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空山(1998)

空山(1998)

导演: 彭辉

类型: 纪录片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片长: 42分钟 豆瓣评分:8.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没法评述:看纪录片《空山》

    又要说到这个我以为“漂亮”的男人了:彭辉
    说他“漂亮”是因了看到过一次采访,那是他和《可可西里》的导演陆川在一起,镜头前的他干净,过于秀气。
    那时我还没看过《平衡》,也没看过《空山》。
    待我看过这两部片子后,我真的惊奇长得这么秀气的人能拍出这样刚硬的纪录片?!
    那柔美的外表,包藏着一颗万分刚强的心脏,这是真真的让人佩服啊!

    纪录片《空山》以大巴山区一个因缺水而贫穷的村落为背景,描述了山民贫困而不消极,艰辛而不乏乐观的生活状态。彭辉和两名摄制组成员,在没水、没电、没粮食和蔬菜的村落采访拍摄,依靠雨水、方便面和两顶帐篷坚持工作生活了六个多月,终于创作出了《空山》。

    看《空山》,我就在想,这个彭辉是个奇才。他不仅有很好的镜头感,更重要的是他有一般人绝不具备的毅力和顽强。
    《空山》中用了许多的大全景。有些是在同一个角度拍摄的不同时间的全景,时光流逝了,清晨、黄昏、月落、日出、大雪、盛夏。我都怀疑是不是只是一个摄制组的人员拍的?一个组的人能这么长时间的耽在一个没水没电没米没菜的地方?
    要是我、或我的摄像,只需半天早就逃之夭夭了……记得二十年前的我,还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万分想把我在拍的片子拍好的编导。一天,为了一个清晨的城市镜头,我带着小组四点到了拍摄地。但需要登高才能拍到城市的全镜。摄像不乐意上小高处,他觉得麻烦没必要……最后我没办法,就激他说,你又不是为我拍的,你是为共产党拍的……我用了激将法,他才爬上去拍了……
    再说回《空山》。我连这么个镜头都完成得这么困难,如果彭辉不是摄像,他能完成得了这么艰苦的拍摄吗?任何创作都是得尽心尽力才能有点起色的。如果说每个镜头都要去求爷爷告奶奶,能拍好纪录片吗?
    果不其然,彭辉果然是集编导、撰稿、摄影、剪辑于一身!多才多艺的人。在第十一届匈牙利国际视觉电影节上,这位成都电视台的编导彭辉创作的纪录片《空山》一举摘得电视节录像带类最高奖———“评委会大奖”。这是该电影节举办十一年来,亚洲国家荣获的最高奖。

    ……主人公撑着身子去远处背水,小儿子跟在后面,山路极其泥泞,走了不多远,主人公的身体就不行了,他倒在了坡上,小小的儿子在他身边喊着……小小的儿子将老爸背水的背娄背起,扶着老爸踉踉跄跄地走了回去……一滴水也没有了……观众在为这一家人担心。
    纪录片的镜头就证明了“我(拍摄者)在场”。而这是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的。不管刮风下雨,不管春夏秋冬,因为你在场,你才能抓拍到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人生、真实的个性。

    如果现在的电视人肯看一看彭辉的作品,那么现在的电视也不至于烂到如此地步了。现在的电视人第一关心的是钱,第二关心的是房,第三关心的是车,至于其它的他们是不关心的。

    想说说我看了《空山》的感受……没法评述,也没水平评述。

    现在,北京广播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复旦大学和上海戏剧学院已经将《空山》收为教学观摩片。我想,这是一个多么高的荣誉啊。  
  2. 2001年我还在一家国际扶贫机构工作时,曾经去过甘肃省一个非常贫困的山区,叫荒山乡荒山村,也是像《空山》所描述的这种景象,缺水,土地贫瘠,当地人主要以种植土豆为生,村里许多人终其一生都行走在背水的山路上,有人累出了肺结核…… 我跟当地一位妇女有过如下一段对话: “你们为什么不搬到山下有水的地方去呢?” “山下?……搬到哪里啊?这里是我的家啊……” “……” “你们平常主要靠什么挣钱呢?” “……我主要在家带两个孩子,种地。我老公在兰州打工。” “在兰州打工挣的多吗?” “给人挖下水道,一个月挣50块钱。” “啊?一个月才50块钱,那么少?” “嗯,前段时间我老公腰部被砸到,干不了这活了。” “那……那个单位给赔偿了吗” “没有,人家说不管” “……” 我一度很困惑,政府为什么不出资让这些山民直接搬到山下有水源的地方呢?他们的一生都在与水和贫困做斗争,难道不可以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吗? 《空山》中的宋云国最后说,他的理想是明年下半年搬到山下去,那里的生活条件比山上好100%,而且他在山下做他的手艺活也比较方便。我在想,为什么他年轻时就没有萌生过这个念头呢?他其实算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自己动手和邻居何通远盖起了砖瓦房(期间有请瓦匠帮忙)。 何通远的生活更是让人揪心,因为贫穷娶不起媳妇,三十一了还打着光棍儿。他的理想是盖好砖瓦房就卖玉米然后打一套家具娶个媳妇。但影片最后没有交待他的命运,不知道他最终实现了理想没有…… 我理想中的山中生活是美好的桃花源,曾经在西安认识一个叫小花的姑娘,她家在陕西的大山里。小花嘴里的山中生活令我十分向往,有各样城里见都没见过的水果,空气清新,遍地山花。小花是个长得很漂亮的山里姑娘,精通家务,心灵手巧,又非常吃苦耐劳,最后嫁给了一位西安小伙儿。当然,小花的老家,是在有水源的山里。 所以,除非是有水源的山中生活,否则就是一种苦难,就是一种对生命的浪费。空山与荒山的名字,正与它们的实质相符 ,名至实归。

  3. 从贫瘠的土地上寻找美,对导演来说是一种浪漫主义,对村民来说是一种无奈。 摄影的诗意美十分突出,和《孩子王》在视觉造型上有相似之处,在这样一部纯纪实影片中突出光影美感和造型美好似是有些突兀的,如低照度下屋檐漏光,天光时刻中人物在大片火红或金黄的天空下成为剪影,充满中国诗意朦胧美的空境,但结合整个影片中人物的生存状态来看又十分契合,片中突出了宋的山歌、村民的劳动号子、空山来源的神话…对应他们的现实生活,无疑是浪漫主义的美化神话,这种农民顽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被这种表现主义的摄影突显出来,带有伤感底色的浪漫无疑是值得人敬佩和哀叹的

    影评全长不过五十分钟,因为故事本身不复杂,人物也并没有过多剖析,但影片整体写实感很强,在于注重细节,带去学校的黄水,儿子不时张望水桶的小动作… 但多次使用偏意识流的希区柯克变焦和快速推拉,在某些地方看来,无疑有些不恰当,这无疑也和技术有很大关系,比如要突出干枯的豆苗,现在可以用延时,直接记录干死过程… 声音上解说词在有些地方完全可以被替代,但总体还是注重环境音的,乌鸦、鸟雀、虫鸣,对乡村环境和叙事有推动作用…

  4. If one can not realize his mortality……he can still maintain his dream. This is not a story about dream maker, which is too cruel to say dream, but a story reminds us of stopping living in a 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