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无名之辈(2018)

无名之辈(2018)

又名: 慌枪走板 / A Cool Fish

导演: 饶晓志

编剧: 饶晓志 雷志龙

主演: 陈建斌 任素汐 潘斌龙 章宇 王砚辉 九孔 马吟吟 程怡 宁桓宇 邓恩熙 谢波 范翔 赵梓冲 史策 马睿瀚 林海 邓钢

类型: 剧情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18-11-16(中国大陆)

片长: 108分钟 IMDb: tt9282616 豆瓣评分: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来自乡村的笨贼眼镜(章宇 饰)和大头(潘斌龙 饰)抢了一家手机店,慌乱之中逃进坐着轮椅的单身女子嘉旗(任素汐 饰)的家中。嘉旗早已失去活着的欲望,她强横地要求俩笨贼杀死自己。另一边,某楼盘老板资金链断裂跑路,留下保安马先勇(陈建斌 饰)与讨债者周旋。马曾经是立功无数的协警,可就在转正的关头因为一场车祸毁了原本看似美好的一切。不久前他挖到一把喷子,原本打算交给当初的警察好友立功,却发现喷子被换成了水枪。而成为了新闻的手机抢劫案,让马先勇意识到喷子正在劫匪的手上。

演员:



影评:

  1. 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叫马吟吟,在电影《无名之辈》中饰演真真。一般要向生人介绍自己,我都会觉得很不自然,但豆瓣不是个陌生的地方,所以感觉还行。

    魔幻。

    2009年我还在电子科技大学念通信工程,文艺小清新,爱上了看电影,常常逃课或深夜不眠窝在寝室看文艺片,由于记性差,就开了个豆瓣记录一下。赴澳学习音乐期间,2014年我回国做了几场小演出,也是自己在豆瓣上发的通告。命运安排我在参加完好声音之后开始演戏,第一部大荧幕作品于上个月诞生了。

    很多人说,被真真和大头的爱情所打动,问我结局是怎样。

    这个出卖身体说谎话不眨眼的假“真真”,在审讯室望向窗口的一刻、桥上拉着大头逃命的一瞬间、车里望着烟花仰头一笑,是真的。其他部分,你相信什么就是什么。人永远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别人的故事,如果恰巧她感动了你我,那是幸运。

    关于《无名之辈》我最喜欢的,是晓志导演给每个角色留下的一点尊严。他没有去拍截瘫病人的臭,也没有拍按摩小姐的乱,他让她们看起来都干净体面 甚至幽默,只是提炼了一个个形象,通过事件去呈现他们的内心。不以貌取人,可能是最难得的尊重。

    以这样的方式和豆友们认识,我很开心。欢迎大家给我推荐好看的电影,明年也会有新的作品和大家见面。

    感恩 and love。

    马吟吟

    2018.12.5.

  2. 想想也觉得蛮可笑的,自从2006年《疯狂的石头》成为一代经典之后,绝大多数大陆新导演的商业处女作都非常喜欢尝试结构性的黑色喜剧,仿佛不做“石头”的徒子徒孙就进不了电影市场一般。

    然而,这些所谓的新人导演作品中却鲜有佳作,从《疯狂的石头》的第一部跟风烂片《倔强的萝卜》开始,我们每年都可以看到一两部制作粗糙、剧作简陋并且自以为是的同类型作品,不过,这些这几年,到也有人完成了一些不错的花样。

    忻钰坤的《心迷宫》、杨庆的《火锅英雄》、李雨禾的《提着心吊着胆》甚至刘健的动画《大世界》都是其中不可多得的出色作品,这些导演在研究同类型作品并且保证剧作完整性的情况下还加入了相当浓重的个人风格,既没有被类型的规则所束缚,也没有陷入个人思维的拧巴之中,但是,这都不是重点。

    因为今天要和大家聊聊的是一部介于烂片和佳作之间,让人不忍骂更不想夸奖的电影————《无名之辈》。

    作为话剧导演的饶晓志,在去年年年初,效仿开心麻花拍摄了改编自自己创作的同名话剧的电影作品《你好,疯子》,影片虽然口碑一般,票房极差,但是个人倒是很喜欢,毕竟一个单一空间的群戏能够在保证不无聊的情况下让我在结局有那么一丝的感动还是很厉害的,而且演员的表演确实非常出色,尤其是万茜。

    不过,饶晓志在本片中倒是极大程度上克制住了自己作为话剧导演的种种问题,使得影片还是具有一定的电影感和观赏性的,不过可惜的是,他的某些优点并没有保留到第二部作品之中。

    《无名之辈》在我看来是一部相当平庸的作品,表达的主题平庸,剧作平庸,视听平庸,叙事手法平庸,甚至连导演那严重的自我感动都非常平庸,而如此平庸的一部作品居然在稿件中屡屡出现”笑中带泪的年度黑马”的字眼,让人不免地对今年国产片的整体水平表示悲哀。

    当然,最让我感到悲哀的是,《无名之辈》里面就没有任何一丝让我感到惊喜的地方。

    简而言之,《无名之辈》讲述的是丢失的土枪引发的不同角色之间的爱横情仇,编制一出荒诞却又笑泪并存的众生相,诠释着无名之辈们是如何努力活着的生命图景。其实仔细想想,影片故事的整体感觉倒是和前两年曹保平、张天辉的作品《追凶者也》颇有几分相似,只不过,《无名之辈》在包装上似乎还要更加商业一些。

    不过,这些并没有让《无名之辈》达到优秀的程度。

    《无名之辈》严格意义上来说,都不能被称之为一部结构性的喜剧,一般的结构性喜剧的创作基础是几条故事线之间互相联系,却又保留巨大的悬念性,人物、事件互相交织,并且运用巧妙的巧合来达到取悦观众的目的,忻钰坤的《心迷宫》就是这类作品之中的扛把子。

    而《无名之辈》则不同,影片看似多线叙事,看似人物众多,看似线索错综复杂,其实却完全没有建立起来不同故事线和人物之间的联系以及故事线彼此之间的信息传递。

    其实,影片真正意义上有效的故事线就两条,一条就是陈建斌饰演的、想做协警的保安的寻枪线,另一条就是章宇、潘斌龙饰演的蠢贼与任素汐饰演的全身瘫痪患者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故事线,其余的类似于警察、保安女儿、跑路老板等等人物的戏份根本就不足以支撑故事线,所以就碎片化地围绕在这两条故事主线身边。

    但是,影片大多数时间给人的感觉都是导演把两部剧情顺拐的电影剪辑在了一起。

    就比如,陈建斌的故事线中,他从头到尾的寻枪之旅基本上就没有遇上什么大问题,整条故事线的套路就是,揍一个人获得信息,然后到下一个地点获得信息,借着再到下一个地点获得信息这种单调重复的戏剧设计,除了编剧隔靴搔痒式地设计了一些不合时宜的巧合作为笑点,加重了他与妹妹的不堪往事以及女儿的不理解以外,整条故事线可以说是非常无聊,而人物的起伏确实也并不明显。

    而章宇、潘斌龙、任素汐的故事线在首映之后就被大家各种夸奖,其实,这条故事线但看情节还是有一定趣味性的,一个四肢都不能动的女人如何把两个大男人困在自己家中要求他们俩杀掉自己,三人的飙戏确实让人很过瘾,尤其任素汐的表演,非常惊为天人,但是如果把这个部分单独做成一部电影,我会觉得饶晓志牛逼,可惜的是,这个部分和影片中各种物料以及莫名其妙的桥段平行剪辑在了一起,反而显得突兀。

    这个段落最大的问题还是电影感的缺失吧,陈建斌那段好歹有着行动,有着视听的调度,然后一到这个段落,整个拍摄平面得就和一出舞台剧一般,导演在画面上可以说毫无进取心,只是依靠演员的表演完成了所有任务而已,而此段落的情感越往后就越泛滥,前后的巨大反差让人看得非常不舒服,说实话,我真的觉得这种用力过猛的煽情极其拙劣。

    影片中唯一让我有所触动的戏可能也就是任素汐和陈建斌隔着一扇门的兄妹问候了,其余的煽情,真的齁死我了!

    影片中的这两条线在90%的时间都没有除了人物关系以外的交集,这也就让影片大多数的时间都是缺乏重点并且非常松散的,从头到尾也并没有设计一个足够吸引人的悬念点,任何一条线的疑问都能提前在另外的故事线中提前知晓,这也就让影片丧失了同类型电影几乎所有的解密快感,到最后只剩下了对于角色最终命运的好奇。

    而《无名之辈》最差劲的部分就是结尾的那20分钟。

    我个人认为,最差劲的结构性喜剧就是那种写不下去了让所有角色在结尾大乱斗的那种,而《无名之辈》洽洽选择了这一条偷懒甚至可以说是低级的路,且不说所有人物汇聚在一起的合理性在哪里,多条故事在一个固定空间的汇聚最终呈现出的竟然是一种完全失控的戏剧状态。

    影片的这整一个段落中充满了过火的人物情绪、过激的人物行为、过分的场面设计以及过快的节奏处理,导演和编剧一定以为如此的设计可以让结尾掀起一个巨大的戏剧高潮,但是绝对不会想到这样的高潮廉价得如同地摊三流小说的文字。

    导演在首映礼的时候说,他创作这个故事的缘起是尧十三的这首歌,而这首歌也成为了影片最重要的插曲,可惜的是,导演最终并没有拍出《瞎子》这首歌的精髓。

    至少在我看来,导演的这部电影还是和片中的主题曲《无名之辈》比较搭调,看似包装得有模有样,旋律动听,歌声天籁,但是骨子里面依然还是那些陈词滥调,没完没了,哦,对,还有,真的非常吵!

  3. 1

    每次看到“多线叙事结构”的国产片,我都会格外警惕。

    自宁浩的疯狂系列《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通过娴熟地运用这一结构赢得满堂彩后,再次将该结构发扬光大的,是2014年的一部低成本农村题材电影《心迷宫》。

    此后,看到甜头的电影人们纷纷盯上了这块蛋糕,多线叙事电影呈现井喷式的增长。单单近三年就有不少于6部电影诞生,包括《火锅英雄》《情况不妙》《追凶者也》《暴裂无声》《命运速递》以及今天我们要聊的这部《无名之辈》。

    为什么会对多线叙事格外警惕?

    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是一种极为讨巧的结构。

    其讨巧之处在于让观众切实地过了一把上帝的瘾。

    当然,这还不止是“举拳难打笑脸人”或“吃饱了不好意思骂厨子”的问题,其更大的陷阱还在后头。

    多线叙事的本质是什么?

    是利用观众的“全知”与剧中人的“偏知”之间的落差来制造戏剧性。

    影片中各条叙事线上的人物,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做着自认为正确的事情。当线与线产生交集时,往往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意料之外的后果。

    比如《疯狂的石头》里厂长儿子谢小盟以假翡翠调包真翡翠,并将真翡翠送给女友菲菲,后道哥等人从菲菲那里得到真翡翠,以为是假的,又自作聪明地再次使用调包计,用真翡翠换回了假翡翠。

    在整个过程中,剧中人浑然不知地做着蠢事,观众则以“旁观者清”俯视着“当局者迷”。而俯视的结果是看见了冥冥之中的命运。

    那命运,在《疯狂的石头》里,是将真翡翠奖赏给了无心窃取且拼命守护它的人;在《心迷宫》里,是父子在殡棺前的低头沉默,共同体认了罪与爱的极致交锋……

    那么呈现命运感的关键点是什么呢?

    是制造巧合。

    而且巧合越离奇,命运感就越强。

    于是这就隐含着一个悖论:明明对故事合理性伤害最大的“巧合”,在多线叙事电影中却成为了一种理所当然的技巧,使得看其他电影我们会称之为“这也太巧了吧”的情节,在多线叙事电影中成了“这就是命运啊”的感叹。

    这种极易将“生硬的巧合”错认为“巧妙”的倾向,是我所以警惕多线叙事的理由。

    因此看这类电影,我会格外小心,避免被编剧带节奏,忽略了故事的基本合理性。

    2

    说回《无名之辈》。

    影片分为四条故事线,两主两副。

    两条主线分别是:马先勇寻枪的线,眼镜和大头抢劫的线。

    两条副线分别是:高明和情妇的感情线,高翔和依依的青春线。

    另外还有嘉祺、真真、波仔、刘五、王顺财等粘合剂式的人物,将各条线彼此串联起来,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物众多、支线庞杂的大群戏。

    这四条故事线,支撑起同一个主题:一群小人物该如何“拿回”自己的尊严。

    之所以用“拿回”一词,因为尊严人人有之。只不过对于小人物而言,尊严又是极易丢失的东西,需要拼尽力气捍卫。

    就像片中的马先勇捡到了一把枪,本以为能借此立功当上协警,不想枪被人调了包,他只得再次踏上寻枪之路。

    这把一丢再丢的“枪”,就象征着马先勇亟待拿回的尊严。

    这是一部典型的“主题先行”的影片。

    主题先行有好也有不好,好处在于主题鲜明,有穿透力;坏处在于为了扣题,难免有生拉硬凑之嫌。

    我们仔细审视一下这四条线就会发现,除去马先勇的线较为丰满,其余的线都是比较单薄的。它很像一面“一粗三细”四条腿的桌子,共同托起名为“尊严”的桌面,但究竟承重力如何,在于观察的角度。

    单看马先勇这个角色,让人想起《暴雪将至》里的余国伟。

    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有个“警察梦”,且都具备过硬的刑侦能力。余国伟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步步逼近真相,而马先勇最终追到了枪,并抓获了抢劫案的罪犯。

    然而,他们的悲剧命运也是相同的,出色的能力并没有为他们赢得应有的尊重。余国伟始终无法跨越警局的围墙,马先勇也终究不能如愿做协警。他们因为身份、教育、地位的低下,被决绝地挡在体制的门外。

    除去这一层外伤,马先勇还有内伤。而这层内伤细究起来,也不过是外伤的又一次内化。

    在队长的庆功宴上,或许是因为终于通过了公务员考试而狂喜,或许是为讨好队长而卖力表演,老马喝得酩酊大醉,后酒驾出了车祸,造成了妻子的死和妹妹的终生残废。

    此后的老马一蹶不振,他要面对女儿的冷眼和妹妹的恨,在负罪中活下去。

    因此寻枪对于他来说,就不只是一次自我实现,更是要在残破的生活里证明自己可以重新担当起父亲和哥哥的角色。

    可想而知,在马先勇的身上,尊严是何等的重量。

    影片最动人的一场戏,当属马先勇与妹妹马嘉祺的隔门对话。

    老马并不知道妹妹是在向他告别,他听到妹妹说的知心话感觉很不舒服,因为在他心里,他一天也没有原谅过自己,所以他只有听到妹妹像往常一样骂他,才感到安心。

    而当他转身离开,去赴最后一场舍命之约时,妹妹的一句“我不怪他了”,将所有怨恨归于释然。

    可他们谁也不知道,门内门外隔开的,竟是两场生死。

    最终,马先勇替女儿挡了枪,并用那把假枪,机智地缴获了劫匪的真枪。

    影片中出现的三把枪在马先勇身上形成了完整的闭环,而他也终于为自己寻回了真的尊严。

    应该说,马先勇的这条叙事线是最完整也最丰满的。

    3

    由此我们再去看另外三条线,就显得过于粗糙了。

    这也是多线叙事结构很容易遮蔽的又一问题:通过交叉叙事来延宕某一支线原本单薄的剧情,使之看起来丰满。

    存在感最低的是高明和情妇的那条线,基本讲了一个地产开发商包二奶、欠钱跑路又良心发现的故事。

    姑且不论地产开发商是否能用“无名之辈”来命名,就说整个故事线,其实并没有太多实质性内容。支线开始时,高明已在回城的路上了,支线结束,回到西山大桥与其他支线汇合。

    没有起因和转变,只有结果。而毫无细节支撑的一意孤行,近乎于强行洗白。

    再说高翔和依依的青春线,基本就是一条辅助线。高翔的行为是为了捍卫父亲高明的尊严,依依的行为也是配合父亲马先勇而进行的反叛与和解。

    至于从高翔扯出来的兄弟情,看似热血,但是偏题了,成为了一种煽情的变奏,有效却不高明。

    最后我们看看眼镜和嘉祺的情感,这也是打动了很多人的一条线。

    其实在这条线里,话剧出身的饶晓志导演处理得相对更为从容,因为它更像是一出小小的舞台剧。情节基本发生在同一空间,有绑架的紧张感、有搞笑、有爱情,再加上三位演员的出色演绎,这么说吧,如果把它放在《我就是演员》的舞台上,会是一幕很不错的由表演驱动的小话剧。

    可惜放在电影里,表演的性质被抽离,作为现实戏剧来看,无论是演员状态还是剧情走向,都略显浮夸。

    特别是眼镜和嘉祺的感情戏,发生在如此仓促的相遇里,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彼此生存境遇的理解上,是更为妥帖的,迈向爱情的步伐就显得过大了。

    那为什么以上的种种仓促,是不易察觉的呢?

    很简单,因为这短短的几个小时的故事,被交叉剪辑进了一个复杂的结构里,仓促感被摊薄了,情绪转折也就不那么突兀了。

    如果抛开其他支线,单看这条线,你就能清晰地看见它的问题所在。

    对于其他两条不够丰满的线来说,也同样如此。

    4

    最终,所有的线归结于西山大桥的那次大汇合。

    你还是可以细看看,这样的汇合中有多少巧合是牵强的。比如波仔为什么会去?以至于警方为什么会断定要在那里拿人?再比如最后眼镜和大头为什么要上救护车?难道不该跑路吗?

    导演很聪明,用一段MV式的画面,在尧十三的歌声里,把所有人的处境串起来,为最后的相聚造势。

    可冷静下来,还是能看到一些生硬的地方。

    说了这么多,《无名之辈》还是近期值得一看的一部国产片。

    评价一部电影,简单的下一个好片或烂片的结论是容易的。但在我看来,没有这样截然分明的结论,我只会去细说一部电影哪好、哪不好。

    《无名之辈》的好与不好,都藏在多线叙事的结构里。

    再看同类型的电影,我们最好有同样的警惕。

  4. <无名之辈> 虽然未必当得起目前豆瓣8.4 的评分, 但仍然是一部质量不错的电影. 它最优秀的地方在于三个技术领域: 演员演技, 市井气渲染, 戏剧冲突设计. 然而除了这些技术优势之外, <无名之辈>的剧本缺陷比较明显, 人设也经不起深入推敲.

    论其原因, 我认为导演编剧为了写出一处黑色喜剧, 找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矛盾, 但他们却无法把握这种矛盾, 无法诠释出这种矛盾背后的时代精神. 以至于剧情到后期变得拖沓涣散, 多有虎头蛇尾之感.

    然而<无名之辈>目前的豆瓣评分如此之高, 甚至超过了宁浩的<无人区>, <疯狂的石头>, <疯狂的赛车>. 我个人理解, 这些溢美的分数是献给任素汐, 章宇, 潘斌龙 三人异常精彩演技的. 这其实是一件大好事. 我们已经见过许多好电影被所谓 "流量明星" 给毁了, 最有代表性的是被杨幂一人毁掉的<绣春刀2>, 和被吴亦凡毁掉的<西游 伏妖篇>. 观众冲着演员演技额外给高分, 可谓拨乱反正, 不得不过头.

    只可惜目前<无名之辈> 叫好虽多, 仍然不够卖座, 也没形成<泰囧>, <药神>, <红海>, <战狼2> 那样的话题性. 我理解还是电影自身筑基不牢, 后劲不足. 考虑到以任素汐为代表, 主要演员的精湛演技肯定已经有许多优秀赏析献上赞美, 我也没有锦上添花的才能, 干脆不多谈了. 这篇文章只谈电影的不足之处, 也算是一份心意.

    电影名叫<无名之辈>, 而英文名叫 <a cool fish> (酷酷的菜鸟?) 其实这不像它的真名. "无名之辈" 这个文言词在中文语境里是陌生的 ( 往往是侠客谦称 ), 只有还原到西方社会中才知道什么意思.

    英文中有 "nobody" 和 "somebody" 的对比, 说一个人是 "somebody", 好比说他 "算个人物", "大人物"; 中国年轻人如果梦想一朝 "出人头地", 那么西方年轻人就希望未来能成为 "somebody". "some"其实是某种成就的谦指. 成为"somebody" 意味着能够 "do something" ( 有所作为 ), 并且做的事情能够 "mean something" ( 意义非凡 ).

    而 nobody 则代表了失意成年人心中的隐痛, 长大了发现自己并不能成为 "somebody", 混得 "庸庸碌碌", "籍籍无名", 只 "泯然众人矣". 但从这个角度来看, "nobody" 可以翻译成平凡, 凡人.

    然而, 如果一个人曾怀揣着 "somebody" 的梦想, 最终却沦为了 "nobody", 那么在一事无成的基础上还多了一种含义, "loser", 失败者. 这可是弱肉强食的西方社会里最看不起的一种存在了. 看过<阳光小美女> , <gattaca> 这类电影, 就知道西方文化中, 有何等恐惧自己成为loser, 就有多么歧视周围的 loser.

    这种loser 的典型形象, 在发达国家往往是 "闲人", 比如无法工作的酗酒者 ( <毒液> 中给落魄艾迪的形象 ), 或者日本在租赁房里遍地垃圾中沉迷动漫的啃老肥宅; 在中国则是盲流, 叫花子, 往往是在社会最边缘处挣扎着生存着.

    <无名之辈> 之所以叫 无名之辈, 因为主创团队挑选了一个西方市民社会中常见的主题, 精神内核是"nobody", 讲的就是现代城市里一群 失败者 ( losers ) 的故事. 这些失败者包括:

    - 马先勇: 没文化考不起协警, 酒驾害死妻子, 妹妹残疾, 钱都付了首付, 又被女儿厌恶, 自己在工地上做保安的马先勇. - 马嘉祺: 因哥哥酒驾而残废 - 眼镜和大头: 想要进城做劫匪出人头地的两个笨贼 - 高明: 一边移情别恋, 一边行将破产的开发商 - 高翔与马依依 : 都因为父亲是loser, 在学校也各种抬不起头 - 肇红霞: 进城务工成为熟练 "技师"

    电影围绕着这些loser 做多线叙事, 结构有些盖里奇风格, 放在国内来说, 有点像宁浩的<疯狂的石头> 和<疯狂的赛车> .

    多线叙事电影通常必须做到两点. 第一是主要角色要有共通性, 要么参与共同的事情, 要么有共同的特点. 否则转场跳跃太大, 不仅观众觉得不连贯, 也会破坏故事的凝聚力. 第二点, 多线故事最终将收束, 因为一个共同的事件汇聚到一起. 这往往是为了把各条线索的冲突碰撞到一起, 从而迸发出能量, 用于阐释主题.

    <无名之辈>的主创确实在设计上考虑了这两点. 主要 loser 黑色幽默的行为背后, 其实有着相同的动机, 那就是"尊严" :

    - 马先勇: 想破案, 当上协警, 被所有人看得起. - 马嘉祺: 因为残废, 失去了尊严想寻死 - 眼镜和大头: 想靠打劫来赢得尊严 ( 办大事 ), 因为鬼畜受辱而嚎啕大哭 - 高明: 为了尊严, 不惜回到黑社会债主给他办的追悼会现场 - 高翔: 为了保卫父亲的尊严, 偷枪打黑社会头子. - 马依依: 被动角色 - 肇红霞: 被动角色

    多线叙事最终汇聚到黑社会头子给高明办的那场追悼会上. 这种设计的确有盖里奇或说宁浩的风格. 但诚实地从观影体验上来讲, 剧情到最后已经 "崩" 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们先说浅一点, 可以说电影里缺乏对 "反派" 的塑造, 导致剧情最后抓不成一团. 凝聚所有故事线的黑社会, 缺乏塑造, 看不出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 黑社会大佬被抓鸟, 波仔各种被欺负, 诬陷, 两人扮演的都是搞笑役. 坏的一面没有文本, 只有设定. 所以 "肇红霞" 为大头诬陷波仔一节, 虽为了反转而设计, 却令人觉得颇不耿直.

    经得起考验的盖里奇风格, 一定有令观众深恶痛绝的大反派, 而且花了大量笔墨来刻画. 对比国内电影, <疯狂的石头>最后是笨贼, 黑心商人和 "高手" 之间的火并; <疯狂的赛车> 与之类似. 另一部同是重庆题材, 口碑较好的<火锅英雄>, 结尾也变成黑社会和劫匪的火并. 这种 "冥冥中自有天意" 的巧合叙事, 结合观众心中 "善恶终有报" 的价值观, 形成了极佳的体验.

    而<无名之辈>里的结尾大场面就比较糟糕了. 令人印象最深的马嘉祺, 脱离了主线. 大头的对手, 与其说是波仔, 不如说是警察. 肇红霞的妓女从良本就经不起细想, 眼镜来一句白头偕老, 更让人觉得突兀. 高明高翔半途下线. 马先勇先挨高翔一枪, 已经贡献了一生一次的瞬移. 最后和眼镜再次对上, 颇显冗余, 又在高潮之后, 观众情绪落下大半, 难以代入. 更不用说一直掉线的马依依突然送上生物课本, 几个特写让观众莫名其妙.

    一部盖里奇风格的电影, 在压轴的场面崩了, 其实等于全盘皆崩. 从这个角度看<无名之辈>的创意失败了. 然而 <无名之辈> 口碑仍然上佳, 其实都是靠第一流的技术要素. 首先有任素汐, 眼镜和大头 出类拔萃的演技, 加上创作团队刻画得非常丰满的市井气息 ( 超过了 <火锅英雄> ), 以及精心设计的戏剧场面 ( 摩托上树, b站鬼畜, 残疾人排照等等 ), 给观众贡献了非常愉悦的文本体验. 再加上烂片横行, 流量明星毁片不倦, 让观众不那么在意剧情上的硬伤了.

    那么, 为什么<无名之辈> 的多线叙事虎头蛇尾, 最后崩盘呢? 我认为有两个本质的原因: 第一是给演员凑戏太多, 不惜伤害结构. 第二则更本质, 主创们自己也把握不了真正的主题.

    凑戏这点很好理解. 想想王砚辉 ( 高明 ) 的角色, 爱上小三的剧情其实对推动主线逻辑可有可无, 也没有前因后果, 凭空就设计了很激烈的冲突. 王砚辉凭着他一贯超群的演技, 硬是把一个中年男人各种大喊 "爱上你" 的场景变得没多少违和感, 可谓用心良苦. 但这段剧情对哪个角色产生了什么转变呢? 他即便不回去挨打, 高翔也会开枪, 大头也会找肇红霞. 若不是王砚辉来演, 这段剧情只是一场尬戏.

    更不用说九孔的角色设计了. 想让九孔来耍贱搞笑倒是没选错人. 但为他设计的剧情都会崩人设. 九孔和肇红霞的床戏, 不仅让肇红霞风尘气更重, 还显得驾轻就熟, 见钱眼开, 乐在其中. 对比和大头牵手的妓女为屌丝从良戏, 反而更加说不通了. 九孔和陈建斌的交集又把马先勇毁的差不多, 为了买房贱卖妹妹给个贱人, 确认不是个人渣吗? 这些剧情漏洞都不敢细想.

    所以给角色凑戏的做法实在不可取. <一出好戏>里孙红雷的戏份删到光, 不图流量, 这才是负责任的做法.

    我重点想谈的是最本质的一点, 主创们虽然选了一个 "为尊严挣扎的loser们" 这样一个博眼球的命题, 却无法驾驭其中的时代精神, 自然无法把戏剧冲突凝聚到一个主题上.

    先说马先勇. 陈建斌演的这个角色其实有很好的对标, 那就是<寻枪>里的姜文. 然而<寻枪>里有一个极其鲜明的精神内核, 那就是姜文饰演主角的强烈的耻辱心和责任感. 最后挡枪一幕, 在不惜姓名地牺牲之后, 心里却是解脱, 因为姜文知道不会因为自己的过失导致伤害任何无辜的人了. 角色的刻画升华到一个很高的利他境界.

    马先勇在剧情上的设计本可以参考责任心这个逻辑. 他是一个正义感和责任心爆棚的人, 只是因为没文化被社会排斥, 所以志气不得伸张, 却仍然义无反顾.

    但导演编剧赋予马先勇这个角色的动力, 却始终是出人头地的个人欲望与刚愎自用的鲁莽相结合. 而且这种结合还造成了伤害亲人的悲剧, 马先勇因自己的刚愎自用害死了妻子, 让妹妹残废. 他最合理的内驱力应该是 "内疚", 他能得到的救赎应该是一腔热血不惜为人牺牲.

    而实际的剧情是, 马先勇仍然是个只想着做大事证明自己, 刚愎自用的莽夫. 他对办案没有多少实质促进, 反而在梦巴黎被抓却缄默不语, 或是绑架了波仔, 都隐瞒了对办案有利的关键信息. 最后瞬移挡枪, 与其说是为女儿牺牲, 不如说是塞钢板抖机灵, 为博得警察一句可以做协警而策划的诡计. 而最后与眼镜陷入对决, 更像是过分自信导致的咎由自取, 还葬送了眼镜自我救赎的机会. 细细分析, 这个角色的悲剧性格毫无成长.

    如果一个角色导致他悲剧的性格没有成长, 那这部电影理应是讲述这种带来悲剧的性格. 于是另一个比较好的对标对象, 则是 <暴雪将至> . 段奕宏在<暴雪将至>中的角色性格和马先勇高度相似, 同样偏执鲁莽, 一心想出人头地证明自己, 忽略了身边一切人, 最后酿成种种悲剧. 命运的悲剧直指性格的原罪, 给剧外的观众以自省的空间.

    按这种逻辑, 马先勇最后得到的名利和亲人态度的转变, 都是支离破碎, 经不起推敲的.

    再说任素汐扮演的马嘉祺. 她最大的悲剧是, 性格中拥有强烈的自尊, 而命运却剥夺了她的尊严. 她想用自杀来保护自己的尊严. 这种刚烈气质在任素汐的精湛表演下, 诠释得非常好, 是角色最大的闪光点. 尤其是对马先勇那段对话, 异常精彩, 可以看到她原谅了自己的哥哥, 也进一步的证明, 马嘉祺这个角色并非因为憎恨世人不得解脱而寻死, 更强强调了她只是想保护自己的尊严. 这个剧情设计得很好.

    然而马嘉祺最后因为眼镜流露的爱意, 而放弃自杀, 找回了生的希望这点, 其实也把角色给写下乘了. 马嘉祺其实不是因为残废本身失去了尊严, 而是因为残废, 导致她没有能力改变任何事, 因为这种无能而失去尊严. 如果这个角色要得到救赎, 最好的结果是变得 "有能", 而在整个故事中唯一变得 "有能" 的机会, 就是马嘉祺的存在能最终感化 "眼镜", 让他没有一错到底. 这样马嘉祺虽然身体仍然是 "残废" 的, 但心灵的力量可以给这个角色 "生" 的意义. 要对标的话, <功夫> 里卖棒棒糖的哑女就很合适.

    然而马嘉祺仅仅因为终于有了个喜欢 ( 也就一份缘分 ) 她, 给她带来感动的人 ( 而且是loser ) 存在, 就找到了活的意义, 难道说她一直寻死只是因为没个人样的真心关心她吗? 刚烈的形象一下子和 "怨妇" 重叠在一起了. 马嘉祺仍然是一个无用的废人, 而且还因为有个loser 真心喜欢她, 从而放弃自尊接受了这个废人的命运. 这么看起来, 马嘉祺是堕落了, 而不是救赎了. 我对编剧的设计是很不满的.

    大头和肇红霞的故事细细讲起来, 就更加烂糟. 一个糊弄鬼的真情屌丝 + 妓女从良戏. 只是潘斌龙先抑后扬, 把这个角色塑造的如此丰满, 让观众不知觉代入了角色. 不然这个故事在网上得被骂死. 这个故事的破绽不在于大头, 而在于肇红霞. 要写好妓女从良的故事, 需要至少三个内驱力, 第一是为什么做妓女, 第二是为什么不想做妓女, 第三是为了从良付出怎样的代价. 那么对标的角色最典型的是<喜剧之王>里的柳飘飘了. 有了源自角色自身的内驱力之后, 才让嫁一个loser 这个事, 变得合情合理.

    问题是, 肇红霞进城务工, 为什么一定要做妓女呢? 这里面若无一个合理的交待, 只能从当事人爱慕虚荣赚快钱上找理由了. <无名之辈> 可以在波仔身上给肇红霞做文章, 也可以俗套一些在肇红霞的家庭悲剧中做文章. 然而电影为主演们凑戏太多, 根本没有篇幅着力于此. 更糟糕的是, 肇红霞和九孔那段床戏把笑点集中于 "嫖娼" 这个行为本身, 反而让这位 "霞妹" 出尔反尔的风尘气爆棚. 当代妓女为屌丝从良, 好比古代小说妓女为穷酸书生从良一样, 确定不是一种劣质的洗脑, 对我们屌丝的智商侮辱吗?

    最后说说贯穿全剧, 着墨最多的角色 "眼镜". 这个角色的设计点在于反差萌, 自诩为悍匪, 其实内心善良干不了什么坏事, 属于被社会抛弃的边缘人, 因为自尊过强, 反而误入歧途. 这种角色在 以小市民为主角的都市电影里再常见不过. 就算你长得像刘德华, 周润发, 古天乐, 周星驰一样帅, 都可以设计出类似能引发共鸣的好故事. 更何况 章宇 还长得更凡俗, 染个发就像极了乡镇大街上可见的叼黄毛, 塑造这种误入歧途的小市民没有违和感.

    "眼镜" 是 <无名之辈> 里各种荒诞情节的根源之一. 他误入歧途的悲剧, 来源于强烈的自尊, 和卑微的社会身份两者的强烈碰撞. 最擅长设计和塑造这类角色的毫无疑问是周星驰. 但周能够把握住这种角色最关键的内驱力, "自强" 和 "善良". 但<无名之辈> 的主创们却把两者都丢了.

    想想看周星驰在<功夫>里塑造的角色, 从小因为孱弱被坏人欺负, 为了不被欺负自己也要做坏人, 把打人杀人放在嘴巴上, 行为荒诞无稽引人发笑. 这一部分, 和 "眼镜" 在马嘉祺家里的演出是有一致性的. "眼镜" 自诩为要做大事的悍匪, 却只敢抢个银行旁边的手机店, 把自己搞的各种狼狈不堪, 还对一个残废的女人无可奈何, 恰恰是内心 "善良" 的一面让他做不出真正悍匪该做的坏事. 一切荒诞发笑的逻辑背后, 就是悍匪这条"歧途" 和内心"善良" 碰撞产生的矛盾.

    "眼镜"最关键的转折点, 在于他暴露出自己 loser 的一面后, 和马嘉祺内心中的孤独痛苦 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他不忍心给马嘉祺开煤气自杀, 却也没有一走了之, 还想承担起马嘉祺的未来. 这是一个设计得很好的 "救赎", 非常适合眼镜这个角色.

    然而在电影末尾, 眼镜陷入与马先勇的对峙中, 最终因为礼花响声, 他还是开枪了. 这一枪把 "眼镜" 的救赎彻底崩飞. 他本来只是个没做过什么坏事的憨批, 但在逃亡还是被捕的对峙中, 他情急之下开枪了. 会开这一枪, 打伤无辜的人, 作为一个角色, 他就没有资格去控诉命运的不公, 而是他内心中本来就有为自保伤害无辜的这一面, 一切无法怨天尤人.

    对比周星驰在<功夫> 里塑造的角色. 因为被坏人欺负而嘴巴上说要做一个坏人, 但实际上从没有伤害过任何人, 而到了被火云邪神威胁的关头, 他却仗义出手, 用最关键的抉择证明了角色 "善良" 的一面 ; 尤其是被火云邪神打爆头了, 还伸手拿个小木头敲他头那段, 更是把角色 自尊的一面, 从 "不自量力" 升华为 "自强不息, 宁死不屈" . 刻画得太精彩.

    而 "眼镜" 在本该得到救赎之后, 却因窘迫开枪伤人, 束手就擒. 再让我们来琢磨这个人设, 稍微一想, 就更糟糕了. 世上那么多平凡的人进城务工, 踏踏实实兢兢业业. 而你眼镜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屈辱, 没有什么糟糕的经历, 偏偏要选择抢劫出道呢? 只能说这个人本来就恬不知耻, 游手好闲, 所以咎由自取.

    综上所述, 其实到了<无名之辈> 的末尾, 每一个角色的命运都没有本质改变, 都没有得到真正救赎. 最后的和平结局其实是千疮百孔的.

    但我仍然觉得, 主创们未必仅仅因为能力不足, 导致剧情到最后崩坏. 因为每个角色都没有救赎的话, 那<无名之辈> 本可以拥有一个更高立意的结局: 彻底黑暗的悲剧.

    一切遭受不公的角色, 虽然拼命努力赢得了转机, 但仍然逃不过命运的泥沼, 最后沉沦下去. 马嘉祺可以最后仍然深陷绝望, 自杀不得; 肇红霞幻想破灭, 回去做妓女; 眼镜和大头入狱, 前途无望; 而马先勇, 干脆死了, 而且算是自找的. 当结局如此黑暗的时候, 电影的主题反而有机会往更高的方向升华.

    当一个 loser 的一切正向努力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难道还能用鸡汤那套怪他不够努力? 那真正的问题, 一定在于残酷的社会秩序本身.

    <钢的琴>就有与之相近的颜色. 在大下岗时代一大群灰头土脸的loser, 经历了各种不如意, 却用他们卓越的工业技能真的做出了一架 "钢的琴" . 当女儿真的把钢的琴敲响那一刻, 你不仅和主角们一样的想到, 做出了这架琴, 又有什么卵用呢?

    这时才能看明白, 与其说底层loser 的奋斗是为了改变命运, 不如说, 是为了在改变命运的过程中找回奋斗的动力和人的自尊. 而真正的不公, 真正的黑暗, 在于这个践行丛林法则, 残酷无情的时代.

    我认为<无名之辈>的导演编剧们, 其实隐隐中是有这一层立意的. 在别的角色身上体现不到, 但对 "眼镜" 这个角色是有这层立意的. 所以眼镜才会在最后一幕, 因为这个城市的庆典礼花的惊吓, 而开枪葬送了自己的救赎机会. 城市的庆典, 和个人命运的悲剧,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电影中所有的 loser 本质上都是因为脱离时代, 被这座城市漠视, 遗弃的一群边缘人. 他们没有正经的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无法融入现代城市的秩序, 一个个走向歧途, 深陷泥潭. 最后城市用它固有的秩序, 把这些格格不入的弃儿们踏在脚底, 还用美丽的礼花, 进一步的嘲弄这些 loser 无用的挣扎.

    这一层立意即便拍出来, 估计也不可能过审吧.

    文章就到此写完了. 为一部倍受好评的电影, 写一个全篇挑刺的影评, 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是我为任素汐, 章宇, 潘斌龙三位演员精湛演出送去的一份敬意. 他们的表演让我也获得了不少感动. 希望真正演技好的演员终能赢得这个舞台, 为我们留下能够铭刻时代精神的佳作.