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 是一部优点缺点都很明显的影片,可以达到推荐及格分。
先说优点。
一是电影整体的线索逻辑抓得很准。“信天游”的一路延伸,即成为影片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把影片的西北风、沙土气无限放大,与影片主要塑造人物杨书记的形象紧紧贴合。
二是画面完成度很高。通篇使用黄河与黄土构成的场景,配合大开大合的剧情,将主旋律作品的精气神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形成了独特的观影体验。
三是叙述视角的精彩表达。用没有出现过的“记者同志”的叙述串起了整部电影,同时,应用多次出现的“摄像机镜头”,提醒观众代入旁观者视角,是报告文学这一文本影视化的精彩尝试。
而缺点主要集中在剧情,村长的“阴招”、执法队长的“黑白两道”本身是问题没有解决的根本,电影中一抓了事,对这种根本性的问题没有解决办法,说服度不够,显得潦草。
同时,导演、编剧刻画苦难的功力是有的,但刻画胜利与喜悦的技术却明显不足,除去最后的一段讲话,其他剧情的升华部分重复、生硬,整体影片没有新意,套路明显,换成任何先进人物都可以成立,缺少对原型人物更个性化的描写。
别動不動讽刺“一样怪”,因为现在和以前,确实一样。
第一个上访故事,苦難虽大,但很简单就处理成功了,一纸文书下来,事就妥了。书记第一次去看棺材時,确实很感人,也出了不少金句,但整体没什么波折。
第二个上访故事,才让人不禁唏嘘。多次上访,拿了文书,照样没奈何。北京的文书都不顶用,北京管不了山沟沟。只管做文书工作,只管判,都不管执行。让我一下想到现实中不断出现的老赖,要么是欠钱不还,要么是占了别人房子不搬。法院判了,老赖就是不执行,能拖十几年的。跟电影里不就一模一样么,判了不执行,那有什么用。教科书里教我们国家是暴力机关,對违法犯纪的人難道不应该暴力执行法律判决的么。有句话叫對敌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残忍。同样的,對于罪犯的纵容,就是對守法良民的残害。
多次提到“一丝希望”,当那“一丝希望”都没有了的時候,就到了鲁迅说的“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了。
第三个上访故事,把我看乐了。结合第二个故事的执行问题,就发现其中的奥妙了。對于村官恶霸,就没人来强制执行,對于老实巴交的农民,强制执行效率可高了。到動真格要查那个法警败类時,个个都知道他犯了事,第一時间都能拿出過往犯案材料,就是没人查,让人寒心。
第四个打井故事。提出了先富后富问题,和水资源私有公有问题。问题该怎么解决,其实大家都清楚。但这个解决的基础在于你信不信马,真信还是假信。當不断有人刨马的根基,经過几十年的努力,终于有的思想复辟了,问题你就難解决了。因为首先要解决當官人的思想问题了。
以前我也跟打批判好心办坏事的,看了这么多不办事,拖脫责任的人。相比起來,好心办坏事也是情有可原,因为好心并不是一定会办成坏事。即使办成坏事,也是小概率。但该办的事不办,绝大多数時候是要变成坏事的。
最后打井出水了,也许有点大团圆结局的意味,但有个好结局,有希望总是好事。如果真的没打出水,电影戲剧性就更强了,但同時宿命论调也出来,老百姓没有了希望,这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