也可以进一步看出教父的性格与人生观。他对“教子”说,“不抽空陪家人的男人,不算真正的男人。”这一金句不仅是有感而发,更是故意说给刚刚偷欢结束的桑尼听的,之前导演已经给了好几个桑尼妻子的镜头,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她的不满与醋意。

    整个《教父》的婚礼段落一气呵成,几乎没有一个无用的镜头,多达10个左右的人物在半小时不到的时间内雨露均沾,性格毕露。若要评选影史上最精彩的前30分钟,《教父》稳居前三。

    第二章 马头及索洛佐

    为了解决“教子”的麻烦,教父派了汤姆去好莱坞。直接派军师当天就去,可见教父对“教子”的重视。

    在这一段落里出现了影片的第一个高潮,也成为了后来的经典场景。那自然就是那个马头了。

    这个马头并非模型,而是导演科波拉当时向马粮公司订购的真马头,因此也遭到了动物保护主义者们的抗议。但这并不是现杀的马匹,而是死马的头颅,科波拉表示不会为拍电影去杀一匹马,这事也就算了过去了。

    整个“好莱坞段落”实际上只是导演向观众展示的一次具体事例,显示“无法拒绝的条件”究竟是怎样的。事实证明,这个“条件”非常震撼,极其惊艳,而且的确“无法拒绝”。

    之后,影片的主线剧情出现,那就是毒贩索洛佐的出现。索洛佐想卖毒品,他需要教父“口袋里”的那些政客与法官,给予他“法律上”的保护,并给教父毒品收益的分成。

    整个“科里昂家族”几乎都参与了这次会谈,然而,桑尼的一次“极不成熟”的插话,给家族带来了厄运。为啥说“极不成熟”,因为这次插话让索洛佐看出家族内部意见并不统一,尽管教父明确拒绝,但显然桑尼还是有兴趣的。那么,对索拉诺而言,这就意味着只要让桑尼取代教父,他的毒品买卖就能得到“保护”。

    这也是为何会后教父痛批了桑尼,而索洛佐也因此展开了行动。但实际上,先采取行动的是教父,他派杀手卢卡去索洛佐处卧底,但出师未捷,卢卡刚到就被杀。实际上,这里已经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教父那里有奸细。否则,就算索洛佐怀疑卢卡投诚的真实度,也不至于见面开杀。显然,是有人明确告知了卢卡“来者不善”的事实,而能了解到这一点的, 绝对是科里昂家族的“高层”。排除几个儿子的话,嫌疑人其实已经指向了教父的左膀右臂克莱曼沙与泰西诺。

    接下去索拉诺的行动可谓雷厉风行,先派人刺杀教父,连开了5枪。这一段落中,“橙子”非常显眼地出现了。虽然之前卢卡也与“橙子”接触过,但不太明显。在《教父》中,“橙子”是“死亡高能预警”,一旦出现,必有人死。在今年的《我不是药神》里,也出现了类似致敬。

    注意懦弱无能的弗雷德(右),也请注意地上滚落的橙子

    《我不是药神》里的“死亡预警”换成了“桔子”

    另外,教父被刺杀这一段落,我们看到了次子弗雷德的无能与懦弱,也发现了保镖的失职。其实,在婚礼段落中已然埋下伏笔,保镖保利看着新郎新娘收着礼金,心中非常羡慕。这说明他是一个贪财的保镖,保镖贪财作为谜面,那谜底显而易见——被收买。

    刺杀教父之后,索洛佐又绑架了汤姆·黑根,试图先说服军师,再让军师说服桑尼。但索洛佐算错了两件事,第一,教父命大未死;第二,桑尼脾气暴躁,就算父亲死了,也会选择与索拉诺开战。结果,桑尼暂时领导下的科里昂家族与索洛佐依附的塔托利亚家族打得不可开交。

    第三章 迈克尔·科里昂

    当迈克尔得知父亲遇刺的消息后,他回到了家中,仅仅作为儿子的身份,而非“家族业务员”的身份。桑尼与几位哥哥的态度,显然都是尽量让他置身事外。但迈克尔自己的态度值得玩味,他先是冷淡了与女友凯的关系,这一点值得注意,是否意味着此时的他已经隐隐觉得要“回归家族”了呢?

    这一段落中,他与凯打电话,并没有用“我爱你”回应女友,而克莱曼沙教他做菜这一段很有意思,与之后教他杀人实际上是一种前后呼应的关系。

    到了医院一段,则彻底显示出迈克尔足以“继承衣钵”的特质,冷静而勇敢,以一己之力拯救了父亲。贪污老警官麦克克鲁斯基此时登场,为此后的剧情做铺垫。医院一段之后,迈克尔在“家族业务”中有了发言权,而索洛佐与麦克克鲁斯基误将迈克尔认作“软柿子”,安排了一场血色的谈判。

    这场谈判也成为了影片的高潮段落,而对于帕西诺来说,这段表演更为关键,因为这是他让全剧组认可的一场戏。为什么作为本片的真正主角,帕西诺迟迟未被认可呢?原来,帕西诺在参演《教父》前,只在百老汇小有名气,演了几部电影。虽然科波拉在看到迈克尔的角色时,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出帕西诺的脸,但制片方并不认可科波拉的选择。

    在试镜时,制片方更倾向于罗伯特·雷德福等成名的影星,甚至让扮演桑尼的詹姆斯·凯恩来试镜迈克尔。至于帕西诺本人,也觉得自己在演技类型上更适合扮演桑尼(毕竟帕西诺的爆发力影史第一)。不过,在科波拉的坚持下,以及无数次让帕西诺“加塞试镜”后,他还是得到了迈克尔这个角色。

    试镜时的帕西诺

    然而到了拍摄时,片场的多数人还是对帕西诺的表演不信任,很多人看着帕西诺的表演在咯咯发笑,制片人甚至还说“他看上去很呆滞”。在这样不信任的环境下表演,帕西诺自己都觉得没啥意思,也未必能发挥最好的状态。直到枪杀索洛佐与警官的一场戏,帕西诺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气质,终于赢得了信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帕西诺与扮演凯的戴安·基顿一见如故,因而两人的对手戏非常自然,二人私底下至今仍是好友。

    说回电影,迈克尔枪杀索洛佐与警官后跑路到西西里,回到了父亲的家乡科里昂村。这一段落实际上对迈克尔后来的性格大有影响,西西里时光是他最快乐,也是最悲伤的岁月。他收获了爱情,又失去了爱情,最重要的,是他失去了对人的信任,尤其是保镖这样的身边人。

    迈克尔在妻子被炸死后拿双管猎枪轰死叛变保镖一段被科波拉完全删去,原因不详

    多疑、冷漠,成了他日后手刃兄长的原因。而教父那边,躺在床上听桑尼汇报战况,听说次子要去拉斯维加斯经营赌场,他都当了耳旁风,只关心迈克尔身在何处。当听说迈克尔最终还是卷进了家族业务后,那种悲伤,是一种很难表现的情感,但白兰度照旧做到了,而且没人能做得更好。

    第四章 桑尼之死

    桑尼的死,其实一直在预埋死因。暴躁的性格,科里昂与塔托利亚的火并(之前影片已经透露出信息,科里昂家族把塔托利亚的长子“小塔托利亚”杀死了,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塔托利亚家族如要报复,肯定也会去杀科里昂家的长子),以及桑尼对自己妹夫的态度。

    这种态度总体上是轻蔑的,不拿他当自己人,不让他参与科里昂家族业务。在饭桌上是一次表现,在妹夫对康妮家暴后桑尼施加的追打则是更明显的表现。

    这几方面因素综合在一起,最终导致了桑尼的死亡。桑尼之死可以说是全片最惨烈的一段,科波拉坦言自己不怎么会拍暴力场景,所以往往“借”别的导演的片子。比如这一段就借鉴了阿瑟·佩恩的《邦尼与克莱德》

    《邦妮与克莱德》结尾处的“机枪屠杀”

    为了表现出机枪扫射的效果,在实拍时,演员詹姆斯·凯恩身上绑了147个引爆器,道具人员还对凯恩说,“我第一次在一个人身上绑这么多引爆器”。凯恩则回答,“你一定要现在跟我说这话吗?”

    桑尼死后,军师汤姆要去向教父告知这一消息,这段戏据杜瓦尔回忆,一共拍了三条,前三条他已经觉得效果不错了。但科波拉坚持要拍第四条,结果杜瓦尔在第四条中迸发出最佳状态,因此杜瓦尔一直都很钦佩科波拉。

    而教父去殡仪馆让老板“报恩”一段戏,当教父看着被打成马蜂窝的儿子,那种悲恸在白兰度脸上写得密密麻麻。在拍这场戏之前,白兰度找到科波拉说,“弗朗西斯科,我想独处一下。”他需要酝酿感情,而这句话也成了之后整个剧组的一个梗,每到要拍什么戏时,演员们都会开玩笑地找到导演,然后说,“弗朗西斯科,我想独处一下。”

    拍摄现场,凯恩“诈尸”

    桑尼死后,教父的态度立即显示出他高于桑尼之处,没有报复,而是休战与和谈。事实证明,教父的决定非常正确,这次和谈不仅找出了幕后黑手,还让迈克尔,即家族唯一合适的继承人回到了自己身边。

    和谈段落自然十分精彩,五大家族全部到场。和谈开始之初,所有人都以为这只是科里昂与塔托利亚的和谈,但随着和谈深入,观众与教父都意识到,事情不简单。主持会议的“和事佬”巴西尼并不“公正客观”,他甚至向教父提出“应该分享政治资源”。这一下,事情就豁然开朗了,索洛佐、塔托利亚都不是真正的元凶,一切的起因是巴西尼,是他在背后出谋划策,企图瓦解科里昂家族在纽约的势力。

    教父在知道这一切后,将所有情况都告诉了迈克尔。接下来,就剩下迈克尔如何应对,以及找出家族内部的奸细。是谁害死了桑尼?是谁害死了卢卡?是谁差点害死了教父?

    第五章 二代目

    到这里,教父基本上已经把所有家族业务交给了迈克尔,而迈克尔也表现出来更为冷静、狠辣的特质。这里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克莱曼沙表现出对迈克尔的不服,而且对“自立门户”很着急。这其实是导演的“误导”,让观众以为克莱曼沙就是奸细。

    第二,迈克尔疏远了汤姆,而亲近了妹夫。这显然是有意为之,也显示出迈克尔对妹夫的怀疑,而让外人觉得科里昂家族内部在“换届”之后出现了分歧,让敌人放松警惕。

    第三,迈克尔去拉斯维加斯发展家族业务,体现出“二代目”的强硬手段与大展宏图,迈克尔对哥哥弗雷德的态度也为第二部埋下伏笔。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迈克尔已然接手家族事业,离成为第二代“教父”只有一步之遥。而老教父在临死前给予儿子最后的教导则是一条至关重要的信息:谁来找你谈判,谁就是奸细。

    这次交谈,是两代教父的正式交接,同时也是父子最后的坦诚交流

    终于,维托·科里昂要离开了,在与孙子玩耍时,猝死于后院,同样有橙子作为信号。在拍摄这场戏时,离剧组吃午饭还有一小时,小演员闹情绪不想演,可天光不等人,现在不拍,自然光就会消失。于是,白兰度嘴里塞了橙子就说,“来吧,拍吧。”白兰度全程即兴发挥,哄着小孩拍完了整场戏,至于我们,完全看不出这是即兴的。

    在教父的葬礼上,泰西诺来找迈克尔,说巴西尼想要谈判。这样一来,一切了然,影片真正的高潮也将正式开演。在成为妹妹女儿教父的受洗典礼上,迈克尔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将塔托利亚、巴西尼、莫·格林、泰西诺等对手、奸细全部消灭,一举扫清了全部障碍,并为新业务的开拓打下基础。

    这段平行剪辑精彩至极,洗礼与罪恶并行不悖。第一次看时橘猫甚至浑身颤抖,叹为观止。不过,值得一提的倒是洗礼段落,当时戴安·基顿抱着的女孩正是科波拉的女儿索菲亚·科波拉,后来的知名导演以及系列第三部里的女主角。但基顿似乎并没怎么抱过婴儿,导致索菲亚的头一直往下垂,科波拉的妻子只能在片场不断上前去扶正女儿的头。

    此外,凯·亚当斯这个角色作为一个“意大利裔家族”的闯入者,始终有一种被排挤的边缘感,这与科波拉妻子很相像。因此,基顿坦言自己在表演时一直在模仿科波拉妻子的言行举止与心理活动。

    最后迈克尔要处理的,就是一个合理的怀疑,对妹夫的怀疑。这个怀疑也一直囤积于观众心中,于是,迈克尔采取连哄带骗的方式,成功诈出了真相。毫不留情地杀死妹夫,实际上,也在为第二部进行铺垫。

    影片的结尾,在门合上的刹那,迈克尔·科里昂作为“教父”正式加冕。而凯被“关在门外”的镜头,也预示着迈克尔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将远不及父亲那么“和谐”。

    第六章 关于科波拉与其他

    至此,整部《教父》的要点与花絮都说得差不多了。需要补充的,还有一些幕后。比如科波拉在接拍此片时,也只是个小导演,因此全程都不被信任。

    在影片开拍时,马里奥·普佐的原著小说已经走红,因此派拉蒙方面十分看重。而制片方不喜欢科波拉的“古典模式”拍法,甚至派了另一个导演跟着科波拉,以便在炒掉科波拉后,可以有人直接上手接替。

    因此,科波拉拍摄本片时一直很焦虑,甚至有一次拍摄间歇上厕所时,科波拉都听到两个工作人员说闲话,“他不知道自己拍的是一堆屎吗?”

    一度,科波拉想要辞职不干,但朋友劝科波拉不要辞职,而是让制片方开除他,这样至少有赔偿金可以拿。嗯,跟橘猫现在上班的想法很一致嘛~

    不过,事实证明,科波拉完成了一部伟大的电影。与制片方态度截然相反的,是演员们对科波拉的尊敬。这源自科波拉一直致力于将演员们打造成一个“家庭”,影片刚开拍时,科波拉安排所有演员一起吃饭,就像电影里的“科里昂家族聚餐”。

    席间,凯恩不停讲笑话,杜瓦尔模仿白兰度的表情,帕西诺表现得很敏锐,他们都在试图取悦白兰度。在白兰度与凯恩喝醉了后,白兰度问凯恩,“如果你能心想事成,你想做什么?”凯恩说,“不知道,大概谈恋爱吧。”白兰度说,“我也是,别告诉我太太。”

    对白兰度的坚持,对帕西诺的坚持,对“古典风格”的坚持,科波拉坚持得很对

    这些趣事都成为了整个剧组珍贵的回忆,就像科波拉的亲妹妹、扮演康妮的塔利亚·夏尔所言,“我们就像一个杂技世家,要完成全城最高难度的杂技,好在有‘家人’互相支持。”

    整部《教父》草蛇灰线,春秋笔法,演技精湛,两个半小时毫不冗长,每看一次都有新的惊喜与体会。都说《教父》是男人必看的电影,金句接二连三。其实,女人也能在《教父》中获得许多东西,至少能让你发现,身边的男人到底算不算个男人。

    这就是《教父》,一部伟大的电影,希望在读了橘猫的这篇文章后,能有助于你更好地欣赏本片,二刷、三刷效果更佳哦~

    更多精彩影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双猫电影”( shuangmaofil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